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戈輝:非常感謝毛教授,下次請您上我的節(jié)目,那就真的可以暢所欲言。很有意思,到底是為國學尋根,對中國人的身份去進行堅定的認同。還是根本不需要,因為我們文化缺乏自信,而單獨拎出這么一門國學及很有意思的探討。剛才毛佩琦教授提出了時代的國學、進取的國學和面向未來的國學。我想順延這個話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姚中秋先生,首先有點搞不明白為什么航空航天大學和國學有關系,我就要問一句,如果真的你們這些理工男們和這個理工科院校里面罕見的理工女們,如果真的有國學的修養(yǎng),對他們進行科學地培訓,到底有沒有什么幫助,或者反之有沒有什么促進?
姚中秋:謝謝鳳凰網提供這個機會。剛才毛教授我在大學的班主任,所以對毛老師的每一句話我都完全同意。他講確實的非常好,給我們闡述什么樣的國學,我們這個時代是需要什么樣的國學,我真的是非常的同意。這節(jié)討論的議題是如何讓更多人接受國學,讓國學深入到民眾的生活中去,我覺得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踐行了幾千年的一套價值,重新去塑造一個一個健全的生命,塑造一種溫文爾雅的生活方式。我想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在經歷了一百年的顛沛流離的問題。我想在座的各位,我們這個房子所有的中國人,其實內心都有這樣的一種強烈的需求,所以才會有國學的復興。怎么復興?我想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從這樣的名詞開始“國學”。我們那些先賢,把中國的這套價值文化、知識的體系,用學的這個字來概括。在我看來其實它是蠻有深意的。大家都記得《論語》的第一字是什么?就是學。學而識習之,不亦樂乎,這就是我們中國教化體系的基本特征。大家知道每一個大型的,始終保持它生命力的共同體,都會有一個教化體系。人都是需要教化的。這個世界上教化體系大概有兩類,一類是中國的,一類非中國的。非中國的是什么?非中國的就是神教,這個文明是以宗教為中心的,它是通過宗教來教化人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人羨慕教堂的宏偉。中國人根本的教化或者它教化的骨干不是宗教,我們不是靠神來提升人、來教化人,我們是靠學的。尤其是孔子,孔子給我們確立一個基本的成人之道,也是這個社會走向一個健全秩序之道,就是學。我覺得這是我們中國文明的根本,國學這個字把它抓住了,我們先不要管國學是具體什么內容,我們就從學來理解、來討論,在今日之中國我們如何重建一個美好的生活。
許戈輝:姚教授您還沒有告訴我們,您是在航空航天大學開設國學課,有多少學生讓聽您的課,這個課算學分嗎?
姚中秋:我馬上講到,我們今天復興中國文化或者重建中國人健全方式渠道非常簡單,就是教育。讓中國的經典重新進入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去,讓我們的小孩子能夠誦讀這些經典,這些就夠了。我在北航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我做的這個工作是輔課?,F在基礎教育階段缺乏這些內容,所以在北航就開設了通時教學。我們北航的通時教育是極其獨特的,北航的通時教育就5門課,其中我承擔兩門,一門就是中國文明史,另外一門是論語研讀。首先給這個文科的學生,我們北航不光是造飛機的,當然還有研究法律的,執(zhí)行政管理。每一個孩子論語研讀是必修課,我會帶著我的教學團隊給每一個孩子上一個學期的論語課,要求他們背誦150章。上個學期開始向這些理工男們,也在開設這些課程。上個學期給理工男們開設了一個中國文明史的課程,一共200多個理工男選修。我講了嚴格要求之后剩下130人,他們學習非常努力。我向他們講述,我們中國文明生命力究竟在哪兒,聽完了這一系列課都充滿信心,會造飛機。接下來我們還會上論語課,就是讓孩子背論語,當然我們也會講解論語,讓他明白怎么做一個君子,怎么做一個負責任的,能夠贏得尊敬的人。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探討,當代中國這樣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讓國學深入人心的一種渠道。我想說的特別簡單,就是教育。在座的可能很多都是老師,我們都在做這個工作,我期待著我們把這個工作擴大開來,擴大到我們整個的教育體系中去。在中國,就是讓每一個孩子一生中都有機會能夠認真地讀幾本中國的經典,我覺得中國文化就會復興。
許戈輝:非常感謝姚教授。至少我覺得理工男們學一學國學,對他們以后找女朋友會有很大的幫助。他跟人家可以吟詩作畫,或者吟風弄月的時候一定更有魅力。我相信他們如果接受這樣熏陶的教育,不僅能夠讓我們的飛機飛起來,也能夠讓理想飛起來。不僅僅讓國家的GDP上去,而且讓我們的內心走到一種真正的平和的、幸福地境界。再次感謝姚教授的分享。我們聽一聽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的怎么說。
程方平:非常感謝鳳凰網給和岳麓書院給我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首先要糾正一個大家普通的說法。國學是文史哲。即便是在過去的經史子集里面,中國的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天文以及跟我們現代的立功相關的內容,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李約瑟寫了一部中國科技史,包括現在跟工業(yè)、產業(yè)相關的許多方8面的中國學問。而這些學問都是在中國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剛才很多學者談到了,國學也好,中學也好,其實我覺得它最大的意義就是它的象征意義,跟西學相對的那些源自中國文化的智慧、成果。這些東西、這些內容是中國人自信、自覺、自強的來源?,F在老想中國經濟上去了,中國人中文比英文差了,了解美國比了解中國多,美國說什么我們當做真理,我們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判斷了。所以我覺得中國人如果真要想自強,就要先自知,沒有自知就不可能有自覺,不可能有自信。自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從我們身邊的文化開始。我們可以把國學的概念放到時候學術界去討論,而作為個發(fā)展中的國家,作為一個騰飛的國家,要為世界做貢獻的國家。我們要從中國的文化角度找到我們的自信,找到我們的根源,這個概念本身讓學術界討論。
第二,我們近代以來由于從西方學了很多東西,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是從西方獲益,但是我們又了解到明代時候很多傳教士到中國來,把中國的學識傳到了西方,所以西方的文藝復興以后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他們從中國吸取很多的知識。1984年寫過一篇小文叫《孔子與伏爾泰》,為什么把兩個人放在一塊兒,作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的領袖人物,在他的風俗論、哲學辭典以及他的很多著作當中,對于中國文化給予了很準確誠懇的贊揚。比如說,上帝如果把道德金蘋果獎給人類,我想它一定獎給中國。我們前一些年流行的電影《趙氏孤兒》,伏爾泰對它大家贊賞,因為在這里面看到中國人道德的水準,中國人的精神。但是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能把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詮釋、能夠踐行。所以我們中國的發(fā)展不能盯在GDP,不能只盯在西方的規(guī)范。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不能光看日本成功了,我們失敗了。其實我們在看日本的發(fā)展時候有一些表面現象我們看到了。比如說日本全盤西化,在制度推進上,起碼不像我們還保留著封建的尾巴,但是日本根本的民族精神主要體現在和混洋才,在這方面和我們的中體西有比較像的。另外在西化的過程中他的國粹派和他西化派的平衡,一直是他能夠保存?zhèn)鹘y文化的因素。我們基本上顛倒了,我們完全被西學的沖擊打垮了,而且這種打垮一浪接一浪。在這些方面,為什么西方人把日本人當做東方的代表,而不是把他更早源頭,更豐富的源頭的中國當做代表?這跟日本保持他的傳統,包括他間接地保存了東方儒學的傳統,佛學的傳統,道教的傳統是分不開的。
我們今天的中國我們從學習界首先要反思。我記得在2011年跟朱院長在香港和澳門開儒學會的時候,我就跟朱院長探討一個問題,我說我們研究傳統文化,我的意識里面認為傳統文化已經死了,我們在做一種學術工作。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強調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踐行。所以知行合一一直是傳統傳統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而這種傳統也使一個高深的學問,一個高深思想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特別是到了宋明以后三教融合,在推進思想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地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也需要傳統文化的指導。所以儒釋道三教特別強調,道不遠人,也就是說哪怕是易經這樣的哲學層面的學問,它也可以跟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所以我們今天提倡國學,其實不光是在學術層面,我覺得更要成為所有中國人的自覺。我曾經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做過一個梳理,我也想到了兩千年以后,我們中國復興文化是從基礎開始的?!度纸洝?、《千字文》、《百家姓》、《唐詩》,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遠不止于此。我曾經梳理過,按照現在的學科門類幾十個門類,從我們蒙學到高等教育甚至是博士后都有很多可以汲取的重要資源。我們現在飲食文化、養(yǎng)生這些都是跟西方的醫(yī)學比起來更積極、更主動地,跟每一個人相關的學問,這里面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挖掘的。我覺得,現在我們很多的教育,很多的社會傳播是過于按照西方的學科分類把它切割了,剛才有一個先生特別提到了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的體制在研究方面又給了很多的局限。我曾經有一個設想,跟一些老先生交流過,我說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文化體制其實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我們只想在體制內發(fā)展中國文化,現在看起來是有很大的困難。但是我們要能夠跳出來,比如說當年的書院就就是體制外的,但是它最后影響了體制內。我們今天的教育,我們今天的文化,如果有像我們傳統那樣更加開放,我們就能在改革上,在推動社會發(fā)展面能有更多的思路,更好的解放思想。我就提這幾點。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