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更漏子
    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1.更漏子: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六字,上片兩仄韻、兩平韻,下片三仄韻、兩平韻。2.畫堂:華麗的內(nèi)室。3.鬢(bìn)云:鬢發(fā)如云。4.衾(qīn):被子。5.不道:不管、不理會的意思。

    玉爐散發(fā)著香煙,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發(fā)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為別離傷心。
    一滴一滴的雨,凄厲地打著一葉一葉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直到天明。

    裊裊爐中香、滴滴紅燭淚,
  一絲燭光偏偏照在畫堂中,撩惹起不盡的愁思。
  那女子眉間翠色淡薄,鬢發(fā)也有些不整,
  別后夜晚如此漫長,錦被繡枕都感到寒冷。
  庭前的梧桐樹,三更半夜的風(fēng)雨,
  不顧惜有人離愁正濃,相思正苦。
  梧桐葉片片飄飛,秋雨聲點點滴落,
  敲打著寂寞的臺階一直到天明。

    玉爐的清香彌漫在屋里,流淚的紅燭呵,你為什么偏偏要照亮滿堂的愁思呢?在這樣的夜里,我翠眉淺淡、鬢發(fā)零亂也無心打理,陪伴我的只有寂寒的衾枕和漫漫長夜。
    窗外三更的冷雨敲打著孤獨的梧桐,不理會我心中的凄苦,我孤枕難眠,只聽那一聲聲墜雨,滑落在一片片枯葉上,滴在空空的石階上,直到天明。

    此詞所以能夠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主要具備了以下兩點,一情真意切,二順口美聽。
    所謂情真意切,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感情飽滿深沉,能夠打動人心;另一方面是寫實感、不矯情。當(dāng)然,所謂實感不一定是作者從親身經(jīng)歷的事實中生發(fā)的感情,類似的遭遇、強烈的共鳴都可以產(chǎn)生真情實感,何況作者對其所寫“閨音”并不陌生。據(jù)記載,溫庭筠不僅與一些青樓歌妓有交往,還與晚唐女詩人魚玄機過從甚密,彼此贈唱答和。在與這些女子的交往中,對她們的不幸遭遇自然有所了解和同情。所以他筆下的所謂青樓戀詞;并無狎玩的俗態(tài)。
    此詞的第二個特點是易唱好聽。溫庭筠精通音律,只稱能“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具體到這首詞,雖然其唱腔早已失傳,無法復(fù)原,但從詞律上考察,仍不失為律精韻勝的佳作。自然此詞的生命力并不單純表現(xiàn)在音韻聲律方面,主要的是作者通過著筆角度的變化,自然而準(zhǔn)確地刻劃出這一思婦的特有心態(tài)。上片所寫那繚繞的輕煙,正是主人公思緒的外經(jīng),而流淚的“紅蠟”恰恰是思婦自身的象征。“眉翠”三句寫的是主體自身的實感,正是這種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感受,加深了此詞的抒情厚度。
    如果說詞的上片寫的是直感和視覺的話,那么下片就是由實而虛轉(zhuǎn)到了聽覺方面。這種虛實的過渡很自然地把人們的注意力由對人物肖像的觀感轉(zhuǎn)換到對其內(nèi)心世界的觀照上。那“一聲聲”的秋雨既打在梧桐樹上,也仿佛打在思婦的心上。“不道離情正苦”是全詞唯一的純抒情的語句,但它不是空泛地表達(dá)離情,而是有感于秋雨、梧桐之景,從思婦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的對無情秋雨的一種埋怨。這樣一來,不僅巧妙地襯托出思婦的一往情深,從詞的結(jié)構(gòu)上說,至此已完成了眼見“實”,到耳聽之“虛”的轉(zhuǎn)化,虛實的結(jié)合已臻完美,換言之就是情景交融、上下片渾然一體。但如果全詞就這樣結(jié)束在苦訴“離情”上,則可能給人以顯露之感,這與向來以綿密隱約著稱的溫庭筠的詞風(fēng)不合。我國詩論中有“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的比喻,溫庭筠用“空階滴到明”這樣絕妙的景語來翻足這位思婦難以排遣和訴說的“離情”,沒有用傷別的字眼兒,卻收到了比單純抒發(fā)離情更鮮明更深刻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給人留下了無比豐富的想象余地,這就是此詞的魅力之所在。
    本篇一洗溫飛卿詞作中常有的濃艷和鉛華,是溫庭筠詞中風(fēng)格與菩薩蠻系列風(fēng)格迥異的詞作,也是廣為傳頌的飛卿代表作。
  開篇即點出畫堂秋思,定下全詞的基調(diào)。前三句中的“玉爐香,紅蠟淚”是三字聯(lián),精致華美,文采斐然??梢钥闯鲎髡呔x名物,表現(xiàn)特定情境的功力不凡。六個字營造了一個爐香裊裊,燭光融融的優(yōu)美浪漫意境,但一個“淚”字讓情境滑向了憂傷。以香霧蠟淚,寂寞畫堂的室內(nèi)氣氛,烘托出秋思縈懷的愁苦心情。“秋思”是上片的關(guān)鍵,而著一“偏”字渲染了物情與人情的乖離,加深了凄怨情調(diào)。后三句緊接秋思,展開女子長夜不寐的秋思苦況:“眉薄”、“鬢殘”是睡臥長時,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情狀,“眉翠薄”是畫眉的黛色褪色變淡,“鬢云殘”,頭發(fā)零亂。暗示女子秋思之深之切,以至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夜長衾枕寒” 突出了人物的情感體驗和感受。點出秋思是因為寂寞孤獨,就倍感凄清寒冷,長夜漫漫。
  下片的筆觸淺明流利,情語景語化為一體,聲聲入耳,字字敲心,為此詞最為精華處。先以視覺寫“梧桐樹”、“一葉葉”,從聽覺寫“三更雨”、“滴到明”,繪盡梧桐夜雨的聲與色,文勢一瀉而下,有相當(dāng)鮮明獨到的藝術(shù)感受。三更半夜,萬籟俱寂,雨聲歷歷可聞。“不道”一詞兩解,既有不料到之意,又有不理會之情。不難體會那種怨艾的心情。“梧桐”一詞的意象有著濃濃秋意,正所謂“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梧桐夜雨緊扣上片的“秋思”,秋意中包含無窮無盡的凄涼愁怨,回味無窮。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末三句描寫雨聲也是寫人的感受。三句疊字表現(xiàn)繁葉促音,清弦急撥:桐葉片片飄零,秋雨聲聲輕敲空階,卻滴滴象是砸碎在人的心里,是心聲,也是淚水。 “葉葉”、“聲聲”的疊用,把“長”、“苦”從聲的角度具象化,以疊字方式將聲音拉長,表現(xiàn)雨聲由夜至?xí)缘木d延,極有音韻律動之感,道盡了離愁別恨,語彌淡,情彌深。而一個“空”字尤現(xiàn)動中之靜。空空一個臺階,沒有人來,聽雨人閉門不出。此即“雨打梨花深閉門”之意,極度的清幽,極度的寂靜。“滴到明”,寫雨從半夜下起,一直滴到天明,暗示那女子聽了一夜雨聲,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見離情之深。但一夜無眠之意終未說破,顯得含蓄、深沉而真摯。
  在這首詞中,“夜雨滴空階”的意境營造得有聲、有色、有韻味,沒有絲毫雕琢痕跡,寫作手法十分高明??梢哉f在這里,溫飛卿的精妙之筆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清新、空靈、濕潤而又幽深纏綿的藝術(shù)新境界,成為詩詞中一個影響深遠(yuǎn)的經(jīng)典意境。陳廷焯《云韶集》評此詞曰:“遣詞凄艷,是飛卿本色。結(jié)三句開北宋先聲”,誠然如是。此后很多詩詞都是由此化出。例如宋人晏幾道的《清平樂》:“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黃升《酹江月•夜涼》:“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宋代歌女聶勝瓊《鷓鴣天》:“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等等。詞以境界為最上,飛卿此詞意境清雅精妙,也無怪乎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稱此章自是絕唱,為飛卿之冠。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其實,那千年前的雨聲一直滴到了今天,滴到了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這是何等美妙的、丁冬玲瓏的雨聲呵!
    這首詞用芳悱凄側(cè)的筆調(diào),描寫了一個為離情所苦的女子形象。
    開頭三句“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描寫了室內(nèi)的陳設(shè)華貴精美:“玉”,言其質(zhì)美;“紅”言其色美;“畫堂”言其居室之美。從這些用物可知,女主人公生活在一個不愁衣食的富貴人家。然而,物質(zhì)生活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上的無憂無慮,有時恰恰還會助長人的愁思。由“秋思”二字可知此詞中這位女主人公就是如此???#8220;秋思”是一種深藏于心的情愫,紅燭又如何能照到它呢?不僅如此,詞人還要肆意強調(diào)“偏照”。深思之余,才明白原來這是詞人的精心布置,這一來,室內(nèi)的華美陳設(shè)與人物的感情便巧妙聯(lián)系起來。此刻,在香火燭焰,燈火輝煌的畫堂中,女主人公卻深感冷清寂寞,只有玉爐之香與紅燭之淚與其相伴,不管它們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她看來,卻是“偏照”秋思,至此,無論是紅燭之淚,還是女主人公之淚,都已渾融一體,由此,更反襯出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眉翠薄,鬢云殘”兩句寫人。以翠黛描眉,可見其眉之美;鬢發(fā)如云,可知其人之美。“女為悅已者容”,可這么一位容貌俊美的婦人卻一任眉翠淡褪,鬢發(fā)散亂,懶于梳妝,看來是因與親人分離才致如此。這兩句詞,不僅描繪了女主人公的容顏之美,而且還刻畫了她內(nèi)心難言的苦悶。“夜長衾枕寒”,繼續(xù)描寫女主人公獨處無眠的感受。“夜”本不長,內(nèi)心寂寞才使她深感夜太“長”了,她盼望天明,在苦苦的等待中,她覺得全身寒冷。這樣一個身居“畫堂”的富貴婦人,難道無御寒之物?當(dāng)然不是,這個“寒”字,實乃她心境的真實寫照。因其心寒,才感到“衾枕”生寒。
    下闕由室內(nèi)轉(zhuǎn)到室外,描繪了室外的自然景物。“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中的“梧桐”和“雨”本是愁苦的意象,因此能加重人的愁思。“不道”卻把無知無覺的自然現(xiàn)象同人物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離情原已夠苦,再加上無情秋雨的撩逗,又怎能使人忍受得了呢?“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具體描寫梧桐、秋雨給人帶來的愁思:秋雨瀝瀝,點點滴落到梧桐的葉子上,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滴嗒聲響,由遠(yuǎn)而近,斷斷續(xù)續(xù)傳來,聲聲傳到耳際,滴在心頭,撩撥著女主人公靈魂深處的痛苦琴弦。秋雨的無邊無際,正如她離愁的無邊無際;秋雨的連綿不停,正如她離情的連綿無盡。亦情亦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了凄苦零落的藝術(shù)氛圍。
    溫庭筠的作品風(fēng)格,可用艷絕加愁絕來概括??墒沁@首作品卻很特別:它沒有過多的艷麗,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一個孤獨的少婦,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里對雨難寐。這里一洗過去的秾艷和鉛華,用淡妝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來實現(xiàn)“愁絕”。人物的妝淡,是因為情濃;景物斷斷續(xù)續(xù)的淡描,也是為了烘托愁情的濃重。尤其是秋夜無寐、臥聽夜雨滴桐聲這一長期繚繞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腸寸斷、淚流不止的形象凸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這種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寫法,正如前人所說的,是書畫家“無垂不縮”高超手段的借用,其結(jié)果是含蓄蘊藉,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
    《更漏子》一調(diào)為助教所創(chuàng),同調(diào)六首皆與更漏有關(guān)。此調(diào)四十六字,分上下二片,平仄換韻,上片兩仄韻兩平韻,下片三仄韻兩平韻。三句一換韻,一韻表達(dá)一個相對獨立的意群,以韻律的平仄轉(zhuǎn)換,實現(xiàn)意群之間的過渡。全曲節(jié)奏感層次分明,因為五言奇句的停頓感明顯強于六言偶句,層次就出來了。相鄰三字句的平仄相反,及韻律的平仄互換,使得本曲音節(jié)和婉,誦之和諧優(yōu)美。不過,溫詞中總是有一些凄怨,或隱或現(xiàn)。助教坎坷生涯,打磨了一肚皮不合時宜,即使在這花間尊前,也要發(fā)些怨氣??磥?,助教之詞道多為怨聲所載。好在此曲音節(jié)和婉,凄怨也表現(xiàn)的怨而不怒,風(fēng)采依然。
    “玉爐香,紅蠟淚”,起首一個三字對,先表現(xiàn)一下。對偶需要功力,好的對偶給人極強美感,全章文采頓出。造化賦形,肢體必雙。對稱是激發(fā)人的美感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偶依托對稱性作用,是構(gòu)造文學(xué)美感的重要手法。律詩就把對偶作為必備形式,一聯(lián)好對甚至能使全詩擠入名作。助教是對偶高手,五字對尤為高超。“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高風(fēng)漢陽渡,初日郢門山”,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本曲八個三字句,有三副對聯(lián),只有雙押韻的那兩句不對偶。后來詞人寫此調(diào)也有不用對偶的。這副三字聯(lián),很精致,可以看出作者挑選名物,表現(xiàn)規(guī)定氣氛的功力不凡。只六字,光、色、香、形都有了,卻沒有聲,意在營造一個優(yōu)美而寂靜的意境。其中,“淚”是關(guān)鍵字。爐香裊裊,燭光融融,本是很浪漫的,著一“淚”字,氣氛一下子改變了。“偏照畫堂秋思”,寫出了場景,——“畫堂”,華美幽雅的住所;也指明了季節(jié)和人的情思。這句看來有點虛,其實也是構(gòu)造意境的筆法。除了畫堂之外再無別的景物是為了突出場境的寂靜,“偏”字渲染了物情與人情的乖離,加深了凄怨的情調(diào)。首三句組成寫景的意群。
    “眉翠薄,鬢云殘”,翠眉專指女子用黛螺染的眉毛。“眉翠薄”是畫眉的黛色褪去了,“鬢云殘”,頭發(fā)也亂了。這聯(lián)暗示秋思之深之切,以至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夜長衾枕寒”,突出了人物的感受。寂寞孤獨,就倍感凄清寒冷,長夜漫漫。白居易詩云:“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此句意同,但含蓄多了。次三句寫人。
    下片純以寫景抒情,直寫梧桐夜雨,一瀉而下??此泼靼谉o余,其實情寓景中,頗耐回味。下片還有一個結(jié)構(gòu)上的看點。整片是上片最后一句的展開。如把下片比作一副字畫,“夜長衾枕寒”就是那卷軸,“夜長衾枕寒”已下,梧桐夜雨圖就勢而出。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這三句平仄格律特殊,句句押韻,兩個三字句平仄相同,形成了急促的音節(jié)。節(jié)奏加快,情感波動。這兩個三字句不對偶,也加快了時間順序的進(jìn)行,因為對偶將人的思緒引向空間方向,延緩了時間順序的流逝。三更半夜萬籟俱寂,雨聲歷歷可聞。“不道”一詞兩解,既有不料到之意,又有不理會之情。讀者自去體會那種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心情。梧桐有著濃濃的秋意,李白詩云:“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正所謂"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梧桐夜雨緊扣上片的“秋思”,秋意中包含的無窮無盡的凄涼悲戚,供人們回味。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末三句具體描寫雨聲。以疊字表現(xiàn)繁葉促音,精妙。“空階”,“空”是落空的空,空設(shè)一個臺階,沒有來人,屋中人閉門不出。此即雨打梨花深閉門的意思,極度的寂靜。“滴到明”,雨從半夜下起,一直滴到天明,暗示屋中人徹夜無眠。末三句影射題目,桐葉滴水,持續(xù)一夜,不就是一個更漏子嗎?一樹梧桐有多少葉子,就有多少個更漏子,為人敲擊時辰,測度無眠。
    本詞下片極其精彩,整個下片都是名句。寫作手法高超,夜雨滴空階,用了二十三字,都不覺多,真是超乎尋常的文字組織能力。在一瀉而下的句勢里,仍有含蓄,徹夜無眠,還未點透。下片通過對夜雨的描寫,營造了一個幽深僻靜的意境,成為詩詞中經(jīng)典之境,對后人極俱影響。如宋人晏幾道的“臥聽疏雨梧桐”;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xì)雨”;聶勝瓊"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萬俟詠“窗外芭蕉窗里燈......空階滴到明”,……。古人將本詞推崇為溫詞第一。近世注重戲劇小說,常以情節(jié)取勝,本詞居《夢江南·梳洗罷》之后,列第二。
    和下片疏淡不同,上片遣詞華麗,如玉爐、紅蠟、畫堂等等,這些詞句渲染了屋中人的優(yōu)雅風(fēng)韻,才使得屋外雨下得感人。不能因下片的精彩,看不到上片的功用。遣詞華麗是溫詞特色。晚唐詩設(shè)色濃重,助教把這一風(fēng)氣帶到詞中,形成崇雅抑俗的詞壇傳統(tǒng)。詩詞是高雅藝術(shù),不宜夾雜俚聲俗語?!掇ワL(fēng)詞話》提到詞外求詞之道,只有兩條。一是多讀書,二就是謹(jǐn)避俗。強調(diào),“俗者,詞之賊也。”試看一首詠雪詩:“江山一籠統(tǒng),井口一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詩音韻相協(xié),幽默詼諧,但通篇都是大白話,就不是古典詩詞。遣詞講究一些,即使不是精品,尚可入流,白話過多,不成詩詞。近世提倡白話,白話詩百余年來的歷程提示,我們對古典詩詞的理解有重大偏差,美感不僅僅是通俗易懂,古典詩詞的格律以及雅正傳統(tǒng)本身具有巨大的美學(xué)價值。在曲子詞向詞的轉(zhuǎn)變中,助教首倡雅詞,他的詞怨而不怒,艷而不妖,足資后人楷模。助教有功焉。
    溫庭筠的作品風(fēng)格,可用艷絕加愁絕來概括。可是這首作品卻很特別:它沒有過多的艷麗,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一個孤獨的少婦,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里對雨難寐。這里一洗過去的秾艷和鉛華,用淡妝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來實現(xiàn)“愁絕”。人物的妝淡,是因為情濃;景物斷斷續(xù)續(xù)的淡描,也是為了烘托愁情的濃重。尤其是秋夜無寐、臥聽夜雨滴桐聲這一長期繚繞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腸寸斷、淚流不止的形象凸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這種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寫法,正如前人所說的,是書畫家“無垂不縮”高超手段的借用,其結(jié)果是含蓄蘊藉,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
    有意走去陽臺仰頭探看星空的,明月卻不朗。
    無關(guān)悲喜,無關(guān)丁亥仲夏,只是一種沖動,兩種時刻。沒有,我只是想...或許,只為了繼續(xù)窺視最初愛上的文字,或許只為了別無選擇,媚惑的伊甸園,才是引項的愿望,才是整個一生的一葉葉一聲聲。今夜再細(xì)想,還是費思量:那個夜晚是怎樣的始識,又是如何的熟捻。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于是,告訴我......是喜歡那樣對話的,互喜互悲互樂互怨的。于我,說話的對象怎么會要如此重要呢,那么些字、詞、語、詩、段、篇,對接得甚是入扣,不免綿綿道來了。
    我醒著做的夢:葉子像蝴蝶一樣,在空中盤旋,最后落到了畫上......一片飄零的葉。一滴晶瑩的淚珠無聲地掉了下來,正好落在葉子上,也勾起了一段段的過往事,過往景。
    想去看梧桐葉了。一念,一刻,一點,一剎那,菩提一樹,生命一葉。
    午夜夢回,落了一枕清淚,只為想你,想你。曾以為我會瀟灑揮手,把你當(dāng)作我生命中的美好回憶和過客,偶爾會想起,但是不會占據(jù)我的生命和生活。事到如今,方知道,對你的萬古思念已經(jīng)交織著我今后的一切。
    在流淚的癡想中,忽聽外面細(xì)雨輕扣窗簾,點點滴滴,敲痛心扉。“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這雨,也有了思念嗎?有了憂傷嗎?芭蕉樹,窗前雨,梧桐影,午夜風(fēng),不知南方的天空和萬物是不是也會如此的多情?拾不盡滿階的風(fēng)情,點點清露飄逸著纏綿在心頭。萬種柔情飄來蕩去,無處棲身,思念找不到歸宿;惆悵風(fēng)情無處投寄,游去浮來的欲念也找不到出處。于是我把憂傷化為了風(fēng),當(dāng)你感受北風(fēng)吹過,可知道我的淚水在風(fēng)的來處滑落?你心若隱隱作痛,我這里淚水已泛濫成災(zāi)。又終還是把心事化雨,點點滴在你的窗前,只能再訴與你聽。
    相思,斟滿了我的杯,我已醉成了這午夜的云,輕云絲絲浮身而過,一片繚亂的癡纏在眼前,像是看不透的前生來世。若萬物真的有生死輪回,我會守著你說的信念,期待與你來世的相逢,依然把無盡的心事,付之瑤琴,不怕把弦斷,只因你聽!
    一年四季春夏與秋冬,吾獨愛秋,一個讓人產(chǎn)生無限感慨卻也顯得那么悲涼的季節(jié)。
它雖然沒有春天般花兒的絢麗多彩,也沒有夏日里草木茂盛盛況,更沒有冬天里漫天飛舞的雪花,卻有許許多多,裝滿黃金大道的落葉景觀。
    每年秋季來臨時,我不喜歡觀看楓葉的紅火,青松的蒼翠,菊花的綻放,卻喜歡一株株讓人無法抹去記憶的梧桐樹——葉大、空心。
    秋,這個季節(jié),南方還是多雨的,綿綿細(xì)雨,一個害羞的女子。聽到“疏雨滴梧桐”,這一“滴”字,不僅滴到了梧桐葉上,更是滴進(jìn)每個有心人的心田里。因為凄涼,所以李清照寫出了:“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因為離愁別緒,讓這位“女中豪杰”產(chǎn)生了愁心、愁意。
    也因為離情,所以溫庭筠吟唱出了:“梧桐樹,三更雨,道是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幾句深情卻也簡短的話,讓詞人的心中有處話凄涼。那就是秋季里的梧桐。
    因為什么而使白居易也吟出這樣一句“秋雨梧桐葉落時”呢?因為愁苦,因為秋季。
    秋雨,梧桐,二者兼得,營造出秋季悲涼的氣氛和凄清的意境,讓有心人滴入梧桐雨。
    秋,這個季節(jié),也必須與月同在。月是有心人寄托情感的心靈場所。月亮,月暗,月圓,月缺,真正的是月涼。
    蘇軾的“缺月掛疏桐”,會不讓人產(chǎn)生遐思嗎?
    朱淑真的“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不知又有多少人體會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那月如鉤,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涼的秋季!多么讓人有情感——傷感的秋季??!秋季,與梧桐,與綿雨,與缺月合照出一張照片,那張照片只能存在我們的心中方能永存。這張照片是對秋季的真實寫照。那梧桐,也許寒鴉也不肯棲;那綿雨,也許大雁也羨慕;那缺月,也許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
    沒有秋季是不完整的四季!
    但總覺得,梧桐、綿雨、缺月這張照片需要一顆文人墨客的心,那情感才能真正得到體會。
    一年四季,吾獨愛秋——凄清的季節(jié),情感的季節(jié)。
    “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古往今來,人世間最難以割舍的莫過于一個情字,它令多少癡男怨女痛斷肝腸。霸王別姬,凄美纏綿的愛情在冰涼的劍刃下使得風(fēng)聲鶴唳的四面楚歌聲竟也成了凄楚蒼涼的哀鳴;黛玉葬花,那點滴縈繞的相思、孤獨、無語凝咽的傷感演繹著綿長哀怨的情韻籠罩在暮春的落英繽紛中,黯然魂消;彩蝶翻飛,千古傳頌,繾綣悱惻,不離不棄。這些凄美感傷的人事終究為了一個情字:為情癡迷、為情囚禁、為情讓生命之花過早的凋零。“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長圓。” 傾注全身的心血去追求生命中唯一的真摯完美的愛情,如同疲憊的旅者在茫茫的沙漠中,尋找維系一線生命的清泉,明知那是海市蜃樓也狂奔不停。
    最近時日,心緒頗不寧靜,若天上的浮云,隨了風(fēng)兜兜轉(zhuǎn)轉(zhuǎn)?! ?br>   閑來行走在繁華的街頭,心卻莫名的落寞。靜默在某個角落,看行人匆匆,凝視那一張張被歲月雕刻的臉龐,想象著它們有怎樣的幸福,抑或,滄桑?!?br>   茫茫人海里,誰是誰的過客?誰是誰的永恒?誰又是誰的守望?
    常常覺得,自己碌碌無為,仿若荒原里的一縷風(fēng),吹不綠漫山遍野的蒼涼。期許著某一天,你悄然而至,淺笑。“親愛的,我來了。”那時,彼此孤寂的心,蔓延出綿綿的春海,芳草鮮美,落瑛紛飛,時光靜好。
  許是有了某種期盼,攤開淡夏的書卷,淺淺的墨痕淌過微涼的指尖,滑落出些許溫香軟語,散落一地細(xì)瑣的心事,一如此時的夕陽,沉靜無語……
  雨后的黃昏,涼涼的風(fēng)輕柔地拂過臉頰,帶著濕濕的水氣緩緩遠(yuǎn)去。河畔對面,青山隱隱,淡煙迷霧,宛若剛出浴的少女,羞澀而朦朧。
  河岸的垂柳,隨風(fēng)輕舞,蕩起輕淺的漣漪,揉碎了一河寧波,漾起深淺不一的水痕。我褶皺的心緩緩地舒展,所有的思念和疲憊,隨了迢迢的河水飄搖而去……
  不知此時,遠(yuǎn)方的你,是不是如我一樣,一個人徉徜在寂寞的黃昏,撿拾你我幸福相愛的時光,細(xì)數(shù)歲月斑駁的影。
    無數(shù)個靜夜,半缺涼月半簾風(fēng),遮不斷重重相思夢。
    一首歌,徹夜清醒,唱響孤獨。你疲倦的容顏敲打著我思念的靈魂,若雨打芭蕉,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倚窗聽風(fēng)雨,夜深人未靜,那時,我多想能把你擁在懷里,撫去你疲憊的倦意。
    不知道為什么,又想起你之前在我耳邊說過的話。如果說:愛上你是一個錯,我情愿一錯再錯。情何以堪,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只想在我有生之年能這么輕輕地愛著你。
    所以,不管在何時,都想你不要輕易說離開,讓我就這樣輕輕地、深深地愛著你,“摻扶”著前行,走完你我今生的余光?! ?br>    有種愛,需要用一生去珍惜、去銘記。因為,沒有彼此的世界,若斷線的風(fēng)箏折了翅膀,地遠(yuǎn)山遙,萬水千山,如何飛翔。
    從此,幾孤風(fēng)月,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當(dāng)讀到戴望舒“撐一把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憂怨的女孩”,懵懂的心一剎那被那江南悠長悠長的雨巷迷住。又聽到“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別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低吟,似乎又被雨浸濕了一身。“小樓一夜聽春雨”“留得殘荷聽雨聲”“多少樓臺煙雨中……”那雨銷魂的凄美涼涼地蔓延入肌膚每一寸感知的地方。我想,這雨只該下在南國的,秦淮河上的風(fēng)流,西子河畔的苦楚,那杏花春雨中迷離的故事,豈只蘇小小、白娘子的傳說佳話。
    余光中筆下的雨味很濃,意很美。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瀝瀝。“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么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這么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的扣吧噠噠地打,聞聞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我不得不承認(rèn),誰也不得不承認(rèn),“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啊、向心力當(dāng)必然長在。
    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笨,不該讓生活將自己壓抑得如此辛苦。
    驀然回首,才覺醒,夢再美麗,仍無一絲真實;記憶再美,也終會消逝;困難再大,你也仍會有見天日的一天……
    驀然回首,才覺醒,沙漠壯闊依舊,大海洶涌如昨,人生燦爛如艷陽……
    驀然回首,才覺醒,寂寞如花開般悄然無聲。生命的長河上,有的是無數(shù)的飛越。
    李冰若《栩莊漫記》曰:“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此詞在溫詞中確為很有分量的一個。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評述的那樣:“此首寫離情,濃淡相間,上片濃麗,下片疏淡。”(《唐宋詞簡釋》)
    上闋是溫詞慣常寫法:華堂錦室與美麗的思婦的組合。前三句寫室內(nèi),爐煙裊裊著,蠟燭滴著紅淚,照著秋意滿堂,本來就難成眠的人兒,被這明暗不定的燭光攪得更加愁腸百結(jié)。“偏”字,突顯出一種物情與人情的乖離。后三句掉轉(zhuǎn)筆頭寫女主人公,“薄”,“殘”,是主人公輾轉(zhuǎn)難眠情狀的具體寫照,下一句的“長”“寒”正是緊扣這兒而來,這三句,以視覺、知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不厭其煩地強化著主人公的難眠,針腳很是細(xì)密。
    下闋一改上闋的繁言縟句,直下淋漓快筆,情語景語有機融為一體。“人煙寒(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清初《廣群芳譜·木譜六·桐》)梧桐在華夏文學(xué)長河中帶著濃厚的衰颯秋意,它緊扣著上闋的“秋思”。“不道離情正苦”,直抒情語,點明上闋后三句之因,并將“秋思”具體指向于別后的苦戀。末三句,從聽覺寫“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聽了一夜的雨聲,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見離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葉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這比起“驚塞雁,起城烏”來,可以說是已經(jīng)愁腸萬斷了。宋人聶勝瓊“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鷓鴣天·別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遺響。“葉葉”“聲聲”的疊用,把“長”“苦”從聲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疊字的方式將聲音拉長,從而實現(xiàn)雨聲由夜至?xí)缘木d延。[南朝]梁·何遜《臨行與故游夜別》有這樣一句詩:“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正與此詞境狀相似,筆者私意,詞人或許自覺不自覺地化用了這個詩句。
    清代譚獻(xiàn)對此詞的下闋評道:“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清人選評詞集三種·譚評詞辨(卷一)》)評得不甚明了。俞平伯先生解釋為:“后半首寫得很直,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譚意或者如此罷。”(《唐宋詞選釋》)而陳廷焯卻不看好下闋的直語,“不知‘梧桐樹’數(shù)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二章之厚。”(《白雨齋詞話》卷一)但他在早些時候的《云韶集》卷一中又有這么一句;“遣詞凄艷,是飛卿本色。結(jié)三句開北宋先聲。”“開北宋先聲”確是很有先見的,惜其沒有展開進(jìn)一步的論述,沒頭沒腦地擱置這么一句就天不管了。清人謝章鋌對此詞亦是很有一番見地;“溫尉詞當(dāng)看其清真,不當(dāng)看其繁縟。……‘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語彌淡,情彌苦,非奇麗為佳矣。”(《賭棋山莊詞話》卷八)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黃升《酹江月·夜涼》:“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梧桐夜雨意象不斷出現(xiàn)于歷代文人筆下,具有了一種文化性質(zhì)。在這個文化陣容里,溫庭筠這首《更漏子》將離情別緒添入其內(nèi)涵當(dāng)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中的“梧桐”和“雨”本是愁苦的意象,因此能加重人的愁思。“不道”卻把無知無覺的自然現(xiàn)象同人物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離情原已夠苦,再加上無情秋雨的撩逗,又怎能使人忍受得了呢?“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具體描寫梧桐、秋雨給人帶來的愁思:秋雨瀝瀝,點點滴落到梧桐的葉子上,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滴嗒聲響,由遠(yuǎn)而近,斷斷續(xù)續(xù)傳來,聲聲傳到耳際,滴在心頭,撩撥著女主人公靈魂深處的痛苦琴弦。秋雨的無邊無際,正如她離愁的無邊無際;秋雨的連綿不停,正如她離情的連綿無盡。亦情亦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了凄苦零落的藝術(shù)氛圍。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時間,它回不到最初。一切的一切,卻都將回到原點。
    不寂寞的時候總說寂寞,寂寞的時候卻不知道怎么說。
    相濡以沫,至死不渝,相親相愛。以自己的方式繼續(xù)下去。
    我只想要一個笑靨如花,只想要一片藍(lán)天白云。長眠,旋轉(zhuǎn)。
    幾生幾世。三生三世。生生世世。永生永世。永永遠(yuǎn)遠(yuǎn)。
    在這個巨大而又悲哀的城市里,人與人夾雜著冷漠,木然與自己擦肩而過。沒有過多的語言,沒有過多的行動??墒窃谶@些人群里,我卻遇到了你,深愛我的,我深愛的人。也許我的愿望和每個人都一樣,但是我的祝福只有一個,那是不同于別人的,是永恒的。希望我們彼此幸福,快樂。
    大凡喜歡宋詞的朋友,對宋詞里的梧桐樹都不會陌生。如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等等。從這些詞中不難看出,梧桐大都和冷雨凄風(fēng)相“依偎”。
    宋詞里詠物的內(nèi)容很多,如荷、梅、松、竹、蘭、菊、楊柳、桃花等等,或詠物寓人,或托物寄情,大都取或褒或貶為寓意,惟獨梧桐,單單是為了陪襯冷雨,確切地說,是為了襯托主人公百轉(zhuǎn)柔腸的情緒而生長于宋詞里的。攝取梧桐細(xì)雨畫面的大都是些驛站的旅人、被貶的官宦、閑愁的怨婦和失意的文人。他們心中郁結(jié)的愁悶,空虛無聊的心境,漫無邊際的悵恨,都是通過“梧桐細(xì)雨”這一引愁之媒來完成的。在凄冷的夜晚,雨滴像傷心人的眼淚,撲撲嗒嗒落到梧桐葉上。一滴二滴、三滴五滴,時疏時密,淅淅瀝瀝。從清晨到黃昏,從黃昏到清晨,“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是誰陪伴著這冷雨和長夜呢?是單衣薄被擁衾而坐的傷心人??!
    說到這里,自然就扯出了另一話題,詞人們?yōu)槭裁催x擇一種并不常見的樹種作為冷雨的陪襯物呢?我猜想,不出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梧桐可寫作桐、梧桐、梧桐樹,它們可以單獨成字、句,這在有詞牌約束的詞里猶為重要。所以就有“缺月掛疏桐”、“梧桐更兼細(xì)雨”等詞句。二是可能因為梧桐樹名譽好。常言不是說:“有了梧桐樹,能招金鳳凰”嗎?也許詞人們認(rèn)為,只有這高貴的梧桐樹才能和宋詞匹配。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梧桐樹較榆、槐、楊、椿等樹種干高葉闊,雨滴落上去有回聲,有韻律,有節(jié)奏。不像榆、槐等小葉樹種,雨還沒落上去,“哧溜”就滑了下來。雨小了聽不到聲音,雨大了“嘩嘩”響成一片,哪里還有什么韻律和節(jié)奏。
    我想這個解釋或許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知道,芭蕉也是大闊葉植物,所以就有“雨打芭蕉”這一美妙意境的運用。但芭蕉生長在南方,大都生活在北方的詞人們不常見,也就不常用。李清照逃亡到了南方后,寫了“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名句。
    我們雖然不是旅人,不是怨婦,在這個熱熱鬧鬧的時代,也沒有時間去“閑愁”。但“梧桐細(xì)雨”的意境還是能深深打動人的,這也正是婉約的宋詞具有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上覀兊拇扒皼]有梧桐樹,什么樹都沒有。
    梧桐樹,三更雨。
    記得剛開始接觸古詩詞時,就背過這首《更漏子》。印象更深的是后面幾句: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因為其語句極淡雅,也極明了,無須翻譯,但韻味卻十分悠長。讀著這清極淡極的句子,就好象聽到了那從天上滴答而落的雨聲,清幽,玲瓏,綿長。尤其在下雨的日子,窗外淅瀝的雨聲打在窗戶上,打在雨篷上,打在那外面的樹葉上,常常讓人想起溫庭筠的這幾句詞,簡直是字字敲心,句句銷魂。梧桐、疏雨,這絕美的天籟,綿長的清韻,點點滴滴,在心中開始浸潤漫染開去……
  記得兒時住在小院落里,院中就有一棵梧桐,枝葉繁密,綠冠如云。平日里,我常和院里的其他孩子們在樹下看螞蟻、抓蟋蟀、捉迷藏。那時的梧桐樹象個沉默而和靄的老人,枝枝葉葉仿佛是老人的手里扇子。有時,我站在樹下沿著那挺拔的樹干仰頭望去,梧桐的葉掌是那么寬大而綿軟,隨風(fēng)搖擺出絲絲清涼。陽光絲絲縷縷從樹縫間射出來,在地上形成片片細(xì)碎的光斑。
  而最寂寞的時候,就是那入梅后的下雨天,整天整天下個不停。沒有人陪著玩兒,耳朵里滿是滴滴答答的雨打梧桐葉的聲音。院子里清亮亮的積水到處流淌。而淡紫色的梧桐花零零落落地被雨打殘,然后落在地上。望著那雨中梧桐孤獨挺立的景象,聽著滴答的落雨聲,一種說不出的清寂之感爬上那時的心頭。看著高高的梧桐樹,聽著滴滴答答的雨聲,那孩童的時光就這樣靜靜地流走。 
  那雨中梧桐的枝枝葉葉覆蓋了記憶中的小庭院,也覆蓋了年少的時光。
  記得上學(xué)讀書后,偶而讀到李后主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剎時感到一陣恍惚:依稀感覺到這句仿佛就是為我寫的。恰好那時教室樓外臨街就有一排梧桐,碧綠的枝葉在風(fēng)中搖曳,惹起心底好一陣遐想。作為詞人的李后主在我眼里應(yīng)當(dāng)是穿著一襲白衣。清秋的森森庭院里,梧桐蕭然獨立,落葉飄零,白衣的李后主一臉憂傷與落寞。那意境很凄美很浪漫呵,細(xì)細(xì)玩味之下,讓人的神思很是恍惚了一陣子。
  梧桐色青綠,葉繁茂,樹干直且光滑。梧桐的意境和美好也許只有古文和詩詞才能表現(xiàn)得讓人神魂顛倒。清朝康熙時,浙江文人高士奇于隱居處建“江村草堂”園林,園中辟有“碧梧蹊”景點。其作《江村草堂記》載其景是:“蘭渚后碧梧夾道,行其下者,衣裾盡碧。清露展流,則新枝初引;輕涼微動,則一葉飄空;墅中在在皆有,此地獨多”。尤是其中那句“行其下者,衣裾盡碧”,綠影幢幢,何其美妙?!“清露展流,則新枝初引;輕涼微動,則一葉飄空”,這情境令人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明月斜,秋風(fēng)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又是梧桐!秋涼如水,明月斜掛,梧桐形單影只。我在等誰,誰在等我?空空的等待,使人幽怨頓生,悵然若失。這詞是誰的?呵呵,道教中的神仙般人物呂洞賓的。柳永在《傾杯·金風(fēng)淡蕩》中化用了呂神仙的這幾句:“空贏得、悄悄無言,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李清照的這一句詞讓人眼前一亮:在春日的清晨,露珠晶瑩欲滴,桐樹初展新綠,這該是一幅怎樣清新純美的圖畫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這句原出自《世說新語》,”于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王恭以濯濯新桐,比喻人格的華美。于是,后來人們便以“新桐初引”,作為高逸清美人格的象征。
  “桐花萬里路,連朝語不息。心似雙絲網(wǎng),結(jié)結(jié)復(fù)依依。”這四句詩出自《子夜歌》,形容情人之間的恩愛與親密。梧桐本是最貞節(jié)恩愛的樹木,梧桐相待死,同生共死。連朝語不息,形容共同言語多,說不完。說明兩人之間的感情深厚。
  “桐花萬里路,連朝語不息”,不息的言語里有抒不完的情思訴不盡的愛戀,間隔的迢迢萬里關(guān)山也仿佛如同飄滿桐花清香的幽雅小徑。這是一句何等美好的文字??!
    “明月夜,秋風(fēng)冷。今夜故人來不來?叫人立盡梧桐影。”月輪西掛,秋風(fēng)送寒,清光如洗,銀河瀉影,在這樣的秋夜的冷寂里,我等待著你的到來,等待太久,思念已經(jīng)漂染了清冷,陪伴我的只有月華滿地,似水柔情的幕布里那孤單的梧桐樹影。
    讀古詞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發(fā)覺許多漲滿秋思的詞中都少不了以梧桐樹作為心緒的寄托。不知道為什么詞人偏愛梧桐樹,讓它承載著如許多深厚的情感?
    梧桐是無言的寂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梧桐樹挽住了清寒的秋意。
    梧桐是苦悶的離情。“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夜靜更深,涼氣正盛,秋雨亦來添涼,梧桐葉上的三更雨仿佛是專為別離的人設(shè)置,離情正苦,綿綿不盡,而雨滴桐葉的淅瀝,也在耳畔回響不絕。
    梧桐是辛酸的傷情。“枕邊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梧桐葉上的點點零露,分明是她枕上的盈盈珠淚。節(jié)物凋零,年華將逝,寒夜里,明月下的梧桐,更撩動起了無盡的傷情,深深的思念。
    梧桐是無奈的憂愁。“梧桐更兼風(fēng)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情更切,意更深,欲說還休,紛亂的思緒已經(jīng)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想來,梧桐枝葉扶疏,風(fēng)聲颯颯,月影錯落,意境深幽,極易勾起飄零的心緒,傷感、懷舊、落寞,就如流水一樣緩緩地瀉過百感交集的心頭。當(dāng)雨滴疾打在寬大的桐葉上時,激起無眠人側(cè)耳的傾聽,本就是愁苦的心啊,更哪堪風(fēng)雨助人凄涼?梧桐沉默不語,立在靜夜,因了雨聲才顯出它的存在。靜默的梧桐,在風(fēng)雨的夜里,陪著風(fēng)雨中的人細(xì)數(shù)著滴雨的心事。
    梧桐影下,是顆顆飄零的心,“只有一葉梧桐,不知多少秋聲”,靜默的梧桐,承載著多少的人間悲情!
    梧桐又是伉儷情深的象征。古人認(rèn)為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生同死、同榮同枯,因而有“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之說。人們甚至借桐葉題詩以表達(dá)愛情。詩人顧況在御溝中撿得一片桐葉,上題:“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于友情人。”此當(dāng)出于被剝奪了自由與愛情的宮女之手。唐代一女子在桐葉上題上詩句,投諸水中,任水漂浮,后為蜀人任繼圖拾得,兩人終成眷屬。
    據(jù)說梧桐第一片落葉總是在立秋日飄下來的,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說,司馬光亦云“初聞一葉落,知是九秋來”(《梧桐》)。在騷人墨客的眼中,梧桐是寂寞、悲傷的象征。古人以梧桐描寫心境,大多與黃昏、淡月、秋雨聯(lián)系在一起。“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月下梧桐,竟是如此寂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雨中梧桐,寂寞更在其上。流淌在古詩文中的梧桐雨,染上了多少傷感的色彩??!
    喧嘩入塵,夜霧裊裊,掩盡最后一抹殘紅。窗前那幽深的水巷古道上,淡淡梧桐馨香,彌散在夜雨來臨前的的夜空里,隨一縷微風(fēng)漫過每一處竹簾的寂靜,帶著夢里夢外的纏綿,緩緩流淌,漫過了幾個世紀(jì)的堤岸,漫過了歲月憔悴的容顏。那斑駁參差的樹影里,西風(fēng)舞動黃葉紛紛飄下,在這個季節(jié)的夜雨里,搖曳著一曲生命的悲歌。  

梧桐葉上雨蕭蕭。秋夜無寐、靜聽夜雨滴桐聲里的愁絕,繚繞著“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的遺響??稍姡灰晃贿h(yuǎn)古的詩人,在梧桐夜雨意象里,伴隨著風(fēng)雨的旋律,將葉葉聲聲由夜至?xí)缘木d延;用晦澀難懂的古文,將衰颯的秋意,滴滴砸碎在歲月的窗前,破碎成“不道離情正苦”的愁腸萬斷。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輕輕拈起窗臺的一片青黃桐葉,撫過凹凸不平的莖脈,猶如歲月凝聚額前的皺紋,清真而繁縟的紋理,可是誰在斷桓殘壁上,附庸風(fēng)雅刻下的遣詞凄艷?端詳那一片指間的梧桐葉,失落、沉倫,使得在空空的房子里對雨難寐,脆弱情感的心弦,也隨著夜雨急緩而奏,彈奏著那秋雨秋夜的哀怨,傾訴著每一段時間,或濃麗或疏淡的離情;淡描那愛情的或薄或淺的美麗。
    與夜對望,淅淅瀝瀝的雨敲打著夜色下的梧桐,滴答滴答的聲音清脆,猶如那一曲《琵琶語》的清脆婉轉(zhuǎn)自然空靈的幽遠(yuǎn)。“一曲琵琶淚如雨,此夢已失愁怨誰?”;易安的離情憂怨,在梧桐夜雨里,衰颯的秋意中彌漫開來;不言哀而自哀,不言愁而自愁......
    披衣獨步,迎著淡淡的夜色。梧桐葉,依舊沙沙地的落滿一地的秋黃。昂首凝望,雨滴蕭瑟,心在潛行。“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到天明。”夜深時候,偏又下起了冷雨,雨點飄落到梧桐的葉子上,發(fā)出了淅瀝的聲響,點點滴滴,一種孤寂、凄苦、哀傷和悵然若失的情緒充滿心頭。“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到天明。”難言的落寞和離愁,千絲萬緒,紛紛擾擾,剪不斷,理還亂。
  霏霏冷雨中,誰家的素衣女子打著油紙傘,款款輕步,來到梧桐樹下,輕倚山石,靜靜聽雨。點點滴滴的雨聲,如泣如訴;輕輕的嘆息,如怨如慕。
  晨曦,雨已漸停了,目光所及處,那梧桐無語卻似有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花間派的詞祖,只有他才能將離愁寫的如此綿綿無盡
【愛情詩】《更漏子·玉爐香》賞析
經(jīng)典宋詞:《更漏子·玉爐香》
典◎梧桐,唐詩宋詞里的愛情樹
描寫梧桐樹的詩句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南宋 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