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是漢武帝時候的西漢將領。他出身于軍人世家,他的爺爺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廣。他本人也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與匈奴的戰(zhàn)爭中立下了戰(zhàn)功。
可是,這樣一位才能出眾的將軍,最后落得個投降匈奴,流落異域,全家被族滅的下場。這一切究竟是因為了什么呢?
李陵
李陵的生平其實很簡單。他是李廣的孫子,是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史書記載他“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睗h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遺風,“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
接下來,到了天漢二年,漢武帝進行了他的對匈奴的大舉進攻。這次的主帥是外戚李廣利。李廣利是五月出擊的,他率領三萬騎兵進擊右賢王于天山,俘獲匈奴首虜一萬多。但是回軍路上被匈奴大軍所包圍,雖然沖出重圍,但是也死傷了十之六七的將士。
西漢地圖
而在主要戰(zhàn)事已經結束的時候,九月,李陵卻率領他的五千部下出擊了。此一去,李陵以他的戰(zhàn)績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墒?,也給他帶來了終生的悲劇。
李陵帶領他的五千步兵,出居延,向北走了三十天,到達了?;皆鸂I。在這里,他遇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單于先以三萬騎兵進攻李陵,被李陵擊敗,被殺數(shù)千人。
單于被李陵軍隊的戰(zhàn)斗力所震驚,于是召集了左右地兵八萬多騎兵再次進攻李陵。李陵寡不敵眾,便且戰(zhàn)且退。向南走了數(shù)日,抵達了山谷之中。和匈奴連續(xù)作戰(zhàn),士卒傷亡很大。
李陵遠征
李陵命令受三次傷的坐車,受兩次傷的駕車,受一次傷的持兵器作戰(zhàn)。在連續(xù)挫敗單于的進攻后,李陵轉兵東南,沿著舊的龍城道前進。一直到了汗山山谷,被單于持續(xù)追殺。
這個時候,李陵已經很困難了。他一天和單于的大軍作戰(zhàn)幾十次,兵力、箭矢消耗很大。單于看進攻不下,又漸漸離漢邊接近,決定撤退??墒牵@個時候,李陵的軍隊里面出了叛徒。
李陵的部下軍侯管敢被校尉折辱,逃去投降了匈奴,報告了李陵的虛實。單于得知后大喜,打消了撤退的念頭。將全部兵力都投入戰(zhàn)斗,四面包圍李陵于山谷之中。李陵箭矢射盡,最后決定分散突圍。
李陵破敵
李陵在突圍途中,說“無面目報陛下!”下馬投降了匈奴。他失敗的地方離邊塞只有百余里。部下脫險逃回的也還有四百多人。
李陵在投降之后,深受匈奴單于的器重,被匈奴招為女婿,參與議事。至此,李陵終身留在匈奴,二十多年后病死異域。據(jù)說后來有漢使在中亞遇到一支金發(fā)碧眼的人組成的部落,他們自稱是李陵的后人。
李陵以五千步兵迎戰(zhàn)八萬多匈奴騎兵,雖然失敗,但是消滅了上萬的匈奴騎兵。創(chuàng)造了步兵與騎兵作戰(zhàn)的奇跡。這使得他在軍事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漢軍
李陵雖然一戰(zhàn)成名,可是因為他不能死節(jié),使得他遭受了終生的悲劇。我們可以從歷史記載看,漢武帝因為他不能死節(jié)而十分震怒。
漢武帝在得到邊塞的報告后,先把怒火發(fā)泄到李陵先派回來匯報情況的陳步樂身上。陳步樂于是自殺了。然后他又問群臣對李陵投降的看法,群臣都說李陵的不是。
而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漢武帝認為司馬遷誣罔,將他下獄,處以了腐刑。這一切都可以看到,漢武帝對李陵投降的憤怒。
漢武帝
但是,漢武帝又說不該讓李陵無后援出擊,把責任推到本該接應李陵的路博德的身上。到了天漢四年,漢武帝再次發(fā)動對匈奴的大舉進攻。這一次,他讓因杅將軍公孫敖順便把李陵接回來。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鄙下?,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
我們可以看到,公孫敖不但沒有接回李陵,還誣陷李陵,使得漢武帝名正言順的滅了李陵的族。
至此,李陵再也沒有回歸的希望,他死心塌地的在匈奴安身。到漢昭帝的時候,漢朝派使者接李陵回國,李陵以“丈夫不能再辱”的借口拒絕了。
匈奴
一代名將,就此失去了自己在故土所有的親人,埋骨異域,最后結束了自己悲劇性的一生。
那么讓我們看看李陵的生平,分析一下,他的悲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依我來看,他的行為舉止頗有祖風,繼承了李廣的傳統(tǒng),造成了他的悲劇。
讓我們看看造成李陵悲劇的幾個人都是誰。
首先是漢武帝。漢武帝本來是派李陵去為大將軍李廣利運輸輜重的。李陵不愿意做李廣利的下屬,要求獨擋一面。漢武帝偏袒李廣利,非要讓李陵從命。提出了一大堆難題,比如沒有騎兵配屬李陵。最終沒有拗過李陵,終于讓李陵帶領自己的五千步兵去出擊匈奴腹地。
李廣
在接到路博德的奏章后,漢武帝竟然懷疑李陵和路博德串通抗命,親自下詔斥責李陵,并給李陵規(guī)定了行軍路線,并取消了路博德的接應任務。使得李陵孤軍深入,沒有應援而失敗。
第二個人就是路博德。漢武帝下詔讓路博德作為李陵的后援,路博德身為老將,當然不愿意當李陵的后援。因此,他使了一個計謀。
他找了個當時匈奴秋高馬肥的理由,要求到第二年春天再和李陵一起攻打匈奴。這引起了漢武帝的懷疑。認為是李陵后悔,不想出擊匈奴而和路博德串通一起拖延時間。
于是漢武帝立刻派路博德出擊西河,然后命令李陵九月獨自出擊匈奴。這樣,路博德就擺脫了作為李陵后援的任務,使得李陵陷入孤軍無援的境地。
漢軍破敵
后來漢武帝總結經驗說,不該軍事行動前就把計劃下到路博德那里,以至于“老將生奸詐?!?/p>
第三個人則是公孫敖。這個人是李家的老相識了。他是衛(wèi)青的好朋友,當年就是為了讓他恢復爵位,衛(wèi)青才更換了李廣的行軍位置。最后造成李廣迷路自殺,李敢打傷衛(wèi)青,霍去病射死李敢這一系列的事情。
而漢武帝在發(fā)兵大舉進攻匈奴的時候,派公孫敖出兵的同時,還給他一個任務。就是讓他把李陵迎接回來。
公孫敖出擊沒有遇到匈奴的兵馬,可是在空手而歸的時候,他卻帶來了一個令漢武帝及全體漢朝臣子憤怒的消息。李陵徹徹底底的投降了,他不但為匈奴出謀劃策,還負責訓練匈奴的人馬與漢軍作戰(zhàn)。
衛(wèi)青
于是,漢武帝因此滅了李陵的族,李陵也再也沒有機會能夠回歸漢朝了。
第四個人,也是最后的一個人則是李陵自己。李陵手下只有五千步兵,漢武帝讓他為李廣利押運輜重也是根據(jù)他的軍隊特點決定的,在軍事上無可厚非。
可是,李陵卻不愿意擔當這個任務。理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愿意在大將軍李廣利的手下做事。而且,這個理由被漢武帝當面說出來,他也默認了,還是堅持己見。
這樣一來,君臣兩人就陷入了僵局。最后的結果,就是李陵提出來他帶領五千步兵,獨自遠涉單于王庭。漢武帝也只有答應。這樣,李陵就自己選擇了一條必敗的死路。
李陵
如果李陵成功,那么就給漢軍樹立了一個不良的榜樣。為了皇帝的權威,為了漢軍的軍紀,李陵必須失敗。
這樣,李陵用他祖?zhèn)鞯膱?zhí)拗的性格,為自己打開了悲劇的大門。
但是,整個李陵事件處處透著一絲詭異,我們可以感覺到,李陵的悲劇絕不僅僅是紙面上寫的那么簡單。如果認真分析一下,就會感到一股陰謀的氣息。
首先,李陵的整個軍事行動就是一場不合理的鬧劇。我們看看,李廣利五月出兵,大敗而歸。匈奴士氣正是旺盛的時候。原本是讓李陵出兵牽制匈奴,以分匈奴對李廣利的兵勢,現(xiàn)在也沒有了意義。然后,漢武帝又找借口把路博德的騎兵派往西河,這是干什么?是給匈奴報個信?不管怎么說,李陵是得不到路博德的應援了。
漢軍
然后,李陵的五千步兵出動了。漢武帝還親自給他規(guī)定了時間和行軍路線。
(李陵)以九月發(fā),出庶虜鄣,至東?;侥淆埨账?,徘徊觀虜,即亡所見,從浞野侯趙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
在匈奴最有利的秋高馬肥的時候出擊,并且把時間、路線規(guī)定得死死的,李陵不敗又能如何?
我們看到,李陵向北走了三十天才到達目的地。匈奴就算是瞎子也能夠看清這一支孤軍,能夠摸清它的底細了。因此,匈奴才敢肆無忌憚的調集全國的所有軍馬來攻擊李陵。李陵雖然勇猛,部下雖然精銳,最終也只能失敗。
而李陵全軍失敗的地點,投降的地方,離漢朝的邊塞只有一百多里地,這就更讓人尋味了。
霍去病
第二,漢武帝派公孫敖去接李陵是一個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李陵雖然投降,但是,按照戰(zhàn)功來說,李陵喪師四千多,殺傷單于過萬,功大于失。還有很多人對李陵抱有同情,漢武帝也就暫時沒有對李家下手。
到再次出兵攻打匈奴的時候,漢武帝派公孫敖去接回李陵。這個任務在我看來,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一是如何去接李陵。李陵力盡投降,匈奴并不那么信任他。才過了僅僅兩年,匈奴怎么可能會讓他自由行動。他要在公孫敖的進攻期間脫身,這個難度極大,很可能脫身不得,反而受害。
霍去病
二是公孫敖和李家的仇怨,他怎么可能盡力去給李陵制造機會脫身。這個任務與他自己也沒有切身利害關系,怎么可能去認真完成?因此,為了推卸責任,他編造了李陵徹底叛變的謠言。
而就算按照公孫敖帶回來的消息,漢武帝名正言順的滅了李陵的族,還敗壞了李家的名譽,使得李家名敗,“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
第三,在整個事件中,有一個沒有直接出場,但是卻無處不在的人物,李廣利。
李廣利
這個李廣利雖然沒有直接出場,但是,他卻和李陵的悲劇有著直接的關系。李陵就是因為不想當他的手下,給他管輜重,才鬧出了孤軍遠征的一幕。
而在李陵投降之后,全體朝臣都說李陵的過錯,而只有司馬遷為李陵申辯。可是,漢武帝卻認為司馬遷蒙蔽自己。史書對此有一句話,很耐人尋味。
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沒有一句話說到李廣利,可是,漢武帝卻認為,司馬遷要誣陷李廣利,把他下獄,這又是為什么?
李夫人
李廣利何許人也?漢武帝如此回護他,甚至連說都說不得?一句話大家就明白了,他的妹妹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夫人。漢武帝一輩子最愛的女人。
通過以上我們的分析,我們可以看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了。首先,李陵公開挑戰(zhàn)李廣利的權威。然后,漢武帝陷李陵于死地,李陵失敗后要讓他去死。最后,李陵投降不死,漢武帝又破壞他的名譽,滅了他的族。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李廣利。
為什么漢武帝這么拼命的維護李廣利?難道僅僅因為他寵愛的李夫人?其實并不是這么簡單。這一切的背后,有著一場血雨腥風的政治風暴。
李夫人
當時,漢朝的朝堂上,一場明爭暗斗正在進行著。那就是漢武帝和太子劉據(jù)的斗爭。太子已經是老太子了,他在朝廷有著越來越多的擁護者,而且他的政治理念和漢武帝并不相同。雖然面上還算穩(wěn)固,可是私底下的斗爭已經趨于白熱化了。
而李陵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太子黨。史書中明確的記載,李敢的兒子、女兒和太子劉據(jù)的關系。而李家在隴西士族中,有著很大的勢力影響。這都成為太子的得力支柱。
太子和衛(wèi)子夫都是依靠外戚軍功做為靠山的。衛(wèi)青、霍去病是他們最大的靠山。李家則是太子的應援,這就是李廣之死的真相。為什么衛(wèi)青禮讓李廣,被李敢打傷也不聲張。這都屬于他們一家人的內部私斗。而霍去病射死李敢,老奸巨猾的漢武帝故意視而不見,為將來留下伏筆。
衛(wèi)子夫
衛(wèi)青霍去病死后,衛(wèi)子夫又失寵,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李家就成為太子在軍中的有數(shù)的支柱。漢武帝和太子的矛盾到了一定程度,為防范于未然,漢武帝必須要抓緊兵權。他絕對不允許在軍中有不聽從他的勢力存在。
于是,漢武帝便把軍權向李廣利手中轉移。這個時候李陵公開頂撞反抗,漢武帝只能殺雞儆猴。
于是,漢武帝首先采取第一招,就是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把李陵調入李廣利的手下,讓李陵改換門庭。借出兵的時候,讓李陵直屬李廣利作為他的管輜重的人。當然,我們看到,李陵明確的拒絕了。
戾太子劉據(jù)
接下來,漢武帝又采取了第二招,采取威逼的手段,讓李陵就范。而李陵寧可以五千步兵遠涉單于王庭也不屈服。李陵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而且公開對李廣利的權威進行挑戰(zhàn)。于是,漢武帝就下了殺李陵的決心。
漢武帝就在條件最不利的時候派李陵出兵,還不給配騎兵。讓李陵孤軍入匈奴送死。而我們看路博德的提議,很可能不是路博德“老將生奸詐”,而是真的想挽救李陵。
因為路博德是霍去病的老部下,和李敢有同袍之澤。可漢武帝直接斷了李陵這個退路,并認為他和路博德共同密謀。他把路博德派到西河,最后還把罪名推卸到路博德的頭上,用來警告同情太子的軍中人員。
李廣利
最后,漢武帝對李陵采取了最狠的一招,滅族。由于李陵是太子黨,在朝中還有同情者。前面又有浞野侯趙破奴的先例,趙破奴攻打匈奴失敗,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幾年后趙破奴逃回,漢武帝也沒有為難趙破奴。如果對李陵過于苛責,漢武帝也怕輿論對自己不利。
于是,他派和李家有宿仇的公孫敖公開去接李陵。一方面讓匈奴知道,或者不信任李陵殺了他,或者嚴加看管他,不讓他逃走。另一方面,也為公孫敖無法接回李陵做鋪墊。
公孫敖從司馬遷的遭遇已經知道了漢武帝的意圖。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機會。他帶回的謊言,使得李陵被漢武帝名正言順的滅了族。
戾太子
以李陵事件為標志,支持太子的原先的衛(wèi)青霍去病的老將也陸續(xù)得罪,兵權全部集中到了李廣利的手中。太子失去了軍方的支持。
李陵滅族名敗后,又過了五年,對太子和衛(wèi)皇后的逼迫越來越緊迫。最終巫蠱之禍起,太子被迫起兵反抗。這時的他只能動員門客、市民、囚徒來作戰(zhàn),不能動員一兵一卒。不久就在與朝廷的正規(guī)軍的鎮(zhèn)壓下土崩瓦解,自己和衛(wèi)子夫也死于非命。
這一切都得益于漢武帝多年以來的經營策劃,是他根除了太子劉據(jù)的軍事勢力,讓劉據(jù)束手待斃。而這一切就是從李陵事件開始的。
衛(wèi)子夫
李陵到了匈奴以后,崇拜勇士的匈奴對他很尊敬。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并立他為右校王。他和另一個叫衛(wèi)律的人深受單于信任,每遇大事,一同計議。
公孫敖則在李陵滅族的第二年,漢武帝沒有放過這個衛(wèi)青的鐵桿朋友,找了個罪名腰斬了他。
而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李廣利。雖然他紅極一時,但是他妹妹死后,他也慢慢失寵。后來他的家人因為密謀立昌邑王為太子被抓,他正帶兵進攻匈奴。得訊后李廣利冒進圖功,最后兵敗投降。他留著漢朝的家屬被族滅。
李夫人
而李廣利投降匈奴后,成為了匈奴祭祀的祭品。史書記載了他的死亡經過:
貳師在匈奴歲余,衛(wèi)律害其寵,會母閼氏病,律飭胡巫言先單于怒,曰:“胡故時祠兵,常言得貳師以社,今何故不用?”于是收貳師,貳師罵曰:“我死必滅匈奴!”遂屠貳師以祠。
至于那個為大家爭搶的皇位,先是落入許婕妤的幼子身上,是為昭帝。然后落入李夫人的孫子昌邑王劉賀即位,才27天就被霍光廢掉,改立戾太子的孫子劉病已為帝,是為宣帝。轉了一圈,皇位還是回到了太子黨的手中。
霍光
到了漢昭帝的時候,以霍光為首的當年太子黨又慢慢得勢。史書記載:
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
可是,他們得到的李陵的答復是,“丈夫不能再辱?!弊罱K,李陵拒絕了回歸的要求。
漢宣帝
相比起漢朝那險惡的政治旋渦,無恥的中傷陷害。有著西戎血統(tǒng)的李陵,生活在簡單的環(huán)境里,埋骨匈奴是他最好的選擇。也許,這一切就是當年他來到邊塞百里之遙的地方,沒有看到任何援兵時候,所得到的感悟。
最終,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多年后,病死在異域他鄉(xiāng)。一代名將,終于得到了安息。
【資料來源】
《史記李將軍列傳》
《史記匈奴列傳》
《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
《史記外戚世家》
《漢書武帝紀》
《漢書昭帝紀》
《漢書宣帝紀》
《漢書李廣蘇建傳》
《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漢書霍光金日?傳》
《漢書匈奴傳》
《漢書外戚傳》
《漢書武五子傳》
《資治通鑒》等。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通知即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