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米歇爾·奧巴馬的新書《成為》列為童書媽媽讀書會的共讀書目,是因為我們編輯部的同事瘋狂力薦;還因為在舉辦讀書會嘉年華的時候,《成為》中文版出版人就坐在我旁邊,聽完我們一個書友的分享,他就跟我激動地說:《成為》非常適合他!這位書友簡直是《成為》的代言人,你們全讀書會都是《成為》代言人。
我聽了心情甚是激動,春節(jié)出國的時候,也帶著這本大部頭準備在路上看。我的女兒丸子對這本書很好奇,在清晨醒來、等餐廳上菜等時候,她都拿來看,不時分享書中片段,大概用了四天,她宣布把這本厚書看完。我能夠肯定這本書寫得很流暢,對讀者(含兒童)非常友好。
書友們在狗年的最后一天、豬年的第一天都在看這本書,摘抄了大量的金句,寫了很多讀后感,把我的胃口吊得很高。
我是直到旅行結束,在回北京的飛機上才有機會看這本書,在幾千米的高空專心地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得出了一個很難受的結論。
我以為看完書之后,我會熱淚盈眶,像看《走進魔法店》一樣,但看完書之后我升起來最多的一個感覺是失望,我對米歇爾·奧巴馬非常失望。
我覺得她沒有成為我心目當中期待著的她,我覺得她本應該更好。
《成為》這本書結構非常清晰和均衡,分別是“成為自己”“成為我們”“成為更多”,這是非常詩意的寫法,你看完書之后,會知道:
成為自己:是一個芝加哥南城的黑人女孩成為藤校精英的故事;成為我們:是一個女孩成為妻子和母親的故事;成為更多:是成為第一夫人的故事。
這是米歇爾非常清晰的的三個人生階段。下面我就這三個階段談談我為什么失望。
成為自己:
從芝加哥南城平民到藤校精英
米歇爾的第一個成為,成為了什么?她從一個芝加哥南城(富人們紛紛搬離的貧民區(qū))、一個沒有自己的房子的黑人家庭出身,考上普林斯頓,并讀了哈佛博士的故事。
這個歷程是典型的“寒門出貴子”的故事,看得我內心非常激動。米歇爾的成長經驗總結起來,應該是一個美國版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很多細節(jié)讓人感嘆成功不是白白來的,需要你的堅毅、努力和付出。
“堅持自我”是米歇爾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她很討厭吃雞蛋,但家長老要她吃雞蛋,于是她問“為什么要吃雞蛋”,媽媽說“因為雞蛋提供了蛋白質”,于是她把雞蛋換成了她愛吃的、同時也提供蛋白質的食物。她說:“我有很多增加蛋白質的方法,我為什么不用我愛吃的方法?”父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從了,她明白規(guī)則后面的道理,并且為自己爭取。
學鋼琴時她敢于挑戰(zhàn)老師。她們家沒有自己的房子,其實是住在姑姑家的二樓,算是寄人籬下。而姑姑也是她的鋼琴老師。米歇爾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定要按順序一首接一首練習,她喜歡打亂順序先彈后面的、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曲子。這讓姑姑大為光火。但是她小小年紀,一定要按自己的做。
她不但挑戰(zhàn)的是教鋼琴的權威,還挑戰(zhàn)他們一家的衣食權威,敢于挑戰(zhàn),敢于堅持自我,我女兒說米歇爾是個狠角色:“因為哈佛不是乖乖聽話就能考上的,生活也不是乖乖聽話就能過得好的,你必須尋找自己的感覺,堅持適合自己的做法?!?/p>
米歇爾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拼不出單詞WHITE,為此她專門回家復習練習,堅決要求老師再考一次,然后自己得了滿分。米歇爾是不放過自己、要跟自己較勁兒的人,這種較勁兒日積月累,從幼兒園到大學,是非常具有能量的。
她想報考普林斯頓大學,一位大學顧問認為她不是讀普林斯頓的料。她沒有相信她,而是給普林斯頓寫了一封信,以自傳的形式講述了自己的事、自己的觀點,因為這封透露了堅毅品質的信,她獲得了進常青藤大學的入場券,之后又進入了哈佛大學讀博士。
從芝加哥南城的黑人小孩到哈佛博士,米歇爾在逐步成為強大的自我,成為頂尖的人才,成為人群中最出色的那一些人,這讓她遇到奧巴馬的時候,毫無愧色,像橡樹和木棉一樣驕傲地站在一起。
我以前不知道米歇爾的成長故事,看完這段經歷,我對她非常發(fā)自內心地佩服。小丸子主動讀這本書讓我覺得太好了,米歇爾的童年少年時代可以教給她的東西太多了。
不過可惜的是,比起后面兩段人生歷程,這是讓我最不失望的一段。
成為我們:妻子和母親
米歇爾從哈佛畢業(yè)之后回芝加哥一個大律所工作,她很快就有了位于47層的有湖景大辦公室、全身剪裁合體顯得人十分高級的名牌服裝,高檔皮鞋,薩博汽車(那可是瑞典皇后座駕的品牌)。
這是極其光鮮體面的生活。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奧巴馬。
我在心里把米歇爾定位為與奧巴馬旗鼓相當的人物,我查資料的時候,也看見大量的媒體認為,不是奧巴馬帶著米歇爾玩,而是他們互相成就——正因為這樣,我比較了米歇爾跟奧巴馬此時的狀態(tài),這開始了我對她的首度失望。
書里有一個細節(jié)讓我這種沒有讀過名校的人甚為震撼,甚至讓我向往起了名校。
那就是米歇爾當時在律所其中的一個工作是專門延攬名校高材生。原來,跟我們這些非哈佛耶魯非北大清華的人不同的是,哈佛這樣大學的畢業(yè)生根本沒有發(fā)愁過找工作,他們需要操心的是究竟選擇哪一份工作。
米歇爾所在的律所為了吸引這些名校畢業(yè)生,甚至有專門的預算請這些人吃非常高級豐盛的午餐。米歇爾用這筆錢請了奧巴馬吃飯,為了吸引他來律所實習和工作。要知道這可是收入極為豐厚、行業(yè)地位很高的律所??!
成為了哈佛畢業(yè)生意味著什么?其實是得到了人生的大自由,什么叫自由?你可以自由地選擇你干什么,全世界都排著隊等你挑選,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一刻我覺得讀名校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我挺想追求的,想讓小丸子追求得到大自由,自由選擇人生任何東西。
所以,當全世界攤開來供你挑選的時候,選擇什么將成為你人生的重大命題。
我們都知道米歇爾當時的選擇是湖景辦公室、高薪、名牌服飾、高級汽車。而同為哈佛學生的奧巴馬是什么呢?他衣著樸素,開一輛很破的二手車,住在一個喧鬧但方便的公寓里面。
我女兒提醒我注意這個細節(jié):在這個公寓里面的一個晚上,米歇爾從夢中醒來,看見奧巴馬在看著天花板思考,心里想,他是在想我們之間的關系呢,還是在想念自己的父親呢?(當時奧巴馬的父親剛剛去世),結果奧巴馬的回答是“我是在思考收入不平等的事情”。
在奧巴馬的清單里面,從來就不會出現穿什么樣的套裝、穿什么樣的名牌皮鞋、在什么樣的辦公室辦公、揚眉吐氣回老家去衣錦還鄉(xiāng)……他沒有想過這些東西,也沒有想到”我要”。我女兒跟我說,奧巴馬是個為大眾思考的人。
奧巴馬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但不是一步一步來。我還看到了一句話,就是說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其實不知道他明天要做什么,但是他知道他這一輩子做什么,而我們大多數人知道明天要做什么,今天要做什么,不知道我這一輩子要做什么。
而奧巴馬的成長歷程,比米歇爾更加艱難,他的父親是非洲肯尼亞黑人,他的母親是美國人,他的父母還離婚了,他只能跟老人長大……
米歇爾和奧巴馬,同為可以自由選擇人生的人,米歇爾的選擇更像我們說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優(yōu)秀的綿羊,她的選擇跟奧巴馬的不僅不是旗鼓相當的,而且是相距甚遠的兩種格局的選擇。
我對米歇爾寄予厚望,在讀書會書友的發(fā)言當中,甚至有書友說米歇爾是帶有天命的人,在這點上,她辜負了自己的天命,令我失望。
不知道是奧巴馬的出現讓米歇爾思考使命,還是她本身已經在思考,她做出了一個決定,從枯燥的不喜歡而高薪的律所辭職,到一個公益組織去工作,之后去芝加哥大學工作——我不認為米歇爾的天命就是做公益或者到大學里工作,米歇爾估計也不這樣認為,但我感覺到了她的思考和探索,她在尋找真正的自我,她在找尋自己的人生使命。
但這個探索期很快就結束了,她跟奧巴馬結婚了,她當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她必須要平衡事業(yè)跟家庭的關系,到后期,她得平衡自己跟奧巴馬之間的關系——這聽起來挺高大上的,但其實米歇爾的選擇跟廣大婦女沒有多少區(qū)別:
一是喪偶式育兒,奧巴馬忙得幾乎不著家;一是男主外女主內,妻子成為丈夫的協(xié)助者。
當然,米歇爾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也顯露出了智慧,也很高妙,在這里我不重復了,關心方法的朋友可以去書里面看。
我覺得她成為一個母親和妻子,做的努力還是相當漂亮的。
但是,這些是她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嗎?我覺得回答不了她內心的叩問,但這是米歇爾啊,這是美國夢的代表作啊!這是國之重器??!我們對此的要求未免太低。
一諾說她出機場的時候,會看見一個培訓刷題機構的廣告,聲稱是哈佛耶魯一群畢業(yè)生創(chuàng)辦的——哈佛清華哈佛耶魯北大清華,這些都是國之重器的人,淪落成做補習最厲害的人。她為此感到羞恥。
我在巴塞羅那看高迪建筑時,感動得掉眼淚,在他建筑的圣家堂里,就是盲人也能夠感受得到上天賦予高迪的使命,是的,他的七個建筑作品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級文化遺產——這就是天命。
我不知道上天安排米歇爾來這個世上是完成什么樣的使命的,我想肯定不是安排她來解決喪偶式育兒家庭教育困境的,也不是來表率如何“男主外女主內”的,我想那個辭掉高薪工作去追逐人生意義的米歇爾也不會這么認為。
然而,她這么選擇這么做了,而我,那個寄予厚望的熱心讀者,難免失望。
成為更多:第一夫人
米歇爾后來成為了第一夫人。她成為了跟杰奎琳一樣,最受國民歡迎的第一夫人。
那么米歇爾在做第一夫人的時候究竟做了些什么呢?成為世界上最強盛國家的國母,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她用這些影響力去干了什么呢?
我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去看她在哪些方面具有了影響力,影響了世界什么,那就是以“米歇爾·奧巴馬“為關鍵詞搜索網頁。
很遺憾的是,米歇爾被報道得最多的,不是促進了人權平等,也不是幫助了女孩受教育,排名第一的是她的時尚影響力:她一天換了多少套衣服,她把便宜的牌子也穿得很好看,她御用的設計師等。
排名第二的是她的白宮菜園,通過在白宮種菜提倡健康飲食的觀念。但是,這個行為除了“秀姿勢”之外,究竟對孩子有多少用、改變了多少肥胖程度、人們的健康情況究竟有什么改變,卻很難查到相關的嚴謹的報告。
我跟女兒交談,問她”“你覺得米歇爾做第一夫人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立刻回答:“不就是種個菜嘛!”
女兒是讀馬拉拉傳記掉眼淚的小讀者,她對米歇爾的失望跟我一樣大。
我嘗試把米歇爾跟希拉里做對比。
有一個調查,最受美國人歡迎的美國女人,希拉里是連續(xù)11年排名第一,然后去年是被米歇爾超越,米歇爾發(fā)表了支持希拉里的演說之后得了第一名。
美國人為什么那么喜歡希拉里?希拉里代表著什么?希拉里代表著女性如果參與社會的話,女性想做什么,看到了什么,想改變了些什么。
米歇爾沒有選擇成為希拉里那樣的第一夫人。
米歇爾說”第一夫人不是一份工作,也沒有確切的職責”,她說她不知道第一夫人應該做什么,但她知道不應該做什么。
希拉里在擔任第一夫人的時候,曾經做了一些本應該在白宮西翼做的事情,就是夫人參政,人們都認為希拉里作為第一夫人越界了。
米歇爾的選擇,說明她更看重“做好第一夫人”這個職責,超過“我?guī)Ыo這個世界的改變”。
最值得期待的米歇爾,
是離開白宮之后的米歇爾
比起米歇爾自傳帶給我的失望,今年初扣動我內心、讓我熱淚盈眶的是蓋茨夫婦的年信。
蓋茨說,一個人帶著巨富死去是一種恥辱,他決定把大部分財富捐出來做成基金會,去做好事,去做改變人類生存狀況的事情。他們每年有一封信告訴大家,我們用這些錢去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發(fā)現。
比如他們認識到女孩子的教育會改變整個國家的時候,他們就去做女童教育;比如他們探索怎么樣降低貧窮孩子的死亡率,最后發(fā)現最有用的事情不是打預防針,而是配蚊帳。這就是他們最后在摸索中發(fā)現的,他們會在信里說最意外的是什么,他們最后是怎么做的,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用好他們的錢。
蓋茨在信里面反復的提到了他的夫人,我通過信里面看出,很多事情的確是蓋茨夫人想做的事情,是他們夫妻倆共同做的這件事情,這對我們的沖擊非常大。
在我心目當中,作為一個國之重器、世界之重器,掌握了這么多這么好的資源,擁有這么多的權力,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我們普通人是有可以質疑他的權利的。
而蓋茨夫婦,甚至退休了轉做教育的馬云,是經得起這樣的質疑的。
去查資料的時候慢慢發(fā)現:米歇爾說她之所以沒法去成為她自己,她在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的時候,被奧巴馬打斷,被生兒育女打斷了,她只好去成為一個母親,成為一個好的妻子,成為一個國家的第一夫人,我覺得她選擇不承擔那么多事情,其實是迫不得已的。
如果說讀哈佛給了她選擇人生的第一次自由,那么認識奧巴馬到第一夫人這整整八年其實是困住了她的自由。
我就覺得從米歇爾認識奧巴馬的那一天開始,或者說跟他生小孩、決定去競選總統(tǒng)開始,就是一個女人的生命在失去自我、折掉翅膀的一個過程、失去了自己意義的一個過程,雖然說失去的過程很美,很磅礴。
其實, 蓋茨夫妻倆也是從宣布退休之后才真正得到了自由。馬云也是宣布了退休,才真正進入我們教育行業(yè),現在覺得教育就真正他想做的事情??赡軡M足了一定的物質,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不得不去做的使命之后,才能真正地去追求我的自由。
所以,我覺得,最值得期待的米歇爾,是離開白宮之后的米歇爾。
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她?她不再做第一夫人了,兒女也已經長成了,奧巴馬也不需要她犧牲自我來輔佐了——她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擁有財富,她可以自由做任何事情。
書中最后一個場景很有意思,是米歇爾在他們的新居里面坐著,這是一幢離白宮幾英里的一個房子。
此時,奧巴馬在進行個人旅行,大女兒在進行自己的間隔年,小女兒在上學,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她在洗水槽里面的碗,聽著鳥的鳴唱。她一個人思考:我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 她要成為的人究竟是什么?
對于人生的叩問,此刻的米歇爾沒有任何借口。
但此刻的米歇爾讓我充滿期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