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fā)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于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fā)現了青霉素,但由于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并沒有把青霉素單獨分離出來。1929年,弗萊明發(fā)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fā)表后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yǎng)皿時弗萊明發(fā)現,霉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霉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 1938年,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開始做提純實驗。 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霉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霉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xié)助下,弗洛里在飛行員外出執(zhí)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霉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1941年前后英國牛津大學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與生物化學家錢恩實現對青霉素的分離與純化,并發(fā)現其對傳染病的療效,美國制藥企業(yè)于1942年開始對青霉素進行大批量生到了1943年,制藥公司已經發(fā)現了批量生產青霉素的方法。1945年,英國化學家霍奇金(D.C.Hodgkin)用X射線衍射法測出了青霉素的分子結構。1944年9月5日,中國第一批國產青霉素誕生,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青霉素年產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總產量的60%,居世界首位。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于過程機理的模型,該過程綜合考慮了發(fā)酵中微生物的各種生理變化,發(fā)現這是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為了更加方便地對青霉素過程進行研究,Birol對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結構式模型進行了擴展,對模型進一步簡化,方便研究。
青霉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青霉素針劑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不能耐受耐藥菌株(如耐藥金葡)所產生的酶,易被其破壞,且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鉀鹽、鈉鹽之分,鉀鹽不僅不能直接靜注,靜脈滴注時,也要仔細計算鉀離子量,以免注入人體形成高血鉀而抑制心臟功能,造成死亡。青霉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內酰胺類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
青霉素G類:如青霉素G鉀、青霉素G鈉、長效西林`青霉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鈉、芐青霉素鈉、青霉素鉀、芐青霉素鉀等。
青霉素V類:(別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鉀等(包括有多種劑型)。 [7]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號)、氯唑青霉素等。
氨芐西林類:如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等。
抗假單胞菌青霉素:如羧芐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
美西林及其酯匹西林: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點為較耐酶,對某些陰性桿菌(如大腸、克雷伯氏和沙門氏菌)有效,但對綠膿桿菌效差。
甲氧西林類:如坦莫西林等。
臨床中出現濫用藥物的問題,造成一些不良反應,尤其是青霉素與其他藥物的配伍應用,所產生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是不可忽視的。
1 .青霉素不可與同類抗生素聯(lián)用
由于它們的抗菌譜和抗菌機制大部分相似,聯(lián)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藥加重腎損害,還可以引起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它們之間有交叉抗藥性,不主張兩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
2. 青霉素不可與磺胺類藥物和四環(huán)素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用
青霉素屬繁殖期“殺菌劑”,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四環(huán)素屬“抑菌劑”,影響菌體蛋白質的合成,二者聯(lián)合作用屬拮抗作用,一般情況下不應聯(lián)合用藥。臨床資料表明單用青霉素抗菌效力為90%,單用磺胺類藥效力為81%,兩者聯(lián)合用藥抗菌效力為75%,若非特殊情況不可聯(lián)合使用。
3. 青霉素不可與氨基糖苷類藥物混合輸液
兩者混合同于輸液器給病人輸液,因青霉素的β-內酰胺可使慶大霉素產生滅活作用,其機制為兩者之間發(fā)生化學相互作用,故嚴禁混合應用,應采用青霉素靜脈滴注,慶大霉素肌肉注射。
綜上所述,青霉素聯(lián)用不當,由于藥物的相互作用,而導致藥物不良反應是不可低估的。青霉素是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最常用抗生素,嚴格掌握用藥的適應證,合理聯(lián)用,措施得力,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
⒋氯霉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類、磺胺藥等抑菌劑可干擾青霉素的殺菌活性,不宜與青霉素類合用,尤其是在治療腦膜炎或需迅速殺菌的嚴重感染時。
⒌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藥可減少青霉素類在腎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類的血藥濃度增高,而且維持較久,半衰期延長,毒性也可能增加。
⒍青霉素鉀或鈉與重金屬,特別是銅、鋅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壞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環(huán)。由鋅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響青霉素活力。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環(huán)素注射液皆可破壞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為氧化劑或還原劑或羥基化合物滅活。
⒎青霉素靜脈輸液加入頭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環(huán)素、萬古霉素、琥乙紅霉素、兩性霉素B、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苯妥英鈉、鹽酸羥嗪、丙氯拉嗪、異丙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后將出現混濁。故該品不宜與其他藥物同并滴注。
⒏青霉素可增強華法林的作用。
⒐該品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混合后,兩者的抗菌活性明顯減弱,因此兩藥不能置同一容器內給藥
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或敏感病原體所致的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心內膜炎、丹毒、蜂窩織炎和產褥熱等。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和菌血癥等。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等。
1.對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紅熱、蜂窩織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肺炎、產褥熱及敗血癥,青霉素G有較好療效,為首選藥物。以上重癥感染,靜脈滴注給藥每天4次,每次120萬~160萬U。咽炎的治療至少應給藥10天,以確保致病菌自咽部消除,以免以后發(fā)生風濕熱?;撔枣溓蚓鸬募毙曰撔阅X膜炎(腦膜炎)與心內膜炎應采用大劑量青霉素G(每天1000萬~2000萬U)靜脈給藥。
2.其他鏈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B組β-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和糞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和敗血癥等感染。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G高度敏感,可首選青霉素G治療。
3.腦膜炎雙球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腦膜炎:青霉素G不易透過正常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脊液的量不多,但在腦膜受炎癥損害時通透性增加,因而大劑量治療有效。成人起始劑量每天1000萬~2000萬U,分4次靜脈滴注。
4.淋球菌引起的淋?。毫芮蚓瓕η嗝顾谿敏感,但近年來耐藥菌明顯增多,有的高度耐藥,因此需根據敏感試驗結果決定是否選用青霉素G,治療量也應根據敏感程度來確定。
5.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梅毒:青霉素G仍為主要治療藥物。對于二、三期梅毒或一期較重病例特別是有早期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的病例都應該用大劑量青霉素G治療,每天500萬~2000萬U,靜脈滴注,治療3~4周才有穩(wěn)定的療效。
6.革蘭陽性桿菌引起的感染:破傷風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引起的感染應該用青霉素G同時加用抗毒素治療。青霉素在皮膚科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梅毒。(2)淋病。(3)其他如猩紅熱、蜂窩織炎、丹毒、類丹毒、膿皮病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