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被搬上熒幕,其中風流倜儻的唐伯虎,也隨之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中。
片中的唐伯虎不僅才華橫溢、行事不羈,更是風流倜儻、妻妾成群,或流連于花街柳巷尋歡作樂,或醉心于觥籌之間聽曲寫詩,日子過得很是逍遙快活。
其實,在歷史上,唐伯虎的真實生活并不盡然。
他曾度過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但在親人們相繼離世、家庭突遭變故后,他的人生開始斗轉直下。
從科場冤獄、功名被黜到病骨支離、孤獨終老,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艱難。
縱是受得這般凄苦涼薄,他依然堅守內心的一片凈土,不委曲求全,不向命運低頭,而是勇敢無畏地迎接生活中紛至沓來的風雨寒潮。
為了捍衛(wèi)尊嚴,他辭官不就;為了自食其力,他鬻文賣畫;為了慰藉內心,他筑建桃花塢。
他歷盡歲月磋磨,前行時卻不忘初心,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活出了盡興的人生。
頻遭喪亂后,埋頭求功名
唐伯虎出生于蘇州的一個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在繁華的街面上開了一家小酒館,以此養(yǎng)活一家老小。
唐家并非顯赫之輩,且人丁稀薄,所以作為家中的長子,他被家人寄予了光耀門楣的厚望。
漸漸長大后,他的父親專門請來老師授課,而他也謹遵父志,更加勤苦學習,果然不負眾望,在十六歲時順利通過童試,成為蘇州府學生員。
因為出眾的才華,加上性情豪爽、天生好酒,他結下了不少文緣和畫緣。
即便后來娶妻生子,他也常常出入應酬頻繁的文人交際圈,與朋友們高樓買醉、夜眠秦樓。
到了二十五歲這一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生活苦不堪言。
可屋漏偏逢天陰雨,沒多久,他的妻兒、母親、妹妹相繼而逝,無疑是讓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身處家破人亡、形影相吊的境地,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一蹶不振,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這時,好友祝允明道出一番肺腑之言,規(guī)勸他認真讀書,考取功名,這樣不僅可以完成他父親生前的心愿,也可以實現自己兼濟天下的夢想。
已然是孤家寡人的唐伯虎聞聽此言,暗暗下了決心:
“諾。明年當大比,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勿售,一擲之耳?!?/strong>
他說到做到,開始閉門讀書,謝絕與朋友們的一切來往。
無憂無慮時,他在歌欄酒肆里縱情玩樂;潛心學習時,他在半盞寒燈下勤勉有加。
風流是他,勵志也是他,他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活,且活得盡情,活得灑脫。
正是憑著“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的韌勁,他以解元榮登南京應天府鄉(xiāng)試榜首。
對每一個有志于功名者來說,金榜題名莫過于人生的高光時刻,唐伯虎也不例外。
躊躇滿志的他彷佛覺得,在次年的會試上,自己又可以“蟾宮折桂立蒼穹,北斗凌云橫碧水”。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他的癡情幻夢,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徹底粉碎了。
無辜蒙冤后,醉臥桃花叢
到了第二年,因蘇州到京城的路途遙遠,為了打發(fā)無聊的時間,唐伯虎應徐經之邀,與他同舟赴考。
抵京后,家境優(yōu)渥的徐經通過關系提前見了當年的主考官。
巧的是,在會試上,主考官出了一道很偏的題目,很少有考生答得出,但徐經和唐伯虎卻志得意滿。
這不免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緊接著,就有人舉報主考官賣題,自然就牽連到了他們倆,一番審訊下來,二人鋃鐺入獄。
最后,他們獲釋,但被取消永世參加科舉的資格,并發(fā)往浙江為吏。
從一個豐姿楚楚的錦繡才子到萬念俱灰的階下之囚,從一個名滿天下的江南解元到聲名狼藉的落魄文人,唐伯虎跌宕起伏的命運,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雖然平日里行為乖張,但他襟懷坦蕩,根本不愿接受這樣的“小恩小惠”。
古人言:“人生天地間,氣節(jié)自高雅?!?/p>
身為堂堂七尺男兒,他有著讀書人的氣節(jié)和風骨,所以一直堅信,寧可受困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
所以,衣食無著的唐伯虎仍是一身傲骨,拒絕赴任。
打理完京城的殘局,他身心俱疲地踏上歸鄉(xiāng)之路。
不用說,他的青云之志、天下之懷從此化為泡影。
而回到家后,迎接他的不是繼室的溫言暖語,卻是無窮無盡的冷嘲熱諷。
唐伯虎心如明鏡,一紙休書給了繼室自由身。
夫妻共枕的溫柔不再,一起消失的還有兄弟團聚的歡樂和鄉(xiāng)親近鄰的尊敬。
世態(tài)炎涼所贈的這些苦澀,他一一飲下。
既然諸事不順,他索性寄情于山水之間。
正所謂“神游天地遠,開卷紙硯香”。
他游歷了名山大川,既舒展了胸臆,又給詩畫創(chuàng)作積累了素材和靈感。
之后,他以出售字畫維持生計。
因為蘇州自古以來文風極盛,加上他的作品也漸臻佳境,向他求購字畫的人絡繹不絕。
他的硯田生涯,也讓他的生活有了大大的改觀。
從立錐莫笑無余地到萬里江山筆下生,他在丹青世界里獲得了重生。
三十六歲時,唐伯虎在桃花塢筑建桃花庵別業(yè),亭臺樓閣,千林映日,萬樹圍春,唯美浪漫的桃花塢成了他與朋友們飲酒作詩的樂園。
也是在這一年,他執(zhí)意迎娶了名妓沈九娘,兩人相攜相扶,感情融洽。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卸下了心理負擔的唐伯虎,終于可以暢快地享受人生了。
于他而言,倒是希望可以終日醉臥在花香蝶舞、云蒸霞蔚的桃花叢中,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但是,一場意外又打破了平靜。
佯狂脫禍后,甘度清貧日
身在南昌的寧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的五世孫,一直覬覦帝王之位。
他有意拉攏在位的武宗身邊得寵的侍臣,待大權在握后,為了大肆斂財,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同時廣收亡命之徒,私制兵器,以尋有利時機身登九五,將明朝江山易幟。
寧王還學習西漢的王莽,為博取聲名,不惜花費重金聘用四海才人。
恰好,唐伯虎被選中了。
而他當時也并不知曉寧王的真實用意,也想再展抱負,便不假思索地收下了聘書和聘金。
等到了寧王府,唐伯虎被盛情款待。
僅僅才一個月,他便發(fā)現了寧王圖謀反叛的野心。
反復思量后,他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
他終日喝得大醉,眠花宿柳,肆意調笑府內女仆,言行之間全是狂穢之態(tài)。
久而久之,寧王開始厭棄他。
忍無可忍時,寧王派手下將其送返蘇州。
果然,不久之后,寧王的陰謀敗露,一干人等皆被正法。
唐伯虎得以全身而退,不光是因為機智,還因為他擁有淡泊自甘的儒者之剛和堅貞高潔的人生操守。
《封神演義》中寫,“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p>
行走人世間,堂堂正正,瀟瀟灑灑,是大多數人的人生信念。
唐伯虎便是如此,他不愿做寧王府的幕僚,更不愿成為其叛變的同黨,所以才費盡心力出逃。
回到故鄉(xiāng)的他如釋重負,繼續(xù)與詩朋酒侶出入秦樓楚館。
經歷了科場案、南昌劫,他心境低沉。
在多個朋友耐心勸慰后,他重新拿起了擱置已久的畫筆,不僅一抒心中抑郁之氣,也能暫且用售賣字畫之資補以家用。
后來,吳中地區(qū)出現天災,各地饑荒嚴重,唐伯虎的書畫生意日益慘淡。
妻子沈九娘因為操勞過度而病倒,很快就撒手人寰。
自此,唐伯虎只能在歲月的風風雨雨中獨自飄零。
而他自己的身體也每況愈下,生活還常常需要朋友們接濟,日子過得很是慘淡。
1524年,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留下了一首絕筆詩:
一日兼他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
他年新識如相問,只當飄流在異鄉(xiāng)。
寫完,他似吟似誦,聲音漸息,一位才子走完了沉重坎坷的人生旅程。
在蘇州乃至整個明代的藝術星空里,唐伯虎這樣一位璀璨的明星隕落了。
終其一生,他在受盡迂回曲折后仍有從心出發(fā)的勇氣,在遍嘗辛酸后也有付之一笑的豁達,從少年時的鮮衣怒馬到暮年時的窮困潦倒,他活出了自己的傳奇人生,也把自己活成了傳奇。
作家村上春樹曾在書中寫道:“在自己喜歡的時間里,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我而言這便是自由的定義。”
堅守本心,活出自我,享受生活的樂趣,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
這也是多數人的希望,生命的終極意義不過如此,只要敢于追求,終會如愿以償。
唐伯虎的一生跌宕起伏,經歷了家道中落、蒙冤入獄、落魄江湖和孤獨終老,但他始終選擇遵循本心。
他是風流魁首,出入秦樓楚館,曾盡享人世繁華;
他是詩畫奇才,筆若行云流水,亦留下千古翰墨。
這位通才大家,曾在世人的仰慕中行步如風,也曾在無邊的晦暗中踽踽獨行。
于這個世界,他轟轟烈烈地來過,又悄悄寂寂地離開,卻喚起了一代代文人墨客對靈魂自由的向往和對生活樂趣的追求。
他懷著宏大的入仕愿望,卻不幸屢屢受挫,但也因此鑄造了藝術上的絢爛輝煌,成就了一代才子的傳世盛名,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