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道理就是從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或者交往過程總結的經(jīng)驗、教訓或者事物的規(guī)律,有些時候?qū)τ诜椒?、辦法之類的東西我們也稱之為道理 ,它的特點是帶有總結性、抽象性、共同性,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在起作用的一種東西。
比如:
不要熬夜。
別吃垃圾食品。
少玩電子游戲。
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要尊重長輩,孝敬父母。
說到講道理,就自然存在著講者和聽者的關系。
一個道理能否被人所吸收、接納、甚至有所應用,從根本上講,取決于三個條件:
一是道理本身是否存在著普遍性,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還是具有使用方面的限制條件。
二是講者的水平和方法,講者的水平高,教育方法得當,則教育水平就高。這就好比老師一樣,同樣的課程,有的老師教的很好,而有的老師怎么講學生也聽不懂,有的時候把自己也繞進去了。
三是聽者本身的素質(zhì)、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沒有學過正負概念的人講方程,是如何也講不通的。
明白上述三個條件,我們再來分析為什么對待孩子我們不能講道理。
在這里,我們需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孩子,在本文的語境下,我們所講的孩子是指18歲以下,未達成年人的年齡標準以下的兒童少年和青年。
孩子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孩子的共同特是缺少社會體驗、一切都在學習之中,大腦中沒與固有的概念、沒有抽象思維的能力,求知欲,探索欲強,重在經(jīng)歷、重在體驗。
一、
為什么說不要對孩子講道理呢?
簡單地說就是道理根本就講不通,你講的道理說超過了他們的理解能力。這就如同對牛彈琴,對一個不會講中文的外國人講中文一個意思。
所謂的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指孩子大腦之中經(jīng)驗之中根本就不存在道理抽象出來的前提。
在此情況之下,你給他講抽象出來的東西,是沒有方法講清楚的,這就像面對從來沒有見過豬的人大講養(yǎng)豬知識一樣。
比如,作為家長,我們經(jīng)常面對孩子吵著要吃麥當勞這樣的情形,這個時候,一般的教育手段是說麥當勞屬于垃圾食品,教育孩子要少吃。
用這樣簡單的原因就講不通,說服不了孩子,為什么?因為在孩子的頭腦里,根本就不存在垃圾食品這樣一個概念。
在他們的眼里,麥當勞是非常好吃能夠帶來愉悅感的食品,這樣的食品怎么會是垃圾食品,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多吃才對,對少吃根本就不理解。
我們知道,垃圾食品這個概念是近幾十年才出現(xiàn)的。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垃圾食品。從本質(zhì)上講,垃圾食品其實是個偽命題,今天我們講垃圾食品,主要是在食品極大豐富,人們因為吃的不合理導致各種疾病的情況下講求營養(yǎng)均衡的大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一個概念。
而這種概念生產(chǎn)的條件在孩子過程中是不存在的,因為孩子面臨的問題,是永遠吃不飽,需要高熱量的東西,他們也沒有追去營養(yǎng)均衡的需要,所謂的營養(yǎng)均衡,完全是家長給孩子灌入的概念。
因此,這樣抽象出來呢的一個概念,或者說是一個道理,給孩子進行宣講,他們不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
再比如,作為家長,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孩子要別玩電子游戲。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很多人都愛玩電子游戲。
電子游戲之所以很多人都愛玩,其原因在于具有挑戰(zhàn)性,具有成就感,符合基本的人性需求。
我們教育孩子不要玩電子游戲,其背后的道理無非就是浪費時間,損壞眼睛,影響學習之類。這是從大人的角度看待游戲的,因為大人對待孩子是有所期待的,期望孩子學習好,健康成長,他們自己也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
筆者就深有體會玩電子游戲給自己的眼睛帶來的傷害,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因工作的原因在迪拜常住,由于時間比較充裕,且比較自由,工作又相對輕松,晚上玩游戲到很晚,常常是凌晨4點才睡覺,也正是在那段時間,自己的視力急劇下降,最后不得不佩戴眼鏡。為此,我痛下決心,卸掉了電腦中所有的游戲,現(xiàn)在回想起那一段時間來,深深的后悔,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損壞了眼睛。
這是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可以成為道理的一種東西。然而這種道理用在孩子身上就沒有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孩子玩游戲的時間沒有那么長,對于損壞眼睛沒有什么感覺,他們不會在玩游戲和損壞眼睛之間建立起直接的抽象聯(lián)系。而且損壞存在著滯后效應,而孩子是感受不到的。自然用簡單的說教就不起作用了。
記得小時候,冬天家里生爐子,父親怕我燙著,提示我不要靠近爐子,非常危險,他采用的方法是拿著我的小手,慢慢地靠近爐子,讓我感受爐子的溫度,直到有燙的感覺才停止。通過這種方法,我自然就不會靠近爐子,因為我直到靠近就會燙的慌,就會痛。
讓我們再回國頭來看玩游戲這件事情,孩子也無法懂得,為什么家長不讓孩子玩游戲,從理論上說,也是超過了他們理解的范圍。因為,他們認為玩游戲不會對眼睛構成損壞。而且對他們而言,時間有的是,他們的問題不在于如何有效利用時間,而是如何打發(fā)充足的時間,在它們眼里,玩游戲和干其它的事情什么不同。
因此,行文至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孩子大腦中之中不存在接受道理的知識和經(jīng)驗基礎。
那么問題來了,教育孩子講道理沒有用,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呢?
筆者建議如下三種方法:
一、榜樣模仿式教育
孩子的學習是有規(guī)律可循,孩子的教育重在模仿,重在影響。作為家長應該在身教上下功夫,以身體力行影響孩子,比如要想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珍惜時間,自己就要做一個愛學習的人,下班時候回到家,要主動學習,無論孩子是否做作業(yè),是否學習,自己都要假裝學習,多多看書,這樣會在孩子中形成一個愛看書的人,因為書里一定隱藏著吸引人的東西,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跟著形成了愛學習的習慣了。
二、陪伴參與式教育
今天的孩子是孤獨的,特別是很多家庭都有一個孩子的情況下。作為家長,受限于社會競爭的壓力,雖然我們都很累,以至于沒有自己的休息和娛樂的時間,但這不是理由,生了孩子就有教育的義務。對孩子而言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帶來的是親子關系的融洽,給孩子的是安全感。事實證明,孩子最愛聽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的話,要想教育就多陪伴吧,如果能夠參與體驗就會更好,比如與孩子共同看電視,搭積木,下圍棋、打羽毛球等。
三、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原因就在于家長和孩子在身高、心智、思維方式和關系地位的不對稱,在教育過程中很難站到孩子的位置上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沒與對孩子的充分理解,便很難對孩子實施正確的教育。教育的基礎是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關鍵是要換位,幸運的是作為家長我們都是從孩子哪個階段過來的,在教育的時候,我們可以回想自己小的時候有什么想法,希望家長怎樣,通過這樣的回憶也能增加對孩子的理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