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一句話幾乎被每一位大謀略家推崇并加以利用,那就是“內(nèi)用黃老,外示儒術”。他對中國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歷朝歷代的名君無不是遵循著這句話來開創(chuàng)他們宏大事業(yè)。也正因為如此,人們逐漸的把他神化了,而看不到他的真面目。 其實所謂的黃老,就是黃帝和老子的合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教,黃帝和老子是他們的創(chuàng)始者,因而黃老之學也就代表道家之學了。至于儒術,當然是儒家的思想理論。 什么是黃老之學?黃老的核心是什么?我認為黃老的核心是“道”,那什么是道,道是宇宙本體,那道怎么用?統(tǒng)治者只用它的境界,它的境界是無善無惡,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象天一樣,該下暴雨就暴雨,該吹臺風就臺風,就是教統(tǒng)治者自己要站在道的境界,就是內(nèi)在要空靈,不能對一些東西有成見,偏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可有偏好與偏愛的趨向,要向陽光一樣不分好人壞人而照耀。因為如果即使是偏重于仁義道德、自由民主,也會被人利用而假冒為善,變?yōu)樵炷踝鲪旱慕杩?。?nèi)在要不偏儒家,法家以及諸子百家,不偏貴富貧賤,都要照顧,反面例子就是明末的清官海瑞,他偏愛窮的人,只要窮人告富人,一定是窮人贏,這就偏了。 道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任何一種形式都是道的一種形式,那是一種自由和超越,除了天和人心可以這樣(儒家也講心的自由,所以孔子也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實際人的行為是要有約束的,我們總是在社會中,在社會中還是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就如我們在城里小便時要選擇上廁所一樣,有時有羞恥之心并不是壞事,這樣社會才能有序,才會有真正的自由,才是與道相應。所以要 外示儒術,對外要用儒家的思想來教化人,因為儒家強調(diào)的就是人與人怎么有序的共處,所以有理,禮,五倫關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求諸己,仁義禮智信等等。 其次道家也有治國平天下之法,這是很多謀略家所推崇的地方,也是統(tǒng)治者利用的關鍵,那就是辯證法的運用,軍事上講奇正的運用,看事物要看正反兩面甚至多面,還要看事物的是不斷發(fā)展的,不斷變化的等等。更多是運用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在人和事上的運用。在歷史上懂得運用黃老之道而治國平天下的事例是很多的。清朝名臣曾國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時的曾國藩經(jīng)過九年的征戰(zhàn),平定了曾經(jīng)占領大半個中國的天平軍,鞏固了清王朝政權,可謂功不可沒,并且在這期間發(fā)展了自己的羽翼,他的嫡系部隊--湘軍,都時訓練有素,以及他的學生無不掌握著軍政大權。這樣一個在朝庭炙手可熱的人物,在那個時代可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是做臣子的所能達到的極端了。但曾國藩本人卻沒這樣想。因為他深通黃老只術,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住,知道應該居高思危,于是他便運用黃老之術為他鋪路了?!独献印酚芯湓捳f“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首;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內(nèi)心要知足,如刀刃磨的過于鋒利,就容易折斷。一個人金銀財寶太多了,既會遭到別人的 ,自己也會因而生活糜爛反而很難保住這些財寶。所以人富貴了應該謙虛退讓,韜光養(yǎng)晦,否則自招禍患。人在功成以后,要急流勇退,才和于自然的道理。 曾國藩自己明白刀刃太鋒利了,要把它磨鈍些,于是他便著手訓練淮軍來接替他,以淮軍來壓制自己的湘軍。一般人看來,這種做法很不容易理解,其實如果我們?nèi)チ私庖幌庐敃r的情況,我們就會很容易明白了。當時的湘軍由于剛剛打下太平天國,內(nèi)心非常驕橫,很容易沖動。如果干出錯事,引起朝廷的警覺,那對曾國藩是非常危險的?,F(xiàn)在看來曾國藩的做法完全是得益于黃老之術的。另外,曾國藩曾國藩運用黃老之術的另一個典范要算他的家書了,表面上,他的家書記錄的只是一些瑣碎的家常小事,并無什么不軌企圖。但事實上他的書信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黃老思想。正是由于寫了這些小事,才讓朝廷覺得曾國藩并無野心,他只喜歡這些家?,嵥槎?,跟本沒必要對付他,這個時候,曾國藩便可安枕無憂了。最后他終于完成了老子所要求的最高標準“功成,名就,身退”為他自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黃老之學有出世的一面,“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笔亲匀坏牡览恚献邮窍虢沂镜懒x,最后只是被謀略家利用罷了。“和其光,同其塵”、“被和懷玉,外示狂夫”這兩句才是黃老的本意。第一句是《道德經(jīng)
》的話,意思是說掩蓋自己的光芒,去與俗認同俗。第二句出自魏伯陽的《參同契》意思是說把自己的才識內(nèi)斂,給人看到的只是個癡人。這兩句意思差不多,說的都非常好?,F(xiàn)在的社會有些人自以為很有學問便開始瞧不起別人,自命清高。其實真正有道之士從不顯露自己的才學,在人群當中,完全沒有什么特別,普通的不得了。這是因為他們已參悟了人生,不見有身,不被外物所累。這也是運用黃老只道的人為什么能從功名中完身而退的原因所在。有句話說“小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由此看來,這種做法可謂是世間真正的超脫。 我們可以用漢朝統(tǒng)治天下的形勢來解析。外用儒術就是用酈生等儒家派的建議,主張君臣之間要有禮儀,國家要講禮儀。蕭何確立了當時國家的法律,禮法并治。所以這就是用儒家的學說,在形式上用,長幼有續(xù),君臣有禮。內(nèi)用老黃還指的是國家不對百姓出臺稅收等等修養(yǎng)生息符合道家派的經(jīng)濟政策。苛政猛于虎也,無禮天下大亂。所以真正不管國家也好,企業(yè)也好治理起來一般都是儒、法、道并用的。 其實做人也可以“內(nèi)用黃老,外示儒術”;內(nèi)在要空靈,逍遙,外在規(guī)矩;這就是孔子七十所到達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吧,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修身目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