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冬,金陵,瀟瀟苦雨,凜凜寒風。
此時的江南比往年時候要更冷一些。金陵城外鉤矛林立,旌旗蔽空,昨日的廝殺聲已被迎賓進行曲所替代……
“吱呀,吱呀,……”,伴隨著幾聲刺耳聲,兩扇厚重的城門被緩緩打開,一隊人馬白衣素縞,頹頓而出。走在最前面中年男子,半裸上體,背縛荊條,手捧方盒,眼神空洞,他們在送葬?
是的,他們在“送葬”,在為南唐送葬,且看“悼詞”: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在悠揚的迎賓曲中,那中年男子雙膝下跪,雙手捧舉著南唐國印,國祚不到四十年的南唐,就此湮沒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
“金陵王氣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頭”,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就是一個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
②
公元937年,七月七日,浪漫而多情的七夕。金陵,吳國重臣徐知誥的孫子,南唐歷史上的第三位國主,李煜出生了。
對李煜的出生,史載“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天庭飽滿,關鍵的是一只眼里有兩個瞳仁。
這可不得了,相面大師早就說過,這是天生的帝王之相。歷史上舜、“造字圣人”倉頡和西楚霸王項羽都具有這種相貌特征。
也在這一年,徐知誥抵達人生巔峰,完成了從孤兒乞丐到一代帝王的神奇逆襲,建齊代吳,不久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徐知誥也恢復李姓,改名李昪[biàn]。
公元943年,皇帝李昪駕崩,長子李璟即位,年號保大。李璟即位前也是一個酷愛詩詞經賦的皇子,這為李煜的亡國埋下了伏筆。
李璟即位之初,躊躇滿志,好大喜功,也想在南唐的歷史上留下讓后人仰視的“豐功偉績”,忘記了烈祖保境安民國策,窮兵黷武,先后攻滅閩、楚兩國,但也讓南唐元氣大傷,南唐政權開始走向衰落。
李煜作為李璟的第六子,深受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孩童時便能背詩吟詞,加上身懷異象,深受父皇李璟喜愛。
皇宮里經常舉行文藝Party,李煜就跟在李璟的身邊,高興時,李璟還會讓李煜現場填詞作詩、和大臣們各種pk,李煜的表現沒讓父親大人失望,作出的詩詞總能贏得滿堂喝采。
喜愛歸喜愛,當然是從純文藝的角度講的,與皇位無關。因為按照順位繼承關系,李煜排在第六位,怎么看都與皇位無緣了。
而長子李弘冀,為人嚴苛且有大將之風,膽略、決斷、勇毅都跟中庸的父親大相徑庭,且屢立戰(zhàn)功,是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
皇帝李璟為籠絡皇太弟李景遂,遂將政務交由李景遂全權處理?;侍芎推胀ǖ牡艿墚斎徊灰粯恿?,皇太弟也可以繼承皇位。
這讓李弘冀很不爽,由此,李弘冀遂與皇叔李景遂爆發(fā)了皇儲之爭。
而李弘冀被立為太子后,決定雙手抓,一手打擊皇叔李景遂,一手警告六弟李煜。
為何要警告李煜呢?
很多時候歷史的進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很不幸,李煜前面2—5位皇兄像約好似的,紛紛掛去,全都成了短命鬼。
命里有時終須有。李煜很不情愿地成了順位第二的皇位繼承人,而且和皇帝老爸在詩詞歌賦上很有“共同語言”,格外受老爸“恩寵”。
加上身懷異象,有“帝王之眼”,這讓太子李弘冀有點煩,所以對李煜處處針對。
隔著兩站地,李煜都能感受到來自大哥的騰騰殺氣,趕緊示弱表態(tài)各種撇:我的親哥哥呀,你可別聽什么智障大師胡說八道的,我哪有什么“帝王之眼”,那不過就是個白內障嘛。
哥,看我的新作《漁父兩首》,我的理想生活是這樣的:
其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其二: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哥,另外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戀愛了,我的女朋友叫娥皇,是司徒周宗的大女兒,長得盤靚條順,還精音律,善歌舞,我們倆現在“拍拖”,很忙的。
人家都夸我們倆很登對,還說什么天作之合,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哥,祝福我們吧。
哥,我以后就想和娥皇過過小日子,填填詞,畫個畫,喝個小酒,跳個舞,老爸那工作我一沒興趣,二沒能力,哥,你就安心準備接老爸的班吧,我挺你!相信我哦,親!
太子李弘冀:六弟說什么呢,我們是親兄弟,我不讓你接老爸班那是保護你,一是你的確不適合那份工作,二是那工作也算是“高危工種”,危險的事情還是讓我來做吧,誰叫我是你大哥呢。
這廂,看來六弟李煜早已被自己嚇破了膽,那邊的皇叔李景遂也在自己的恫嚇打壓下,立馬辭去了皇太弟的封號,這下太子李弘冀該安心了吧。
呵呵,你也太小看李弘冀了,人家在千年前就懂得了毛爺爺的教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只有死人才會對自己沒有威脅,結果一包老鼠藥直接將他的皇叔送上了西天。
唉,真是可惜了,李煜要是有李弘冀1/10的膽識也就好了,都是一個爹媽生的,差距咋這么大呢?
③
什么,太子毒殺了太弟?!
聽到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皇帝李璟一下子癱倒在龍椅上,半晌說不出話來。
一邊是被毒殺的親弟弟,一邊是殺人的親兒子,這讓李璟很受傷,可又能怎么辦呢?兒子不僅是兒子,還是太子呀,以后還得讓他接班呢,既不能殺了兒子,又不能放了兒子,總得給天下人一個交待吧。
算了,免去李弘冀太子之位,以觀后效。李璟萬般無奈之下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誰曾想,被免去太子之位的李弘冀,惱怒交加,半夜又時常夢見皇叔來向自己索命,連驚帶嚇,最后居然一命嗚呼了。
看那邊為了皇儲之爭,人頭都打出了狗腦子,李璟一下子失去了兩位親人,而且都是股肱之臣,國之棟梁。
而李煜這邊在干嘛,人家和娥皇在忙戀愛、忙結婚、忙生娃。瞧,娥皇回娘家才幾天呀,李煜就受不了,趕緊寫信。
《長相思》
云一渦,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啥也不用說了,要問我對你的愛有多深,“夜長人奈何”這一句就足夠了。
看到李煜想媳婦填詞,皇帝老爸李璟也手癢癢,剛好前陣子被后周一頓胖揍,割地賠款,俯首稱臣,南唐一下子變成了后周的附屬國,一腔憤懣無處發(fā)泄,也填了一首。
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這首詞受到國學大師王國維高度評價,他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span>
看這李家父子的詞寫得有多好,只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為普通人這是優(yōu)點,作為皇帝那就有點不務正業(yè)了,很遺憾,他們都是皇帝,或者說即將當皇帝。
④
都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那可不一定嘍,瞧,人家李煜啥也沒準備,偏偏讓機會給“砸”了,這就叫造化弄人吧。
公元961年,李璟病逝,將南唐這個風雨飄搖、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硬是“塞”給了李煜,24歲的李煜在金陵登基為帝,從此他的人生啪嘰一下裂成了兩段。
而早李煜一年登基建立北宋的趙匡胤,這位乳名香孩兒的皇帝,可不像他的乳名那樣的“香”,他出身軍人家庭,從小就玩槍弄棒,長大后隨父征戰(zhàn)沙場,金戈鐵馬,槍林彈雨,屢立奇功,是典型的“鐵血戰(zhàn)狼”。
難能可貴的是,他從小就生活儉樸,成人后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都能嚴格遵守“八項規(guī)定”,更沒有“四風”問題,逼格還相當的高,有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之志。
反觀故事主人公李煜,如果拿當皇帝這事和趙匡胤相比,那就是個笑話了。
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從小就泡在蜜罐里,接觸最多的也就女紅一類的“玩具”,從最初的“頂層設計”也就是一個富貴王爺。
再大點,受到老爸這個“老文藝”的傳染,詩詞文章、書畫、音律樣樣精通,是個典型的“文二代”、斜杠青年。
就這樣一位“歐巴”文青,硬是當上了“南唐”號船長,駕駛著這艘外滲內漏的破船,在歷史的狂風駭浪中隨波逐流……
連個村長都沒干過的李煜,一下子連升18級,坐上了皇帝寶座。都說男人步子邁得過大,容易扯傷內個什么,這不,以后的日子里,李煜總是充滿著蛋蛋淡淡的憂傷。
《浣溪沙》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愿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天教心愿與身違,字字扎心,魚游沙漠,殘忍而痛苦。
我的心愿不過就是做個悠閑皇子、富貴閑人,與娥皇一起,彈彈琴,寫寫詩,喝個小酒吹牛逼;退休后,逗逗孫子,跳個舞,搓搓麻將斗地主。奏折請示,朝政大臣,攻伐征戰(zhàn)都跟我沒關系。
面對強大北宋的咄咄逼人,對外李煜沒有合縱連橫的方略,對內沒有深化改革的決心和勇氣。
即位之初,看著殿下百官匍匐在自己腳下,人人都對自己低眉順目,謙恭有禮,這是皇權給他帶來的一絲快樂,只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他也不想讓祖輩打下的江山敗在自己手里,也曾采取一些重震朝野、輕薄賦稅等利國利民的舉措,只是南唐這個窟窿捅得太大了,女媧來了也皺眉。
他骨子里還是那個風花雪月,錦衣玉食的王子,他的勤政也只能是“三分鐘熱度”。
實在沒能力“改革”下去了,面對北宋強權,李煜決定重走父親的老路——俯首稱臣,夾尾巴做人。
為了表忠心,李煜都把心思都花在進貢上了,幾乎到了月月進年年進的地步,遇到北宋像太后皇后過生日等“重大活動”,那更是一個勁的猛送。
一句話,“量南唐之物力,結北宋之歡心”,企圖以自己的低姿態(tài)來換取南唐的茍延殘喘,只是李煜不懂得,乞討來的“和平”不過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同時去國號,自稱南唐國主,各大部委全部改為廳級編制,原來當省長的改當縣長,當縣長改當鄉(xiāng)長,以此類推,但官員降職不降薪,不會影響到大家美好生活,照樣喝酒填詞泡小妞。
會見宋使時,李煜更是脫去龍袍,換為紫袍官服,對宋使是點頭哈腰,賠盡小心,金錢美女,好吃好喝,精心伺候,生怕惹宋使不高興,從而招來無妄之災。
還把皇宮正中屋脊兩頭代表帝王尊嚴的“鴟吻”拆下來,等宋使走了,再吭哧吭哧地給裝回去……
對北宋跪舔到這個份上了,再不亡國那就沒有天理了。
李煜在北宋面前就像一只軟腳蝦,那么他在自己的臣民面前又是怎樣的呢?
李煜從小受信仰佛教母親的影響,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時常靜坐于佛堂內,聽大師講經,以逃避凡塵俗世的叨擾。
他甚至就在宮內建凈德尼院,讓后宮80多個佳麗出家剃度做了尼姑,反正在后宮閑著也是閑著,就讓她們代替自己出家禮佛吧。
他對佛教的事特別上心,甚至親自為僧人們做“廁簡”,做好后還會先用廁簡在自己臉上刮一下,如果有毛刺,他會打磨順滑后再給僧人們使用。
所謂廁簡,就是用竹子或木頭削成長條形木片,擦屁股使用,俺們現代人都沒用過。
佛教忌殺生,他聽說要處死犯人了,趕緊跑到大理寺親自辦案,從寬處理,該死的、不該死的都一股腦放回家了。
還有一次,李煜在辦公室和大臣下棋,一官員前來匯報工作,此時李煜沉迷棋中,陷入“長考”,這位官員等得不耐煩了。
猛地一腳將棋盤踢飛,剎那間,那些震起的黑白子紛紛下落,噼里啪啦,當真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盤”。
你丫的抽什么瘋,老虎不發(fā)威你當我是病貓嗎,還真拿皇帝不當干部,你以為你是魏征嗎?難得看到李煜生氣。
你也不是唐太宗!
這位個性大臣毫不示弱。
一句話嗆得李煜半天說不出話來,只好默默地收起了棋子,最后還得向這位大臣“檢討”,上班時間下棋違反工作紀律,下不為例。
這就是李煜,你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李煜的大臣是這樣說的:“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鞏其聞”,意思是說,獎勵別人的時候,多多益善,別人犯錯誤時,又極力護短、打掩護,生怕壞了別人的名聲。
但這些并不能彌補其國政上的短板,正如南宋陸游在自修《南唐書》中所說:“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但終不能保社稷!”
作為南唐國主,李煜用情之專也為天下人津津樂道。盡管后宮弱水三千,但李煜只舀大周后一瓢,這在所有的封建帝王中似乎是個例外。
看一下李煜秀的恩愛: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日上三竿,昨晚的宴會還未結束,本該是坐在寶殿上傾聽民間疾苦的早朝,可國君還沉醉在溫柔鄉(xiāng)里意猶未盡。
還有更露骨的:
《一斛珠》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丁香細舌,櫻桃小嘴,輕薄羅衣,金杯美酒,繡床斜倚,爛嚼紅茸,這是無聲的誘惑!
就這樣,這兩口子天天秀恩愛,撒狗糧,膩歪得一塌糊涂。
這兩口子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將版權屬唐玄宗所有、已失傳2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從殘譜中給復原了,你說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有多高,這才是真的專家。
可惜天妒紅顏,公元965年,貌美多才的大周后不幸病逝,年方29,生命正在怒放,卻過早凋零。
傷心總是難免的,10年前嫁給他的娥皇給了他太多太多的溫暖。李煜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時時刻刻離不開別人照顧,特別是女人的照顧,因為他從小就在女人堆中長大的。
情傷還需情來醫(yī),就在娥皇去逝前的幾周,娥皇的妹妹嘉敏,史稱小周后,填補了李煜的感情世界,這姐妹倆真正做到了“無縫對接”,“雙嬌”配才子也是羨慕人的哈。
看,李煜的“偷情”日記: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今晚我要到南畫堂和情郎約會,怕被別人聽到,手里提著鞋子,只穿著襪子,躡手躡腳,不小心撞進“狼”的懷里,我渾身打顫,我是偷跑出來的,你就好好疼疼我吧……
據《南唐書》記載:“大周后病重,見小周后在宮中,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尚幼,未知嫌疑,答曰:'即數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
“至死,面不外向”,是呀,一眨眼自己就變成了舊人,娥皇帶著無助、痛苦和絕望離開了她曾經愛的人。
公元968年11月,在為大周后三年守制后,李煜終于和嘉敏完婚了。此時國家正內憂外患,財政緊張,李煜不顧大臣們勸諫,舉行盛大而奢華的婚禮。
一時間金陵城內萬人空巷,有吃瓜群眾為獲得“上帝視角”,紛紛爬墻登瓦,不幸的是,遭遇踩踏墜落,瓜沒吃成,自己倒摔成了瓜。
友情提示:吃瓜有風險,看瓜需謹慎!
有了小周后的貼身陪伴,李煜除了吟詩填詞,就是誦經坐佛,早已將國事拋到了腦后。
由于李煜癡迷佛教,又讓趙匡胤鉆了空子,他派出一名伶牙俐齒、外號“小法老”的奸細潛伏到李煜身邊,對其進行洗腦。目的一是瓦解其抵抗意志,二是消耗南唐國力。
李煜果然上當,對“小法老”的話言聽計從,為推行佛教,花費巨大財力物力在全國各地修建佛寺,納天下之僧呂,對于作奸犯科的僧呂,也極盡包容,佛寺簡直成了罪犯的天堂,一時間,寺廟人滿為患。
南唐烈祖李昪在的時候,南唐在十國中也算數一數二的強國,誰曾想,經過李璟、李煜這兩代“文藝皇帝”的“熏陶”,整個國家進入到了“全民裝逼”時代。
見面打招呼:春眠不覺曉,大家早上好。
請喝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想喝幾杯喝幾杯。
邀如廁: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起拉屎走不走。
領導慰問:鋤禾日當午,大家好辛苦。
……
再加上遍布全國各地的佛廟寺院,“南唐”四百八十寺,這不是風景,這是瘋狂,嚴重消耗了南唐國力。
眼看著國家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朝中重臣潘佑冒死進諫:
“今陛下取則奸回,敗亂國家,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君。陛下必以臣為罪,則請賜誅戮,以謝中外。”
你現在就像夏桀、商紂和孫皓一樣的暴君,老子不伺侯了。這樣的“逆耳”之言自然讓李煜失去了理智,直接將潘佑下獄。
潘佑算是看透了李煜的本性,又想起了幾年前的林仁肇,這位被稱作林虎子的南唐名將,沒能戰(zhàn)死沙場,卻因李煜中了趙匡胤小兒科般的反奸計,就被賜死,潘佑不禁泫然淚下,懸梁自盡。
自此不僅是少了一位忠臣,少了一面正言行的鏡子,更讓朝中其他忠臣心寒不已,已不再有人進言,南唐滅亡的喪鐘已經敲響。
⑤
“鐵血戰(zhàn)狼”趙匡胤建立北宋后,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fā)展生產,鞏固統治,經過兩年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諸方面的準備后,揮師南下,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zhàn)爭。
先后襲占荊湖,攻滅后蜀和南漢,兵鋒直指南唐。
面對日益逼近的北宋大軍,李煜不是積極備戰(zhàn),而是心存幻想,認為只要自己老實聽話,伺候好北宋,北宋會放過南唐的。
還是不斷進供,并反復派出使者游說趙匡胤不要攻打南唐,趙匡胤不勝其煩,霸氣地回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一句話徹底斷了南唐所有念想。
公元975年,北宋軍隊在名將曹彬統帥下步步逼進,更有南唐人樊若水投奔宋朝,為宋朝人造浮橋開路,南唐所憑倚的長江天險傾刻瓦解,北宋軍隊直抵金陵城下,10萬大軍將金陵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宋軍并不急于進攻,而是在城下安營扎寨,掐水斷電,宋軍要“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連日對峙,雙方的士兵都很無聊。這時城頭上一南唐士兵扯起嗓子喊道:
喂,北方土鱉,我來給你們吟個詩吧。
鋤~~~禾~~~日~~~
這城下宋兵一聽,喲嗬,你丫的敢罵我,你才是土鱉呢,你們全家都是土鱉,邊說邊搭弓引箭,只聽見biu~的一聲,那個搖頭晃腦還在吟詩的南唐兵應聲倒地……
其他南唐士兵趕快圍攏過來將之抱起,這個奄奄一息的南唐兵,嘴里還在含糊不清地道:鋤~~禾~~日當午,汗~~~滴……,話未滴完,血滴完了,頭一歪,掛了。
唉,臨死還裝逼。
我說大兄弟呀,這是打仗,你以為是你們單位舉辦的賽詩會嗎??梢姟拔幕币彩请p刃劍,裝逼更要分場合。
城外“賽詩會”,城內在干嗎?
該來的總會來的,宮內的李煜此時似乎很“淡定”,他已約好與凈德尼院的女尼和宮人們一起自焚,約定“聚寶自焚,終不做他國之鬼!”。
看來,這李煜不也挺男人的嘛。
呵呵,只是嘴硬身子軟,面對熊熊火海,他的那些女尼們笑語盈盈暗香去,都當火鳳凰了,李煜呢?
艾瑪,這火燒人也太疼了吧,怕怕。
李煜背負著這片滔天火海,手捧著象征帝位的玉璽,帶著小周后和宰相等文武大臣40余人開門投降。
⑥
在被押解前往東京汴梁的船上,李煜回首南望,既熟悉又陌生的國鄉(xiāng)山水,在他模糊的視線中漸行漸遠-----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xiāng),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曾經的江南江北都是我老李家的,現在全姓趙了,30年一覺金陵夢,金陵粉黛、秦淮笙簫已成了昨日回憶……
抵達汴梁的李煜一行,還得再“投降”一次——進宮覲見宋太祖趙匡胤,當然是以臣子的身份。
伴隨著大殿上的奏樂聲,看到高高在上的趙匡胤,周邊所有的人都跪下去了,李煜咬牙,握拳,渾身顫抖,緩緩地跪了下去,這是一個亡國君主對現役君主的臣服。
龍椅上的趙匡胤鷹隼般的雙眼,直直地盯著李煜,也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發(fā)出了杠鈴般的大笑,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
單獨留下李煜,賜座、看茶,詢問一路是否辛苦、波折等等,這不過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羞辱,但李煜不得不配合趙匡胤的“噓寒問暖”。
最后,由宮人念出擬好的詔書:
……盡舍尤違,今授爾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封違命侯,爾其欽哉!毋再負德!
李煜惶恐受詔,跪地叩謝。
違命侯,又是一記辛辣諷刺,這有什么辦法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宋太祖趙匡胤曾數次“邀請”李煜,到汴梁走一走、看一看,并早已為他備好“禮賢宅”這樣的別墅??衫铎弦膊簧担廊チ司突夭粊砹?,屢屢“違命”,故趙匡胤特封李煜“違命侯”以示懲戒。
生命中曾經擁有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只是對李煜來說,怎一個寂寞了得。
李煜住進了趙匡胤為他量身定做的“禮賢宅”,就像一只鳥兒被關進了籠子,無助又無奈地打量著外面的世界……
《望江南》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再有: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故國之思,亡國之殤,讓本就多愁善感的李煜泉思文涌,根本不需為賦新詞強說愁,都是一手素材,這讓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全新境界。
只是單純的李煜,身處“囚籠”,明明知道有無數的眼睛盯著這里,仍舊吟著愁苦思鄉(xiāng)之詞,不會做出一副討巧獻媚表忠心的面孔,以換取自己的自由生存空間。
好在太祖趙匡胤不是一個心胸狹小之人,對李煜這些言論只是一笑了之,這是一個大國之主的心胸和格局,這大概也是趙匡胤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只是這短暫的“安寧”隨著趙光義的上位而被打破。
公元976年,冬,趙匡胤在“燭光斧影”中蹊蹺死去,年僅50歲,是暴病而亡還是死于謀殺,至今是個謎。
或許,對于亡國奴來說,誰當皇帝都跟自己沒啥關系。很不幸,趙光義的登基對李煜來說,就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盡管趙光義摘掉了李煜“違命侯”的帽子,“提拔”改封為“隴西郡公”,那不過就是一種政治姿態(tài),封什么公對李煜來說都得“躬”在籠子里。
趙光義這個帝王和李煜有點相似,同樣喜愛詩文,嗜書成癖,但同時也是一個粗暴專橫的超級色狼。不怕流氓會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而趙光義這個流氓既會打架又有文化。
趙光義早就對小周后的美貌垂涎三尺了,現在自己當上了大宋“一把手”,愈加為所欲為了,開始對小周后還只是騷擾,后來直接強行“留宿”,一留就10天半個月的,完事了就派人送還給李煜,這是赤裸裸的羞辱。
更令人發(fā)指的是,變態(tài)狂趙光義還把畫師招來,當眾“強幸”小周后,命畫師現場作畫,留下了不給描述之圖,后人稱此畫為《熙陵幸小周后圖》。
李煜面如此奇恥大辱,只能打碎的牙齒往肚子里咽。既然你想茍活著,那么你必須無條件接受一切。
說實在的,寫到這,我希望能早點結束這篇人物志,人如果真的這樣茍活,那就真的變成了“狗活”。
但李煜還是保留了最后一點男人的尊嚴,作為亡國后主他比下面這二貨要強多了。
蜀漢后主劉禪被囚禁洛陽時,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問他在洛陽過得怎么樣,誰知劉禪居然恬不知恥答道:“此間樂,不思蜀”,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出處。
同樣,南陳后主陳叔寶被囚長安時,愛寫詩拍馬屁:“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愿上東封書”。還酗酒擺爛賣傻、討要官爵,被隋文帝痛罵“陳叔寶全無心肝”。
當然,你也可以說,劉禪、陳叔寶這樣做是一種“智慧”,自污是為了活命。
李煜呢,自污學不會,只會用詩詞倔強的、無須掩飾的去排解心中的萬千愁緒,去表達自己的不屈,盡管這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孤獨無助,殘月相伴,又像這梧桐枯葉一樣,隨著秋風飄蕩瑟縮,此愁無解,此愁無期。
小周后又被傳喚進宮了,不知何時能歸,想到此,李煜心中仿佛掘進一根刺,錐心泣血。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雨橫風狂,林花正紅,卻遭如此摧殘,身為當事人的李煜卻無能為力,徒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公元978年,七月七日,又是一個七夕,也是李煜的生辰,物不是,人亦非,當年在金陵時的月宮天河,玉樹瓊枝,燦爛煙花,早已不復存在,只有零星的幾個南唐舊人,經批準前來給李煜過生日。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梧桐深院。李煜獨佇小樓,望極凄愁,想到了金陵的七夕月亮,月華如練,幾分柔美幾分深情。
今人不見昔時月,他抬手擦拭著眼眶,心中突然涌起毀滅天地般的悲涼和蒼茫,一首凄絕千古的《虞美人》泫然而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酒入愁腸,化作汩汩清淚,心中藏著多少的愁和怨,就像那滾滾東逝、滔滔不絕的一江春水,日夜不停地,撕扯著李煜那顆早已裂成八瓣的心。
陳廷焯《云韶集》點評此詩:“一聲慟歌,如聞哀猿,嗚咽纏綿,滿紙血淚?!?/span>
而這樣的“亡國之音”被人迅速報到趙光義那里。
看到這樣的詞,趙光義打心眼是羨慕嫉妒恨,作為文藝愛好者,自己的那些附庸風雅的東西,跟李煜的比起來,瞬間就被秒成了渣。
他怎能容忍一個階下囚如此不識時務,寫詞敢超過領導,軟飯硬吃。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又是幾個意思?咋滴,你還想玩把“顏色革命”唄。
來人,給隴西郡公賜御酒!趙光義一聲令下,面露殺機。
“歌聲未畢,牽機遂至”------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至此,他的錯位人生終于得到了修正。人間不值得,在天國,他才是真正的帝王,詞的帝王!
⑦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縱觀李煜的一生,C位出道,凄涼落幕,前后經歷了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亡國給他帶來的生命體驗,是抓骨撓心、絕無僅有的。
亡國他鄉(xiāng)的生活,讓他在詩詞境界上得以淬煉和升華。
王國維曾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span>
他的詞上承“花間”下接兩宋,開創(chuàng)了宋詞先河,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于亡國,那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悲劇,不是李煜一個人的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失去了三千里江山,卻成就了永恒詞帝,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的勝利。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在詩詞史上綻放的璀璨煙火,光照千秋,經久不息!千古詞帝,垂范千古也!
<終>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