掤在兩臂,履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挒在兩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進在云手,退在轉(zhuǎn)肚,顧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橫,滯在雙重,通在單輕:
虛在當守,實在必沖。
-------------------------------------------------------------------
有外十三訣,也應有內(nèi)十三訣。外十三訣是形體動作上的,內(nèi)十三訣,應該是與內(nèi)勁和心意的運用有關(guān)。
-------------------------------------------------------------------
太極拳十三字秘訣,歷代太極明師口傳心授,擇人而解,是太極拳本體一理的升華,既是體,也是用。這十三字訣貫穿在練拳盤架;推手;散手的始終。這十三字訣是:舍;借;敬;中;和,靈;圓;活;展;順,粘;儉;空。
-------------------------------------------------------------------
內(nèi)十三決為:圓、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lǐng)、落、迎、抵
對應太極拳七個層次:
第一層次:一圓即太極
“此層從背絲纏絲分出陰陽,其練是纏法,其用是捆法。”
第二層次:上下分兩儀
“此層陽升陰降,陽輕陰重,其練是波瀾法,其用是就法。”
第三層次:進退呈四象
“此層是半陰半陽,純陰純陽,互為來往,其練是蠆法,其用是伏貼法。”
蠆(chai):蛇、蝎類的毒蟲的古稱。
第四層次:開合是乾坤
“此層天地相合,陰陽交合,其練是抽扯法,其用是撐法。”
第五層次:出入綜坎離
“此層火降水升,水火沸騰,其練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
第六層次:領(lǐng)落錯震巽
“此層雷風鼓動,有起有伏,其練是抑揚法,其用是激法。”
第七層次:迎抵推艮兌
“此層為口為耳,能聽能問,彼此通氣,其練是稱法,其用是虛靈法。”
薛圣東老師研拳三十余年,對太極拳十三字秘訣諸多體會,今有幸將師父心得部分披露,望太極拳愛好者能得而悟之!太極剖判陰陽,動生陽,靜生陰,動靜由開而合,由合而開,使天地永恒地運動,繼而在運動中陰陽極化產(chǎn)生陽中陰;陰中陽,陰陽演化相互交感,陽中陰,陰中陽運變生化,聚合,復歸于太極中央,歸而復始,生生化化,直歸于無極混沌之真,即所謂陰陽生萬物;萬物含陰陽的道理。
太極拳十三字秘訣,歷代太極明師口傳心授,擇人而解,是太極拳本體一理的升華,既是體,也是用。這十三字訣貫穿在練拳盤架;推手;散手的始終。這十三字訣是:舍;借;敬;中;和,靈;圓;活;展;順,粘;儉;空。
太極拳是悟理,入道的門徑。古人創(chuàng)拳乃是教后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得益處。太極拳是智慧拳,所以本人寫書的目的也是思維立意;智慧開發(fā)。希望能通過《太極之光》這本書喚起更多的國人在思想上練拳;在意識上練拳;不拘于身體上有形的初級修為,希望更多的太極拳愛好者能在生活中練拳,將太極拳十三字秘訣貫穿到現(xiàn)實生活中,提高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人生品位,起止坐臥均含太極拳修煉之意,而不是世人通常所說一天練了一個小時的拳,兩個小時的功那樣。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練拳人;才是真正的修道之人,才能真正體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及國粹的內(nèi)涵與意義。
太極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是廣泛的,可以說無處不在,處處皆有。如何更好地把太極拳靈活地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是傳統(tǒng)太極拳在今后重點要研究的內(nèi)容和發(fā)展的方向。十三字秘訣綜述
太極拳十三字秘訣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相互關(guān)聯(lián)共居一太極體內(nèi),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生生化化,循環(huán)往復,無終無始,周而復始,復歸于無極之真。"舍借敬中和"為道之體;"靈圓活展順"為道之用;"粘儉"為道之術(shù);"空"則為道之歸向。能舍才能借,能敬才能忍,能舍才能逆來順受,曲中求直,才能言圓活順遂。得了中和之要竅,圓轉(zhuǎn)周匝,陰陽變化,輕靈飄逸,如影隨形,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變化無窮。太極拳十三字秘訣涉獵萬象,含義萬千,決非上述只言片語所能完全涵蓋,學者須悟在心內(nèi),會在身中,超乎象外,得其環(huán)中,反復實踐,反復揣摩,才能真正領(lǐng)悟。十三字訣雖不言"剛硬"二字,實乃"剛硬"之大用也,學者宜務必詳察深悟焉!
太極拳十三字行功訣(注解)
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掤的姿勢要兩臂圓撐,高與肩平,作一圓形:分單掤和雙掤,單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與肩平,作半圓狀,手指與肩頭平;雙掤是左右臂同時動作如上述。撐的主 要意義是在兩肩下腋部好象放有兩個彈簧,兩臂如在彈簧之上,被彈簧力支撐起來,按之則落,抬之則起,隨高則高,隨低則低,攻時能發(fā)出彈簧性彈力。(即以機 警的動力,向外抖發(fā)出去這叫做彈勁)這樣的彈勁在靜時要含而不露,動的時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機即發(fā),不得機即守。這種勁路運用演變得手后,與敵角斗, 隨時都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說:勁在不發(fā)動時,似棉裹鐵,軟中有硬,做到軟而能剛和剛?cè)嵯酀?。這種彈簧性的支撐活力,能在靜動虛實里應用出來。
搭手履開擠撐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此可說明用擠的手法,如和對方互搭右手時,就用右手按住對方的右腕,同時左手也按著對方的肘部,順著對方的來勢向著橫側(cè)方履之,叫對方的掤式失去作 用,到這時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qū)Ψ降挠壹缦聯(lián)羧?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輔助之力發(fā)擊之,也就是用兩手之力合力發(fā)出,這樣叫對方難以還手。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按手用著似傾倒”用雙手向外齊推,左太極拳中叫做按,用法是雙手向?qū)Ψ降母股闲叵禄蛘咴谝褜Ψ降膾蚴椒忾]后來使用。用的時候雙手按去,急進步向?qū)?方的襠中沖進,同時用身子傾撲的式子來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對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說明和對方搭手時,如果把對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 可松,不叫對方的手腕脫開,從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進取。
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來勢兇猛挒手用”是講挒的手法,如果對方進擊之勢兇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對方的腕,一手找對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側(cè)后方猛帶之。“肘靠隨時任 意行”就是說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對方身子捋帶過來,可是對方趁著我的捋帶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來,我就急用采住對方肘部的手順對方靠擊之勢,用屈肘的著法向 外橫擊,并且轉(zhuǎn)側(cè)身體來增加橫肘的力量,叫對方被肘靠跌出。
進退反側(cè)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yè)精。
此可說明采挒肘靠都能運用純熟了,在和對方交手時,就可以得心應手,對方雖然藝高,自己也所懼了。
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拳訣上說:近人先進身,身手齊到才為真。就是說既然不怕敵,就不避敵,如果畏懼遲疑,是技擊上最大的缺點,所以在和對方交手時要能上前迫近,能夠迫近對方才可以發(fā)著進手,先發(fā)制人,但是迫近時,必須把自己的三前顧住,把對方使用進攻的七個部位注意到。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
如果對方用先發(fā)制我,逼近我身打來,我急轉(zhuǎn)身閃開我的正中部分,使對方著法落空,同時我急向?qū)Ψ降膫?cè)身進擊。也就是取對方的橫線,要拿住對方的橫線,作為我的正中線進攻。
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此名說明太極拳的體用法,有十三個字為他的主體,這十三個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須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
在推手時,如遇對方的掤式很嚴密,兩肩腋下的彈簧性知覺很靈敏,隨動的功夫也很嚴密的情況,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對方不得還手為是,如只用粘沾不離(聽勁)不易得勢。
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和對方相接,如遇對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經(jīng)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guī)Щ蛘叱脵C進用其他手法,因為遲則變,疑則慢,都容易被對方乘機攻入。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
四正就是四個正方,四隅就是四個斜角。在和對方交手當中,我一面要主動地把持著四個正方,一面要尋找對方的四個斜角,為的是轉(zhuǎn)移對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 動,假如對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設(shè)法變動自己的正方,來找對方的四隅進擊??偲饋碚f,就是用我的正面來襲擊對方的側(cè)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 即占先上先”。是說明先發(fā)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靜待動的方式。如果對方距我太遠,當然可以以靜待動,假若已經(jīng)臨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時候,即應先發(fā)制人。
履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在太極拳中,履和擠歸為一法,因為有履必有擠,如將對方的掤式履開,即可以趨勢使用擠法進攻。肘靠是說明用肘肩胯來靠擊對方時,必須進攻在對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對方的左側(cè),就進右腳;如果在對方的右側(cè),就進左腳。
遇機得實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
此可說明和對方攻守之間,對于進退要相機運用,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必須進退有法。怎樣才是進呢?進是進身、進步、進手,是先發(fā)制人,而不被對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閃展騰、挪,要看對方的來勢靈活轉(zhuǎn)變,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轉(zhuǎn)變化。
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
“周身實力意中定”是說明全身豎力發(fā)擊(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節(jié):腳跟是根節(jié),腰胯是中節(jié),頭頸是梢節(jié),此三節(jié)是發(fā)周身實力的重點。俗說:根節(jié) 動,梢節(jié)發(fā),三節(jié)齊到力增加。所謂三節(jié)齊動,必定意注于腰,即三節(jié)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動,根梢二節(jié)雖然動也不能發(fā)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擊 中必以腰為主力,才能發(fā)出周身之力。“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太極拳中的聽勁,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來的知覺,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對方接手時,感 覺出對方剛戒柔的出處和部分運動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對方的來勢和乘機順勢地向?qū)Ψ桨l(fā)著進擊。也就是沾粘連隨的進攻方式。聽者不是以靜待動,而是在動的里 邊,沉著應付,隨機進取之意,探是在沉著應付中,審知對方的虛實,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擊,宜守者,就蓄意待機。順是不與對方的來勢而取其法, 隨著對方的來勢而取主動的方法,化其來勢而進我的著手,遇虛變實,遇實變虛,以柔化剛,而剛緊隨其后;以剛運柔,而柔不失其堅(堅是堅定,乃柔的本體,不 是軟而無力)“神氣關(guān)”的意義,是在運用聽探順化的進行當中,要全神貫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機和錯亂,要應付裕(自)如,非將氣沉著不可,如緊張恐 慌,氣必上浮,氣一上浮,動作失措,易被敵乘。太極拳認中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以意行氣”“以氣貫神”和“神貫頂”者,也就是這個道理。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
在虛實的運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實的時候,就立刻放手來發(fā)著,不可錯過機會,如果見實(卻)沒有立即發(fā)著,便成落空有體無用了。
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練太極拳的人要明白體和用,練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發(fā)性的勁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發(fā)揮拳義,可以在技擊上應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說:功夫好練勁難得、能練筋長一分,不練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八字法訣
三換二履一擠按,搭手遇掤莫讓先。
三換二履一擠按”是說在推手的過程中,要有二履一擠按的手法,來破對方掤的守式,便于進手發(fā)著。如果三次換手還得不到二履一擠按的時候,就知道對方是難以 取勝的對手。下半句,在和對方推手時,如遇對方的掤式難以致勝時,即要另法攻擊之,要以先發(fā)制人的方式進手,不能讓對方占先來制我。
柔里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
太極拳的柔同,是軟中有硬,真柔表現(xiàn)在按之則下,起之則上,可上下相隨,才是柔中有剛,外柔內(nèi)剛,有了這種真柔的功夫,才不易被人攻破。下半句,例如用剛 勁進攻對方的虛式時同,要柔勁緊隨剛之后,才叫真剛,如果剛中沒有柔勁在后支援的力量,這種剛就容易被折斷。所以說剛中無柔不為堅。這里指出了剛?cè)嵯酀?道理。
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驚彈走螺旋。
例如對方向我接觸太近,我要封閉對方的來勢或破對方的掤手時,須先用采挒的手法撤解對方的鋒銳,使對方失去攻或守的時機。下半句,如果與對方搏斗難分或是勁路糾纏不分的時候,就用驚彈力向外發(fā)射,或用轉(zhuǎn)環(huán)力缷去來勢,以化除對方得手進著之勢。
逞勢進取貼身肘,肩胯膝打靠為先。
如與對方交手能夠進身而拳手來不及進去時,即可屈臂用肘來頂擊之。又如對方來勢兇猛,我來不及還手閃避時,也可順來勢用肘擊之。如與對方貼身不得用肘時, 就用肩靠胯打和膝蓋頂撞的方法進擊。這都是來不及還手的后備著法,須在靠近對方時使用,如貿(mào)然沖用則有被對方所乘的危險。
虛實訣
虛虛實實神會中,虛實實虛手行動。
在推手時,全憑精神貫注,虛實變化的巧,并要探聽對方的虛實勁路如何,以使隨機應變,要想曉得對方的虛實,要用手臂動作的感覺力,審慎試(拭)聽。
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
練太極拳的人,如果不知道虛實的道理和作用,就會脫離太極拳的鍛煉原則。虛實,就是一空一實,也就是一攻一守,此理不懂,就得不到體用合(一)的地步。
虛守實發(fā)掌中竅,中實不發(fā)藝難精。
此句說明,與對方推手時,要在掌中得到對方的竅要,探聽對方的虛實究竟,逢虛則守,遇實則發(fā),如果中實,得著而不知發(fā)放,就等于坐失良機。
虛實自有虛實在,實實虛虛攻不空。
與對方推手,自己要能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還要掌握對方的虛實情況,雖然應本著遇虛當守,遇實則發(fā)的原則,可是得著對方的實,更不能忽略對方的虛尚在,免 得上對方引進落空之當。如我以虛迎對方之實而實緊隨在后,若以實破對方的虛,雖然以實當先,但虛守仍不離我身,能掌握虛實變化的原則,才不致有落空或被對 方所制的危險。
亂環(huán)訣
亂環(huán)術(shù)法最難能,上下隨合妙無窮。
太極拳的運用,以圈環(huán)方式為變化的基礎(chǔ)。亂環(huán)是表示太極拳沒有固定的圈環(huán)方式,例如在手法上有高低、進退、出入、攻守都走圈形,而圈是變化的,有大圈、小 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和有形圈與無形圈的區(qū)別,并且又分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無形克有形。什么是無形的圈?就是在出手動作中,隨時都在螺旋力量的 范圍之內(nèi),這和螺絲力量要成為動作中的習慣力量,所以雖然用手直入直出,但是只要接觸對方的某部,便顯示出直進是由螺旋力在推動的。由于這種螺旋力的主導 作用,就能隨著對方的來手上下進退,并能在順隨之中相機地發(fā)揮螺旋力以入手克敵。
陷敵深入亂環(huán)內(nèi),四兩千斤著法成。
此句說明將對方誘入我的無形圈內(nèi),對方失去了主體力量,受我亂環(huán)螺旋力量牽制以后,即可隨時達到得心應手的機會。而且,這時只要以四兩的勁,即可發(fā)動對方 的千斤之力。俗語所謂“四兩撥千斤”是以小力勝大力之意,并非純四兩來撥真千斤。拳訣說“練成千斤力,只費四兩功”。是說要有千斤的收獲,只用四兩的力量 達到成功。例如對方以全身整力如同千斤之勢來襲我時,因我用圈環(huán)法,滑走來力,使他失去重心,就可以用四兩之力撥動千斤之勢,達到制敵之目的。倘若四兩的 力量不成功時,尚有似千斤之力在后接應周旋,也并非以純四兩敵真千斤的說法。
手腳齊到橫堅找,掌中亂環(huán)落不空
此句說明在用亂環(huán)時發(fā)出整力的方法,按發(fā)力可以分全部力與局部力,全部力是把全身整力發(fā)出去,局部力是四肢單發(fā)的力量。要想發(fā)全身整力必定手腳齊到才可 以。拳訣上說:手到腳也到,打人如蒿草。手到腳不到,打上不得妙。就是說要發(fā)全力沖擊對方,需要手腳齊到,才可奏大效。橫豎找:是找對方的橫側(cè)方,來進我 的堅正方,就是向?qū)Ψ綑M側(cè)進擊,可以使對方失去重心,而不得守其中心。在我用亂環(huán)時,雖然對方陷入我的圈環(huán)內(nèi),但必須向?qū)Ψ降臋M線處發(fā)擊,用我正直線的力 量,再加上手腳齊到的方法,才可以以小力勝大力,著法才不致于落空。
欲知環(huán)中法何在,發(fā)落點對即成功
究竟怎樣運用亂環(huán)的方法,才可以得心應手的運用呢?例如當我向?qū)Ψ綑M側(cè)身發(fā)擊時,所進擊點為發(fā)點,并且要找準對方的跌落之點,由發(fā)點用全力直向?qū)Ψ降穆潼c猛擊,才可以收獲全功。
陰陽訣
在這個訣內(nèi),說明太極拳十三法中的后六法半,前六法半已在十三字行功訣內(nèi)說明,即掤、履、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后文法半是本訣的:正隅、收放、呑吐、剛?cè)?、虛實、單雙、重。(定、重合為一法)前后共十三法。
太極陰陽少人修,呑吐開合問剛?cè)?br>陰陽包含著兩個對立的性質(zhì)和現(xiàn)象。例如:反正、軟硬、剛?cè)?、屈伸、上下、左右和前后等。練太極拳的人很多,但鉆研這個道理的人現(xiàn)在還不多。
呑吐和剛?cè)嵩谔珮O拳十三法中占兩個法。這兩個法在開合動作中來運用。例如平推四手,稱為合手,即是以吐法為首要,以呑法為次要,以柔當先,剛勁緊隨其后, 盡量使用推法,此推法即如同吐出一樣要脆、要快、要冷、要急。如由推手分開,出了平推四手的原則,即稱為散手,即是以呑法為首要,吐法為次要,以剛勁進 擊,盡量施展打法。此呑法職蛇吸食之狀,也須要冷、急、快、脆之突擊法。此句說明和對方交手后,由開合之分,運用呑吐之法,發(fā)揮剛?cè)岬膭?剛和柔就是陰 陽,剛屬陽,柔屬陰,也就是說開合呑吐之分,合手陰陽虛實之現(xiàn)。
正隅收放任君走,動靜變化何須愁。
正隅和收放,占太極拳十三法中的兩個法。正是四個正方,隅是四個角度,用我的正方向?qū)Ψ降挠绶竭M攻是手法上的必要路徑,如果正對正就要犯沖撞(也叫雙重)就要互相頂勁,角對角就要犯“輕對輕全落空”的毛病,必須以重擊輕,以輕避重,才不失致勝道路。
收放,是先誘對方深入,也就是俗說:欲擒先縱之理。收放先向懷中帶進,放是趁勢放手向外擊出。此句說明,在和對方交手當中,要利用正和隅兩方的機會進退,再按收放的方法進擊,在動靜變化中從容對待,隨機應變。
生尅二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
在用手法時,有生的生法,就是先發(fā)制人的手法。有尅的手法,就是防備對方進擊的手法,生手與尅手要緊密配合著應用。
如果對方來勢兇猛,不 及還著時,必先閃開他的鋒銳,雖然是閃,但不可失去還手的余地,要做到:逢閃必進,逢進必閃。拳訣說:何謂打,何謂顧,。打即顧,顧即打,發(fā)手便是;何謂 閃,何謂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這是說明閃進和顧打是一致的行動,不可截然分割使用,這些都要在動中隨時注意。
輕重虛實怎的是,重里顯輕勿稍留。
武術(shù)上的摔法,打法的用勁和用力,不出三個勁,即輕勁、重勁和空勁。輕、重、空這三個勁路也就是小力、大力、空力。按說大力可以尅制小力的,可是太極拳?清求以小力制大力的技術(shù),也就是用小力巧制拙力的技術(shù),這里關(guān)健問題在于輕重、虛實的變化。
武術(shù)中的輕重變化是和虛實分不開的。如和對方交手,發(fā)覺重里顯輕的時候,就應立即發(fā)手,只要遇力不頂,就要順著力的趨向進攻,這樣擊無不中。所以說“重里現(xiàn)輕不稍留”達到此地步,必在輕重虛實上運用純熟才可。
關(guān) 于輕重用力方面,有單重和雙重的分別。如在練拳時前腿虛后腿實,(即重心在后腿)叫單重,雙腿著地力量平均叫雙重。按實際運用上說,單重和雙重的意義不在 將重心放在前腿或后腿上,而是運用勁的出發(fā)點上。所謂隨重用輕,隨輕使重,才能發(fā)揮輕重的效能,拳訣說:“雙重行不能同,單重倒成功”就是說:雙重是力與 力爭,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來,結(jié)果是力大制力小。單重是:我用力擊出時,使對方處處落空,這在武技上說是最上的高手。
這里所說的輕 重,就是分清單和雙,單雙和虛實在太極拳十三法中占兩個法,另外半法是重(中)字。按重和定合為一法,因為定和重有緊切的關(guān)聯(lián),定是穩(wěn)定,重和中不能離開 定,幫常說:逢中必定。太極拳中所講的力是中心力和重心力。用在技擊上,是用我的重心力向?qū)Ψ降闹行倪M擊。重心力是在我對準對方可擊之點(定)即將全身之 力集中于手掌上或拳上,這掌和拳就是我發(fā)力的重心,我手的著落點即是對方的中心點。簡單地說:就是以重擊中,以定用手。
總結(jié)太極拳十三法,全是兩個不同的、互相對立的矛盾統(tǒng)一體,合乎太極陰陽之理,這是太極拳術(shù)運用方面所具有的變化規(guī)律。
十八在訣
棚在兩臂
棚勁的功能,發(fā)揮在兩臂的圓撐力量上.這種支撐力,在任何動作中,都需主動使用.
捋在掌中
捋是破棚的手法,左右兩捋的知覺力全在兩掌,由掌的知覺力,探聽對方的輕重虛實,然后可以隨著捋式進著.
擠在手背
擠是擊出的手法,在捋開對方防御的棚式以后,隨以擠手進而攻之;搭手要用手和臂加在對方的空隙點上擠按之,如兩手合用可增加擊力.
按在腰攻
按是用兩手推出之式,發(fā)出進擊的力量,全以腰部為主力.
採在十指
采是用手抓實,所以十指之力,用力嵌牢.
挒在兩肱
挒式是取對方的全臂,用我一手抓住對方之肘,一手抓住其腕,用力向下捋帶之手法.兩肱既兩臂.
肘在屈使
肘是運用肘力發(fā)擊對方,不論進攻與反擊,在用時要屈回小臂,以肘尖頂撞或橫擊.
肩在靠攻
靠法是要用肩頭靠擊對方的胸部,或者用膀來靠擊對方的腰肋部.
進在云手
云手的手法,在太極拳里占一個進字,就是要向?qū)Ψ竭M入手法,云手是其一.
退在轉(zhuǎn)肱
在太極拳里,倒轉(zhuǎn)匑肱走法占一個退字,就是在閃避對方來勢和不及還手時使用,是退的方法之一.
顧在三前
顧是照顧和防護的意思,就是和對方接手時先要把自己的眼前手前腳前三方面照顧好,以免被對方擊中.
盼在七星
盼是注意看望,也可說是警惕的意思.七星是指身體上的七個部分所在,就是肩、肘、膝、胯、頭、手、足.這七個部位,在與對方接手時,不論在靜中或動中,都時時刻刻地小心照顧到.
定在有隙
定是找到對方的空子.在和對方交手時不可冒進得到進手的機會,就立刻不停的發(fā)手,達到先發(fā)制人的目的.
中在得橫
中是擊中.要想把對方擊中,必須得到對方的橫.橫就是在和對方交手時,我轉(zhuǎn)身找對方的側(cè)面,對方的側(cè)面在我面前叫做橫,對這對方的橫,立刻發(fā)這進擊.
滯在雙重
雙重是兩方的重心相迂,就是力與力爭了,這樣不能閃轉(zhuǎn)騰挪的靈活變化,故要避免雙重.
通在單輕
單輕就是避重就輕的意思,也就是進用單重才可以使對方失掉抵抗的能力.
虛在當收
虛是在和對方交手時,在不得手或得不到機會進攻的時候,應當取防收之勢.
實在必沖
實是在和對方交手時,已經(jīng)得手啦,可以乘虛而入,在這時即立刻沖擊,這叫得實.
五字經(jīng)訣
(這是二十個字冠頂之訣,每五個字一句)
披從側(cè)方入:披是經(jīng)過對方的側(cè)身進勢進著,也就是找對方的橫線,以我的豎線(正身)進著攻擊。
閃展無全空:閃是閃開的意思;展是轉(zhuǎn)變我的身法手法。閃和展都是不得手而轉(zhuǎn)移的辦法,可是在閃展的解手時候,要有后式接應,或者閃展里面藏著手法,這樣的閃展應付,才不致于落個“全空”,在技擊上是不能有全空現(xiàn)象的。
擔化對方力:擔是負擔的意思。就是用我的臂膀的彈簧力化開對方的來勢,使對方失去中心和重心,以便我發(fā)手進著。
搓磨試其功:搓磨是和對方交手時,先要不丟不頂,不丟是順隨對方來勢,不頂是對方的來勢不用力拒阻,在粘沾之中,試出對方的虛實情況。
歉含力蓄使:歉是不足的意思。含是力儲在內(nèi),含而不露,蓄是積聚的意思。這是和對方交手時,先用一部分力量作試探,保存著大部分的后援力量,等到試探出對方有機會進著的時候,再把蓄積的含力,全力發(fā)出,這就是蓄力待發(fā)的意思。
粘沾不離宗:粘沾是沾連不離,就是說和對方交手,用粘沾的方式粘著對方,進退周旋,使對方想進不得手,想退也不得脫,以不即不離的方式為宗旨。
隨進隨退走:隨是跟隨,就是用粘沾的方法,隨著對方的進退而進退,對方如前進我即后退,對方后退這即前進,可以隨勢之中尋找進勢出而擊之。
拘意莫放松:拘是抓拿的意思,就是在與對方進退周旋,施展粘沾里面,時時要有抓、捋、采的方法做準備。如果得著用手的機會,就可立即使用抓拿的手法以捋帶之。
拿閉敵血脈:拿閉是武術(shù)技擊上的擒拿手法之一,如果對方來勢陰毒時,就可用拿閉的手法,使對方被箝制,或者叫他窒息失去他的活動力。
扳挽順勢封:扳是反轉(zhuǎn)制阻,挽是拘住不放的意思。我如將要遭到對方扳挽手法時,要順著來勢封閉他的來手,不讓他得逞。
軟非用拙力:軟是外似綿軟不硬,而剛實蘊于內(nèi)。太極拳中講的軟,并非是不用力和沒有力的軟,而是不用拙力的柔。柔在前,可是剛緊隨在后,為的是以柔在前便于試探對方的來勢,一旦得機,再用剛勁發(fā)手。
掤臂要圓撐工:掤是掤手,用時臂膀要圓撐起來。
摟進圓活力:摟進的力量,以圓活為主。圓活力就是橫豎皆有力的混元勁,也就是橫豎上下左右,各方面都有 含蓄力,否則有橫力無豎力,或有豎力無橫力,都容易被人所制。俗說:太極拳以球作例,要有混元的沉力,此力如環(huán)無端,也就是剛?cè)岵滑F(xiàn)端倪的意義,在運用上 要不偏不倚,圓整靈活。
摧堅戳敵鋒:摧是拒攔,就是要所對方堅銳的來勢戳閉,不叫他 攻進來。
掩護敵猛入:掩護是用方法遮避敵鋒,先求保護自己,再說尋機進襲。
撮點致命攻:撮點是用手指戳點的意思。此句是說如果對方惡毒進攻我不及掩護時,就可用戳點致命的手法,以避其兇。
墜走牽挽勢:墜是由高下落之勢。此句說明,如果我的手或臂被對方抓捋住的時候,對方必用牽挽的手法來牽倒我,或是扳折我臂膀,這是不可用撤手還式)擊)的手法來解除,要用沉肩墜肘和墜身退走的式子來應付。
繼續(xù)勿失空:此句接連上句是說在退走的當時,要乘機用手法進擊,也就是粘沾不斷,式式不空的意思。
擠他虛實現(xiàn):擠是擠法,這里說明了用擠法的時候,含有引逗的意義。用擠法來迫擠對方,使他現(xiàn)出虛實來,以決定我應付的著法。
攤開即成功:攤是撒開的意思。就是用擠法逼出對方的空隙后,就急速用撒開的著手進擊。攤開也就是在舒大展,直發(fā)到底的手法,使對方不得還手,一舉成功。
練太極拳的主要要求
太極拳在運動上的主要要求是:松、穩(wěn)、慢、勻以及連綿不斷、平氣舒展。這里著重談一談松、穩(wěn)、慢、勻四個字。
松:是機體內(nèi)外都要松馳舒服,首先放松大腦,俗稱“平心靜氣”,心者意也,在開始操作的前后,要摒除一切雜念,專心致志于靜中生動的意義,使大腦的高級神經(jīng)中樞不緊張,在松弛愉快里,得到休息調(diào)整,發(fā)揮它對機體各系統(tǒng)的支配能力,而達到內(nèi)壯的效果。
穩(wěn):是在操作時,招式要穩(wěn),要中、要正,做到“尾閭中正神貫頂”。“尾閭中正”就是把脊椎和頸椎豎直,以中心的活動力來運用重心的支撐力,避免偏重,使周身得到均衡的活動。“神貫項”又叫“頂頭懸”,是以神氣貫頂?shù)囊馑?,所謂神有所持,意有所思的表現(xiàn),也就是收斂了高級神經(jīng)中樞的分散力,使之集中,而另有一種專一想象的目標。
慢:是在操作時,動作要慢,以意的支配,而表現(xiàn)到機體四肢上,由極靜中生出來的動是極動,由極慢中生出來的快是極快,所以在運動時,要不急不躁,在這似動 而不急動、似靜而不純靜的活動中,完成這一整套的練法,使得周身的關(guān)節(jié),得到平?;顒臃秶酝獾某换顒?;可是外雖動,而不擾于內(nèi),這樣的操作,非但不傷 氣,且可養(yǎng)氣,能使全身的筋骨、關(guān)節(jié)和肌肉,受不到激烈壓迫;由于起伏轉(zhuǎn)折的動作,可以逐漸達到體質(zhì)健康的目的。因此年老體弱的人,進行這種由淺入深的身 體鍛煉,是適合的。
勻:是在操作的姿勢上,應當舒展的盡量使之舒展,應該緊湊的也要適當?shù)鼐o湊,不可有團聚和氣滯的動作,呼吸與姿勢都要均勻平和。這樣不但可以幫助血液循環(huán),而且可使肺活量加強。
在這松、穩(wěn)、慢、勻和連續(xù)不斷的活動中,來完成太極拳的一套練法,久之自可取到改善健康狀況的效果。
生火:
練松:養(yǎng)精的火候,必須使心還到虛無的境界,心敬用意,意動形隨,內(nèi)外集中心神專一,呼吸自然,精生旋動,身體如棉,陰陽相生(六竅關(guān)閉),動必合法。
武火:
練勁:精生之后,要保持虛無狀態(tài),內(nèi)勁動轉(zhuǎn)時的輕重、剛?cè)?、快慢、虛實要忽隱忽現(xiàn),靈活運用和細心體會。周身骨節(jié)松開,虛虛對準籠住,以意貫氣于經(jīng)絡(luò)中,自然周身勁整而靈活,做到內(nèi)外、處處合住。
練用:如果丹田和經(jīng)絡(luò)中有了融溫暖等,感覺時這就是混元氣在丹田中發(fā)生了,這時須用立用導氣、引精的方法運行。
道法
小架一路
1、預備勢 2、金剛搗碓 3、攬擦衣 4、六封四閉 5、單鞭 6、金剛搗碓 7、白鵝亮翅 8、摟膝拗步 9、初收 10、上三步 11、斜行拗步 12、再收 13、上三步 14、掩手捶 15、金剛搗碓 16、披身捶 17、背折靠 18、青龍出水 19、三換掌 20、肘底看拳 21、倒卷肱 22、白鵝亮翅 23、摟膝拗步 24、收式 25、閃通背; 26、掩手捶 27、六封四閉 28、單鞭 29、云手 30、高探馬 31、左右插腳 32、左蹬跟 33、擊地捶 34、二起腳 35、護心拳 36、踢一腳 37、蹬一跟 38、掩手捶 39、小擒拿 40、抱頭推山 41、六封四閉 42、單鞭 43、前招后招 44、野馬分鬃 45、六封四閉 46、單鞭 47、玉女穿梭 48、攬擦衣 49、六封四閉 50、單鞭 51、云手 52、擺腳下岔 53、金雞獨立 54、倒卷肱 55、白鵝亮翅 56、摟膝拗步 57、閃通背 58、掩手捶 59、六封四閉 60、單鞭 61、云手 62、高探馬 63、十字腳 64、指襠捶 65、白猿獻果 66、六封四閉 67、單鞭 68、鋪地龍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虎 71、擺腳 72、當頭炮 73、金剛搗碓 74、收勢
太極十三桿
第一招 青龍出水
第二招 童子拜觀音
第三招 餓虎撲食
第四招 攔路虎
第五招 腰攔槍
第六招 斜披橫掃眉
第七招 井攔倒掛
第八招 中心入碓
第九招 俊鳥入巢
第十招 面披背崩
第十一招 拖桿
第十二招 黃龍三攪水
第十三招 收回懷中抱月勢
小架二路
1、 預備勢 2、金剛搗碓 3、單鞭 4、護心拳
5、斜行 6、金剛搗碓 7、披身捶 8、指襠
9、斬手 10、翻花午袖 11、掩手捶 12、拗鸞肘
13、大紅拳 14、小紅拳 15、高探馬 16、玉女穿梭
17、倒騎龍 18、掩手捶 19、裹鞭炮 20、掩手捶
21、獸頭勢 22、劈架子 23、左合 24、右合
25、掩手捶 26、伏虎 27、抹眉紅 28、黃龍絞水
29、左蹬跟 30、右蹬跟 31、掩手捶 32、掃膛
33、掩手捶 34、左沖 35、右沖 36、倒插
37、奪耳紅 38、急三捶 39、變式大佐炮 40、翻身打一炮
41、順鸞肘 42、窩里炮 43、抽根打一炮 44、連珠炮
45、擺腳 46、當頭炮 47、金剛搗碓 48、收勢
太極拳十三字行功訣
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口訣:
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搭手捋開擠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進退反側(cè)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yè)精。
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
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
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
捋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遇機得勢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
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
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八字法訣:
三換二捋一擠按,搭手遇掤莫讓先。
柔里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
避入攻守要采挒,力在驚彈走螺旋。
逞勢進取貼身肘,肩胯膝打靠為先。
虛實訣:
虛虛實實神會中,虛實實虛手行功。
練拳不諳虛實理,框費功夫終無成。
虛守實發(fā)掌中竅,中實不發(fā)藝難精。
虛實自有虛實在,實實虛虛攻不空。
亂環(huán)訣:
亂環(huán)術(shù)法最難通,上下隨合妙無窮。
陷敵深入亂環(huán)內(nèi),四兩千斤著法成。
手腳齊進橫豎找,掌中亂環(huán)落不空。
欲知環(huán)中法何在,發(fā)落點對即成功。
陰陽訣:
太極陰陽少人修,吞吐開合問剛?cè)帷?br>正隅收放任君走,動靜變化何須愁。
生克二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
輕重虛實怎的是,重里現(xiàn)輕勿稍留。
------------------------------------------------------------------
臺灣葉金山注解的太極拳十三勢詮真【王宗岳原文】《十三勢》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
【葉金山詮真】《太極拳的十三種體勢》一方面我們從太極拳十三勢的戰(zhàn)鬥,像長江大海一樣,滔滔不絕地連環(huán)攻防,稱名它叫「長拳」;另一方面我們從太極拳十三勢,是根據(jù)人體的十三種運作原理作戰(zhàn),稱名它叫「十三勢」。
【王宗岳原文】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葉金山詮真】我們說太極拳十三勢叫作長拳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打拳時手腳伸得長長地,而是因為太極拳十三勢的作戰(zhàn)運動,就好像奔騰不歇的長江大和大海一樣,它的攻守波滔,一波接著一波,連綿不絕,彷彿傳到千里之外,完全沒有停息的時候啊!
【王宗岳原文】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
【葉金山詮真】太極拳十三勢這種武術(shù),就是包含「掤、捋、擠、按」四個身法,「採、挒、肘、靠」四個手法,以及「進、退、顧、盼、定」 五種腿步法,合計為三體十三勢?。?/p>
【王宗岳原文】掤、捋、擠、按、即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
【葉金山詮真】四身法「掤、捋、擠、按」,就是把身體的「前轉(zhuǎn)掤、後轉(zhuǎn)捋、側(cè)移擠、前移按」所運用的人體方位,定位為四個端正的方位;它的代表方位為「北坎、南離、東震、西兌」,也就把武者身體方為定為「體後北、體前南、體右東、體左西」四個端正的方位。(金山說明:現(xiàn)代人的地圖觀念和古人不同,王宗岳時代以前為南,後為北;因此現(xiàn)代人練功時,可以調(diào)整成現(xiàn)代人的前北,後南,也就是「體後南、體前北、體右東、體左西」才不會混亂,調(diào)整後只是名稱改變,並不會影響方位的作戰(zhàn)。)
【王宗岳原文】採、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
【葉金山詮真】四手法「採、挒、肘、靠」,就是把雙手「掌拳採、小臂挒、肘尖肘、肩背靠」的環(huán)形輪流攻擊武器,定位為四個斜角武器,它的運動方位為「西北乾、西南坤、東北艮、東南巽」,也就是「右手後隅西北、左手前隅西南、左手後隅東北、右手前隅東南」四個斜角。(金山說明:如果按照現(xiàn)代人前北,後南的方位觀念,前後隅的名稱會變成「右手後隅西南、左手前隅西北、左手後隅東南、右手前隅東北」。)
【王宗岳原文】此八卦也。
【葉金山詮真】「掤、捋、擠、按」和「採、挒、肘、靠」所統(tǒng)合而成的戰(zhàn)技就是八卦方位變化的戰(zhàn)技??!為什麼說它是八卦方位的戰(zhàn)技呢?因為利用身體以「北、南、東、西」的端正方位旋轉(zhuǎn),就能夠?qū)⑸眢w的正面,轉(zhuǎn)向四面八方追蹤攻擊敵人。當身體藉著轉(zhuǎn)動,正面向敵人時,這時候手上的「採、挒、肘、靠」武器,就全部從身體的斜角部位出擊,如此一來四面八方就沒有一個地方是我們攻擊不到的。最重要的是我的攻防,如果根據(jù)這個四方正、四斜角的方位技術(shù),就能夠永遠面向敵人,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小的角度,最快的速度用分擊和合擊的方法打擊敵人,而不會形成絲毫敗形。所以四正方、四斜角的技術(shù),能夠形成像八卦形狀的蜘蛛網(wǎng)狀系統(tǒng),並練成太極拳特有的沾粘後有效出擊的技術(shù),藉控制而打擊敵人,所以才稱為八卦方位變化的戰(zhàn)技?。?
【王宗岳原文】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葉金山詮真】向前方邁步或踢擊,叫作「進步」;向後方邁步或踢擊,叫作「退步」;向左方邁步或踢擊,叫作「左顧」;向右方邁步或踢擊,叫作「右盼」;完全不移動步伐,而在原地藉著移身換形而作戰(zhàn)叫作「中定」。這也就是要完全配合四身法四手法而動靜的「金、木、水、火、土」五種腿步法方位?!附?、木、水、火、土」五種腿步法方位,包含「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等,動步和不動步的五種腿步動靜變化,這是太極拳的五種腿步行動模式,稱為「五行」。
【王宗岳原文】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葉金山詮真】太極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八卦五形變化,統(tǒng)合起來就是太極拳十三勢的全部變化 ,這是太極拳的十三種作戰(zhàn)體勢,所以叫作:「十三勢」。
很多人問:「什麼是太極拳?」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凡合於王宗岳祖師《十三勢》所規(guī)定的出拳原則,就是太極拳;凡不合於王宗岳祖師《十三勢》所規(guī)定的出拳原則,就不是太極拳。按照《十三勢》所規(guī)定,當你的身體前後左右定位為「東西南北」之後,你的「掤、捋、擠、按」攻擊,是打在四斜角上的就是太極拳,打在其它方位的都不是太極拳。
如果按照《十三勢》的規(guī)定,先不管你主張?zhí)珮O拳要柔要剛,或要剛?cè)醽K濟,假使你行拳的方位不合於《十三勢》的規(guī)定,你的拳法就不是真的太極拳,是假太極拳;如果你的方位合於《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就是真的太極拳。
當然這些規(guī)定,都是以相信王宗岳祖師為太極拳發(fā)明人為準,如果你不相信王宗岳祖師為太極拳發(fā)明人,那麼你就不必以《十三勢》作為太極拳的判準,甚至你可以按照自己或別人的說法,直接認定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我們學習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不是拿來自命清高,自立門戶用的,而是要用來練成階級神明武學用的。遵照王宗岳祖師的《十三勢》規(guī)定來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多到講不完,懂得用的人是有福氣的人;不想用的人,雖有他自己的堅持,我們卻為他們感到可惜。
祖師王宗岳的《十三勢》大致來說有下列殊勝之處,是別的武術(shù)和太極拳絕對沒有的:
1.《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是非常簡明的行拳方位,非常容易了解。全世界的武術(shù),從來沒有一個人曾經(jīng)這麼明確地將人體戰(zhàn)鬥模式,作這麼清楚而簡明的論述,能夠讓學習者一看就了解。
2.《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完全合於人體戰(zhàn)鬥工學,能有效發(fā)揮人體戰(zhàn)力。四正方、四斜角、五行的規(guī)定,是人體戰(zhàn)鬥工學的一大發(fā)明,它能有效地讓人體戰(zhàn)力發(fā)揮出來。
3.《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可以作各種摔打擒化踢的運用,是極高明且簡易的統(tǒng)整戰(zhàn)技。太極拳因為有了十三勢的規(guī)定,所以能夠用最簡單的身手步模式,有效達成各種攻守戰(zhàn)技的統(tǒng)整運用,而不會各種技術(shù)自行其是。
4.《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尤其是採列肘靠進入斜角的打擊方式,是人類武術(shù)技術(shù)的偉大發(fā)明。如果能夠徹底了解它的精義,就能夠圓潤地施展出其他武術(shù)所無法練成的,高級戰(zhàn)鬥形態(tài)和技術(shù),包含太極拳獨特殊勝的沾粘連隨,敷蓋對吞等各種特殊戰(zhàn)技。
5.《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讓雙手攻守角度變得極小而連續(xù),能夠形成高技巧、高速度、高威力的戰(zhàn)技。十三勢的方位,可以形成非常小的攻守方位,前後手的攻擊間隙變得很小,連續(xù)攻擊的效益極佳,不會有前後攻守斷裂的現(xiàn)象。
6.《十三勢》的方位規(guī)定,由於非常明確,所以練習效果極佳,不會出錯。照著十三勢的方位技術(shù)練習太極拳,不但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永遠不會出錯,出了錯自己馬上能夠發(fā)現(xiàn),這對於習武的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練過的人很難再去接受別的武模式了。
十三勢的好處說不完,過去很多人說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早已完全失傳了,已經(jīng)完全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了,根本沒有人能夠再繼承和弘揚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但是他們?nèi)f萬沒有料到,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技術(shù),包括身法、手法和腿步法,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清清楚地記在《十三勢》之中,只是在宗岳門之前,根本沒有人完全看懂並且詳解出《十三勢》在寫什麼而已。
如今宗岳門打開了王宗岳祖師太極拳十三勢這扇塵封數(shù)百年的大門,雖然其精微處,非入門口授仍難以深入體會,也無法練成其中的精緻技術(shù);但王宗岳祖師的太極拳運作模式,大致已經(jīng)因為宗岳門《太極拳十三勢詮真》的解說,而清楚地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相信日後將逐漸不會有人再懷疑其真實性了。
宗岳門的所有武學,都立基於十三勢的身手步戰(zhàn)鬥模式而發(fā)展,我們是王宗岳祖師太極拳技藝的開啟者及追隨者,在武術(shù)百家爭鳴的時代裡,宗岳門除了開啟、追隨之外,更願意擔負起王宗岳祖師太極拳技藝的弘揚責任,作一個王宗岳太極拳的弘揚者。把王宗岳祖師階級神明而精微的太極拳技術(shù),弘揚到全世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對太極拳有興趣的人,都能夠蒙受到王宗岳祖師太極拳的大利益。
-------------------------------------------------------------------------------
杜元化太極拳十三字精義解2010-03-09 22:50
杜元化的十三式的內(nèi)容是:
圓、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lǐng)、落、迎、抵。他說:命名十三式??偠现瑸槭?,因各有效用,故不得不列為十三。他又說:其中所包一圓、兩儀、四象、八卦,各有秘訣,一絲不亂。一太極圖之中而十三式俱現(xiàn),秘莫秘于此矣。
又結(jié)合七步功夫說:
1、一圓即太極,2、上下分兩儀、3、進退呈四象,4、開合是乾坤、5出入綜坎離、6、領(lǐng)落錯震巽、7、迎抵推艮兌
其傳人認為這些內(nèi)容是:太極拳新概念,而不能完全的理解。
首先說明,傳統(tǒng)拳術(shù)攻防之道就三項基本內(nèi)容,即修煉、建體、至用。談拳論道,不能混同的說,必須要修煉、建體、至用分明,而能一以貫之。古人云:“涵養(yǎng)之以靜以蘊其繼(體),靈妙之以動以暢其用。體非無以立其大本,用非無以徹其元功”。下面就從修煉、建體、至用三項內(nèi)容,系列的剖析杜元化的十三式的內(nèi)容和七步功夫說的內(nèi)容之精義。
一、圓,一圓即太極:此層從背絲、纏絲分出陰陽,其練是纏法,其用是捆法。
此圓者,從體立論,即自己的法身道體,即太和一氣之圓滿的體象。就是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一章》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其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道體無形無象,但確是妙有。后人將此稱為“太極”之體。而關(guān)于此法身道之體的論說,歷來圣賢皆有描述,將我根據(jù)拳法精義而整理總結(jié)的說法,分別錄之于下。
就此法身道體之功能,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法悟后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摘自《傳統(tǒng)內(nèi)功源流論》
這個法身道體能生萬法之用,何能十三個字就概括的了的。但是,運用此十三個字是可以概括的論說了。當然,這也是運用融化法融化的說法。
如以境界說:身體如同九重天,內(nèi)外如一,玲瓏剔透,無一絲雜氣攙入其中。言之純是天理,身一動作皆合天道。與圣人并立,與太虛同體。
——摘自《孫祿堂武學大全增訂本》
如以道體直接說:
放之則彌六合,其大無外,無所不容;卷之退藏于密,其小無內(nèi),無所其入;卷放得其時中,絲毫無差,無不切機。
太極的法身道體之說法的來源:源于《易經(jīng)》的“健順和之至也,太和一氣”。道也,天地人物之通理,名之曰太極。
背絲者,8字運行的勁勢方法之法式;纏絲者,內(nèi)氣、外形雙曲螺旋的勁勢動變方法之法式。故曰:其練是纏法。就是順逆纏絲法,亦名:陰陽逆從、勁形反蓄法。
其用是捆法,因有內(nèi)氣、外形順隨而用的“內(nèi)吃外靠、外吃內(nèi)靠”的兩種技法功夫,可造成一點子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拳勢,雖不打敵而敵莫敢亂動,足下如站在圓石上一般,不動都欲跌倒。故將此“內(nèi)吃外靠、外吃內(nèi)靠”的兩種技法功夫名之曰“捆法”。此乃“中氣”功夫。前賢有論,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至于中氣,能令敵人進不敢進、退不敢退,渾身無力,及其危難。足下如在圓石上站著不敢亂動,幾乎足不動即欲跌倒。此時雖不打敵,敵自心服。
《陳譜·中氣與浩然之氣血氣辨》
二、上下分兩儀:此層陽升陰降,陽輕陰重,其練是波瀾法,其用是就法。此上下者,上天下地之兩儀也。自身的內(nèi)氣為自己的天,自身的外形為自己的地。內(nèi)氣者,健之體,外形者順之體。此正《太極拳經(jīng)》中所說的“健順參半、引進精詳”之句的精義。此乃天地定位的體現(xiàn)。內(nèi)氣、外形的性質(zhì),又是乾坤定位法的結(jié)果,即干健坤順法說。
這就有了內(nèi)氣、外形,柔外剛中的匹配如一的法式,即健順德之體立;就其所用,柔化剛發(fā),以柔用剛,陰陽迭神其用。
而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lǐng)落、迎抵,皆是出現(xiàn)在兩儀法式中的矛盾統(tǒng)一運用的技法問題,即內(nèi)氣、外形對立統(tǒng)一于一體之中的問題。此乃“不知兩何能知一”的傳統(tǒng)拳術(shù)體、用之概念,即“二一一二”之練、體、用的宗旨。
而此乃專以內(nèi)氣、外形之“氣升形降、氣降形升”的升降法式立論而概括之。“氣升形降、氣降形升”的升降法式周而復始的運作,以內(nèi)氣論,猶如水之波瀾,就是心意六合拳的波浪勁、翻浪勁之法式,故曰:其練是波瀾法。因其可以“隨屈就伸、隨伸就屈;隨起就落、隨落就起”,本是順隨之起落法式。不言順隨二字,只以“就”字言之,其實就是順隨之法式的論述。而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lǐng)落、迎抵等諸法式,皆可以是“就”法言之。
三、進退呈四象:此層半陰半陽,純陰純陽,互為往來,其練是蠆蟲法,其用是伏貼法。
承上一句“上下分兩儀”而論述四象的法式。因為,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而有關(guān)四象的法式,《太極拳經(jīng)》中有專段論述,論之如下:
寒往暑來,誰識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環(huán)。
上下相隨,不可空談;循序漸進,仔細究研。
人能受苦,終躋渾然!至疾至迅,纏繞回旋。
離形得似,何非月圓;精煉至極,極小亦圈。
其中“千古一日,至理循環(huán)”一句,就說明的是“四象”法則的。
何止進退呈四象,凡兩儀中的一切內(nèi)容,如以暗勁法式匹配,在攻防中皆呈現(xiàn)的是四象的法式。如果勁形反蓄,陰陽逆從,則一身之中,進中有退,退中有進,此乃暗勁的法式。其根本來源于《易經(jīng)》的“陽數(shù)始于一,陰數(shù)始于四”的道理。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動變法則中才見攻防兩儀之事實。
以外形虛實法言之,就是“上下相隨”的四象動變法則,此其一也。如再以“勁形反蓄”法論之:左攻右守,左攻者形出而勁勢返回旋;右守者形回勁勢反發(fā)出。內(nèi)氣、外形合觀之,呈現(xiàn)出攻守兩儀動變中見四象的動變法式為根基。右攻左守者亦如是法,凡兩儀攻守法式皆如是法。故名曰:“互為往來”。有關(guān)此法,《拳經(jīng)-千金秘要歌訣》中有詳細論述,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一、問曰:“勢去腳不穩(wěn),何也?”
答曰:“在勢去意來”。
勢若去時要猛狠,意旋回時身步穩(wěn)。
百骸筋骨一齊收,后手便順何須恐。
此勁形反蓄法的實施自有“觸處成圓”的化解攻擊之妙用,又有“方正直進”的攻擊犀利的趣味!此乃是“蜘蛛游網(wǎng),荷葉滾珠”的靜以制動之挨著何處何出發(fā)的法式。故曰:其練是蠆蟲法。蠆蟲者,蜈蚣、蚰蜒之類的百足之蟲,如制其一處,而其身體其他部位仍能動變之義。而其所用的是“敷法”,故曰:“為伏貼法”。這是在接觸點部位采用的“敷法”而說的,即內(nèi)氣、外形的“內(nèi)吃外靠、外吃內(nèi)靠”的方法。因為采用這樣的法式可具有不攖人之力的不干擾對方,致使對手防不勝防。有關(guān)此法歷代前賢多有論述,擇兩段以證之,錄之如下:
又與人練打之時,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敵人一動手時,精神必要為之掀開,令彼自露其空處,然后一轉(zhuǎn)進身,便處處是空中投石,所謂乘虛而入好用機是也。 《拳經(jīng)?口傳百法》
打手,是知人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要安排的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于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也! 《李亦畬-太極拳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兩論中的“精神為之掀開;人一挨我,我不動彼分毫”的說法,就是對“敷法,伏貼法”的描述。
四、開合是乾坤:此層天地相合,陰陽交合,其練是抽扯法,其用是撐法。
《太極拳經(jīng)》中說:“虛實開合,即是拳經(jīng)”。傳統(tǒng)拳法中內(nèi)氣者,干天之體,故而健運不息,純粹之精也;外形者,坤地之體,故而鎮(zhèn)靜厚載,順從之德。內(nèi)氣、外形,柔外剛中匹配如一的暗勁法式,講的就是“勁形反蓄”的法式,此謂天地相合。如果勁形反蓄的法式再以“開合法式”來論述,就是“形開勁合,形合勁開”著兩種法式。也就是勁形反蓄的“外吃內(nèi)靠、內(nèi)吃外靠”的兩種法式。吃者為抽、為吞、為吸;靠者為撐、為吐、為呼。氣形交互相合為用;彼此剛?cè)峄ビ?,故曰:為陰陽交合為用。而其修煉、運用,都是內(nèi)氣、外形各自的“抽扯法配合撐法”而實施的,此法簡曰為:“吃靠法”,或曰:“靠吃法”。此法在各家拳譜中多有論述,以資為證,再擇優(yōu)者之論,錄之如下:
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鑄,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變化,不再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fā)。胡能氣由脊發(fā)?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兩膊,施于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摘自《清代李亦畬太極拳譜?五字訣》
胡為真懂(勁)?因視聽無由未得其確也,知瞻眇顧盼之視覺,起落緩急之聽知,閃還撩了之運覺,轉(zhuǎn)換進退之動知,則為真懂勁!則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有由者,由于懂勁,自得屈伸動靜之妙;有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動靜,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降,就去則升。夫而后讒為真及神明矣!
——摘自《清代楊氏傳鈔老譜?懂勁先后論》
所引的第一段中論述的是:內(nèi)氣升者為開,降者為合的法式。第二段論的是:內(nèi)氣、外形,匹配合一的外形見入則開為陽,配以內(nèi)勁的看來則降為陰;外形遇出則合為陰,配以內(nèi)勁的就去則升為陽的法式。體現(xiàn)的是“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暗勁法式。
五、出入綜坎離:此層火降水升,水火沸騰,其練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
綜者,錯綜之謂也。語出《太極拳經(jīng)》:“或收或放,忽弛忽張;錯綜變化,欲抑先揚”精義中。
傳統(tǒng)拳法中有宗離火的輕靈勁勢的方法,有宗坎水的松沉勁勢的方法。一般是升舉的拳勢用輕靈,落降的拳勢用松沉。如以勁形反蓄法來認識:升舉的拳勢用輕靈內(nèi)有松沉的勁勢為配合;落降的拳勢用松沉內(nèi)有輕靈的勁勢為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攻防的動變平衡的拳勢。其將此法名曰:“水火沸騰”的法式,其道理在此。至于說:“火降水升”的精義,乃指內(nèi)功修煉的“氣沉丹田”的離火下降,坎水蒸騰上升的景象而說的。
而其練是催法中的“催”字,乃表明的是內(nèi)功修煉運行內(nèi)氣的方法。為說明這個“催”字的精義,引前賢之論以證之,錄之如下:
提催靈閏(音按)妙工。
此乃通天徹地功夫,宜得暇即用,久可卻疾,添益精氣,培補下元,活涌泉穴。此穴開通,則身中筋骨血絡(luò),皆舒展自如,乃千古不宣之妙,宜當時習之即覺也。提者,自涌泉直上泥丸;催字,自天目中少停,繞頭三轉(zhuǎn),自左而右;靈字,至玉枕,歸一度喉間;閏字,分入兩肩,從臂內(nèi)降至十指尖,由手背上穿缺盆夾脊,橫穿前后心,降臍中少停;妙字,自腰眼小小穴三轉(zhuǎn),少停至海底(再至丹田)氣海多住,降肛前腎后即會陰(海底)少住,至尾閭多住;工字,入環(huán)跳穴多住,至膝脛達涌泉,反上脛間,膝后多停,升到腎前九轉(zhuǎn),至下田停住。九轉(zhuǎn)為滿,此坐功完也。
夫行走之間,更有三字訣,乃“清、靜、定”也。清字,存神泥丸,如水清月朗,風輕日暖;凈字,一氣到臍,思看取蓮花凈之意;定字一氣至海底停住,思如泰山之穩(wěn),外誘難撓,如松之茂,如秋陽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其堅如剛,其柔如絮。再合而為一,自泥丸一想涌泉,渾渾澄澄,無礙無停,久則神光聚也。 《渾元劍莖?劍髓千言》
還有貫氣訣的“氣隨心到,心逐氣穿”的法式,皆表明了內(nèi)功法中的“催”字之妙用,故其曰:“其練是催法”。
而具體攻防運用時,內(nèi)氣在自身內(nèi)的上下、左右、前后,往來運行;輕靈、松沉相互轉(zhuǎn)化為用,呈現(xiàn)內(nèi)氣外形妙合的往復之運用的特點,故其曰:“其用是回合法”。
六、領(lǐng)落錯震巽:此層雷風鼓動,有起有伏,其練是抑揚法,其用是激法。
傳統(tǒng)拳術(shù)攻防之道中的攻防功夫藝境,有遵從離火的內(nèi)清虛而外靈動之輕靈功夫,有遵從坎水的外虛空而內(nèi)凝重之松沉功夫,上句已經(jīng)論清述明。尚有遵從震雷之鼓響齊鳴的起之輕揚、落之重擊的霹靂功夫和遵從巽風之虛其形質(zhì),以氣勢為用的來無影、去無蹤,一陣輕風倏忽無形無象無極功夫。震者,雷拳之勢,勁起于足下,傳于腿,主宰于腰,升于脅,運化于胸中,發(fā)于背,過肩肘,達于手指。手法之落從震雷之霹靂之重擊;巽者,風拳之勢,虛其形質(zhì),以氣勢為用,故手法之升舉似巽風輕靈上揚之撩擊。上撩下?lián)?,順勢領(lǐng)而擊之,就如同震雷、巽風的起落之錯綜變化。落者為下抑法,起者為上揚法。如以四時論,下落者從秋金之氣象,上揚者從春木之氣象。拳勢中的內(nèi)氣、外形,皆可從此法中考慮,不就是“勁形反蓄”法中的暗勁法式之起落法嗎!或拳道之太和一氣的抑揚法式嗎!如果起落法的抑揚法式,運用逆力以為揭獻的借力打人之法,勁法突然,迅雷不及掩耳,謂之“激法”。故其曰:“其用是激法”。有關(guān)起落抑揚的攻防法式,前賢多有論述,錄歌訣以證之:
披揭連環(huán)破打方
七言八句
任他兩手來雄狠,斜行我便抑順披。
分手進步連披掛。賣回身法釘頓肘。
右進轉(zhuǎn)身總照舊,周圍抑順披掛驟。
披揭連環(huán)狠緊手,定教人人翻觔斗。
《張衡秋秘授跌打抓拿?七招破打法》
歌訣中的披法,就是下抑法,而揭法就是上揚法。歌訣中的“披揭連環(huán)狠緊手,定教人人翻觔斗”這句言語,就充分說明了“逆力以為揭獻”的借力打人之“激法”的制勝之威力了。
七、迎抵推艮兌:此層為口為耳,能聽能問,彼此通氣,其練是稱法,其用是虛靈法。
迎者,迎接之謂也;抵者,抵達之意耳。迎抵者,攻防之事也。推艮兌,推者,推理演化也;艮者,知止止者也。知止于何時何地之義,即止于至善,乃當止之所在。以拳事論,修煉傳統(tǒng)拳術(shù)攻防之道,當止于“以聽探之良知,運用順化之良能,在順化中亦隨時聽探對手的動靜虛實,以不斷的調(diào)整自己的順化而取得勝利”;兌者,溝通之謂也。以拳事論,運用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與彼動靜虛實的呼吸成一體,故曰:“彼此通氣”。此乃“迎抵推艮兌”的精義之所在。
此層功夫是言說“聽勁、問勁”的“聽探之良知”的功夫,故曰:“為口為耳”。一個拳手在攻防較技過程之始終,能夠問勁清楚,聽勁明白,就能夠與對手的勁勢“彼此呼吸成一體”,自能“稱量”對手拳勢的輕沉動變之虛實精確無差,自能避實擊虛,即能運用一點子粘走相生,避向擊背的化打合一以勝之。故曰:“其練是稱法”,就是聽探的稱量法。廣而論之,就是“馭靜以動,動中亦靜,靜動互為其根;柔化剛發(fā),以柔永剛,陰陽迭神其用”的基本法式。
因為,運用“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順化中亦聽探”的法式進行攻防較技,能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之人”的不攖人之力的不受人力的制約而能制勝之效果。故曰:“是虛靈法”。此虛靈法說,取自《太極拳經(jīng)》中:
用力日久,豁然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明。
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
豈知我心。祗守一敬!
這段論述??芍?,只有功致神明藝境,才能渾然無跡,正是虛靈妙境的大成藝境。而有關(guān)“彼此通氣”而成一體的虛靈妙境之論述,前賢亦有詳細的描寫,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凌空勁秘訣”
露禪、班候、夢祥間三世心傳凌空難
我今道破其中秘,洞澈全豹反掌間。
只因傳功皆口授,未嘗公開告世人。
且幸恩師多奇重,教我其中步驟全。
我今說明其中義,節(jié)省時間又便傳。
先須啄勁練到手,再練蕩勁不費難。
離空諸勁都學會,哼哈運氣亦練全。
彼此呼吸成一體,牽動往來得自然。
此時再學凌空勁,堅持功夫一二年。
手舞足蹈遂心意,至此方叫工夫完。
從歌訣中“彼此呼吸成一體,牽動往來得自然”的論述中就可以知道“彼此通氣”的精義為何了。就知道其是從稱量之“懂勁”的粘走相生法中求得的攻防功夫藝境。就可以知道,這是神拳神明的大成攻防功夫的藝境了,就是“虛靈妙境”的功夫藝境。何謂虛靈妙境?就是來無影,去無蹤,一陣輕風疏忽的巽風藝境。
全篇文章,從圓、上、下、進、退、開、合、出、入、領(lǐng)、落、迎、抵的十三式說入手。結(jié)合在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坎離,領(lǐng)落錯震巽,迎抵推艮兌之七步功夫說的精義中展開論述,所得結(jié)論如下:
杜元化論太極拳之十三式及七步(層)功夫的說法,并非是:太極拳新概念,而不能完全的理解。而是完全能夠認識的清楚,承繼的明白的;其所論的修煉、建體、至用的內(nèi)容,與《太極拳經(jīng)》《太極拳論》及各太極拳大家之論述并無什么差異之處。
杜元化論太極拳之十三式及七步(層)功夫的這樣之說法,就十三式的提法來說,一字一式,乃體現(xiàn)的是其自己的見解,此乃以“融化法融化”后的見解,這無可非議。但要避免與通用的掤履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的五八十三式之提法相混淆就可以了。
倒是將“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坎離,領(lǐng)落錯震巽,迎抵推艮兌”,說成是“七步功夫”或“七層功夫”的提法,很值得商榷了。我根據(jù)自身修煉之體認,實戰(zhàn)的印證,認為杜元化所論的太極拳之十三字,是“七步(層)功夫”說,在這一點結(jié)論上的認識上還是有差別的。根據(jù)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說法: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此論說明攻防功夫藝境有形拳招熟,氣、意拳懂勁,神拳神明三步(層)功夫藝境。而以懂勁前為傳統(tǒng)拳術(shù)攻防功夫,屬于有形的拳法;而以懂勁后為拳道攻防功夫,屬于無形拳道之拳法。而杜元化先生所論的所謂之“七步功夫”或“七層功夫”說,實際上應該是拳道攻防功夫中的七個功夫技法方面的內(nèi)容。當然,這里亦含有攻防功夫?qū)哟紊系牟顒e,但不是七層功夫,亦并非七步功夫。下面分析之:
以傳統(tǒng)拳術(shù)攻防之道的“法分三修,游歷三境,九個階段,成功一也”的分法內(nèi)容來看,就是形拳招熟的骨力、筋發(fā)、招熟三個階段;氣、意拳懂勁的逆從、粘走、皮打三個階段;神拳神明的三陽、凌空、神化三個階段。如以“粘走”為懂勁前后的分界點的話,再含“粘走”這個階段的計算,亦只是懂勁的粘走、皮大兩個階段,再加神明的三陽、凌空、神化三個階段,共計為五個攻防功夫階段,亦不足七步功夫之數(shù),更不用說是七層功夫了。
況且,三層功夫的說法,歷代拳家的認識、論述是比較一致的,如王宗岳的著熟、懂勁、神明的三層功夫說;形意拳的的明、暗、化的三層功夫論;《內(nèi)功四經(jīng)-神運經(jīng)》的形、氣、神的三層藝境之分法,都是明顯的例證。在三層攻防功夫的基礎(chǔ)上再細分為每層有三步功夫階段,也是順理成章的,亦容易被人接受。
其實,杜元化先生的十三式和七步功法說,就攻防功夫的修煉、建體、至用的內(nèi)容實質(zhì)來看,與其他太極拳家們的論述,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之處,要說有區(qū)別的話,亦只是認識角度的切入點和語言的表達方式的不同而已。這并不妨礙后學者的繼承,就其所論亦不存在密不可解之處。一個修煉到能以文觀法,又能以形鑒真的人來說,自然就能清楚杜元化先生所論述的修煉、健體、至用的精旨妙諦之所在,自然也就能得而自如的用之。
杜元化論“太極拳十三式和七步功夫”的精義解析,到此可以順利的收筆了。
馬國興
書錄于北京寓所養(yǎng)德齋
2005、7、5日
---------------------------------------------------------------------------------
楊氏太極拳九訣全解(三)十三字用功訣三、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履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遇機得實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注釋:
第一句,在推手時,如遇對方的掤式很嚴密,兩肩腋下的彈簧性知覺很靈敏,隨動的功夫也很嚴密的情況,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對方不得還手為是,如只用粘沾不離(聽勁)不易得勢。
第二句,和對方相接,如遇對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經(jīng)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guī)Щ蛘叱脵C進用其他手法,因為遲則變,疑則慢,都容易被對方乘機攻入。
第三句,四正就是四個正方,四隅就是四個斜角。在和對方交手當中,我一面要主動地把持著四個正方,一面要尋找對方的四個斜角,為的是轉(zhuǎn)移對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動,假如對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設(shè)法變動自己的正方,來找對方的四隅進擊??偲饋碚f,就是用我的正面來襲擊對方的側(cè)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是說明先發(fā)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靜待動的方式。如果對方距我太遠,當然可以以靜待動,假若已經(jīng)臨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時候,即應先發(fā)制人。
第四句,在太極拳中,履和擠歸為一法,因為有履必有擠,如將對方的掤式履開,即可以趨勢使用擠法進攻。肘靠是說明用肘肩胯來靠擊對方時,必須進攻在對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對方的左側(cè),就進右腳;如果在對方的右側(cè),就進左腳。
第五句,此可說明和對方攻守之間,對于進退要相機運用,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必須進退有法。怎樣才是進呢?進是進身、進步、進手,是先發(fā)制人,而不被對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閃展騰、挪,要看對方的來勢靈活轉(zhuǎn)變,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轉(zhuǎn)變化。
第六句,“周身實力意中定”是說明全身豎力發(fā)擊(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節(jié):腳跟是根節(jié),腰胯是中節(jié),頭頸是梢節(jié),此三節(jié)是發(fā)周身實力的重點。俗說:根節(jié)動,梢節(jié)發(fā),三節(jié)齊到力增加。所謂三節(jié)齊動,必定意注于腰,即三節(jié)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動,根梢二節(jié)雖然動也不能發(fā)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擊中必以腰為主力,才能發(fā)出周身之力。“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太極拳中的聽勁,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來的知覺,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對方接手時,感覺出對方剛戒柔的出處和部分運動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對方的來勢和乘機順勢地向?qū)Ψ桨l(fā)著進擊。也就是沾粘連隨的進攻方式。聽者不是以靜待動,而是在動的里邊,沉著應付,隨機進取之意,探是在沉著應付中,審知對方的虛實,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擊,宜守者,就蓄意待機。順是不與對方的來勢而取其法,隨著對方的來勢而取主動的方法,化其來勢而進我的著手,遇虛變實,遇實變虛,以柔化剛,而剛緊隨其后;以剛運柔,而柔不失其堅(堅是堅定,乃柔的本體,不是軟而無力)“神氣關(guān)”的意義,是在運用聽探順化的進行當中,要全神貫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機和錯亂,要應付裕(自)如,非將氣沉著不可,如緊張恐慌,氣必上浮,氣一上浮,動作失措,易被敵乘。太極拳認中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以意行氣”“以氣貫神”和“神貫頂”者,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七句,在虛實的運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實的時候,就立刻放手來發(fā)著,不可錯過機會,如果見實(卻)沒有立即發(fā)著,便成落空有體無用了。
第八句,練太極拳的人要明白體和用,練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發(fā)性的勁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發(fā)揮拳義,可以在技擊上應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說:功夫好練勁難得、能練筋長一分,不練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
太極拳之---十三字行功訣(注解)
太極拳十三字行功訣
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口訣:
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搭手捋開擠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進退反側(cè)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yè)精。
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
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
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
捋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遇機得勢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
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
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太極推手之---十三字行功訣(注解)
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掤的姿勢要兩臂圓撐,高與肩平,作一圓形:分單掤和雙掤, 單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與肩平,作半圓狀,手指與肩頭平;雙掤是左右臂同時動作如上述。撐的主要意義是在兩肩下腋部好象放有兩個彈簧,兩臂如在彈簧之上,被彈簧力支撐起來,按之則落,抬之則起,隨高則高,隨低則低,攻時能發(fā)出彈簧性彈力。(即以機警的動力,向外抖發(fā)出去這叫做彈勁)這樣的彈勁在靜時要含而不露,動的時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機即發(fā),不得機即守。這種勁路運用演變得手后,與敵角斗, 隨時都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說:勁在不發(fā)動時,似棉裹鐵,軟中有硬,做到軟而能剛和剛?cè)嵯酀?。這種彈簧性的支撐活力,能在靜動虛實里應用出來。
搭手履開擠撐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此可說明用擠的手法,如和對方互搭右手時,就用右手按住對方的右腕,同時左手也按著對方的肘部,順著對方的來勢向著橫側(cè)方履之,叫對方的掤式失去作用,到這時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qū)Ψ降挠壹缦聯(lián)羧?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輔助之力發(fā)擊之,也就是用兩手之力合力發(fā)出,這樣叫對方難以還手。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按手用著似傾倒”用雙手向外齊推,左太極拳中叫做按,用法是雙手向?qū)Ψ降母股闲叵禄蛘咴谝褜Ψ降膾蚴椒忾]后來使用。用的時候雙手按去,急進步向?qū)Ψ降囊d中沖進,同時用身子傾撲的式子來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對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說明和對方搭手時,如果把對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可松,不叫對方的手腕脫開,從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進取。
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來勢兇猛挒手用”是講挒的手法,如果對方進擊之勢兇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對方的腕,一手找對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側(cè)后方猛帶之。“肘靠隨時任意行”就是說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對方身子捋帶過來,可是對方趁著我的捋帶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來,我就急用采住對方肘部的手順對方靠擊之勢,用屈肘的著法向外橫擊,并且轉(zhuǎn)側(cè)身體來增加橫肘的力量,叫對方被肘靠跌出。
進退反側(cè)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yè)精。
此可說明采挒肘靠都能運用純熟了,在和對方交手時,就可以得心應手,對方雖然藝高,自己也所懼了。
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
拳訣上說:近人先進身,身手齊到才為真。就是說既然不怕敵,就不避敵,如果畏懼遲疑,是技擊上最大的缺點,所以在和對方交手時要能上前迫近,能夠迫近對方才可以發(fā)著進手,先發(fā)制人,但是迫近時,必須把自己的三前顧住,把對方使用進攻的七個部位注意到。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
如果對方用先發(fā)制我,逼近我身打來,我急轉(zhuǎn)身閃開我的正中部分,使對方著法落空,同時我急向?qū)Ψ降膫?cè)身進擊。也就是取對方的橫線,要拿住對方的橫線,作為我的正中線進攻。
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此名說明太極拳的體用法,有十三個字為他的主體,這十三個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須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
在推手時,如遇對方的掤式很嚴密,兩肩腋下的彈簧性知覺很靈敏,隨動的功夫也很嚴密的情況,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對方不得還手為是,如只用粘沾不離(聽勁)不易得勢。
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
和對方相接,如遇對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經(jīng)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guī)Щ蛘叱脵C進用其他手法,因為遲則變,疑則慢,都容易被對方乘機攻入。
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
四正就是四個正方,四隅就是四個斜角。在和對方交手當中,我一面要主動地把持著四個正方,一面要尋找對方的四個斜角,為的是轉(zhuǎn)移對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動,假如對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設(shè)法變動自己的正方,來找對方的四隅進擊??偲饋碚f,就是用我的正面來襲擊對方的側(cè)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占先上先”。是說明先發(fā)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靜待動的方式。如果對方距我太遠,當然可以以靜待動,假若已經(jīng)臨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時候,即應先發(fā)制人。
履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
在太極拳中,履和擠歸為一法,因為有履必有擠,如將對方的掤式履開,即可以趨勢使用擠法進攻。肘靠是說明用肘肩胯來靠擊對方時,必須進攻在對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對方的左側(cè),就進右腳;如果在對方的右側(cè),就進左腳。
遇機得實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
此可說明和對方攻守之間,對于進退要相機運用,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必須進退有法。怎樣才是進呢?進是進身、進步、進手,是先發(fā)制人,而不被對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閃展騰、挪,要看對方的來勢靈活轉(zhuǎn)變,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轉(zhuǎn)變化。
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
“周身實力意中定”是說明全身豎力發(fā)擊(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節(jié):腳跟是根節(jié),腰胯是中節(jié),頭頸是梢節(jié),此三節(jié)是發(fā)周身實力的重點。俗說:根節(jié)動,梢節(jié)發(fā),三節(jié)齊到力增加。所謂三節(jié)齊動,必定意注于腰,即三節(jié)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動,根梢二節(jié)雖然動也不能發(fā)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擊中必以腰為主力,才能發(fā)出周身之力。
“聽探順化神氣關(guān)”太極拳中的聽勁,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來的知覺,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對方接手時,感覺出對方剛戒柔的出處和部分運動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對方的來勢和乘機順勢地向?qū)Ψ桨l(fā)著進擊。也就是沾粘連隨的進攻方式。聽者不是以靜待動,而是在動的里邊,沉著應付,隨機進取之意,探是在沉著應付中,審知對方的虛實,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擊,宜守者,就蓄意待機。順是不與對方的來勢而取其法, 隨著對方的來勢而取主動的方法,化其來勢而進我的著手,遇虛變實,遇實變虛,以柔化剛,而剛緊隨其后;以剛運柔,而柔不失其堅(堅是堅定,乃柔的本體,不是軟而無力)“神氣關(guān)”的意義,是在運用聽探順化的進行當中,要全神貫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機和錯亂,要應付裕(自)如,非將氣沉著不可,如緊張恐慌,氣必上浮,氣一上浮,動作失措,易被敵乘。太極拳認中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以意行氣”“以氣貫神”和“神貫頂”者,也就是這個道理。
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
在虛實的運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實的時候,就立刻放手來發(fā)著,不可錯過機會,如果見實(卻)沒有立即發(fā)著,便成落空有體無用了。
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練太極拳的人要明白體和用,練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發(fā)性的勁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發(fā)揮拳義,可以在技擊上應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說:功夫好練勁難得、能練筋長一分,不練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