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國內(nèi)的朋友和初到荷蘭的中國家長很好奇荷蘭的小學到底是什么樣的?和國內(nèi)的小學有什么不同?這里我們就總結(jié)了荷蘭小學22個“真相”,讓大家一窺這個頂著兒童最幸福國度美譽的國家的小學日常。
1. 完全免費
和英美普遍存在的私立學校不同,荷蘭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公立學校(Regulier school),接受政府的資助,換句話說荷蘭的小學學費全免。家長每年僅需支付幾十歐元的所謂的“家長貢獻金”(Ouderbijdrage),用于學校組織的額外春游、秋游和課外活動。然而,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筆錢完全是在自愿基礎(chǔ)上繳納的,如果家長不繳納這筆錢,學校也不能將孩子排除在活動之外。(延伸閱讀:在荷蘭養(yǎng)大一個孩子省你多少錢?)
需要繳費的私立學校 (Particuliere basisschool ) 數(shù)量雖然近年來也有上升趨勢,2015年全荷有39所私立小學,到了今年一共有64所,但和全荷近七千所公立小學相比,還是鳳毛麟角。大部分荷蘭家長,無論貧富,還是會把孩子送去普通的公立小學,比如荷蘭王室的王子公主都是上的公立小學。很多被家長花重金送孩子去私立小學的原因往往是孩子在原本的公立小學因某種原因上不下去。
此外,一些大城市也有國際學校是需要收費的,上這類學校的孩子大多是短暫在荷蘭工作的國際大公司和國際組織的外派員工子弟。(延伸閱讀:荷蘭學校?還是國際學校?新移民家長首先應(yīng)該了解這些!)
2. 4歲生日入學
和國內(nèi)孩子6歲上小學不同,荷蘭的孩子4歲就上小學了,而且是在4歲生日當天正式入學,因此每個孩子的入學時間都有所不同。千萬不要由此認為荷蘭人熱衷早教、拔苗助長,荷蘭小學的一、二年級更像是我們常說的學前班,更多的是寓教于樂,真正地學習寫字算術(shù)還要等到三年級。(延伸閱讀:親歷孩子在荷蘭入學:不僅兒童最幸福,家長也最幸福)
3. 八個年級
既然4歲就可以上小學了,那么荷蘭的小學時光也自然比較長。小學一共分成八個年級,孩子的年齡在4-12歲之間。
4. 上課時間短
相比國內(nèi)的小學,荷蘭小學的上課時間相對較短。按照傳統(tǒng)的時間表,荷蘭小學早晨8:30-8:45開始上課,下午14:30-15:30間放學;星期三中午12點放學,下午休息。
各個小學可以自己決定上課時間,比如近年來有如下三種新模式比較流行:
連續(xù)模式:一周中四天下午14:45放學,中間只有短暫的午休;周三下午休息,中午12:15放學。
五天同等課時模式:一周中五天的下課時間都一樣,下午14:00-14:45間放學
霍恩模式:傳統(tǒng)的時間表,一周中周三和周五下午休息
此外,小學生一年中還有各種假期:
春假:一周
五月假:一至兩周
暑假:六周
秋假:一周
圣誕/新年假:兩周
總而言之,1-4年級的孩子每年至少要滿足3520個學時,5-8年級的孩子每年至少要完成3760個學時。
5. 請假很難
我們曾經(jīng)在有關(guān)荷蘭人度假的文章中介紹過,雖然荷蘭人每年平均有五周的帶薪假期,然而這里仍然有度假”黃金周“之分,有孩子的家長并不是說想什么時候去度假就可以去的,他們往往要就著孩子的放假時間。在這里,給學齡兒童請假非常難,根據(jù)荷蘭的《學習義務(wù)法》,孩子滿5周歲就有上學的義務(wù),如果無故曠課家長是要吃官司的。有一次作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荷蘭王儲帶著三個女兒去加拿大參加冬奧會,時間正好在學校假期以外,立即被荷蘭媒體質(zhì)問憑什么他能給孩子請到假。(延伸閱讀:不度假你都融入不了社會!你需要了解的有關(guān)荷蘭人度假的12個事實)
總之,在荷蘭孩子去上學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很多家長直呼,孩子滿五歲家長就徹底失去了自由。
6. 班級人數(shù)少
相比國內(nèi)的小學,荷蘭小學里的班級人數(shù)也相對較少,一般是20幾個孩子。根據(jù)荷蘭教育部的統(tǒng)計,荷蘭小學班級平均人數(shù)常年穩(wěn)定在26人。30人以上的班級雖然也時有存在,但并不常見,而且是需要整改的對象。
7. 書桌不是對著黑板
和國內(nèi)小學孩子們都齊齊朝向老師和黑板而坐不同,荷蘭教室座位的布局更加人性化,更利于孩子間合作交流。一二年級的教室里,沒有課桌,孩子和老師圍成一圈而坐,更像是幼兒園的形式。(延伸閱讀:這個國家最美的建筑是學校,難怪孩子都喜歡上學(組圖))
三年級以上的教室里,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課桌。每四五個課桌拼在一起,孩子們相對而坐,便于小組討論和協(xié)作。
8. 沒有自己的書本和文具
荷蘭小學生不需要自己購買書本和文具,這些全部由學校提供,但僅限于在校使用,不能帶回家。
9. 書包里沒有書
由于沒有自己的書,因此也不需要背著書上下學。荷蘭小學生的書包其實是用來裝午餐盒和水瓶的。
10. 沒有食堂,自己帶午餐
既然書包是用來帶午餐的,可見荷蘭的小學是沒有食堂的。荷蘭人的午餐本來就簡單,熱飯熱菜是幾乎沒有的,面包夾上幾片奶酪或火腿,配上果汁或牛奶,就是一頓飯,因此自帶午餐就很可以理解了。
此外,在很長時間里,荷蘭很大部分媽媽是不工作的,學校中午有午休,孩子被媽媽接回家午餐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近年來隨著職場媽媽的增多,很多學校才開始實現(xiàn)連續(xù)的上課時間(continurooster),孩子們在學校午餐,由老師或義工家長陪同。由于要額外占用老師或義工家長的工作時間,因此午餐的時間也很短,一二年級的孩子有半小時,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只有15分鐘。最近這個午餐時間還上了新聞,很多孩子表示這么短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吃完帶來的面包,營養(yǎng)學家也認為這么快吃飯不利健康。
11. 老師什么都教
和我們從小有語文老師、數(shù)學老師、音樂老師和體育老師不同,荷蘭的小學老師幾乎什么都教。一般每個班有一至兩名老師,這位老師既教語文、也教數(shù)學,還教自然歷史地理,唱歌跳舞。即使是有兩位老師的班級,老師的工作也是一樣的,只是一位老師可能周一三五來,另一位老師周二和周四來。由于老師不分科,因此也就沒有國內(nèi)小學的班主任老師和非班主任老師之分。
12. 課程表/自由選擇
和國內(nèi)小學明嚴格分明的課程表相比,荷蘭小學的課程表顯得比較松散靈活,并沒有所謂的語文課、英語課、地理課、歷史課這樣的科目分類。荷蘭的教育法里雖然規(guī)定了小學有如下必修內(nèi)容:
算術(shù)和數(shù)學
語言(其中包括荷蘭語,簡單的英語,弗里斯蘭省要教弗里斯語)
世界認知(其中包括地理、歷史和自然及科技)
創(chuàng)意教育(其中包括繪畫、手工、音樂、戲劇和舞蹈)
體育(身體鍛煉、玩耍和活動)
社交和情感教育(其中包括促進健康行為、學會自立、公民教育)
世界觀教育
但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按獨立的科目單獨來教的,而是被貫穿在學校的各種教學、討論、練習、主題活動之中。比如,我孩子的小學經(jīng)常有主題活動,有一次的主題是太空,那一次孩子們學習到了有關(guān)太陽系和九大行星的很多知識;最近的一次主題是環(huán)保,學習到了有關(guān)海洋污染、垃圾分類、節(jié)約用水等知識。
另外,在很多實行蒙特梭利和達爾頓教學理念的學校中,孩子有很多自由學習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中,孩子們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學習活動,而不是全班統(tǒng)一做同一件事。
13. 很多好玩的教具
走進荷蘭的小學教室,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好多好玩的教具??紤]到孩子愛玩的天性,一二年級的教室更是充滿了童趣。不僅有各種寓教于樂的教具,還有方便孩子做手工的各種顏料、彩筆、彩紙、洗手池,甚至還有過家家的小廚房以及角色扮演的更衣室。
在高年級的教室里,好玩的教具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看著孩子樂此不疲地玩著這些教具,真想自己也馬上回到童年。
14. 作業(yè)少/幾乎沒有
在荷蘭,每個小學都可以自行決定家庭作業(yè)的多少,學校與學校間差別還挺大。有些學校從三年級(相當國內(nèi)的一年級)開始就要求學生購買Ipad來完成每周的家庭作業(yè),而其他的學校根本什么都沒有。大概有四分一的小學會在三/四年級就開始布置家庭作業(yè)。但總的來說,荷蘭的小學生一般從六年級(相當于國內(nèi)的四年級)開始有正式的家庭作業(yè)。
即使開始有家庭作業(yè),荷蘭小學生的作業(yè)從數(shù)量上來說還是無法和國內(nèi)相提并論??纯聪旅媸呛商m小學作業(yè)的例子:
三年級:每天和父母一起閱讀五分鐘 (只是建議,不強制)
四年級:每周一頁算術(shù)和一頁閱讀
五/六年級:每周一頁計算、一頁閱讀和一頁拼寫
15. 沒有分數(shù)的成績單
荷蘭小學成績單很少看到分數(shù),而是用語言分等次來描述孩子的各項技能和表現(xiàn),比如:不足、一般、足夠好、好、很好。即使班上時常都有測驗,但測驗的分數(shù)一般不會直接列在成績單中,而是由老師通過語言來詮釋,比如比前段時間進步了、應(yīng)用題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等等。既然成績單上沒有分數(shù),那么自然也沒有排名,而且成績單是私人的,只有孩子的家長才能看得到。
此外,荷蘭小學的成績單不僅僅關(guān)注語言、算術(shù)之類的學業(yè)表現(xiàn),更加關(guān)注孩子的社交和情感發(fā)育。比如,5、6歲孩子的成績單上就有關(guān)于孩子能不能給同學反饋、能不能團體合作、有沒有獨立精神和責任感的評級。
16. 老師評語比考試重要
荷蘭的孩子從小學畢業(yè)就開始分流。分流的依據(jù)并不是小學畢業(yè)統(tǒng)考,而是小學老師結(jié)合孩子小學八年的平時成績和表現(xiàn)而做出的評估。雖然荷蘭小學平時也常常有考試,但這些考試的分數(shù)都被老師做成曲線、加上詮釋寫入每學期的報告中。等到小學的最后一年,老師就會根據(jù)這份報告給出升學建議,是去讀大學預科,還是去讀職業(yè)中學。而小學的畢業(yè)統(tǒng)考也故意被安排在老師給出升學建議之后,以防考試的分數(shù)對建議產(chǎn)生影響。
說通俗點就是,老師覺得你是塊讀書的料,你就去讀大學;不是讀書的料,那就別費那勁,早早學門手藝,自食其力。畢竟在荷蘭,會門手藝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未必就比大學生畢業(yè)生掙得少。(延伸閱讀:在沒有高考的荷蘭,人們?nèi)绾螒c?!敖鸢裉崦??)
17. 10分鐘的“家長會”
和在國內(nèi)把全班家長聚集起來開家長會通報學生情況不同,荷蘭的小學只有一對一的10分鐘面談。在面談前,先會把成績單發(fā)回家給家長查閱。然后在面談中,老師回參照成績單向家長通報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并解答家長的疑問。(延伸閱讀:在荷蘭開家長會,為什么家長不能太謙虛?)
18. 沒有老師的家長群
和國內(nèi)老師常駐家長群不同,荷蘭小學的家長群里絕沒有老師。在荷蘭,人們把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分得很開,老師也不例外。家長除了在每學期一次的10分鐘面談可以和老師說上話以外,平時也就是靠在學校碰到老師時簡短地交流一下孩子的情況,其他時間是不和老師保持私下聯(lián)系的。因此,這里的家長群一般都是由每個班的義工家長發(fā)起和管理的,旨在提醒轉(zhuǎn)達學校的通知,聽取家長的反饋并轉(zhuǎn)達給校方,以及家長間相互交流,分享活動照片等等。
19. 義工家長
在荷蘭,小學的很多工作都是由義工家長來幫助完成的。比如,每過一段時間教室家具和教具的清潔和打掃(學校大樓里每天有清潔工打掃)、每學期開學時給孩子們檢查頭虱、逢年過節(jié)布置教室、幫助老師組織活動,等等。
每個班級每學期都會有幾個固定的家長擔任所謂的”班級家長”(Klasouders),他們將分擔最多的志愿工作,并協(xié)調(diào)和組織其他家長參與學?;顒?。每個學校還有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大大小小事務(wù)的討論和決策。毫不夸張地說,沒有義工家長,學校里都運轉(zhuǎn)不起來。而爭當義工家長也是荷蘭拼媽/拼爸的重要事項,連荷蘭王后馬克西瑪也是她女兒小學的“頭虱媽媽”(就是每學期開學時幫助檢查頭虱的媽媽)。
荷蘭今年有一個很火爆的電視連續(xù)劇,名叫《頭虱媽媽》(De Luizenmoeder),講的就是小學里義工媽媽和學校教職員工的故事。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的學校也是社會的縮影,各種明爭暗斗、較勁排擠、八卦和偏見,以諷刺喜劇的形式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讓人忍俊不禁并產(chǎn)生共鳴。從這部劇的火爆程度可見當義工家長在荷蘭人生活中的普遍性。(延伸閱讀:國外拼媽照樣水深火熱!荷蘭拼媽拼的又是啥?)
20. “頭虱袋”
說起頭虱,很多人可能很驚訝:“怎么發(fā)達國家還有頭虱”。其實有沒有頭虱和衛(wèi)生狀況并沒有關(guān)系,作為最常見的人體寄生蟲它仍然廣泛存在于身體經(jīng)常親密接觸的人群中,比如小學生。因此,荷蘭的小學生中仍然時不時發(fā)現(xiàn)有頭虱,檢查頭虱也成了荷蘭小學每學期開學后做的第一件事。
荷蘭小學教室門口都掛著一種”頭虱袋”(Luizenzak),每個孩子都有一個,上面標著孩子的名字,上面有拉鏈,用于裝孩子的外衣和其他個人物品。之所以叫”頭虱袋“是因為以前相信,頭虱也會通過衣物傳播,所以用這種”頭虱袋“可以杜絕頭虱從一件衣服跳到另一件衣服上。盡管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頭虱只會通過頭靠頭的方式傳播,并不會通過衣物傳播,但”頭虱袋“這個名稱仍然廣泛被使用。
21. 沒有校服
不像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荷蘭的學校沒有穿校服的傳統(tǒng)。盡管近些年來不斷有呼聲引進校服制度,但相關(guān)的爭議也相當?shù)卮?,最后也都不了了之。像荷蘭這樣一個注重個人自由、階層平等的社會,對起源于英國私立學校的校服傳統(tǒng)恐怕興趣不大。
22. 自行車交規(guī)考試
荷蘭是著名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的數(shù)量比全國人口還多,因此荷蘭孩子從七八歲開始就騎自行車去上學了。
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荷蘭小學會針對七八年級的孩子舉行自行車交規(guī)考試。和考汽車駕照一樣,自行車交規(guī)考試也分為理論考試和路考,讓孩子不僅了解交通規(guī)則,而且掌握安全的騎車習慣和技巧。一群群穿著橙色安全馬甲上路考自行車”駕照“的孩子也算是荷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就是荷蘭小學的日常,有沒有解答你的疑惑?如果你周圍也有朋友對這里的小學感到好奇,那么請把這篇文章轉(zhuǎn)給他!
此荷蘭非彼河南
帶你走遍不一樣的歐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