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孩,脾氣很壞,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并告訴他,每當他發(fā)脾氣時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第二天,男孩釘了30根釘子,第三天……
慢慢地,男孩每天釘下的釘子減少了,他發(fā)現(xiàn)控制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些。
直到有一天,男孩一根釘子也沒釘下,他不再亂發(fā)脾氣了。
父親跟他說,現(xiàn)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時,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一天過去,男孩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恢復成從前那副完整模樣。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用利器傷害了別人,不管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給人留下傷疤?!?/p>
相信很多家長還有老師都深有體會:情緒崩潰的孩子是多么讓人束手無策。
其實,孩子的壞情緒一旦爆發(fā)就如洪水一般猛烈,而治理洪水,堵不如疏,管理情緒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這個情緒管理思維導圖。
需要提前強調的是,以下所有的建議都是建立在父母要跟孩子有著充分互動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討論作為家長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
給予孩子基礎安全感
所謂的基礎安全感,就是要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整體上沒那么艱難,我的世界,我的生活,不會被那個小小的挫折毀掉,那是人生的一部分,僅僅是一些挫折而已。
從理論上說,一個孩子的基礎安全感來自于他在嬰兒時期得到很好的照顧,來自他在成長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被及時的照顧。有時候頭會難受,肚子會不舒服,手指劃傷了,但是這一切不舒服總歸都會過去。事情總會有辦法解決,糟糕的感覺是暫時的,整體上人生是美好的——這就是基礎安全感的雛形。
孩子基礎安全感的另一個來源是寬松和諧的家庭情感氛圍,如果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開朗、樂觀的人,那必須讓他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得到溫暖,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溫暖。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發(fā)現(xiàn),安全感越高的孩子,情緒也會越穩(wěn)定。
父母能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善于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盡可能表現(xiàn)得愉快、樂觀,能讓孩子經常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產生主動向上的積極情感,如此,孩子在潛移默化當中就建立起了基礎安全感。
孩子的情緒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的特點,良好的物質生活環(huán)境可使孩子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因此在家庭中應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整潔有序、寬敞明亮的生活空間,以促進孩子情緒的健康發(fā)展。它包括整潔有序的生活環(huán)境,寬敞明亮的活動空間,合適的圖書資料及玩具等。
培養(yǎng)孩子的基礎安全感,是培養(yǎng)孩子初步情緒調控能力的前提。
正確看待情緒——情緒是不分對錯的
就我們接受的傳統(tǒng)教育而言,孩子發(fā)脾氣是不被允許的,如果孩子發(fā)脾氣,只會被認為是無理取鬧、不懂事……
當一個壞心情出現(xiàn)時,我們的第一個本能反應就是好像舉起一個打地鼠的小錘,把壞心情干掉,讓它消失,克制它,壓抑它,或者會想:“干點其它有趣的事兒吧,這樣壞心情就可以自動消失了。”是這樣嗎?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電影叫《頭腦特工隊》,講述了一個11歲的小女孩萊莉大腦里的5個情緒小精靈是如何協(xié)調工作、幫她管理和修復她的情緒王國的故事。
小精靈——樂樂、怕怕、怒怒、厭厭、憂憂,分別對應著快樂、害怕、憤怒、厭惡、悲傷這五種人類的基本情緒。
人們通常對這五種情緒是有褒貶的,快樂是好的,而悲傷、害怕等是壞的。然而,電影卻用生動的方式告訴我們,每一種情緒都很重要。
在電影最開始,沒有人理解憂憂,大家都認為她沒有什么用,只會把事情搞砸。但最后挽救危機的恰恰是她。憂憂代表悲傷,悲傷才是真正將一切連接起來的紐帶,她有一種將人和人連接在一起的潛能。
為什么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之中,深刻在我們基因里的情緒是這樣一種組合方式?
達爾文就曾研究過情緒:我們身上所呈現(xiàn)的各種各樣我們稱之為不太好的情緒(生氣、悲傷、煩躁、后悔、恐懼……)是千百年來生物進化讓我們得以生存的自我保護系統(tǒng)。無論好壞,情緒之于人類發(fā)展來說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所以,在教孩子管理情緒之前,各位家長還有老師需要告訴自己這樣一個道理: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哪怕是壞情緒,也有它存在的理由。請告訴你的孩子:停止跟你的壞心情打地鼠、做對抗的心理,越對抗越糟糕。充分認識到消極情緒的積極意義,不逃避、不排斥,不刻意隱藏。
情緒沒有錯,錯的是什么呢?錯的是壞情緒帶來的破壞性行為。破壞性行為往往傷人又傷己,絕不是一個良好的情緒發(fā)泄方式。因此,我們需要教孩子識別不同的情緒,并且分析自己的情緒誘因,教他們在破壞性行為來臨前,能夠自己意識到壞情緒的全面泛濫,從而有意識地規(guī)避壞行為。
給情緒命名,幫孩子認知情緒
我們擁有兩個世界。一個外在的世界,我們需要認識宇宙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需要認識桌子、電燈、汽車、房子、書、地圖、學?!?/p>
我們還有一個內在的世界,情緒即是我們內在世界一部分。我們需要認識高興、憤怒、恐懼、悲傷,需要認識嫉妒、惱火、難過、興奮,需要認識喜悅、愛、快樂和孤獨,需要認識感受、體驗和覺察。
兩個世界同樣豐富,同樣需要孩子在漫長的成長歷程中認識并體驗。情緒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景觀之一,兒童自然擁有對情緒認知的內驅力。
我們需要重視和關注孩子的情緒,以便使孩子發(fā)現(xiàn)、熟悉、發(fā)展自己的情緒世界。準許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準許孩子哭,不評判好壞?!皽试S”意味著給孩子空間與時間,讓他自然地過渡。準許他哭意味著讓孩子把情緒流淌出去。
我們需要為孩子的情緒命名,幫助孩子說出她內心正在發(fā)生的情緒,“你生氣了”“你感到憤怒”“你感到委屈”“你感到傷心”“你看上去很高興”“你看上去很愉悅”“你看上去很興奮”、“你看上去有些悲傷”“你看上去有點沮喪”“你看上去有些孤獨”“你很好奇”“你在表達愛”“你在關心別人” ……這叫概念或情景配對。
家長還必須讓孩子了解人在遭遇某種情緒時的一些身體反應,比如:人害羞會臉紅,憤怒時會咬牙切齒,沮喪時會垂頭喪氣,高興時會手舞足蹈等等。
同時,也要讓孩子在關注自己的的同時,也關注外部世界,教孩子觀察別人的面部表情或身體語言來識別他人感受,教孩子在日常生活里多留意一些場景,觀察和識別他人的感受。比如,當排隊時有人插隊,讓孩子看看被擠在后面的人的反應。
父母教育孩子認識各種情緒及其特征與后果,特別是要孩子有對一些過激情緒的初步認識和看法。這樣孩子對情緒的感受和認識會不斷豐富,對自身情緒的認知也就更加準確。
學會表達情緒
在認識情緒的基礎上再教給孩子一些情緒表達的方式方法,如言語表達方式。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特定的言語將情緒表達出來。
再如傾訴表達方式。每當情緒不穩(wěn)定時,應向父母、老師和同伴“傾訴”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要憋在心里,而是把它釋放出來。
利用機會讓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們既可以利用真實場景,也可以通過玩游戲的方式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描述自己的情緒。比如,“你是不是還在為弟弟搞亂了你的抽屜生氣呢”“如果你的金魚死了,會很傷心嗎”等等。
父母應做出示范,可以向孩子主動談論自己的情緒情感,并經常與孩子一道討論彼此的情緒感受,這既能給孩子提供與同伴交流的范例,又能為孩子提供學習情感語言的機會,且敢于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制情緒。
只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表達本身就是療愈,當孩子把心里的不舒服說出來時,孩子的小心病就好了一半。
學會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
父母要教會孩子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消極的情緒,主要有以下方法:
(1)宣泄調控。
宣泄調控就是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把它釋放出來。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
直接宣泄即針對引發(fā)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感,間接宣泄是通過其他途徑使情緒得到釋放。父母要教會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自己痛哭一場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師、家長或好朋友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在他們面前哭一哭,以減輕心理壓力。也可以進行一場體育運動,出出汗釋放一下。
(2)遺忘調控。
遺忘調控就是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盡快地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不愉快的情緒郁積于心,耿耿于懷,放不開,丟不下,只能使這種消極情緒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所以,要教會孩子善于遺忘消極情緒。
(3)轉移調控。
轉移調控就是當人處于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時,可做一些別的事情,通過注意力轉移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父母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老想這件事,可以看電影、打球、下棋、唱歌、畫畫等,通過其他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
改變,看向未來
讓孩子學會調控情緒后,還要讓他們著眼于未來。我們要告訴孩子,情緒是一股能量,就像大自然的一場暴風雨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既然過去的情緒刺激已經發(fā)生了,我們唯有可以做的就是改變未來的行動,做出一些積極的改變,來改善目前的情境。
最后,必須要說,我們不是要把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無喜無憂的世外神仙,沒有喜怒哀樂,那樣的生活會很無趣。
我們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或者培養(yǎng)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絕不是讓他一直忍著、憋著,或者不胡鬧、不任性,具體言行完全不受情緒影響。
我們想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孩子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地被情緒所操控。一個正常的人,一定會有喜怒哀樂、一定會有順境和逆境、或者是挑戰(zhàn)或者不愉快。
文章素材來源 | 珺悅文化 象山卓越文化 虢海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