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孝敬榜樣(圖)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修正行為,改變命運!
一、虞舜孝感動天虞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冀州(今山西永濟(jì)一帶人)。早年喪母,父親老實,繼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對繼母更孝敬,對弟弟更友愛,使他們受到感化。舜在歷山務(wù)農(nóng)時,其孝感動天帝,使大象來替他耕田,鳥兒替他除草。堯帝知道了他的賢才,讓他做丞相,并傳位于他。舜在位時,咨詢四方,選賢任能,政通事治,名垂千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圣君。
原文: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有詩為頌:對對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下。
二、劉恒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個兒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漢文帝處理完政務(wù)后,經(jīng)常陪伴在太后的病床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服用的湯藥,恐怕失調(diào),非親口嘗過后再讓母親服用。仁孝之名聞于天下。
原文:西漢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yǎng)無擔(dān)母嘗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親嘗弗進(jìn)。仁孝聞于天下。
有詩為頌: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玻,湯藥必先嘗。
三、曾母嚙指心痛曾參,姓曾名參,字子興,又稱曾子,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孔子子弟。著有《大學(xué)》一書。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母孝順。傳說,有一天,他進(jìn)入深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急盼兒歸,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時曾參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喚,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連心。
原文: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yún)⒉贿€。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fù)薪以歸。跪問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嚙指以悟汝耳。
有詩為頌:母指方纏嚙,兒心痛不禁,負(fù)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仲由為親負(fù)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貧寒,常以野菜為食。仲由為孝敬父母,常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供養(yǎng)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隨孔子周游列國時,在楚國面對美味佳肴,回憶起昔日生活之苦,更加思念其父母。后來仲由在魯國、衛(wèi)國做官,成了千古聞名的孝子。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嘗食黍薯之食。為親負(fù)米百里之外。親歿。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黍薯之食。為親負(fù)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有詩為頌:負(fù)米供甘旨,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五、閔損蘆衣順母閔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孔子子弟。生性至孝,自幼喪母,后母對兩個親生兒子用棉花做衣服,對他卻用蘆花。一次,他為父親駕車,體寒手抖,車險些失控,父親怒而鞭打他,蘆花飛出,才發(fā)覺后母虐待他。父親決定休掉后母,閔損卻哭泣著勸阻說:“娘在只孩兒一人受凍,娘走了三個孩子衣單?!焙竽镏篮笊钍芨袆?,從此待他如親生兒子一樣,一家和睦。
原文: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閔損。衣以蘆花。一日。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后母聞之。卒悔改。
有詩為頌: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后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fēng)霜。
六、郯子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郯國國君。生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人誤認(rèn)其為鹿,正要射他,他趕緊大叫,并將實情相告,獵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贈,并護(hù)送郯子出山。而國君孝順的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原文: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
有詩為頌: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七、老萊戲彩娛親老萊子,春秋時楚國人。生性至孝,家境貧苦,生活艱難。為了孝敬雙親,七十歲的他,不說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學(xué)做孩子游戲。有時擔(dān)水進(jìn)屋,詐跌在地,學(xué)孩子哭,千方百計逗二老心里喜歡,開中而笑。他的孝行感動了楚王,親往請其出山輔政,老萊子面對高官厚爵,毫不動心,婉言謝絕了楚王的聘請,陪雙親終老山野。
原文:周。老萊子至性孝。奉養(yǎng)二親。備極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于親側(cè)。又常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
有詩為頌:戲舞學(xué)驕癡,春風(fēng)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
八、董永賣身葬父董永,東漢千乘(今山東高青東南)人。因家貧困,父死后無錢安埋,便賣身葬父。在去富翁家途中的一株老槐樹下,遇一仙女主動要嫁給董永為妻,于是同至富翁家。富翁命其夫婦織絹三百匹,那女子心靈手巧,一月織成,得以提前償債贖身。夫妻歸家途中在老槐樹下,其妻告訴董永:“我是天帝第七個女兒,奉命助君還債,請勿留戀。”說完告別董永而去。從此,槐蔭這個地方,改名為孝感。
原文: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織布三百疋。始得歸。婦織一月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有詩為頌: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布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九、丁蘭刻木事親丁蘭,東漢河(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幼年喪父母,未得奉養(yǎng)。長大后,看養(yǎng)別人父母健在有家庭,享受著天倫之樂,內(nèi)心非常痛苦,他晝思夜想,深切懷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作為一種寄托,也為了安慰自己,他用木頭雕刻了二老的形象,供奉于廳堂,象侍奉活養(yǎng)著的父母一樣畢恭畢敬。凡事都和木象商量,一日三餐先敬雙親而后自食,出返必告,終年不息。其妻久而不敬,用針戲刺木像手指,木像手指出血,丁蘭返家,見木像眼中垂淚,查問情由,斥責(zé)其妻,其妻慚愧之極。此事傳開,足見丁蘭對父母之孝順。
原文: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yǎng)。而思念劬勞之恩??棠緸橄?。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則出血。木像見蘭。又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將妻出棄之。
有詩為頌:刻木為父母,形容如在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幃。
十、江革行傭供母后漢江革,早年喪父,奉母至孝。為避戰(zhàn)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qiáng)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yǎng),強(qiáng)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后在下邳定居下來。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dāng)傭人,供養(yǎng)老母。后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江革背母、行傭、拉車的孝行很快在天下流傳開來。
原文:后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fù)母逃難。數(shù)遇賊?;蛴僦?。革輒泣告有母在。賊不忍殺。轉(zhuǎn)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
有詩為頌:負(fù)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告知方獲免,傭力以供親。
十一、陸績懷橘遺親陸績,字公紀(jì),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從小深懂忠義孝悌之道。六歲時隨父赴九江見袁術(shù)。袁術(shù)用紅橘招待他,他隨手拿了幾個裝在懷里。辭別彎腰作揖時,紅橘從懷中滾落在地,袁術(shù)笑他:“你是我的貴客,怎么還偷柑橘呢?”陸績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給母親嘗個新鮮。”袁術(shù)聽后深感他將來定是不同凡響的人物?!瓣懣儜验龠z親”的事跡廣為流傳。
原文:后漢陸績。字公紀(jì)。年六歲。至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橘待之??儜验俣?。及跪拜辭墮地。術(shù)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児虼鹪?。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shù)大奇之。
有詩為頌: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遺母報深慈。
十二、郭巨為母埋兒郭巨,漢朝河南林縣人。非常孝順,因家庭貧困,兒子又特別能吃,郭巨的母親痛愛孫子,常把自己的飯給孫兒吃??粗赣H快被餓死的樣子,郭巨和妻子商量后決定忍痛把兒子埋掉,節(jié)食奉母。郭巨挖坑三尺,忽見黃金百兩,上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能奪,民不得取?!狈蚱薷吒吲d興地返家孝母。郭巨孝母之心感動天地,然而埋兒之舉不宜效法。
原文: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黃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齲民不得奪。
有詩為頌:郭巨思供親,埋兒為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十三、黃香扇枕溫席黃香,字文強(qiáng),漢代江夏人,從小對父母孝順。九歲時,母親去世,哀痛至極,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氣炎熱,其父因思念其母無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涼枕席。冬季天氣寒,他先用身體暖熱被褥,才讓父親上床休息。“黃香扇枕溫席”的故事就世代流傳下來。
原文: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xiāng)人稱其孝。香躬執(zhí)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熱。為扇涼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劉護(hù)表而異之。
有詩為頌: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
十四、蔡順拾椹供母蔡順,字君仲,漢代汝南人。少年喪父,對母極孝。時遇王莽之亂,年歲饑荒,糧食缺乏。蔡順拾桑椹充饑,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裝。一隊赤眉軍經(jīng)過,問他,他說:“黑甜的給母親,青的給自己吃。”赤眉軍稱贊其孝順,贈牛腳一條,白米二斗,讓他帶回家供養(yǎng)母親。
原文: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與之。
有詩為頌:黑桑奉萱幃,饑啼淚滿衣,赤眉知孝意,牛米贈君歸。
十五、涌泉躍鯉奉親后漢姜詩,妻子龐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喜歡飲用沱江水,又好食鯉魚。夫妻常烹魚奉母。為了讓母親喝到沱江水,龐氏演常去離家六七里遠(yuǎn)的江邊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如江水,并且每日跳出兩尾鯉魚,夫妻就常常做美味給母親吃。這是他們感動上天的緣故。
原文: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jǐn)。母性好飲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魚膾。夫婦常作之。召鄰。母。供食之。后舍側(cè)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詩時取以供母。
有詩為頌:舍側(cè)甘泉出,朝朝雙鯉魚,子能恒孝母,婦亦孝其姑。
十六、王裒聞雷泣墓王裒,字偉元,西晉城陽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xué)多能,對雙親很孝順。母親生前怕聽雷聲。每逢雷電交加的時候,他便跪到父母墓前,哭著說:“娘,兒子王裒在這里,您老人家千萬別害怕?!彼K生都這樣做,其孝心真誠可以想見。
原文: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殯葬于山林。每遇風(fēng)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墓所跪拜。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懼。
有詩為頌: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十七、乳姑奉親不怠唐夫人,非常孝順,待婆婆極好。她的婆婆長孫夫人老了,牙齒脫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并熬些湯粥給婆婆吃。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候在婆婆身邊,煎湯喂藥,小心看護(hù),婆婆感動地說:“我沒什么能報答你的,但愿你的兒子、媳婦都會象你一樣孝順。
原文:唐。崔南山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數(shù)年而康。一日玻長幼咸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愿子孫婦。如婦之孝敬足矣。
有詩為頌: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愿得子孫如。
十八. 臥冰求鯉王祥,字休征,晉代瑯砑臨沂(今山東費山東)人。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對他不好,他仍很孝順。有一年冬天,朱氏病了想吃魚,他來到冰河上解開衣服,裸出胸膛,趴在冰上,用體溫將冰融化,這時,從冰面的缺陷口處跳出兩條紅色的大鯉魚,王祥將魚帶回家為繼母做了可口的魚湯。朱氏感動了,從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文:晉。王祥母喪。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母欲食鮮魚。時天寒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有詩為頌: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上水,留得臥冰模。
十九. 恣蚊飽血吳猛,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僅8歲,因家貧窮,買不起蚊帳,夏天夜間蚊了極多,打不完,趕不走,而父親又怕煙熏,年幼的吳猛,實在沒有辦法了,突然他想:如果蚊子吃飽了就不會叮咬父親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著上身,在父親的旁邊,任蚊子叮咬自己。吳猛的孝心感動了天下,孝名千古流傳。
原文: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潛膚。恣取膏。雖多不驅(qū)之。恐其去以而噬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有詩為頌: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取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二十. 扼虎救父楊香,晉朝楊豐的女兒,十四歲那年,隨父去田間收割稻子,突然一頭斑斕猛虎躍出,將其父撲倒在地。楊香聽到父親的叫聲,一個箭步跨上前,躍上虎背掄起拳頭,對著虎頭砸下去,后又將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無法呼吸,倒地而死。楊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原文:晉。楊香年十四。常隨父豐往田間獲粟。父為虎曳去。時楊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搤持虎頸?;⒁嗝胰欢?。父方得免于害。
有詩為頌: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fēng),父子俱無恙,脫身饞口中。
二十一. 哭竹生筍孟宗又名孟仁,三國時江夏(今湖北鄂城)人。他很孝敬母親。有一年,孟母病了,醫(yī)生囑咐用鮮竹筍做湯病體可以康復(fù),正值寒冬,哪有竹筍呢,孟宗跑到竹林,放聲大哭,淚水所灑之處,竟然破土冒出數(shù)枝竹筍來。孟宗喜出望外,挖了幾枝回家給母親做菜吃了。孟母吃后心情愉快,病也隨著好了。這個故事帶有神話色彩,寄托了人們對孝敬父母行為的推崇和對孝子的喜愛。
原文:三國。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篤。多月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shù)莖。歸持。作羹奉母。食畢疾愈。
有詩為頌:淚滴朔風(fēng)寒,蕭蕭竹數(shù)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二十二.黔婁嘗糞憂心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后移居江陵(今湖北江陵)。受祖父及父親的影響,自小喜愛讀書,曾任縣令。知父親病危棄官歸家,聽名醫(yī)講“嘗父親糞便味能知病情,味苦病情好轉(zhuǎn),味甜病情惡化?!北銍L了父親的糞便,其味甜,他內(nèi)心非常憂傷和痛苦,并在深夜替父禱告,愿替父死,足見其孝。
原文: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流汗。及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yī)曰。欲知愈劇。但嘗糞。
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嫳背?。求以身代父死。
有詩為頌:到縣未旬日,樁庭遘疾深,愿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二十三. 棄官尋母朱壽昌,宋朝人。七歲時,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見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為了尋母親,他棄官前往陜西,發(fā)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鄉(xiāng)。終于在同州(今陜西大荔)找到母親,歡聚而歸。朱壽昌棄官尋母的孝行,受到王安石蘇軾等人的贊美。
原文:宋。朱壽昌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復(fù)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謂不尋見母。誓不復(fù)還。后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詩為頌:七歲離生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后,喜氣動皇天。
二十四、庭堅滌穢事親宋朝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善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極其孝順,雖然任高官,對母親的生活仍照顧得體貼入微。黃母生病多年,庭堅日夜守護(hù)在母親身邊,喂湯喂藥、端屎端尿、衣不解帶。因母親愛干凈,他每夜必親自為母親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沒有一刻放棄盡兒子的孝道。所以他的孝行被天下傳誦。
原文:宋。黃庭堅。號山谷。元祐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體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洗滌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職。
有詩為頌:貴顯聞天下,平生事孝親,不辭常滌溺,焉用婢生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