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yī) 三 焦 辨 證
三焦為五臟六腑辨證綱領,將體內(nèi)衛(wèi)氣營血貫串其中,著重闡述所屬臟腑在溫病過程中的病理變化,則病始于上焦,次傳中焦,終于下焦。上焦包括肺與心包的證候,中焦包括脾與胃的證候,下焦包括肝與腎的證候。
溫熱病是感受四時不同邪病而引起的急性熱病,由于四時氣候變化不同,感受病邪有異,患者素質(zhì)及其機體反應性也不一樣,因而發(fā)生病邪各具有特點,下面就舉例大眾濕熱類病變的三焦辨證作概要介紹供參考。
上 焦 濕 熱 癥 候
本癥候濕熱患者的初期階段,病位在于肺皮毛,由于濕熱與脾胃有密切關系,故上焦?jié)駸嵬嬗衅⑽概c肌肉之濕的見證。
上焦?jié)駸崤R床表現(xiàn):多見惡寒重發(fā)熱輕微,或不發(fā)熱,或午后發(fā)熱,肢體困重,腸悶無汗,神志呆滯,口粘不渴,脘腹納呆,或見腸鳴便溏,舌苔白膩脈濡緩。
病機因素:多見因感受濕邪,濕郁基表,內(nèi)困濕氣所致,則惡寒重而無汗,濕熱郁蒸,則午后發(fā)熱,濕困于上,則頭暈如裏,濕郁機表,故肢體困重,濕阻胸陽氣機不暢,則胸悶,濕濁蒙蔽清陽,故神志呆滯,濕盛津未傷則口粘不渴,濕困脾胃,受納運化失職,故胸腹納呆,腸鳴便塘,濕濁尚未化熱,氣機為濕所困則舌苔白膩,脈象濡緩。
病入中焦,為濕熱病中期階段,以濕傷脾胃的病變?yōu)橹?,困脾惡濕,濕易困脾,脾胃受傷,則脾的運化與胃的受納功能,必將因而受到損傷所致。
中蕉臨床表現(xiàn):多見因身熱不暢或汗大出熱減還,繼而發(fā)熱或午后熱甚,肢體困重,胸悶,嘔惡不饑不食,口渴不欲多飲,面色黃或面目萎黃,或面目淡黃,懶語少言,神昏不清,尿短而黃,便溏不爽,舌苔灰白帶黃脈懦緩
病機因素:由于上焦?jié)駸醾鱽砘蛴筛惺苁饾裰?,?nèi)傷脾胃所致也可飲食不節(jié),化生濕熱而成。熱在溫中,濕熱郁蒸,故身熱不揚,午后熱甚,濕熱纏綿,故汗出熱減,繼而復熱。濕熱困郁氣機不暢,升降失常,則胸脘痞悶嘔惡不饑不餓,熱傷津,濕勝熱故口渴不欲多飲,濕郁熱蒸則面目發(fā)黃,濕熱阻滯清竅,故神呆少言,甚則神志昏迷,小便阻滯中焦,脾運不健,氣失通暢,故小便短黃,大便溏泄而不爽。
下焦?jié)駸?,一般是從中焦傳來,病變重點在大腸與膀胱,臨床證候以二便的異常為主。
下焦臨床表現(xiàn):多見小便癃閉,渴不多飲或大便不通,小腹脹滿頭脹昏沉,神志不清,舌苔灰白黃膩,脈象濡數(shù)。
病機因素:由濕熱之邪上傳下焦阻滯膀胱與大腸,使膀胱氣化失職,大腸腑氣不通所致。濕熱蘊結(jié)膀胱,氣化無力,故小便不通溫聚于下焦,津不上承,則渴不多飲,濕阻大腸,腑氣不通,故大便秘結(jié)不通,小腹脹滿。濕熱蘊結(jié),濕濁不能外泄,上蒙清竅故頭脹昏沉,甚則神志昏糊,舌苔灰白黃膩,脈濡數(shù)。綜上就是下焦?jié)駸嶂蟛C。
綜上三焦?jié)駸岵髯?,則初始病于上焦,次傳中焦,終于下焦的意思病癥,且濕熱重濁下流,常沿上,中,下三焦部位相傳而自成規(guī)律??图抑嗅t(yī)吳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