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窯村位于三橋路南1.5公里灃惠渠西岸。相傳明代崇禎年間以高姓人燒窯為業(yè)得名。清.嘉慶《長安縣志》為高家窯,清末改為 高窯村。
1961年未央?yún)^(qū)三橋鎮(zhèn)高窯村發(fā)現(xiàn)。坑呈橢圓形,開口距地面50厘米,坑徑7.8×2.7米、深2米,底不平,東邊為斜坡。
坑內(nèi)西端上部的小坑內(nèi)共出土銅器22件,包括上林鎰9件,政鎰、昆陽乘輿鼎、泰山宮鼎各1件、上林鼎、上林鐘各3件,南宮鐘、無銘鐘、上林鈁、上林絹各1件,除一鐘無銘外,余均有銘文。
出土?xí)r10件銅鎰分成三堆,呈“品”字形放置,其中一堆的最上一件內(nèi)放鍋、鼎及鼎蓋各1件,其余器物放空隙處。
從器形及銘文看,這批銅器為西漢晚期物,坑內(nèi)同時出土西漢磚瓦、陶片及西漢晚期的五銖錢1枚、鐵雷1件。故窖藏應(yīng)形成于西漢晚期。
【昆陽乘輿鼎】 通高38厘米,口徑30厘米,腹圍121厘米,重15.4千克。斂口,帶蓋,器、蓋若球形,三足作馬蹄形。
口沿下至腹弦紋間鑄銘文“昆陽乘輿銅鼎一,有蓋,容十斗,并重六十斤,三年陽翟守令當(dāng)時寧丞千秋佐樂工國造”7行35字。
【泰山宮鼎】 通高35.2厘米,口徑32厘米,腹徑29厘米,腹深22厘米。直耳,扁圓腹,環(huán)底,三蹄形足。
有蓋,蓋上有三環(huán)鈕。鼎蓋朱書“第廿六”三字,器身有銘文“泰山宮鼎,容一石,具蓋,并重六十二斤二兩,甘露三年工王意造,第百一十六。”3行30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