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金湖
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簡稱,位于武夷山脈南端泰寧縣境內(nèi)。金溪是閩江上游富屯的一大支流,因河床沙里含金沙而得名。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盧庵灘興建一座裝機容量十萬千瓦的池潭水電站。大壩高78米,長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個全長60余公里、湖面五萬多畝、庫容8.7億立方米的人工湖,是目前福建最大的人工湖。
金湖碧波澄澈、鳥翔魚躍、丹峰競秀、林木蔥郁、危巖兀立、泉瀑爭奇。白水祭瀑布、大赤壁、公子峰、水上一線天、幽谷迷津、虎頭巖、貓兒山以及甘露寺、醴泉古剎、尚書墓等100外名勝古跡點綴于碧水丹山之中,形成別具上格的游覽區(qū)。因此,金湖又被中外游客譽為“黃金之湖”。
白水祭瀑布發(fā)源于峨嵋峰的九棟嶺,匯集澗溪之水,穿越峽谷,奔流至祭頭。祭頭有赤石、馗雷兩峰夾峙斷崖千尺。金湖危巖峭壁之間,有一兩山夾峙而形成的奇特“胡同”,寬不過2米,人稱“水上一線天”。醴泉巖為金湖又一勝景,位于白水祭瀑布北側(cè)。洞中有建于宋代的醴泉禪寺為單檐歇山式林構(gòu)殿堂,精巧古樸,不施片瓦。甘露寺建于金湖之畔懸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由于甘露寺幽藏絕壁之中,故古人稱其為“探幽者不易到此而為恨”。這里典徑綿延、云霧繚繞、奇峰聳峙、古木蒼天、景致優(yōu)美、以“甘露晚鐘”、“甘露報暉”、“甘露巖寺”“嘯天雄獅”四景尤勝。
大金湖位于武夷山南端的泰寧縣境內(nèi),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福建省最大人工湖。大金湖景象萬千,游弋萬頃碧波上,呼吸著迎面撲來的習(xí)習(xí)靈氣,舉目可見一尊尊天然“大佛”接踵而至:“如來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點迷津,“水上觀音”臨水而居,“紅臉伽藍”威風(fēng)凜凜,“羅漢”修行,“達摩”誦經(jīng),“彌勒”開心……在他們周圍,還有成群結(jié)隊的“圣象”、大大小小的“金龜”,以及“藏龍”、“臥虎”等都充滿了這方山水的靈氣,靜靜地在此修行千年復(fù)千年。去大金湖最好打聽清楚是否是枯水期,因為在枯水期時,因航道關(guān)系,許多景點船到不了。
除了大金湖,泰寧也是一個很有韻味的小城,歷史上出過許多狀元,有狀元巖及古街為證。而附近的上清溪,也是不可不去的一處,清麗幽碧,兩岸奇花異草,峰巒疊翠,令人嘆為觀止。
上清溪位于泰寧縣境內(nèi)的金湖上游,游覽“漂流”長度達15公里。其沿巖幽奧的丹霞地貌堪與武夷山風(fēng)景區(qū)的九曲溪,著名的武陵源金鞭溪相媲美。
據(jù)清乾隆版《泰寧志》載:昔日明禮部主事池顯方首探幽至上清溪驚呼“茲奇果逾九曲,以辟處無知者?!比缃?00年后,泛流方圓幾十里仍然保持原始狀態(tài),飛禽戲水不避人,溪水面最寬處不過20米,窄狹處僅容雙排竹筏而過。上清溪曲折穿梭于深山峽谷及幽林之中,其漂流不僅有驚無險,而且溪沿巖藏奧納秀,景色極為幽奧。
被譽為“華東第一漂”,是到泰寧旅游者的“必修課”,原始自然、有驚無險的竹筏漂流長達15千米,全程約2小時。150元一張竹筏,坐3人,每人另交2元保險。
這個國慶和家人一起到上清溪游覽,上清溪漂流的廣告做的不錯,但我個人經(jīng)過這次游玩覺得廣告只是廣告,與實際相去甚遠。首先在去往上清溪的途中導(dǎo)游(由于還去了些其他地方,我們自己請了個導(dǎo)游)就告訴我們漂流時如果能給排工一些小費(10元左右)漂流時講解會詳細些。聽了就不舒服。其次在兩個小時的漂流過程中,沿程景色單調(diào),可觀賞的景色太少,不象九曲溪兩岸巖石洞穴各有特色,漓江兩岸風(fēng)景如畫,??偣仓v解時間還不到40分鐘,而在這四十分鐘的講解中還有好些景點介紹是帶有一些低俗色調(diào)的。整個漂流過程比較沉悶,無趣,有的游客甚至睡著。第三上清溪的水不夠清澈,沿程看來都有一些混濁感。總之若游過了武夷山九曲溪,桂林漓江、個人以為上清溪不去也罷。
三明溶洞之奇,天奇之也。
三明的梅列瑞云山以獨特的火山巖地貌、奇異的植被景觀、幽雅的巖洞古剎著稱?,F(xiàn)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鹕饺軒r形成的雄奇逼真的馬背山、險峻如刀削的棧道,藏在巖洞內(nèi)的神奇古寺,還有長藤古樹、飛瀑流泉,令游客流連忘返。
在三明市西北的陳大鎮(zhèn),距市中心14公里,因山中常有彩云繚繞得名。景區(qū)面積1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49.8米,融獨特的火山巖地貌和豐富的常綠闊葉林景觀為一體,主要旅游景點有瑞云洞、蝙蝠洞、黃金洞、長壽泉、仙人池、三疊巖、馬頭峰等。第三批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
瑞云洞,洞深30米,寬61米,高4米多,形如雄獅張口。洞頂蒼松如蓋,流水潺潺,如珠如簾,終年懸于洞口。洞口石壁如削,有宋以來摩崖石刻數(shù)處,其中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監(jiān)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講學(xué)時的題刻“有容”,還有“人在石中藏璞玉 客來洞口隔珠簾”等對聯(lián)。依巖有始建于宋代的木構(gòu)5開間寺廟,供佛祖道宗和地方神靈于一堂,香火鼎盛。明代至今屢有修葺。洞前石山門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上刻“瑞云洞”三字。山門前的單拱石橋建于明代,風(fēng)格古樸。
洞東北處,出山門而上,有一古樹,蒼勁挺拔,濃蔭下澗水盤旋,人稱長壽泉。泉旁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游人題刻“玉泉起瀑”。洞西南有避邪洞、小一線天、觀魚池等景觀。
景區(qū)內(nèi)林木蔥郁,植物種類有31科192種。滿山古藤柔勁矯健,如龍蛇飛舞,蜿蜒多姿,為景區(qū)一大特色。
虎頭山“虎”字原是斧頭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翹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為斧頭山山脈連綿不絕,宛如斑斕大虎,故又被人們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傳。頂峰海拔1102米,為市區(qū)最高峰,“虎峰牧云”是市區(qū)八景之一。
虎頭山植被豐富,松杉成林,還有刺柏、烏桕、木荷、花櫚木、觀光木、三葉赤楠等兩百余種樹木。山高林密,鳥獸自然也多,這里曾一度發(fā)現(xiàn)過華南虎的蹤跡,野兔、竹雞等自然不在話下。當(dāng)晨曦或霞光染紅山谷時,山雀、杜鵑、斑鳩、鷓鴣等飛禽常一起放開歌喉,與徐徐山風(fēng)、淙淙流水相配樂,演奏著動人的山林交響曲。
天寶巖位于永安市東37公里外處。全區(qū)山地面積為125公頃,原始森林覆蓋率達96.7%,是福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qū)之一。區(qū)內(nèi)環(huán)境的多樣性決定了森林植被類型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構(gòu)成天寶巖保護區(qū)景觀資源的主體,使它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xué)價值,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
石林風(fēng)景區(qū)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里的大湖鎮(zhèn)。由鱗隱石林、十八洞、石洞寒泉、洪云山石林、壽春巖石林、翠云洞六個景片組成,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早在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大湖富甲一鄉(xiāng)的賴翹千兄弟雇民工石匠鋪石修路,筑亭臺、建書院,文人騷客、紛至沓來,興盛一時。1984年,永安市重新開發(fā)興建石林風(fēng)景區(qū)。
峨嵋峰位于泰寧縣北新橋鄉(xiāng)境內(nèi),距縣城24公里,屬于武夷山脈中段西南麓,峨嵋峰主峰海拔1714米,是福建省第七高峰;2000年,被省政府批準(zhǔn)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面積達2700多公頃,因山勢類似四川峨嵋而得名。古樹老藤、奇花異草、絕壁險峰、灌木草地、飛禽走獸、蟲鳥蟬鳴、流云飛霧,是峨嵋峰的寫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