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華文明中的“禮”? 孟維
周公制禮以后,中華文明就在禮樂文明的道路上發(fā)展、成熟、前進,泱泱中華就成為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就是一個知禮儀,懂恩義,尊長貴,守大義,重秩序的民族,中國人民大體上是“中庸”的,“溫良恭儉讓”的人民。
中華文明中的“禮”,主要指三個方面:
“尊尊”。
就是秩序?!抖Y記》說:“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边@里說的是別尊卑,定規(guī)矩,講秩序。
“道”與“德”。
禮是敬的“天道”,是載物的“地道”,是君子要守的“人道”。人道既“德”?!暗赖氯柿x,非禮不長?!庇枚Y給德劃出了標(biāo)準(zhǔn)。
禮節(jié)。
中華文明中人與人之間的粘合劑,社會的潤滑劑。
所以,“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边@里是說人為什么需要而且必須要有禮。
中華文明是用“禮”和“樂”來指導(dǎo)、規(guī)范社會和人心的?!暗隆钡耐饣礊槎Y,在心為“德”,發(fā)之于心而表現(xiàn)為行為即為“禮”。
孔子推崇周公制禮以后的西周社會。說它是個禮樂社會,是一個人人生活在“禮”秩序下,“禮”道德中的規(guī)范和諧的社會。在孔子那里,“禮”是天地之序,是尊尊;“樂”是天地之和,是“和和”。春秋時期,孔子認為社會、人心都“樂崩禮壞”了,所以他四處奔走呼吁,要“克己復(fù)禮”。
古西方文明的“禮”體現(xiàn)在宗教里。宗教教育人要做一個“好的人”,中華文明中的“禮”教育人要做一個“好的社會里尊禮的人”;西方的宗教以“神”為唯一的標(biāo)準(zhǔn),人做好“神”的圣教徒,就成為好人。而中華文明以“禮”為標(biāo)準(zhǔn),人的思維和行為要符合“禮”,要知大義,懂尊卑,守秩序,就是一個社會中“知書達禮”的好人了。
這里的“禮”,還是人的心靈依托,是人與人之間的道德的基礎(chǔ),是社會賴以存在的秩序,是大是大非的義。孔子編著《春秋》,就是編著了這個“禮”,辜鴻銘先生曾經(jīng)把這個“禮”稱為“春秋大義”。
古西方人說,對上帝的信仰促使人服從道德規(guī)范,它依據(jù)上帝的指示。古中國人說,服從道德規(guī)范是人的本心,人的本心是要成為君子。走君子之道,依據(jù)是中國人的“禮”?!岸Y”在道德規(guī)范中就是同情心和廉恥感。是中國人人性本來就具有的,而且不斷被強化的。
古中國人從哪里得到“禮”呢?
古中國人的“禮”,即來自中國人善良的天性,也來這中國式的教育。教育首先來自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家族,他們的祖先。中國人崇拜祖宗,尊守家訓(xùn),敬仰孝道。他們認為,有孝才有忠,不孝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中國人從父母,從家族,從祖宗那里學(xué)到了“禮”。
中國人還從學(xué)校學(xué)到了“禮”??鬃愚k學(xué),弟子三千,三千弟子只學(xué)“禮”以及圍繞著“禮”的倫理道德,心靈修養(yǎng)。掌握了“禮”就可以治國治天下。古中國人的學(xué)校更像歐洲人的教堂,教人“禮”以及圍繞著“禮”的知識。古中國人受到的教育,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以詩進行情感教育,以禮進行是非教育,以樂完善人的品性。
“禮”來自中國人具有的同情心和廉恥感。“禮”是社會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岸Y”是名分大義和君子之道?!岸Y”是忠和孝?!岸Y”是仁。因此,“禮”是中國文明的精髓。
所以,“禮”是古中國人必須具有的,也是終身追求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