1300多年前,北京,一個中年人站在一座高臺上。
他眺望四周,仰視蒼穹,回想起了此地昔日的繁華,又憶起了自己多年來的漂泊,凄涼、孤獨感瞬間涌起。
他慨然嘆息,吟出一首詩: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他叫陳子昂。
有人說,這是一首最孤獨的詩,天地廣闊,無人懂自己,人生路上,自己踽踽獨行。
“富二代”也會孤獨嗎?還真會。
公元659年,陳子昂出生于四川一個富庶之家,妥妥的富二代。
和李白很像,陳子昂不讀書,只練武,想要仗劍走天涯,每天“馳俠使氣,年至十七八未知書”,可謂名副其實的“中二少年”。
轉折發(fā)生在十八歲,賭博之余,陳子昂到學堂轉了一圈,突然開竅了,愛上了學習。
于是,陳子昂把自己關了起來,開始讀書,只用了三年,就把別人十幾年讀的書都讀完了,就問你氣人不氣人。
好男兒,志向遠大,當以天下為己任。陳子昂成長了,不再是那個紈绔少年。
陳子昂來到長安,進入國子監(jiān),又讀了三年。
他是個少見的天才,在覺得已經功成名就之時,卻得到了落榜的消息。
有人告訴他一個秘笈:考官還要看名氣的,名氣響亮的人,錄取機會更大。
陳子昂苦思冥想出名的方法。
走在長安街頭,有人在叫賣一張胡琴,要價百萬,概不還價。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不乏富貴的、懂琴的人,卻都看不出其中的門道。
陳子昂卻走上前去,對著圍觀的人群說:這把琴,我買了。
一百萬,陳子昂毫不猶豫地付了錢。
圍觀的人問陳子昂:你懂這琴。
陳子昂自信地說:當然懂。
圍觀的人興致來了,說:讓我們也聽聽這琴音唄。
陳子昂賣起了關子:明天大家都到宣陽里來,我親自奏琴給大家聽。
長安人的胃口被吊了起來,第二天,宣陽里聚集了好奇的人群,要聽一聽這胡琴的魅力。
陳子昂帶著琴來了,擺好酒食,吃完飯,對著琴說:
“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榖,碌碌塵土,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
這是一個自我介紹:
我叫陳子昂,來自四川,有百卷書文,走在京城里,卻無人知曉,這樂工之物,我怎會留心呢?
說罷,他便摔碎了琴,然后開始現(xiàn)場散發(fā)自己的原創(chuàng)詩文。
這樣的炒作讓他即刻成為了長安的熱點人物。
幾天后,科舉開考,陳子昂果然金榜題名。
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
事實上,陳子昂考科舉,考了三回,第三次才考公上岸。
沒來及開心,唐高宗李治在洛陽去世,靈柩要運回長安,工程巨大。
陳子昂抓住機會,寫了一篇《諫靈駕入京書》獻給武則天。
全文洋洋灑灑近兩千字,很是壯大。
陳子昂說得頭頭是道:天子四海為家,當即葬在洛陽,以免勞民傷財。
不說武則天這個人怎么樣,但她愛才惜才是真的。
文章傳到武則天手中,當即召見,武則天鐘愛這個有個性的年輕人,當場授官麟臺正字。
也許是奇妙的緣分,武則天對陳子昂一直很不錯。
686年,武則天設立匭檢制度,鼓動全民告密,國家還管吃喝,報銷路費。
武則天身邊還圍著一群酷吏,洛陽變成了一個油鍋。
陳子昂看呆了,給武則天寫信:
老板,我看告密者越來越多,屬實的沒幾個,以威權治國,太令人失望了。
武則天沒理他,也沒罰他,在混亂的政局中,已是幸運了。
陳子昂還不閉嘴,接著寫建議,《上西蕃邊州安危事》、《諫雅州討生羌書》、《上蜀川軍事》、《上益國事》等等。
689年,武則天稱帝的前一年,召見了陳子昂,向他問政。
陳子昂說了三千字,武則天也是聽聽而已。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武則天稱帝的第五年,陳子昂被逆黨案牽連,被捕入獄。
絕望之際,武則天的旨意來了:赦子昂無罪。
武則天對陳子昂確實是不錯,可也是不錯而已,對于他的任用,武則天有自己的考量。
武則天稱帝的第六年,契丹李盡忠叛亂,武皇派出軍隊平叛。
朝廷派陳子昂去軍隊當一個參謀,他的領導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
在軍隊里,陳子昂是幕府參謀。
武攸宜打仗畏首畏尾,不敢出戰(zhàn),而契丹人步步進逼,占領了不少州縣。
熱血的陳子昂看不過去,自告奮勇:讓我親自帶兵上陣,一定可以擊潰敵軍。
武攸宜沒那么好說話,直接把陳子昂降為軍曹,不許他參政議政。
苦悶的陳子昂,來到幽州臺。
幽州臺,就是黃金臺,也稱招賢臺。
戰(zhàn)國時期,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卻一直不得法。
郭隗出了個主意:修筑一個黃金臺,招賢納士,以示對人才的禮遇。
燕昭王于是拜郭隗為師,為他修筑宮殿,禮遇有加。
果然,無數(shù)才子從四面八方來到燕國,魏國的軍事家樂毅、齊國的陰陽家鄒衍,趙國的游說家劇辛都來了。
落后的燕國一下子人才濟濟,在眾多人才的輔佐下,燕國終于成了強國。
登上幽州臺的陳子昂,想到了這一段歷史,慨然寫下《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這是一聲懷才不遇的千年嘆息。
向前看吧,看不到古時的賢明君主,向后看吧,也看不到賢明的君主。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之過隙,轉瞬之間就消失了。
這一腔熱血該向何處揮灑呢?
想到此,近四十歲的陳子昂,落下淚來。
從懵懂的少年,到滄桑的中年,陳子昂奔波在仕途中,卻屢屢碰壁,像極了每一個孤獨奮斗的靈魂。
歷史是殘酷的,最終,我們沒有看到陳子昂在政壇大展拳腳。
可是,卻看到一個“風骨詩人”——陳子昂。
此前幾百年,詩壇一直都是齊梁之風,綺靡纖弱,到了陳子昂,他的詩如一股剛健清風,一掃六代之纖弱,洗滌了詩壇。
人們驚呼,這是漢末建安年間的詩風呀!從此,詩一改纖弱,有了剛健的風格,后世稱陳子昂為“詩骨”。
在陳子昂的手上,詩重新變得“雅正”。盛唐詩人李白、杜甫、張九齡也受其影響。
政壇拒絕了陳子昂,而詩壇永遠記住了他。
一首《登幽州臺歌》,讓陳子昂在唐詩史上,留下了最閃耀的一筆。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天涯從此寂寞,塵世無比孤獨,孤獨是人與生俱來的宿命,陳子昂為孤獨立下了一座豐碑。
別沮喪,努力有時候可能沒有結果,但也許已經在其他地方悄悄為你開了花。
就像陳子昂,在政壇失落,在詩壇封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