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誤之一:譯文錯誤理解鬼谷先輩之意
原文: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shù),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后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鉗之,其事用抵戲。
目前市面上,大多借‘鬼谷子’而著書立說的白話文譯者,將這段原文翻譯成白話文的大概意思是:使用“度權量能”方法,是為了選拔遠近應招而來的人才。選拔人才前,不但要立聲勢(或‘退就’之勢),而且還要對這類事進行必要的控制。同時,還要通過‘察、別、見、知、決、定’等方法來審察這些人才。審察后,覺得這些人可用,就用鉤鉗術,飛而鉗之地對其作進一步審察。其中,哪些對飛鉗術沒得反應的人才,還要另外加用‘重累術’和‘毀術’再作進一步考察。有意要用了,就要用貸財、采色、權位、以及專門釘住這類人漏洞的方法,對這些人才再作深層次的考察。同時,在考察過程中,還要運用抵‘戲’術。
看了這類譯文后,會讓人迷惑不解。首先,原本惜字如金的鬼谷先輩,為什么要這里,花費如此多的文字來教哪些將從事政治外交的辨士們,學習選拔人才之術和跟蹤考察人才之術呢?哪些人學有何用?
其次,歷史上的游說辨士在初期,除了自己的智慧外,是沒得財力和背景資源的,又如何能用財貨、采色、權位等方法來考察人才呢?哪些人有這種能力嗎?
再次,如果‘飛鉗術’是用之于考察人才之術,那么在下文里,惜字如金的鬼谷先輩所傳授的“用之于天下”、“用之于人”和“用于人”是不是在重復表述呢?有這種可能嗎?
如果有人辨:鬼谷子傳授的是用于輔助君主選擇人才的方法,譯文所用可行。
我辨:不可能,因為縱觀歷史上縱橫辨士的行為記錄,從未見到有輔助國君選擇人才之事。何況于那時的政治外交辨士,在交通極其不便,遠距離通訊僅靠人力傳送的情況下,到處周游列國,哪有時機選拔人才喲。唯有游說天下諸候,以解決諸候國間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等大事,才是侍奉國君的辨士們的重任。
如果有人辨:鬼谷子傳授的是國君自己選擇人才的方法,譯文所用可行。
我辨:不可能。鬼谷子才智超群,視君主和人臣為掌上之物,根本不可能將君主選用人才的方法,作為游說辨士的案例教材。
那么,這段鬼谷子究竟想傳授是的什么意思呢?結合鬼谷子所傳授的對象,結合《鬼谷子》本篇的上下文,結合鬼谷先輩所處在的歷史背景,結合《鬼谷子》一書涵蓋有擇主、御事、御人等內涵,我參悟原文所想要表現(xiàn)的是:鬼谷子向游說辨士,傳授用‘度權量能’的方法,以選擇可以侍奉的國君,并用飛鉗之術和結合其它方法,以爭取國君接受游說辨士的謀略,進而協(xié)助國君游說他國諸候,從而實現(xiàn)游說辨士的方略和國君的主張。
所以,這段原文的大概意思是:凡運用‘度權量能’的方法,是為了應對或遠或近的君主征召(遠為‘遠征聘’,近為‘近命來’),對于哪些可以把控的君主,采用或可應征之、或可應求之、或可應用之的辦法,并用鉤鉗之術,快速的鉗持住國君的志意。對哪些深藏而不露的君主,則可采用先接受征召,而后施以‘重累術’;或者先施于‘重累術’,而后施于‘毀術’;或者組合使用這些方法,借以摸清國君或迎合國君。當國君接受游說辨士的謀略后,就可以用‘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的方法;就可以用‘量能立勢而鉤之’的方法;就可以用‘伺候見澗而鉗之’的方法,去幫助國君游說其它的諸候國,以實現(xiàn)國君的主張。在游說諸候國的過程中,事先要用抵‘戲’術來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如果有人辨:‘度權量能’是‘度權謀’、‘量才能’。
我辨:不完全正確,這里的‘度、權、量’是指揣度、權衡、比量,其中‘度’的方法,鬼谷子已在段文中用‘察’、‘別’、‘見’、‘知’、‘決’、‘定’作了詳解。如果僅用度權謀和量才能來解釋‘度權量能’我覺得窄了,有‘不及’的感覺。至于本段中所談到“乃權量之”,在《揣篇第七》中,鬼谷先輩已經作了詳盡的表述。
如果有人辨:為什么要說‘所以征遠而來近’是指‘遠近君主征召’呢?
我辨:‘所以’的古文其意有:‘用來.........的方法’,而‘征’字的古文其意有:‘召請、征聘’。至于“遠征聘”和“近命來”是由于他國諸候要請國外人才,不能下命令而只能征聘。而本國諸候用本國人才,可以“命自來”。
如果有人辨:為什么說‘立勢而制事’是指‘應對和把控國君’?
我辨:游說辨士的游說對象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人主,是人臣。面對位重權貴的人,游說不成功,不光會一事無成,而且還有掉腦袋的可能。一般的人,見到自己的上級還要發(fā)點抖,何況于是見到了國君。怎樣面對國君游說呢?鬼谷子在《權篇第九》中作了最好的詮釋,即:“與貴者言,依于勢”,而這個‘勢’就是指,絲毫也不畏懼權勢的應對之氣勢。所以,‘立勢而制事’是游說辨士在游說君主時,必備的基本素質。
如果有人辨:游說辨士未必要去賄賂君主嗎?未必還能對君主實施‘量能立勢以鉤之’術嗎?
我辨:歷史上,游說辨士一旦被君主重用后,以協(xié)助君主處理和解決政治、軍事、外交等大事,而出使其它諸候國,游說其它國君就成為了游說辨士的重任。在《戰(zhàn)國策·趙策二》中,蘇秦游說趙王成功后,就接受趙王旨意,帶上二萬多兩黃金等物質,轉而去游說其它諸候國。而在《戰(zhàn)國策·韓策一》中,蘇秦就采用了“量能立勢以鉤之”說服了韓王。至于“伺候見澗而鉗之”,只要讀通了《戰(zhàn)國策》,知曉縱橫家的實踐活動,再加上自己稍微動點腦,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