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中國觀眾終于能夠在電影院里,看到是枝裕和的電影了(老讀者都知道,烏鴉是是枝裕和腦殘粉)。
壞消息是:這部是枝裕和新片,豆瓣得分只有6.7,創(chuàng)下是枝裕和導演的最低得分紀錄。有網(wǎng)友說“這部電影,讓是枝裕和走下了神壇!”
但我準備為偶像爭辯一下:《第三度嫌疑人》
日本,東京。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中年男子三隅,舉起扳手,砸向工廠老板的后腦勺...
然后澆上汽油,將尸體一把火燒了。
[三隅]由[役所廣司]飾演
三隅很快被警方逮捕,對罪行供認不諱:自己好賭又經(jīng)常輸,因此搶劫殺人。
實際上,三隅有犯罪前科,上次是30年前,也是搶劫殺人,前不久才刑滿釋放。
重盛,是三隅的辯護律師。
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搶劫殺人,是日本法律中的重罪,可能會被判死刑。
[重盛]由[福山雅治]飾演
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剛剛刑滿釋放的犯人再度犯案?
重盛探訪案件的相關(guān)人等,一次次與三隅會面,試圖尋找其殺人的真正動機...
可是隨著手上的證據(jù)越來越多,重盛卻越來越迷惑:兇案中的每一條線索,都指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重盛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被玩弄于股掌之間,線索越多,真相卻越來越模糊…
從劇情上看,這部《第三度嫌疑人》很像是一部懸疑推理片。在豆瓣的電影類型上,也赫然寫著:劇情|懸疑|犯罪。
電影的開頭確實很“東野圭吾”,導演甚至選了“神探伽利略”福山雅治來擔任男主角,似乎在營造推理片的感覺...
然而,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你會發(fā)現(xiàn),你看不到抽絲剝繭的推理,也不會有真相大白的恍然大悟。你會不斷糾結(jié),反復猜測,陷入迷惘,最后產(chǎn)生深深的挫敗感。
原來,福山雅治不再是神探,沒有明確的真相,這部電影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懸疑推理電影。
因此,本片在日本公映后,并沒有收獲良好口碑,很多人說它“很不是枝裕和”,差評紛涌而至,目前豆瓣6.7分,IMDB6.8分。
要知道,這可是是枝裕和的電影啊,他的電影,沒有上8分,那都算失敗...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導演、編劇、制作人,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1995年憑借處女作《幻之光》入圍威尼斯影展,引起國際影壇注意。20多年來,掃遍全球各大電影獎項,被公認為當今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導演,以擅長拍攝東方家庭題材而聞名。
有人說:是枝裕和家庭片的節(jié)奏,根本拍不來懸疑犯罪片!
還有人說:為啥不找東野圭吾搭把手?這劇情擱日劇里也不算編得好的!
謙遜的是枝裕和甚至還為此道了歉,在某次看片會上,他對觀眾說:電影比較含糊,也沒說清楚真相是什么,抱歉了。
但是,本片自2017年9月在日本公映后,不僅入選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還在日本電影學院獎上連續(xù)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編劇、最佳剪輯等六項大獎...
很多人都在問:這片怎么回事?到底是搞砸了,還是搞牛逼了?
這么說吧,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一部本格派推理電影,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一部東野圭吾似的懸疑電影...
那我勸你:不要去看!浪費錢!還浪費感情!
這是一部披著“懸疑犯罪”外殼,難以找到準確的類型定義的電影。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沒有鮮明的正派反派,沒有夸張的劇情反轉(zhuǎn),沒有大尺度血腥鏡頭,沒有嘆為觀止的推理解謎...
只有繁瑣的調(diào)查取證,與嫌疑犯的反復溝通,波瀾不驚的法庭辯論,反復確認,反復溝通,相當?shù)目菰?,也相當?shù)恼鎸崱?/p>
據(jù)說,有職業(yè)律師看完電影后說:《第三度嫌疑人》是我看過的中外所有法律電影里面,最接近司法實踐的,完全可以作為律師實務的教學片。
他說: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無論是湯姆克魯斯還是湯姆漢克斯,無論是劉德華還是徐崢,他們飾演的律師帶有較多的藝術(shù)夸張成分。但福山雅治飾演的律師,平實和內(nèi)斂,更接近真實的律師形象。(引用自[1905電影網(wǎng)]相關(guān)報道)
據(jù)說,在創(chuàng)作劇本之前,是枝裕和就邀請了7名律師參與創(chuàng)作,還找了真實的律師和檢察官,請他們模擬真實案件中犯人和律師的溝通過程,以及預演了法庭上真實的審判...
而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來自于一位職業(yè)律師的啟發(fā),他說:法庭,并不是探求真相的地方,只不過是審判人的場所。
是枝裕和說:這跟大眾的認知相悖,大眾會認為法庭是伸張正義、探求真相的地方,但事實并非如此。
因此,這部《第三度嫌疑人》導演更愿意稱之為:法庭心理片。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兇手,所有的人都無法掌握全部真相,而法庭不過是一個平衡各方利益的平臺。
電影中提及到一個古老的概念:盲人摸象。
電影中的角色說:我感覺自己就像盲人,根本不知道摸到的是鼻子還是耳朵,就忙著跟別人爭論起來。
電影結(jié)尾時,觀眾的感受和片中的律師一樣:站在真相的十字路口,四顧惘然,不知所措...
對于看慣了商業(yè)爆米花電影的觀眾來說,去看像《第三度嫌疑人》這樣的電影,很可能是一次對既有認知的挑戰(zhàn)。
他們會很困惑:這二貨導演究竟想表達什么?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看點在哪里?
我記得,刁亦男導演曾經(jīng)說過:有些觀眾的觀影習慣是,飯菜端上桌,切好,掰開,揉碎,喂到嘴里才行。
很顯然,《三度嫌疑人》不是這樣的電影,它需要觀眾自己分析、思考、歸納、體會...這年頭,像這樣的電影,已經(jīng)不多了。
我在網(wǎng)上,看到過網(wǎng)友之間的這樣一段對話。網(wǎng)友A說:是枝裕和拍了大半輩子家庭電影,他自己不覺得膩嗎?
網(wǎng)友B說:希區(qū)柯克拍了一輩子懸疑片不膩嗎?小津安二郎拍了一輩子嫁女兒不膩嗎?西科塞斯拍了一輩子黑社會不膩嗎?婁燁拍了一輩子自殘不膩嗎?
網(wǎng)友C說:是枝裕和看到了你的評論,所以去拍了《第三度嫌疑人》!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是是枝裕和的一次突破,他本可以待在安全的區(qū)域,但他卻選擇了突圍而出,冒著砸招牌的風險,走一條更艱難的路,這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
雖然最后的結(jié)果并不完美,雖然它并不能代表是枝裕和的最高水平,那也足以秒殺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院線電影...
老讀者都知道,烏鴉向來信任豆瓣的打分機制,但這一次,請恕我不能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我要給這部電影,打8分。
此時此刻的我,已經(jīng)買好了明天早上的電影票,打算再刷一遍,心里還有點小激動:看了這么多年是枝裕和的電影,終于有機會貢獻一張電影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