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52團
1934年,因前四次圍剿失敗,氣急敗壞的蔣介石開始了第五次圍剿。紅軍損失慘重,開始艱難突圍,兩萬五千里長征拉開序幕。
此時紅六軍團作為長征的先遣隊,開始西征,但在貴州甘溪陷入了纏斗。危機之下,52團負責掩護大部隊加緊撤離。就是這個過程,52團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之后中央多次派人進入貴州進行調查,依舊沒有任何線索。
800多人的部隊流動,不可能毫無音訊。
52團究竟去哪了?是全部犧牲還是尚有幸存?當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而真相又如何浮出水面?本期陳叔說史為你揭秘。
喜歡的朋友請點個贊加個關注哦,陳叔說史將持續(xù)更新大家喜歡的內容。
吸引國軍主力,艱難逃離
紅六軍團當時在10月抵達了貴州。此時貴州在國統(tǒng)區(qū),當時的百姓信息渠道有限,認為天下的軍隊一般黑,都像是國民黨軍隊。而就是這樣的信息不對稱,埋下了52軍團失蹤的伏筆。
在貴州甘溪紅六軍團遭遇了伏擊,損失不小。此時的領導人判斷,長時間滯留不僅有被全殲的危險,另外紅軍主力部隊也會陷入困境。于是領導人迅速做出決定。18師師長龍云率領52團掩護主力撤退,拖住敵人進攻。天降大任,義不容辭,龍云領命。
紅軍主力或許覺得任務太過艱巨,于是派出49團前來接應,共同努力下,成功突圍。此時52團經(jīng)過激戰(zhàn),800人隊伍銳減一半,僅剩400人。但敵人緊追不舍,師長龍云決定,49團先行與大部隊匯合,而52團走小路引開敵人。
有意暴露之下,52團引開了敵人但。由于地形不熟,紅軍深信群眾,在錯誤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條絕路—困牛山。
被困囚牛山,奮力抵抗
困牛山,顧名思義:就算是牛,也無法逃脫的山。這里地勢險惡,到處懸崖峭壁,三面被河環(huán)繞,中間底部被河谷隔開,可以說有去無回。
為盡可能留下有生力量,400多人的隊伍再次分為兩隊。龍云領導200名戰(zhàn)士沿河道一點點撤離,田海清則率領200名戰(zhàn)士上山繼續(xù)戰(zhàn)斗。
國民黨軍隊很快就追到了山下,戰(zhàn)士們視死如歸,又有地形掩護,足足堅守了三天。田海清不幸中彈,身亡。
利用群眾擋槍,紅軍憤然跳崖
因為久攻不下,憤怒的國民黨官兵想了一個陰險的辦法。他們以武力逼迫當時的老百姓上山,走在前面,自己躲在后面進行射擊。紅軍聽著連成一片的哭喊聲,槍擊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規(guī)定停在他們的腦海,他們舉槍,放下,周而復始。
同樣是軍隊,有軍隊拿著老百姓作為肉盾沖鋒,有軍隊不忍百姓受傷紛紛跳崖。
170多名戰(zhàn)士,拒絕投降,拒絕開槍,他們把機械砸碎。走到了懸崖峭壁,從高山躍下,除少數(shù)人掛在書上活了下來,紛紛殞命。
而龍云這邊雖然順利逃出囚牛山,但還是被敵軍抓住。師長龍云被俘,拒不出賣,被叛徒指認后,師長身份暴露。因嚴刑拷打,病情惡化,不幸身亡。
這樣,800多名的軍隊仿佛就這樣消失在人海之中。
艱難調查,水落石出
新中國成立后,不甘放棄的中央多次派專家尋訪部隊蹤跡,但時間較久,連囚牛山也是民間叫法,都無功而返。
一直到2002年,石阡縣黨史研究室的副主任楊又鑄,不愿放棄再次踏上了追尋之路。于是他以囚牛山名字出發(fā),親自詢問村鎮(zhèn)的老人,終于讓他找到了一些線索。
他在問出的龍?zhí)伶?zhèn)走街串巷,發(fā)現(xiàn)甘溪槽村一個不同尋常的祭祀活動,會在重陽節(jié)整個村都會祭拜一座山。楊又鑄覺得太過巧合,真相好像越來越近。終于,他在村里調查的時候找到了一位幸存下來的戰(zhàn)士—陳世榮。他當時被救后就留在了村里,而村里的祭拜活動正是大家自發(fā)組織的祭拜50團紅軍的活動。
歷史的真相悄然解開,厚重又慘烈的故事令人難以接受。先有囚牛山170壯士跳崖壯志殞命,后有狼牙山五壯士悲情殉國。此時的囚牛山,像是綻開了一朵崢嶸的鮮花,這花,是血,是豪情,是不甘,是未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我們必將沿著革命先驅的道路,繼續(xù)走向復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