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 巍,北方民族大學(xué)講師,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學(xué)與人類學(xué)研究所博士后。
【摘 要】 黑水城出土文獻中有數(shù)量可觀的納甲筮法類文書,其中《卜筮要訣》為現(xiàn)存最早將搖錢取卦之法運用在納甲筮法占卜實踐活動中的實例,其方法也傳至后世,并成為納甲筮法起卦的標(biāo)準(zhǔn)法則。本文通過對黑水城所出納甲筮法類文書的分析,結(jié)合納甲筮法這一占卜體系的內(nèi)容及其發(fā)展,認為黑水城所出這類文書上承唐末宋初的《火珠林》,下啟明、清兩代的納甲筮法文獻,正處于我國納甲筮法體系建構(gòu)之初,其理論體系及概念應(yīng)用等方面已趨于規(guī)范,在文學(xué)形式、內(nèi)容體例等方面也多有建樹,對于研究中國納甲筮法體系的建構(gòu)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文書的流行也反映出納甲筮法在“河西走廊”有廣泛的民眾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 黑水城;納甲筮法;占卜
納甲筮法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數(shù)術(shù)學(xué)門類,其基本思想體系源于《易經(jīng)》。但是《易經(jīng)》一書主要為先秦時期大衍筮法的占斷依據(jù)?!兑捉?jīng)》中雖然記載有爻辭、系辭,并有吉兇征兆的論斷,但是并沒有記載其起卦方式和占斷之法。
黑水城出土文書中有數(shù)量可觀的納甲筮法類文書,這些文書對于研究中國納甲筮法體系的建構(gòu)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擬結(jié)合傳世文獻和黑水城納甲筮法文書對我國納甲筮法體系的建構(gòu)進行初步的探索,以為學(xué)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納甲筮法考述
納甲筮法的核心理論八宮六十四卦卦序、納干支、飛伏神、月卦身等,這些理論產(chǎn)生后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變化和特點,經(jīng)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才逐漸確定下來。下面對其發(fā)展脈絡(luò)進行簡單的考述:
(一)八宮六十四卦卦序考述
《京氏易傳》中六十四卦之卦序排列與《易經(jīng)》并不相同,其排列是以乾、坤、艮、震、坎、離、巽、兌八純卦為基礎(chǔ),以每一卦自上而下依次進行爻變而形成七個新的卦象,這七個卦象即屬于這一純卦宮內(nèi)之卦象與本宮純卦共同構(gòu)成這一宮中的八個卦象。
敦煌S.6015《易三備》殘卷,所存為《易三備》下備之58卦,是據(jù)六十四卦安“世爻”“應(yīng)爻”的定與動來占測葬日吉兇及葬地選擇的,此方法屬于納甲體系,該文書所存58卦,依次按照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的次序來排列八宮順序。如北周衛(wèi)元嵩的《元包經(jīng)傳》,以坤、乾、兌、艮、離、坎、巽、震的順序排列八宮,這種順序有兩大特點:一是陰宮在前,陽宮在后;二是陰陽宮交錯排列。而京房八宮則是陽宮在前,陰宮在后,先排四陽宮,后排四陰宮。但衛(wèi)氏之法對后世的影響較小,也未應(yīng)用于納甲筮法之中。前文已述敦煌也存在按后天八卦卦序排列的文書。這說明在敦煌至少存在兩種不同的納甲體系,因為我們知道八宮卦序的排列對于其占問吉兇之情況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根據(jù)趙坤之研究,敦煌吐魯番文書中的諸多具有納甲因素的文書雖已具有納甲筮法雛形,但是還處于納甲筮法未定型之過渡時期,敦煌文書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八卦宮卦序排列恰能證明這一點,至少在唐宋之際,納甲筮法還并沒有完全確立。
(二)納干支之法考述
干支起源很早,最早是以天干和地支兩兩相合來記錄年月日時,納甲筮法中將干支納入六十四卦中各爻之上,并配以各自五行屬性。《京氏易傳》下卷中有:
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乾坤二象,天地陰陽之本,故分甲乙壬癸,陰陽之始終。震巽之象配庚辛,庚陽入震,辛陰入巽;坎離之象配戊己,戊陽入坎,己陰入離;艮兌之象配丙丁,丙陽入艮,丁陰入兌。
這種描述過于簡單,操作時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在《卜筮正宗》一書中有關(guān)于這種裝納方法的歌訣:
乾金甲子外壬午,坤水戊寅外戊申。艮土丙辰外丙戌,震木庚子外庚午。巽木辛丑外辛未,離火己卯外己酉,坤土乙未外癸丑,兌金丁巳外丁亥。
實際上這種方法首先將八卦分為陰陽兩類,乾坤艮兌為四陽卦,坎離震巽為四陰卦,天干亦分為陰陽兩類,與八純卦相納,如“乾卦”為純陽之卦,故納陽干之首尾,納陽干首尾“甲”“壬”二字,初爻至三爻納天干“甲”,四爻至上爻納天干“壬”,故其六爻自初爻納子至上爻依次為甲子、甲寅、甲辰、壬午、壬申、壬戌。另如“艮卦”初爻至六爻均納天干“丙”,而地支自初爻至上爻依次為“丙辰、丙午、丙申、丙戌、丙子、丙寅”,由于干支具有各自五行屬性,如此排列就使得每卦各爻都具備了各自的五行屬性。八純卦干支五行排納如下表所示:
(三)飛伏神考論
《京氏易傳》中,每一卦均有“與某卦為飛伏”。陸績在注釋《京氏易傳》時,將文中的飛伏,均解釋為世爻之飛伏。而林忠軍先生認為,《京氏易傳》中的飛伏,是就陰陽爻而言。陽爻顯,則陰爻伏;陰爻顯,則陽爻伏,陰陽二爻互為飛伏?!恫敷哒凇分姓摲瘢?/p>
夫伏神者,謂卦之有缺用神,縱看用神伏于何爻之下,即有用神現(xiàn)。
《卜筮正宗》中所言十分明顯,在納甲筮法中設(shè)置伏神之目的實際上是為了作為占問之“用神”的補充,因為每卦各爻并不一定具有全部六親關(guān)系。這也可以看出飛伏之確立并非一成不變,《京氏易傳》中之飛伏與后世納甲體系中的飛伏神已有了很大區(qū)別。而在《卜筮正宗》中所論之飛神,其確立則更為復(fù)雜,其中言道:
飛神有六:凡卦即有伏神,伏神之上者,飛神一也。六獸五類,飛神二也。他宮五類贅入本宮取財官父兄子,飛神三也。一卦中上下兩爻一類內(nèi)靜外興與外飛內(nèi),四也。外靜內(nèi)興內(nèi)飛外,五也。內(nèi)外皆興飛去,六也。
趙坤指出:“納甲筮法中飛伏神,雖然在形式上與京房易還有一些相同(如伏爻取自八純卦),但這是一種彌補納甲筮法機制中缺陷的變通之法,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京房易中陰陽互為顯隱的哲學(xué)含義了?!贝苏f與《卜筮正宗》中所言甚相符。
(四)月卦身起源考論
將十二月納入十二卦之中的用法則起源甚早,最早見于孟喜的卦氣說。林忠軍指出,孟喜“以坎、震、離、兌為四正卦,分主一年四季;十二壁卦各主一月;除四正卦外,其余六十卦配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七十二候,分屬各月,每月得五卦。這一概念引歷法入易,將六十四卦與時間相結(jié)合”。敦煌吐魯番易占文書中也普遍使用十二月卦的概念。其中如敦煌D197文書中將六十四卦分屬十二月中,文書中每一卦的說明和卦圖,幾乎都有該卦所屬月份的記錄。鄭炳林、陳于柱先生指出,文書中記載的月卦,與《易緯·稽覽圖》的排列基本相同,但《易緯·稽覽圖》中并未將四正卦納入其中,而該文書則將震、離、兌、坎分別納入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這與京氏易傳中之卦氣理論相吻合。清人張鼎指出:
京氏六日七分法,與孟氏異。孟氏坎、離、震、兌不用事,余六十卦更值用事,每卦六日七分。京氏六十四卦并用事,坎、離、震、兌用事于二分二至之首,每卦七十三分,頤、晉、井、大畜用事于分至之前,每卦五日十四分,余五十六卦俱六日七分。
這都反映了將時間與卦例結(jié)合的納甲筮法體系之特點。但是在《火珠林》一書問世之前并無“月卦身”之概念,將十二月納入六十四卦之卦氣說也只是一種嘗試,在實際的占問中,卦象所對為何月份所起到的作用還十分有限。趙坤認為《京氏易傳》雖然創(chuàng)立了納甲之方,但是其所用之法并非后世之納甲筮法,而真正確立了納甲筮法體系的是唐末宋初《火珠林》一書?!痘鹬榱帧返诙墩忌砻分兄赋觯骸笆镭碁槊?,月卦為身”,這反映出此書將世爻與月卦身幾乎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月卦身開始越來越多地影響到對卦象吉兇的占問。如此一來,占測時日的差異也會影響到占卜的結(jié)果,這就豐富了納甲筮法的占問能力,豐富了其吉兇變化。
綜上所述,納甲筮法體系的建立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納甲筮法體系中的一些概念也是逐步被引入并趨于成熟的,這都可以很好地說明至少在《火珠林》成書之前,還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由于《火珠林》成書的確切時代無從考證,使得納甲體系正式確立的時間也無法確知。
二、黑水城易經(jīng)納甲筮法文書及其在納甲筮法體系中的地位
(一)“以錢代蓍”在納甲筮法中的應(yīng)用源流考
黑水城出土的納甲筮法類文書共計10件,即TK153V·B60V《卜筮要訣》、TK293《六十四卦圖遘卦》、TK322《六十四卦圖歌》、A2《六十甲子歌》、A8V《卦名》、M1·1293[F61:W2] 1613《艮為山卦象》、M1·1294[F62:W23]《雷天大壯卦象》、M1·1295[F61:W3]《山火賁卦象》、M1·1301[F61:W1] 《雷風(fēng)恒卦象》1(原作《卦象殘件》)、M1·1302[F62:W22] 《雷風(fēng)恒卦象》2(原作《卦象殘件》)。
據(jù)彭向前等學(xué)者考證,其中TK153V·B60V《卜筮要訣》、TK293《六十四卦圖遘卦》、TK322《六十四卦圖歌》等三件為西夏時期的文書。
TK153V·B60V《卜筮要訣》中部為“搖卦訣”。搖卦法,即“以錢代蓍”,是用銅錢搖卦以代替用蓍草占卜的一種方法?!耙藻X代蓍,自漢火珠林始”。單就“以錢代蓍”而論,此方法實際上流傳已久,目前最早關(guān)于以錢來占卦的記載來源于唐代賈公彥《儀禮·士冠禮疏》:
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記之,但古用木畫地,今則用錢。以三少為重錢,重錢則九也。三多為交錢,交錢則六也。兩多一少為單錢,單錢則七也。兩少一多為拆錢,拆錢則八也。
可以看出這種所謂的以錢占卜之法乃是以投擲錢幣“多”“少”并結(jié)合固定之?dāng)?shù)字七八九六來取卦。在敦煌和黑水城出土的多件“十二錢卜法”文書中也均為以錢幣搖卦來進行吉兇占卜的(詳后)。唐詩中亦有“眾人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錢卜遠人”的詩句。諸多記載都說明以錢代蓍的做法由來已久。但是此時搖卦所使用錢幣的數(shù)量并未統(tǒng)一,根據(jù)其卜法有用三錢、六錢、十二錢等多種方式。在唐代雖有諸多“以錢代蓍”之記載,但是有關(guān)在納甲筮法中使用搖錢取卦的記載并未出現(xiàn)。最早記載在納甲筮法中使用擲錢取卦的為宋代《直齋書錄解題》,曰:“今賣卜者,擲錢占卦,盡用此書(《火珠林》)?!辈贿^,該書并未記載具體用幾枚錢幣進行取卦的方式。
當(dāng)下流傳之納甲筮法占卜中常使用者為三錢取卦,即以三枚銅錢面背的不同組合來確定卦爻之陰陽。取卦自初爻而至上爻,依次搖動三枚銅錢來確定卦爻之陰陽。黑水城TK153V·B60V《卜筮要訣》中的“搖卦訣”多有俗字和訛誤。筆者曾對其進行校訂,校訂之后的內(nèi)容如下:
兩漫由來坼,雙眉本是單。渾眉交為定,總漫是重安。單單單干三連,坼坼坼坤六斷。單坼單離中虛,坼單坼坎中滿。坼單單兌上缺,單坼坼艮覆碗。坼坼單震仰盂,單單坼巽下斷。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此“搖卦訣”使用三枚錢幣,以其面背組合來確立所搖之卦每爻之陰陽,從而達到取卦占問之目的,這一方法與目前流行的納甲筮法中所使用的搖錢取卦之法無論用錢數(shù)量,還是具體操作方法都完全一致,這也是目前納甲筮法中使用三枚錢幣擲錢取卦的最早實例。這有力地證明了至少在與西夏同時代的宋朝已經(jīng)有了納甲筮法中普遍采用“以錢代蓍”的取卦法,據(jù)此可以推斷在《火珠林》一書確立了納甲筮法體系的同時,也為納甲筮法引入了“以錢代蓍”的較為簡便易行的取卦方法。這也極大地推動了納甲筮法的傳播,從而使其成為最為流行的數(shù)術(shù)學(xué)門類。
(二)黑水城易經(jīng)納甲筮法文書與納甲筮法體系的建構(gòu)
黑水城TK293《六十四卦圖遘卦》與TK322《六十四卦圖歌》可以進行綴合,兩件文書綴合之后共存六十四卦之中的六十卦,僅缺履卦、中孚、漸卦、大壯等卦。其卦序分八卦按照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之順序排列。黑水城另外還有五件據(jù)考證出自同一書中的散頁,M1·1293[F61:W2] 1613《艮為山卦象》、M1·1294[F62:W23]《雷天大壯卦象》、M1·1295[F61:W3]《山火賁卦象》、M1·1301[F61:W1] 《雷風(fēng)恒卦象》1(原作《卦象殘件》)、M1·1302[F62:W22] 《雷風(fēng)恒卦象》2(原作《卦象殘件》)。其中M1·1293[F61:W2] 1613《艮為山卦象》、M1·1294[F62:W23]《雷天大壯卦象》,其卷首分別有“十七”和“十四”兩個數(shù)字,趙曉明指出其為按照后天八卦之卦序進行排列,然而“大壯”為坤宮之四變卦,位于坤宮之第五位,而“艮”卦則為“艮”宮之純卦,居此宮第一位。若“十七”“十四”兩數(shù)字分別為此兩卦之卦序,則唯有艮宮排在八宮第三位,坤宮排在第二位才有可能接近此數(shù)字之卦序,而即使坤宮排在八宮第二位,坤宮第五位卦序也當(dāng)為十三,而非十四。且這種八宮排序的方法并未在其他數(shù)術(shù)類文獻中出現(xiàn),故此二數(shù)很可能并非卦序,因其同類文書M1·1295[F61:W3]《山火賁卦象》中卷首即無數(shù)字。此五件文書經(jīng)認定均為元代寫本,此時據(jù)《火珠林》一書確立納甲體系已久。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時期TK322《六十四卦圖歌》即為按照后天八卦卦序進行排列的,晚于此文書的元代文書不太可能仍出現(xiàn)混亂,故推測其也是按照后天八卦卦序進行排列的,其上數(shù)字當(dāng)非卦序序號。綜上所述,在黑水城地區(qū)流行的納甲筮法文獻中早已確立了以后天八卦卦序排列六十四卦的定例。
TK293《六十四卦圖遘卦》與 TK322《六十四卦圖歌》兩部文書中在各卦卦象中均安有世應(yīng)及六親,其安裝方法與《卜筮正宗》等納甲筮法文獻中所載別無二致,這也進一步反映出西夏時期,黑水城地區(qū)流行的納甲筮法已逐漸趨于規(guī)范。
這兩部文書各卦還均安有月卦身,月卦身的廣泛使用,也是納甲筮法確立的重要標(biāo)志之一,且每卦對應(yīng)之“月卦身”與《火珠林》中別無二致,說明月卦身與世應(yīng)爻幾乎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月卦身開始越來越多地影響到占問結(jié)果。
此文書中每卦后均有飛伏神。其飛伏神的確立與《京氏易傳》、《斷易天機》等書中基本完全一致,只有個別有所差別,有差別之處如下表所示:
這幾卦飛伏神的選取在其他任何傳世納甲筮法文書中均未出現(xiàn),很可能只是在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訛誤。
文書中對于各卦象吉兇的解說均采用“頌曰”“贊曰”“歌曰”及其后的五言、四言、七言詩句或?qū)φ涛摹F洹绊炘弧薄案柙弧焙蟮奈逖?、七言詩在傳世文獻中并未找到類同的內(nèi)容,但是以這種詩歌為載體來詮釋卦象內(nèi)容的形式卻保留了下來。而其“贊曰”辭中先釋卦名、析卦象,之后再結(jié)合卦爻辭,對部分占卜事項的吉兇情況進行說明。這部分內(nèi)容,在明代的《斷易天機》和《卜筮全書》等納甲筮法文獻中得以完全保留了下來。
總體而言,黑水城易占文獻處于我國納甲筮法體系建構(gòu)完成之初,其理論體系及概念應(yīng)用等方面已趨于規(guī)范,與后世納甲筮法文獻基本相同。黑水城出土的《卜筮要訣》中的“搖卦訣”,為目前發(fā)現(xiàn)的將搖錢取卦之法運用在納甲筮法占卜實踐活動中的最早實例,其方法也傳至后世,并成為納甲筮法起卦的標(biāo)準(zhǔn)法則。在一些細節(jié)上,黑水城易經(jīng)納甲筮法文書雖不完全類同于后世的納甲筮法文獻,但均為以錢起卦則無疑。
在文獻的體例方面,重視各卦的具體占斷方法,而不對占卜理論作詳細闡述,體現(xiàn)了其重視實用而不重視理論和推導(dǎo)過程,展現(xiàn)出極大的實踐性。但是其已經(jīng)具備了納甲筮法的幾乎全部要素,這說明黑水城納甲筮法文書已經(jīng)處于納甲筮法體系建構(gòu)之初。
總之,黑水城納甲筮法文書上承唐末宋初的《火珠林》,下啟明、清兩代的納甲筮法文獻,在文學(xué)形式、內(nèi)容體例等方面多有建樹,這些也被后代納甲筮法文獻所繼承,推動了納甲筮法的發(fā)展。同時這一時期的納甲筮法文書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也是納甲筮法體系建構(gòu)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在我國數(shù)術(shù)學(xué)發(fā)展史上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