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群】站起來不容易,何必又跪下
閱讀數:17527發(fā)表時間:2012-08-25 08:00:00
站起來不容易,何必又跪下
作者:孫立群(南開大學教授)
原載:北京晨報 2012-8-23
學者秋風率學生跪拜孔子 網友批其“順服專制”
日前,一幅名為“拜先師圣墓”的圖片在網上引起了許多爭論。在這張照片中,學者秋風帶領數十學生在孔廟行跪拜大禮,該照片還配有圖說:“秋風老師帶領修身營諸位同道拜先師圣墓?!睘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一定會力所能及地為繼承先圣道統,復興圣教盡好本分?!?
這張照片在網上引來了諸多討論,批評者認為表達了對專制的順服,網友“第一哲學5”說:“這是一幅仿真的等級秩序圖景,也是一個公然與憲政背道而馳的祭壇,更是一種無恥的偶像崇拜行徑,它所孜孜以求的,無非是與權貴合謀,而不是向真理低頭……秋風所為的,是一種很普遍的象征符號:對專制的順服。這個是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予以反擊的!至于秋風內心怎么想,是否順服專制,已不重要。”
當然,也有人表示不必過于苛責,學者蕭翰表示:“我覺得對秋風先生帶學生在曲阜跪拜一事,發(fā)表異議無妨,人身攻擊不妥,畢竟這是他們的自由……我反對偶像崇拜,但如果偶像崇拜者并未妨礙反對偶像崇拜者的自由,那偶像崇拜就是他們的自由。”
跪拜孔子,近年來多有其事,也一直有各種爭議,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南開大學教授孫立群說:“我個人不提倡也不贊同跪拜這種形式。但是同樣也大可不必過分指責,這種行為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具備太多的社會意義。對于孔子,批評他也好,跪拜他也好,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都有可能出現,也都是正常的。”
站起來不容易,何必又跪下
北京晨報:跪拜孔子引來很多指責和非議,您怎么看?
孫立群:孔子的偶像究竟象征著什么,這在學界也未必有共識,是專制的象征呢,還是中國文明的象征,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大可不必過分指責。而且,孔子作為儒學的代言人,對他的批評或者崇拜都是正常的。今天,人們依舊會跪拜漫天神佛,也依舊會跪拜歷史上的英雄,比如在關帝廟前也跪,我覺得跪拜孔子其實沒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要過于苛責呢?
北京晨報:爭論者有認為是跪拜者的自由,也有認為應該予以反擊,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看待這種現象?
孫立群:人的行為都是個人的選擇,同樣不必以自己的標準去劃線,“我不崇拜,別人也不能崇拜”;“我批評,別人也得批評”,這顯然是不對的。心態(tài)應該平和一點兒,很多人總是說平等自由,但是一旦有和他的價值觀不符的事情,立刻就大加討伐,哪里有半點兒平等自由的精神呢?
近年來,復興儒學成為很熱門的話題,不論是民間的讀經活動,還是一些學者反復倡議,還有包括祭孔等等許多傳統禮儀活動也頻頻出現,也因此引發(fā)了許許多多的爭議。同時近年來,不少學者也注意到,應該將傳統儒學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并且提出“儒家憲政”的理論,從儒家理論中申發(fā)出現代憲政的思想,與現代社會的治理相結合,并且發(fā)表了大量相關的文章。
對此,孫立群表示:“首先,我不提倡跪拜禮;其次,我也不提倡復興儒學。傳統文化中固然有不少好的東西需要現代人學習,但是倘若把它依舊作為一種治理國家的主導思想,顯然是不合適的?!?
自由的含義
北京晨報:對于跪拜這個行為本身,你怎么看?
孫立群:跪拜這種形式,我也遇見過,前幾年有一個學校給學生發(fā)一些蒙學教材,要求學生跪接,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大可不必,我們好不容易站起來了,為什么還要輕易地再跪下去呢?跪拜是一種古禮,畢竟是落后的東西。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我們可以不必在人前下跪。
北京晨報:那為什么還寬容跪拜的人呢?
孫立群:現代社會我們不必下跪,但不是說現代社會就沒有跪拜,或者不應該有跪拜,如果說有人自愿跪拜,這也沒有什么問題。關鍵的是不應該要求別人跪拜,更不應該強迫別人跪拜。相反的,對于自愿跪拜的人,我們不必大加贊賞,也不必橫加指責。這才是一個成熟的現代人應該有的心態(tài)。
跪拜的意義
北京晨報:跪拜孔子在今天引發(fā)這么多的爭議,是什么原因?
孫立群:其實跪拜孔子不僅近年才有的,而是一直都有,傳統社會自然不必多說,進入現代社會后,也一直存在。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在曲阜就搞過跪拜的儀式,當時是在曲阜舉辦研討會,幾乎到會的大部分人都跪拜了,只有女性沒有拜,理由是孔子看不起女人。這個事情是我的老師講的。所以,跪拜一直未斷,爭議其實也不僅是今天才有。
北京晨報:爭議的原因在哪里?
孫立群:我覺得,不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其實都是給跪拜賦予了太多的意義,把它看得太過重要了,所以在價值理念不同的情況下才有這么多、這么激烈的爭論。
北京晨報:是否真的如此重要呢?
孫立群: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覺得它有太大的意義,今天是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也是一個自由、寬容的社會,跪拜與否,在于個人的選擇,我不提倡跪拜,但如果有人自愿跪拜,也不是什么大事,沒必要大聲討伐。當然,也沒必要給他賦予多么重大的含義。
兩種儒學
北京晨報:近年來,不論在民間、還是在學界,復興儒學的聲音都一直很強,你怎么看?
孫立群:首先,我的態(tài)度是不提倡。儒學畢竟是傳統的農業(yè)社會、等級社會下的學說,而現代社會是工業(yè)社會,也是平等自由的社會,兩者性質不同,復興儒學意義不大。
其次,復興儒學,還有一個問題,究竟要復興什么樣的儒學?
北京晨報:儒學還有什么不同嗎?
孫立群:是的。在我看來,儒學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儒學,是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原汁原味的儒學,是一種學術上的、思想上的儒學。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儒學只是其中一家,它和法家、墨家等等在地位上沒有什么區(qū)別,它們彼此間也互相辯論、責難,或者學習。
北京晨報:另一種又是什么樣的?
孫立群:另外一種,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的儒學,后來又摻雜了許多別的思想的儒學,也正是在將近兩千年的時間中占據了正統的儒學。
和前一種相比,它更多是一種政治的儒學,是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是為維護等級制度、維護王權而產生的儒,它的學術地位已經走形了。
和民主自由相對的儒
北京晨報:應該怎么樣對待這兩種不同的儒學呢?
孫立群:首先,完全的中斷、拋棄儒學是不可能的,儒學在漫長的時間里占據正統地位,也因此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可能去除掉。
同時,作為思想家、學術層面的孔子、孟子,他們的學問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學習的東西。
其次,對于后一種儒學,復興它,我覺得沒有什么好處,反倒有壞處。
北京晨報:為什么這么說呢?
孫立群:從根本上說,它是維護專制統治,維護等級制度的學問,也是建立在農業(yè)文明之上的思想,而現代社會,是建立在工業(yè)文明之上的,是平等、自由的社會。
這兩種價值理念是相對的,你很難說維護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思想,對于平等自由的社會有什么益處,這樣的儒學,當今社會不需要。
所以,后一種儒學,帶有強烈的專制王權的思想,要在今天復興,這不科學,也不理智,更和民主自由相去甚遠,甚至南轅北轍。
儒家有無憲政
北京晨報:但是有不少學者提出儒家憲政的概念,把儒家和現代社會結合起來,是否可行?
孫立群:這個問題也是現在學界爭議很大的問題,怎么樣把儒家和現代社會結合,使得傳統的儒家思想發(fā)生新的變化,從根本上改善儒家思想,讓它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甚至有不少學者在尋找儒家思想治理現代社會之道。儒家憲政,也是這個過程中提出來的。
但是就我個人的觀點,儒家憲政,沒有道理,儒家思想中從來沒有過和憲政相類似的概念,很多看起來愛民、行仁、甚至約束君主、限制君權的內容,其根本目的是維護等級制度的長久穩(wěn)定,和現代憲政的目的相反,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論中,怎么可能申發(fā)出憲政思想呢?
北京晨報:千年以來,儒家思想也并非一成不變,也在不斷地變化,適應著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在今天就不能繼續(xù)變化適應嗎?
孫立群:沒錯,儒家確實一直在變化,漢儒宋儒乃至清儒各不相同,從董仲舒那里就是一變,朱熹王陽明時代又有變化,康有為時代繼續(xù)變化。但是看到這些變化的同時,也要看到不變的東西,儒家講以德治國,以仁義為核心,其根本目的,是維護當時的王權統治,只不過是比較溫和、比較寬大的方法。
在這個基礎上,它的每一次變化都是為了不同環(huán)境下更好地完成這個目的,而不是相反,萬變不離其宗,其目的沒有變,形式變了只是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而已。那么,在現代社會,它要怎么樣變呢?要變就非得改變維護王權專制、維護等級制度的價值體系,倘若這樣變化以后,還是儒學嗎?
不可能不學儒學
北京晨報:如果它的根本是不能學的,那么還有什么是今天可以學的呢?
孫立群:如前所說,不可能不學,也不可能不吸收,但是一定要分清楚學什么,不學什么,不論是先秦諸子,還是漢唐宋明,歷代的思想,也并非全都一無是處。不論是待人接物、個人修養(yǎng),還是統治技術,其實都有一些有益的東西,也都有有害的東西。根本在于吸收有益,不能學它的價值體系。
北京晨報:如何區(qū)別呢?
孫立群:比如說儒家思想,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有非常完善的論述,怎么樣待人接物,怎么樣處事,在民間,在個人的修養(yǎng)上,對于改善人際關系,都有很好的幫助。同樣,在統治技術上,關心大眾、反對暴政、以仁愛作為出發(fā)點等,也都是很好的思想。這種好的東西并非只有儒家有,其他的學派、思想也都有,比如和儒家相對的法家,它也有很多好的東西可以學習,還有墨家、道家等等,也都如此。同樣,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不論儒法道墨等等其他,都是一樣的,就是它們最終都是以維護等級制度和專制王權為目的,所以,可以學習他們中有益的部分,但是絕對不能成為治理現代國家的主導思想。
晨報記者 周懷宗
孫立群
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獲歷史學博士學位?,F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