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都習慣將現(xiàn)在的海珠區(qū)稱作“河南”,不少人以為是因其位于廣州珠江南岸的緣故,但早在400多年前,嶺南大家屈大均就否定了這種說法,還找到答案:“河南”乃源于東漢時代大學者楊孚——史載嶺南第一位有著作傳世的學者。
兩千年古井大隱于市
要找千年楊孚井,需要從東邊進村,穿過上渡路進入下渡村,沿著六中的圍墻,左轉拐進了東約大街,才找到楊孚井——就在東約大街20號旁邊。
楊孚井是紅砂巖層中的天然凹穴,呈一個甕形,井底有4個泉眼如自來水般涌出。只見圓形的井口直徑約0.4米,井水清澈,仍可見舊時的井臺。
周圍空地不過十平方米大小,三面都是民居,唯獨南面有一堵古舊的青磚墻,相傳這里就是兩千多年前楊孚故居的后花園遺址,古井是建造花園時開鑿的。
如今隱約可看到用白色碎瓷片拼成的兩個半繁體字“漢代木”,后面一半被新鋪的水泥覆蓋了。
楊孚乃嶺南著書第一人
楊孚是史家公認的嶺南第一位著書立說的學者,他的著作第一次對嶺南的風物進行系統(tǒng)整理,稱得上嶺南文化的開拓者。
據(jù)史料記載,楊孚,字孝元,東漢初年南??し?,曾任議郎之職。楊孚學識淵博,為官清廉,任上建議整頓吏治,要以廉為標準,以孝治天下,被皇帝所采納;在學術上,他著有我國第一部地區(qū)性的物產專著《南裔異物志》,以古詩形式詳細記載了古代嶺南物產及風俗,特別提到了甘蔗的栽種情況,證實嶺南最遲在東漢時期已經制糖。
相傳,楊孚晚年返回廣州老家定居,住在下渡村,返鄉(xiāng)時專門從都城河南洛陽帶回來幾棵當?shù)氐乃蓸?,并栽種在自家花園中,即現(xiàn)在楊孚井的位置附近。
有年冬天,這幾棵松樹上居然鋪滿了茫茫白雪,老百姓感到非常詫異,認為是楊公的品行感動了上天,因而將楊孚的居住地稱為“河南”,并尊稱他為“南雪先生”。
據(jù)考證,唐朝以前,“河南”作為地名特指今洛陽市及附近地區(qū)。在嶺南地區(qū)文人的詩詞中,也常常出現(xiàn)關于楊孚宅前飛雪的詞句描寫,明末大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更明確指出了“河南”的典故出自楊孚種松。如今,海珠區(qū)內還有不少如“萬松園”“南雪巢”的地名,都是源自楊孚栽種松樹的典故。
村民至今仍在使用楊孚井的水。專家稱,讓井水流動起來,其實就是對井水最好的保護。村民現(xiàn)在主要用井水來澆花養(yǎng)魚,用井水發(fā)的芽菜、養(yǎng)的水仙花都長得特別好。通自來水前,整個下渡地區(qū)村民的生活就靠兩口古井,一口桂花井的井水有獨特的桂花香味,可惜四十年前已經消失,另一口就是楊孚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