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歸屬中醫(yī)“咳嗽”、“喘證”、“痰飲”等范疇,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記載。如《素問·五常政大論》云:“金不見……其發(fā)咳喘,其臟肺……金太過……其病咳?!敝赋隽丝却?,其病在肺,而肺之虛實皆可導致咳喘。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專篇論述指出“病癥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并創(chuàng)制了苓掛術甘湯;腎氣九、苓甘五味姜辛湯等方劑。歷代醫(yī)家在此基礎上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防治等方面也有較詳細的闡述,并有所發(fā)揮,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積累了一整套中醫(yī)中藥防治慢支的臨床經(jīng)驗。
艾灸(化膿灸)
取穴:主穴:a.肺俞、靈臺、天突;b風門、大推;c.定喘、身往、膻中。
配穴;膏盲。
操作:于小暑至白露之間施灸。每年灸一組,連灸2年。第一年,灸雙肺俞各7壯,靈臺、天突各4壯;第二年,灸雙風門各7壯,大推4壯;第三年灸雙定端各7壯,身柱、膻中各4壯??戎赜诖?第一年灸雙肺俞各7壯,大推、身柱各4壯。體弱者,第三年加灸雙膏盲穴各4壯。將純艾制成黃豆大圓推形文柱,灸前先以大蒜汁涂穴區(qū)以增加粘附性,然后置艾住以灸之。灸時為了減輕患者疼痛,可在穴周用手掌輕輕拍擊。一炷燃完再換一住。據(jù)病情輕重及病人體質(zhì),壯數(shù)可按規(guī)定數(shù)增換。灸畢,以消毒敷料或棉球蘸生理鹽水拭去穴區(qū)艾灰,然后貼上談膏藥或拔毒膏。約7日左右,可出現(xiàn)局部無菌性壞死,如未出現(xiàn),則繼續(xù)著膚灸,直到形成灸瘡,再用生理鹽水清創(chuàng),覆蓋消毒敷料,約30天左右愈合。
療效:以上法共觀察1087例,臨床控制300例,占27.6%,顯效393例,占36.2%,有效276例,占25.4%,無效118例,占10.8%??傆行蕿?9.2%。
蠟燭灸
取穴:風門、肺俞、定喘、膻中、中脘、脾俞、腎俞、豐隆。
操作:將蠟燭點燃后,待到溶化,傾斜蠟燭對著所施治穴位,讓溶化蠟燭滴于穴位上,每穴可滴3-5滴,待蠟涼凝后即揭去,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1-3療程,兩療程間休息3天。
療效:共治療180例,臨床控制21例,占11.7%,顯效85例,占47.2%,好轉(zhuǎn)40例,占22.2%,無效34例,占18.9%,總有效率8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