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四:震撼的萬年《山海圖》-山海經解密

  四、 震撼的萬年《山海圖》
  有了六把密鑰,再逐經分析,反復求證,最后整體把握,才能求得真實的《山海圖》。逐經求證、整體把握很重要。有的學者研究《五藏山經》之某一經之路線,初看是那么回事,但一旦放到整個《五藏山經》中,互相參校,則錯誤頻出。
  參之以地圖,校之以谷歌,考之以中外歷史,驗之以考古成果,察之以氣候學和動植物學,兼顧神話傳說,則《山海圖》庶幾可以復原。但這是一個相當艱苦的過程, 經多年研究,筆者終于排列出《山海經》之《五藏山經》編次,框定整圖,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一頭公牛模樣的山海圖出來了!《山海圖》復原圖如下:
  


  看到這張圖,震憾了嗎?!
  原來“山海圖”是遠古亞洲地形圖!而且還包括了北美阿拉斯加和北非埃及與蘇丹。

  《山海圖》其西北一線是以大約400米等高線繪成的,是為《山海圖》公牛之背脊。北冰洋附近之北地群島、泰梅爾半島至中西伯利亞高原為公牛左角,楚科奇山脈至阿留申群島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形成公牛的右角。鄂霍次克海形成公牛的右眼,朝鮮半島和日本則形成牛嘴。貝加爾湖至中國渤海形成牛頸,自土耳其至興都庫什山脈的整個西亞形成牛尾,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形成公牛的三條腿,還有一條腿自日本沖繩島遞延至東南亞的帕勞群島,是為《列子》一書中所說的沉沒了的“蓬萊五大仙山”所在地。蓬萊者,帕勞也,音譯而已?!渡胶D》實實在在就是上古亞洲的地形圖,它的形狀就是一條公牛的形狀!《五藏山經》各經路線呈現(xiàn)出來的圖案實際上組成了“鳳”和“雞”以及“猴”的圖案,這三者匯合起來就是一條公牛的形狀!

  綠線部分組成的圖案實際是一只鳳凰的形象,鳳頭在山東半島和秦嶺,鳳身在青藏高原,鳳尾在西亞伊朗高原和土耳其。而鳳凰下面的紅線部分則組成了一只雞的形象,還是一只肉雞。鳥頭在喜瑪拉雅山脈,鳥喙在云貴,鳥腿則為《中次八經》和《中次十二經》二條線路。鳥尾則為浙江和福建。鳳凰上面之北疆部分和蒙古高原直到北冰洋部分則形成了一只猴的圖案,由《西次四經》和《北次三經》組成,猴尾由蒙古高原直插北冰洋。鳳、雞、猴和中國東北、日本、俄羅斯遠東以及美國阿拉斯加,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菲律賓、日本沖繩至帕勞群島,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公牛的圖像,海南島則是公牛的睪丸。
  而這樣一幅《山海圖》,竟然是4000多年前繪制的地形圖! 4000多年前的茹毛飲血的所謂的“原始人”竟然畫出了我們近代才開始畫得出的亞洲地形圖!

  震驚嗎?!令人震驚的遠不止此。
  據(jù)《山海圖》,公牛的四周均是海洋!----而這就是大禹的九鼎山海圖!難怪郭璞說“圖亦作牛形”!郭璞之說并非空穴來風。
  那時,亞洲大陸的西部完全是茫茫無際的大海。
  北冰洋中竟然還有一片大陸!竟然還是帝都!現(xiàn)在完全沉沒于北冰洋海底了!
  現(xiàn)在日本到關島一線,遠古竟然有一片大陸,現(xiàn)在竟然整體沉沒不見了。
  而它就是傳說中的蓬萊五大仙山之一,蓬萊仙山只剩下了現(xiàn)在的帕勞群島!而帕勞實際上正是蓬萊的音譯。從秦漢以來,中國人找蓬萊二千多年了找不到,原來蓬萊不在山東之渤海,而是在《東次四經》所說的“北?!薄2澈>谷皇潜焙5囊糇g,蓬萊也是帕勞的音譯。而且傳說中的蓬萊仙山竟然是漂移的,現(xiàn)在已漂移到了關島一線,并且沉沒了,原地只剩下現(xiàn)在的帕勞群島!這是多么巨大的山海巨變!



  那時的臺灣和菲律賓共同構成了公牛的右前腿!
  海南島則是公牛的睪丸。臺灣作家李敖曾說臺灣是大陸的睪丸,美國一捏,中國就受不了。其實他只說對了一半。海南島才真正是中國的睪丸。誰動了中國的睪丸海南島,中國就會蛋痛,就會喪失大片南海,制海權不保,那才真正要命!
  這是一幅雄健的公牛圖!
  我們的祖先竟然橫跨了整個亞洲和北非!觸角還伸到了北美!
  這樣的地形,這樣的山海巨變,其年代該有多么遙遠!面對這樣一幅圖,我們固有的歷史觀念、地理觀念瞬間被擊得粉碎!
  上古竟然如此恢宏!
  想想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將大禹以前的祖先想像成茹毛飲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原始人,豈不可嘆!至少4000年前,他們已經掌握了球面投影繪圖技術,他們知道地球是圓形的。

  震驚之余,你一定會問:這是準確的嗎?
  當然準確!
  首先,整個復原后的《山海圖》是牛形的,它符合晉代郭璞關于《山海圖》“圖亦作牛形”的描述。
  關于《山海圖》,歷史記載中,只有晉代的郭璞和陶淵明看到過。西晉末年的郭璞在對《山海經》作注時曾說“圖亦作牛形”。公元4世紀的陶淵明(365—427)曾作《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中一首有: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郭璞的“圖亦作牛形”這句話,是我們獲得的《山海圖》地圖輪郭的唯一信息。可惜這一信息沒有得到后人的重視。這一信息,表明了《山海圖》的輪廓是牛的形狀!
  而上圖表現(xiàn)的《山海圖》就是一條公牛的形象,與郭璞之說吻合。上圖《山海圖》是上北下南方向。按我們固有的觀點,古圖都是上南下北的,《山海圖》何以上北下南和我們今天的方向一致。其實古圖也并不一定都是上南下北的??脊虐l(fā)現(xiàn),天水放馬灘秦墓一號出土的木板地圖有七幅就是上北下南方向。所以《山海圖》呈上北下南無足于異。只有在上北下南方向,《山海圖》才會是公牛的形狀,大禹《山海圖》是公牛輪廓是無疑的。

  為什么陶淵明沒有作出這一描述?
  這應與他們的職業(yè)有關。陶淵明是個詩人,他關心的是詩和個人的情操,表現(xiàn)的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而郭璞(276—324)不僅是個文學家,更重要的是術數(shù)大師,舉凡陰陽五行、地理術數(shù)、文字訓詁,無不精通,無不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他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實主義?!稌x書》說他:“璞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于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陰陽算歷。”很多重要典籍都是經他注釋才得以流行后世的。如《周易》、《穆天子傳》、《楚辭》等,他甚至還寫了一部風水方面的經典之作----《葬經》。除此外,郭璞還有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他曾作過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參預軍事,掌管機要。郭璞參預軍務和著述《葬經》,自然對地理或地圖的觀察和理解要比常人仔細而深刻得多。他看出《山海圖》的整體輪廓“圖亦作牛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參預軍務,免不了要和軍事地圖打交道,同時郭璞又是風水大師,是風水地理界的鼻祖,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郭璞對《山海圖》輪廓的描述是準確的。


  其次,整個復原后的《山海圖》與亞洲地形是吻合的。
  亞洲地形是牛形?
  不錯!亞洲地形確實是牛形。但亞洲西北一線,你至少得以海拔400米等高線畫圖。
  遠古亞洲的地形是一條公牛的形狀,其外部輪廓至少是以海拔400米等高線所呈現(xiàn)出來的形狀。如果低于400米,則亞洲貝加爾湖一側的牛頭呈現(xiàn)不出來,整體輪廓也就不會是牛的形狀。
  請看一張現(xiàn)代的亞洲地形圖。其外部輪廓是不是就是一條公牛的形狀?
  


  這是一張球面圖,采用的是現(xiàn)代的球面繪圖技術繪成的亞洲地形圖。牛的背部是以400米等高線成圖的。因為圖較大,北冰洋及北美阿拉斯加沒有呈現(xiàn)出來。如果畫出來了,牛角會更像。再補上蓬萊仙山和菲律賓這兩條前腿??吹經]有?整個亞洲地形這時呈現(xiàn)出的形狀基本就是一條公牛的形狀。

  如果是航拍圖,西亞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將被壓縮成牛尾,北美阿拉斯加將被壓縮成近乎完美的牛角,一如上面谷歌地圖,它整體呈現(xiàn)出的形狀就完全是一條公牛的形狀。
  如果是平面圖呢?亞洲地形根本就不會呈現(xiàn)出牛的形狀!
  那么,郭璞看到的是球面圖還是航拍圖?
  雖然中國古籍中記載上古有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件。如晉王嘉《拾遺記》中記載顓頊帝時:“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
  帝堯時:“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羽人棲息其上?!?br>  秦始皇時,“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p>

  《拾遺記》記載的事物竟然象我們現(xiàn)在的導彈、航天飛機和潛艇。此外《列子》也記載了蓬萊五大仙山的人民能飛相往來的事情?!赌υX婆羅多》中也記載了很多神秘的武器。這類記載,我們實在不敢想像。
  但面前這張《山海圖》,分明是一張球面圖或航拍圖。這可是中國所謂的大禹九鼎山海圖,是至少4000多年前繪制的亞洲地形圖!這張圖該怎么解釋?要畫出這樣一幅牛形亞洲地形圖,至少得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為平面圖根本就不會呈現(xiàn)出牛的形狀來!
  我們對上古歷史的了解真是太膚淺了!
  為什么4000多年以前的上古亞洲地形是這樣一幅公牛的形狀?
  因為大洪水!
  這樣的亞洲地形圖,洪水至少要高于現(xiàn)在的海平面400米,才能形成這樣一幅牛形圖!特別是牛背形狀的出現(xiàn),就是以400米等高線成的圖。

  4000多年以前有這么大的洪水嗎?
  是什么原因引起這么大的洪水呢?
  這些問題,將在后文逐一揭示!
  總之,無論郭璞看到的《山海圖》也好,現(xiàn)代400米等高線亞洲地形圖也好,還是谷歌地圖所表現(xiàn)的400米等高線亞洲航拍圖也好,都一無例外地說明了遠古亞洲地形確實是公牛圖。
  如果上古曾經發(fā)生了大洪水,還有什么能比這更形象、更直觀地昭示后人呢?大禹集九州之銅,銘刻這樣一幅《山海圖》于九鼎,良苦用心,殷殷可鑒!
  可惜的是,后人看不懂。不但看不懂,反而誣之為荒謬!祖先有知,哀莫大矣!

  再次,復原后的《山海圖》與古時的西北“絲綢之路”和云貴川的“茶馬古道”路徑是吻合的,也就是說復原后的《山海圖》路線是符合上古亞洲交通實際的。
  我們知道,上古的書籍是寫在泥板、紙草、貝葉、龜板,再后來是寫在竹簡上的,而大禹卻將《山海圖》銘刻在九鼎上,并且置于國家廟堂中,皇室以外人員難得一見。足見他對此圖的重視?。ㄈ绻笥碚娴你懘恕渡胶D》于九鼎,那就說明了所謂的《禹貢》是一部十足的偽書!但偽書并不意味著沒有價值,《尚書》這部偽書應是孔子據(jù)自已掌握的資料加上自已的理解編纂而成??鬃訉ι瞎艢v史、地理的理解有錯誤的地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歷史地理,其價值在《山海圖》沒有復原、《山海經》沒有得到正確詮釋前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為什么說《山海圖》符合上古交通實際?
  因為《山海經》描述的各山山麓之連線,其實就是民族在遷徙過程中形成的主要交通線,掌握了這些交通線,就可以交通東西,縱橫亞洲、俯視北非、直插南歐!這張圖應該還標明了礦產等資源。在上古,這張《山海圖》就是國家絕級機密!它是戰(zhàn)爭時的軍事地圖,是金、銀、銅、鐵、錫還有一些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的礦產等重要戰(zhàn)略資源的藏寶圖,是沙漠行軍的水資源指南,還有其它寶藏和上古文明信息,正因為它如此重要,“大禹”才慎之又慎,銘之于九鼎。
  這些交通線在西漢鑿空西域之前早就存在。
  絲綢之路一般認為是公元前136年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后才開通的。史家謂之“鑿空”。其實“絲綢之路”這條路線早就存在,它就是《山海經.五藏山經》之《西次三經》路線。

  《山海經》中的《西次三經》路線為崇吾之山—長沙之山—不周之山--峚山—鐘山—泰器之山—槐江之山—昆侖之丘—樂游之山—流沙--蠃母之山—玉山—軒轅之丘—積石之山—長留之山—章莪之山—陰山—符惕之山—三危之山—騩山—天山—泑山—翼望之山。
  它對應的就是陜西長武--—同心—-雅布賴山---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馬鬃山---敦煌---羅布泊----喀什----撒瑪爾罕一線。(具體見下圖)
  



  “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與《西山經》圖
  同時《南山經》首經構成了“絲綢之路”南線之西段路線。即從敘利亞東北---德黑蘭---興都庫什山脈西段。
  可見“絲綢之路”并不是西漢才有的。究其源頭,遠在軒轅和黃帝之時?!段鞔稳洝烦霈F(xiàn)軒轅和黃帝二次,足見那時軒轅和黃帝(注意:軒轅和黃帝并非一人)就在此一線活動,其山麓之連線就是當時重要的交通線。

  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至少在西漢之前2000年左右,羅布泊附近就有歐羅巴人的遷徙遺跡。2005年,考古學家在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發(fā)現(xiàn)了幾百具有歐羅巴人特征的干尸,據(jù)新疆當?shù)厝酥v,最初發(fā)現(xiàn)的棺材有一千多具,埋葬在漫漫黃沙之下,棺木層層堆積,一共有五層。經碳14測定,年代在前2000年---前1500年之間,此時正是中國史書記載的夏王朝時期。
  在公元前2000年前,據(jù)《山海經》,夏后啟曾經征服了西亞,在德黑蘭附近的大運山舞九代。據(jù)《摩訶婆羅多》,夏后啟(堅戰(zhàn)、后照)聯(lián)合了西亞盟國,發(fā)動了復國之戰(zhàn),戰(zhàn)爭席卷了整個亞洲,18個國家,180萬兵力展開大戰(zhàn),雙方幾乎同歸于盡,壯年男子幾乎全部陣亡。這段歷史,或許可以解釋小河墓地的早期干尸的來由。那些棺木里大量的女人,大量的木祖,證明當時那里基本沒有壯年男子了,有的也只是老弱病殘!這正是戰(zhàn)爭結下的苦果。

  小河墓地表明,新疆與地中海一帶早就有往來。他們是一個族群、不同年代的人。經DNA檢測,小河墓地最下層黃種人較多,越到上層歐羅巴人種越多??梢娺@些人是從地中海遷徒來的,并非土著。當時的土著人是蒙古人種。在女性棺木里都發(fā)現(xiàn)了木祖,每具棺木的木祖一到三個不等。最下層發(fā)現(xiàn)身份較尊貴的是一位老年女性,戴有金耳環(huán)。其年代為前2000年左右。瑞典的考古學家貝格曼曾到新疆考古,在其記錄中,墓區(qū)北部的尸體旁曾發(fā)現(xiàn)銅制的鏡形器、骨雕人面像、圓形石質權杖頭。隨同這些歐羅巴人來的,還有兩河流域的六倍體面小麥。
  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從西亞到新疆,交通線早就存在。
  直到西周時期,這條路線還是存在的。據(jù)《穆天子傳》,周穆王西征,會西王母于瑤池,走的就是這條路線。《穆天子傳》說:

  “天子五日觀于舂山之上,乃為銘跡於縣圃之上,以詔后世。”據(jù)郭璞注文,此舂山就是鐘山之同音互譯詞,而鐘山恰恰是《西次三經》之鐘山??h圃即《山海經.西次三經》中的槐江山之平圃,《西次三經》說:“槐江之山,......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實惟帝之平圃?!倍移狡裕h圃)南面多丹粟,北面多采黃金和銀!看來平圃并非花苑或獵場,而是玉石、金、銀礦的開采之地! 
  《穆天子傳》又說:“辛丑,至于剞閭氏。天子乃命剞閭氏供食六師之人于鐵山之下。天子遂驅升于弇山,乃紀丌跡于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由上可知,穆天子的路線是從蒼梧(今陜西長武)—-舂山(鐘山)--槐江山---剞閭(伊犁)—天山--弇山(崦嵫山)—西王母山。

  這條路線與《山海經》之《西次三經》路線是吻合的,可見直到西周時穆天子西征走的也是《西山次三經》路線,即后世所謂的“絲綢之路”。 
  直到周幽王時,關中大地震,西周國勢日衰。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今西安之西)。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邑后,西部從天水一直到敦煌、新疆為少數(shù)民族政權所阻隔,加之東部歷經250多年的漫長戰(zhàn)爭,川洛一帶又地震等天災不絕,周朝和西部就徹底中斷了聯(lián)系。絲綢之路就此湮滅無聞了。
  此后到秦始皇北卻戎狄,筑長城時,其西界不過臨洮,而臨洮以西至玉門、敦煌、新疆等的廣闊西域,從此不為漢人所知了。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公元前136年,此時漢武帝驀張騫通西域,前126年張騫自西域返回長安。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于是西北國始通于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與國外,外國由此信之”。司馬遷認為西域是自張騫出使以后才開始與漢人交流的??梢娢饔蚺c中原的交流中斷了634年!即從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開始,一直到公元前136年。

  其實這條路線至少開通于黃帝時期,絲綢之路東部之北段路線為從陜西長武(長武之名即來源于崇吾之山之“崇吾”)—寧夏固原西北—寧夏中衛(wèi)—戈壁阿爾泰沙漠—甘肅馬鬃山---敦煌—塔克吉斯坦奧什州山麓一線;南段路線為《西山經》首經東段 ??梢娊z綢之路這條路線其實是古已有之。張騫只是重新發(fā)現(xiàn)而已,并非什么鑿空之舉!即便在現(xiàn)在,《西山經》路線仍是重要的交通線。圖二之黃色線條即為現(xiàn)在主要交通線。

  至于茶馬古道,一般認為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之際。其實茶馬古道淵源非常久遠。西漢張騫通西域時,曾在大夏(今阿富汗)見到四川的特產蜀布和邛竹杖,大吃一驚,問他們是從哪里得來的?!妒酚?大宛列傳》記載張騫:“臣在大夏時,見卭竹杖、 蜀布。”。晉代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 武帝使張騫至大夏國 ,見卭竹、蜀布,問所從來,曰:'吾賈人從身毒國得之?!鄙矶揪褪乾F(xiàn)在的印度。阿富汗人竟然是從印度弄到的??梢娺h在張騫以前,云貴川先民們早就與印度有貿易往來。由此亦可見所謂的“茶馬古道”的交通線在西漢以前就存在了,更不是始于唐宋,只不過是唐宋時在西南開設茶馬互市,以此得名而已。
  那么西漢是不是“茶馬古道”交通線最早的開通時間呢?

  事實遠不只此!
  至少在公元前2300年,這條交通線就一直存在!這條交通線就記載在《山海經》之《南次三經》與《中次十一經》中。
  茶馬古道其前身即為《南次三經》之西段與《北次十一經》之西段。如上圖。
  茶馬古道在云南之三角區(qū)域正好為《南次三經》與《中次十一經》路線的三角區(qū)域。上古先民沿喜瑪拉雅山脈之南北山麓至云南大理與昆明的交通線早已開通,并記之于《山海經》之《五藏山經》,其開通的年代至少在黃帝時就有了!為什么?因為在《山海經》中,《西山經》首經的路線非常久遠,從《西山經》首經描述的秦嶺東段的地理特征來看,現(xiàn)在的西安到周至之渭河南部地區(qū),那時尚是秦嶺中段部分。也就是說,鎬京所在地,那時是秦嶺中段?,F(xiàn)在的秦嶺和西安---周至之間的平原是由于秦嶺山崩后才出現(xiàn)的。而這條線路,在遠古卻是一條通往東南亞和西藏的主要交通線,也就是我們后世所稱的茶馬古道。

  既然早在黃帝時代就已存在,為什么不見于歷史記載?
  因為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在世界歷史上發(fā)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這就是前面所述的俱盧之野大戰(zhàn)。從地中海到兩河流域、到印度半島到中南半島,一直到中國的云貴川,爆發(fā)了空前的世界大戰(zhàn),文明差不多被毀滅了!歷史被中斷。古印度與云貴川的官方交往就此中斷。然而,這條路線其實在民間仍在秘密行走。所以到了西漢時,張騫能在西域看到蜀地才有的川布和邛竹杖。

  第四,復原后的《山海圖》路線和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的遺址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
  迄今為止,考古發(fā)掘的舊石器遺址與新石器遺址,如果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綴起來,它所呈現(xiàn)的路徑與《山海圖》的路徑基本是一致的。
  也許有人說,新、舊石器時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你這樣將它們當時的聚居地不加區(qū)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科學嗎?
  其實,舊石器時代的人也好、新石器時代的人也好,其聚居區(qū)一般來說是相對固定的。除非發(fā)生了非常巨大的地質變化,其集聚居地才會有變化。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兩河流域的考古發(fā)掘中得到證明。在兩河流域,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文明總是一層一層地深埋在地底下,哪怕有的年代相隔幾千年,人類總是習慣于在原居住區(qū)生活。在烏魯克遺址的發(fā)掘過程中,總計發(fā)現(xiàn)了十二層文明,一層一層累積,最上層與最底層年代相隔四五千年。可見不管舊石器時代也好,新石器時代也好,人類聚居區(qū)總是相對固定的??脊艑W家就是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開創(chuàng)了地層發(fā)掘法。

  同時,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也看到,所謂的絲綢之路,其實從炎黃時期就開通了,以后周穆王西征時走的也是后世所說的絲綢之路,張騫通西域走的也是這條路,我們現(xiàn)在到新疆走的也是這條路。茶馬古道亦然??梢姴还苣甏绾芜f延,交通線總是相對不變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將新舊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聯(lián)系起來加以分析。
  我們看一看我們中國目前發(fā)掘的新舊石器時代遺址,看看其分布有什么特點。
  東北一線主要有:
  黑龍江省呼瑪十八站舊石器遺址
  訥河市清和屯遺址11800年前
  哈爾濱閻家崗遺址
  阿城交界鎮(zhèn)古人類洞穴遺址17.5萬年前
  吉林省榆樹縣周家油坊舊石器4萬年前
  吉林延邊龍人溝1.5萬年前
  安圖縣明月鎮(zhèn)安圖人舊石器初期遺址
  這些遺址,自北而南連起來,正好是《五藏山經.北山經》山系的一部分。

  山西、河北的所謂舊石器遺址,主要有:
  朔縣城西北峙峪文化29000年左右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50萬年至20萬年
  山頂洞人 2萬年前
  許家窯舊石器文化 10萬年前
  陽原縣虎頭梁舊石器文化不到20000年
  馬圈溝舊石器遺址
  小長梁遺址
  河北陽原東谷坨文化 距今約100萬年
  這些遺址,正好位于《五藏山經.中次二經》和《中次三經》之間。其走向是東西向的。
  山西、河北南段至山東之舊石器遺址,主要有
  甘肅鎮(zhèn)原寺溝口舊石器遺址
  甘肅鎮(zhèn)原姜家灣舊石器遺址
  慶陽舊石器遺址
  陜西長武窯頭溝及鴨兒溝舊石器遺址
  山西丁村舊石器文化遺址 27000年左右
  沁水下川舊石器遺址24000-16000年前
  安陽小南海舊石器遺址13000-50000年前
  新泰市烏珠臺遺址2-5萬年

  山東沂源猿人遺址40-50萬年
  這些遺址,其東西連線,正好是《西次三經》起始線與《五藏山經.中次七經》路線。遺址就分布在此二線附近。
  而山西苪城西侯度遺址至藍田人遺址之連線正好是《五藏山經.西山經》首經之路線!
  鄂西至安徽、江浙一線有:
  隕西黃龍洞舊石器遺址10萬年前
  大治舊石器遺址28.4萬年 劍齒象 
  巢湖市銀山舊石器遺址20萬年左右,
  其東西連線正好在《中次九經》沿線。二者走向完全一致。
  云貴一帶舊石器遺址,主要有:
  麗江舊石器遺址
  元謀人 170萬年前
  呈貢縣龍?zhí)渡嚼ッ魅诉z址3萬年前
  富源大河舊石器遺址36000-44000年前
  黔西觀音洞舊石器文化
  這些遺址按順序連綴,其走向正好與《五藏山經.中次十一經》吻合,呈“V”字形走向。

  所以,人類的聚居區(qū)和交通線其實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即人類總是趨向于在原有的聚居區(qū)生活,交通線一經形成,除非出現(xiàn)地質變化,否則不論年代相距多遠,人類總是依照原聚居區(qū)和交通線活動。
  下面我們再系統(tǒng)地看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情況。下面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圖。
  

(原圖)
  (此圖只是粗略劃線,精確路線見《山海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山海經》各山路線與考古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分布具有相當高的吻合性。
  如上圖西北角,新疆天山至北疆至甘肅、內蒙所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遺址,其連線正好與《北次三經》路線之首吻合。
  東北一線,自吉林到黑龍江,其新石器遺址連線剛好是《北山經》首經一部分。
  而紅山文化,更是《中山經》首經和《中次二經》路線;龍山文化則處于《中次六經》和《中次七經》之間;陶寺文化則在《中次七經》路線之西;彭頭山文化在《中次九經》路線之中部,凌家灘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濱文化之連線與《中次九經》路線更是具有相當高的重合性;馬家窯文化則在《西次二經》之東。

  這說明《山海經》路線是符合考古結果的。這是從遺址分布來看的。
  另外從文化的變遷來看,《五藏山經.中山經》的編次順序實際上也是文化變遷的順序。
  從《五藏山經》之《中山經》經文順序可以看出,在上古,中國北方文化有一個自北向南擴張的過程。即從內蒙赤峰一帶向南發(fā)展,一直到云貴、兩廣。
  那么這是否說明北方赤峰一帶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之根呢?
  從《山海經》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中山經》經文順序雖然是自北向南描述的,但是《山海圖》之《中山經》路線卻是自南向北遷徙的!而且是從云南向北發(fā)展,一直到達賀蘭山和赤峰一帶,甚至還有繼續(xù)向北發(fā)展的跡象。
  也就是說,《中山經》經次順序和《山海圖》路線指向順序脫節(jié)了!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了《中山經》經文編譯者沒有看到完整的《山海圖》。也就是說,經文編譯者可能是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中山經》路線的。他按發(fā)現(xiàn)的順序編成經文,卻沒注意到經文路線的實際指向。
  這也同時表明,在《中山經》經文形成以前,中國文化是從南向北發(fā)展的。而且是從中國云南起源的。這才是中國文化之根!
  事實上據(jù)《山海圖》,整個《中山經》的民族遷徙路線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北面的《中山經》首經(在赤峰一帶)即紅山文化向南遷徙至賀蘭山和五臺山一線的《中次二經》和《中次三經》;然后南面的龍山文化(即秦嶺至山東半島一線)的《中次四經》向北遷徙至《中次五經》、《中次六經》,與北面的紅山文化交匯于山西五臺山、賀蘭山一線。由此可以推斷,此賀蘭山至五臺山一線的文化必然是紅山文化和龍山文化碰撞的產物。

  第二部分為山西北部的《中次六經》向南順次從《中次七經》、《中次八經》并一直抵達云貴高原、湘鄂贛及福建一線的《中次十一經》路線。
  第三部分為南面的云貴高原即《中次十一經》向北、向東遷徙至洞庭湖、九江、上海一線,進而到達秦嶺---山東半島一線,后繼續(xù)北上,到達恒山至賀蘭山一線,最后甚至到達了貝加爾湖和北冰洋。這支文化應該就是炎帝文化。因為據(jù)《山海經》,炎帝父族少典即《山海經》的囷帝,居于云南大理的帝囷山,即現(xiàn)在的點蒼山。其后少典向北發(fā)展,建立鼬姓國,鼬姓國的中心區(qū)域就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一帶??脊虐l(fā)現(xiàn)的彭頭山文化就在鼬姓國范圍之內。據(jù)《山海經》,炎帝文化曾經統(tǒng)治了整個亞洲和北非。這一點后面再談。

  從《山海經》來看,考古絕不應是零碎的發(fā)掘,各遺址其實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F(xiàn)在大型的主要的發(fā)掘工作,主要分布在華北一帶。這是考古和歷史學界將資源集中在華北發(fā)掘的結果。事實上據(jù)《山海經》,在商周以前,中國南方和大西北要比中原文化發(fā)達得多!自炎帝至黃帝,一直到堯舜禹,上古帝王都城一直在昆侖四墟!所謂陶寺遺址是堯帝都的說法是不靠譜的。非但如此,《山海經》中具有高度文明的遺址遠未發(fā)掘。據(jù)《山海圖》還有廣闊的西北、西南及中國南方的相當重要的文化和文明未被發(fā)掘。其原因是什么?是專家們的思維定勢所致。專家們以為中國文明的中心一直在華北,然而文明的中心難道一直是在華北的嗎?文明的中心真的是一成不變的嗎?
  《山海經》或《山海圖》提供的答案是否定的。

  據(jù)《山海圖》,中國人的遷徒范圍其實覆蓋了整個亞洲,甚至到達了北美和北非。據(jù)《山海經》,炎帝文化是世界文明之源。炎帝之子炎居當時就統(tǒng)治了埃及。事實上埃及這個名詞,就來源于炎帝之子“炎居”的音譯。
  在《山海經》中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那就是名山越密集的地方,往往就是當時的文化或文明的中心所在?!渡胶=洝分袥]有任何地方有貴州和湘西的名山密集。據(jù)《山海圖》復原圖,貴州和湘西一帶的名山密密麻麻,那里絕對有上古時代的都城,并且是非常輝煌的都城。 
  第五,復原后的《山海圖》與神話傳說、科考發(fā)現(xiàn)、谷歌地球反映的內容是相吻合的。
  據(jù)《山海圖》復原圖,我國山東半島至朝鮮半島遠古本是連在一起的,現(xiàn)在竟然是汪洋一片了。

  事實是這樣的嗎?
  據(jù)《中國地理大發(fā)現(xiàn)》一書記載,1977年黃海70多米深的海底發(fā)現(xiàn)泥炭,點火即燃。經碳14同位素測定,泥炭的年齡大于或等于3.6萬年,估計為4萬年,表明7萬----4萬年前,黃海為大陸。
  如果《中國地理大發(fā)現(xiàn)》一書所載沒錯,那就意味著《中次五經》一線至少形成于3.6萬年之前! 
  同時據(jù)《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一書,在2萬年前,全球海平面要比現(xiàn)在低120-140米?!皷|海大陸架幾乎全部出露,古海岸遠離現(xiàn)代海岸達600公里。長江入??谙鄳娱L20-45米?!?br>  《中國第四紀冰川》一書說2萬年前,東海大陸架曾經是大陸。這一點,《山海經》中似乎沒有相關記載。只有山東至朝鮮半島一線,上古確實是連成一體的。

  此外,據(jù)《山海經》記載,在今天的北極附近曾經有兩座都城,一為帝都,一為幽都?!渡胶=?北次三經》:“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澤。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廣員百里,無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風力/力力]。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br>  而據(jù)谷歌地圖,它們竟然是存在的!
  北極都城就在現(xiàn)在的北地群島東西兩側,《山海經.北次三經》說它東側有帝都,西側有幽都。帝都在泰澤中,“泰澤 ”就是大澤?!蹲髠?哀公九年》:泰者,大也。又《禮記.曲禮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梢娞删褪谴鬂伞!侗贝稳洝氛f在泰澤旁邊有一座大山,叫帝都之山,它的北面五百里有錞于毋逢之山,錞于毋逢之山的西邊,有幽都之山。這兩座山都是帝王都城所在地。帝都之山方圓百里。雞號之山就是極號之山,也就是北極。

  請你打開谷歌地圖,下圖中標記所在地,就是《山海經.北次三經》中的帝都之山,與《山海經.北次三經》的描述完全一致,而且正好位于一個無底深淵中,那個深淵,就是上古的泰澤!《山海經》說那是帝都所在。這會是帝都遺址嗎?這個圖布局如此整齊,方方正正,輪廓鮮明,不是人類文明的遺跡還能作什么解釋?
  

(原圖)
  另外《山海經》說北地群島的西側有幽都,遺憾的是北極被冰雪所覆蓋,不能一窺究竟。但荷蘭科學家在北極發(fā)現(xiàn)了一座城市的遺跡。另外俄羅斯科學家也在北極圈內的克拉半島附近的海底發(fā)現(xiàn)了人類文明的遺跡,其時間在1萬多年前,科考的結果表明1萬多年以前克拉島附近的氣候要比現(xiàn)在溫暖多了??死瓖u就在北地群島的西側,應該離《山海經》所說的幽都不遠。從《山海經》來看,幽都也沉到海底了。

  此外, 關于蓬萊山,《山海經》只有《海內北經》一句話:“蓬萊山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薄妒酚洝分杏星厥蓟逝煞绞啃旄B饰灏偻型鰱|海尋找蓬萊山的記載,沒找到,最后連徐福也消失了。事見《史記》: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夫﹑瀛洲,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僊人。《漢書郊祀志》也說:“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蓋曾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臨之,患且至,風輒引船而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蓬萊山在哪,一直不明。
  但《列子.湯問》卻給出了蓬萊山的具體細節(jié)。據(jù)《列子.湯問》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日歸墟。八絃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贏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禹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是神話。然而,請你據(jù)《列子.湯問》的線索找一找,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列子.湯問》說,蓬萊山在渤海之東極遠的地方,那里有一大壑,是個無底谷,名叫歸墟,大壑附近有五座仙山,分別叫岱輿、員嶠、方壺、贏洲、蓬萊。五座大山上有仙人,每天飛來飛去。這五座仙山處于不斷漂移之中。這里提供了至少四個重要信息:一是蓬萊距渤海非常遠;二是蓬萊山在海洋無底之谷附近;三是蓬萊五座仙山一直在漂移!四是蓬萊山有高度的文明,那里的人能夠飛翔。
  海洋中的無底谷,只有馬里亞納海溝才稱得上真正的無底谷。打開谷歌地圖,馬里亞納海溝附近現(xiàn)在有塞班島和關島?!读凶?湯問》說那五座仙山曾經不斷漂移,那就將塞班島和關島平移,看到了嗎?關島、塞班島一線漂移到西邊,那里有帕勞群島!帕勞?蓬萊!帕勞是蓬萊的譯音!而這里正好是《山海經.東次三經》路線。在《東次三經》時代,現(xiàn)在的帕勞群島向北至沖繩島一線曾經是大陸!《列子》說它是從現(xiàn)在的關島一線漂移來的,現(xiàn)在的谷歌地圖還留下了它漂移的軌跡:一共漂移了四次!在漂移到今帕勞一線后整體下沉了。詳見下圖。

  

(原圖)
  《列子》說蓬萊五大仙山“臺觀皆金玉”,那里的人能“飛相往來”,真的如此嗎?不知道。但是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在琉球群島和"與那島"南島發(fā)現(xiàn)了海底文明遺跡,包含被珊瑚覆蓋的方形結構物、巨大的帶棱角的平臺、以及街道、樓梯和拱門狀的類似祭壇狀的建筑物。
  
(原圖)
  與那島的位置和《東次三經》的中父山所在位置比較接近,它是否是和蓬萊五大仙山一塊沉到海底的,不知道。但海底下面有臺觀卻是不爭的事實。 
  歷史記載、神話傳說、谷歌地球、海底科考,五者竟然如此吻合!
  面對這結果,我們瞠目結舌!
  傳說原來并非空穴來風!
  現(xiàn)在的帕勞群島一線竟然曾經是大陸,而且是由關島、塞班島到日本富士山一線之島鏈漂移而來的!在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時整體下沉了。據(jù)谷歌地圖顯示的漂移痕跡,它在漂移四次以后才沉入太平洋中!想一想,《東次三經》路線的形成年代該有多么古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山海經》作者是誰,還寫過哪些書?
最初《山海經》有圖有真相,如今存世的是真還是假
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
歷代國學大師們論定資陽昆吾山是上古文明中心
上古《山海經》中的神秘仙山“蓬萊”究竟在哪里?上古神話那些事
《山海經》,來自遠古的記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