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有一篇有名的寓言小品《黔之驢》,說的是一頭外強中干的驢子,最終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老柳的意思是,裝逼也要有真正的實力。
就像穿布鞋、邊走邊吃冰棍,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關(guān)鍵是要有錢。
從老虎的角度說,要長見識,不然的話,少見多怪,就會被嚇住。
畜生沒見識還說得過去,但人沒見識,笑話就大了。
據(jù)《山水小牘》記載——
乾符丁酉歲秋七月,詔以左衛(wèi)將軍劉秉仁為江刺。劉公自京將一橐駞至郡,自風(fēng)而逸于廬山下。南土無此畜,人睹而大驚,因聚徒擊射至斃,乃列狀于太守曰:“獲廬山精。”
劉公訝其事,既至,愀然曰:“此吾橐駞也。”乃命瘞于江堧。
乾符是唐僖宗的年號,乾符丁酉歲就是公元877年。
這一年,王仙芝黃巢起義肆虐,起義軍部將柳彥璋攻陷九江,據(jù)《資治通鑒》記載,柳彥璋俘虜了九江市長,并沒有動刀子,而是通過九江市長向朝廷表示愿意投降。
朝廷的反應(yīng)是,投降好,我們接受,封你個大官,不過,你要解散部隊,然后自己來首都當(dāng)官吧。
柳彥璋沒那么傻,官可以要,部隊絕不解散,繼續(xù)在九江附近燒殺搶掠,吃香的喝辣的。
于是,朝廷派出了左武衛(wèi)將軍劉秉仁擔(dān)任新的九江市長。
左武衛(wèi)是一支光榮的部隊,在唐朝,左武衛(wèi)的第一任主官是大名鼎鼎的秦瓊秦叔寶。
雖說,到了唐朝后期,包括左武衛(wèi)在內(nèi)的十二衛(wèi)從保衛(wèi)首都的精兵逐漸變成了儀仗隊,但戰(zhàn)斗力還是有一點的。
劉秉仁“勒兵乘單舟入賊柵,賊大駭,相率迎降,遂斬彥璋。”
劉秉仁從首都來九江的時候,帶了一頭駱駝。
駱駝自己溜達溜達,跑到廬山腳下,結(jié)果引發(fā)一場混亂。
當(dāng)?shù)厝藦膩頉]有見過駱駝啊,高高大大,背上還有兩個大肉瘤,這是什么鬼?人們像《黔之驢》里的老虎一樣被嚇住了。
駱駝是溫順的動物,慢慢的,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怪物似乎并沒有什么攻擊性,于是,組織了不少民兵,嘗試用弓箭遠程攻擊,一邊射,一邊隨時準備逃跑。
但駱駝看起來嚇人,面對弓箭,擋也擋不住,逃也逃不掉,終于被射成一只刺猬。
民兵們小心翼翼圍上去,發(fā)現(xiàn)駱駝確實已經(jīng)死了,興高采烈,敲鑼打鼓,向上級匯報說,我們打死了一個“廬山精”。
消息傳到劉秉仁這里,劉市長只好苦笑,神馬廬山精。這特么不就是我?guī)淼鸟橊剢幔?/span>
“廬山精”被安葬在長江邊的平地上。
幾百年后,又一頭“神獸”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這頭神獸名叫“麒麟”。
鄭和下西洋,榜葛剌國,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進貢了兩頭“麒麟”,其實就是兩頭長頸鹿。
據(jù)說,“麒麟”的原產(chǎn)地在東非一帶,當(dāng)?shù)氐乃黢R里語稱之為“基林”(Giri),發(fā)音與麒麟非常相近,使得包括鄭和在內(nèi)的中國人確信長頸鹿就是上古瑞獸麒麟。
隨鄭和船隊出航的馬歡在《瀛涯勝覽》一書中記下了他所見的長頸鹿:“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餅。”
《明史·外國傳》中也提到了長頸鹿的外貌:“麒麟前足高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
雖然說長頸鹿的脖子要比古籍中描述的麒麟長了些,但其他種種特征幾乎一樣,于是,兩頭長頸鹿上了船,漂洋過海,半路上還死了一頭。
當(dāng)船隊回到中國運往南京時,朱棣率領(lǐng)文武百官出奉天門,近距離觀賞麒麟的“真容,老百姓也放下手中的活計,聚集在路上,伸頭延頸,一時間萬人空巷。
皇帝奉若神明,百姓歡呼雀躍,不少畫家現(xiàn)場觀摩,揮毫潑墨,各種《麒麟圖》涌現(xiàn),連日本留學(xué)生也加入其中。
時至今日,在日語里,長頸鹿和麒麟還是一樣的。
一錯千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