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問人所往:“你到哪兒去?”這個“到”是“前往”的意思。
比如,問人行蹤:“你到哪兒了?”問人經(jīng)往:“你到過哪些地方?”這兩個“到”是“抵達”的意思。
比如,表示歉意:“不到之處,請多多原諒?!边@個“到”是“周到”的意思。
“到”的意思不少,卻少有人會用錯??梢哉f這個“到”跟人們一點兒都不生分,因而,對它為什么所“到”之處總帶著“刀”(立刀旁),就沒怎么追究了。
難不成古人“到”哪里,非得用“刀”不可?要不,這“刀”就帶得沒來由了。
想必我們聰明的祖先不會隨意地亂造字吧。
是的,“到”在造字之初,與“刀”一點兒瓜葛都沒有,只是在文字演變中被誤寫,以至于成了一樁“千古冤案”了。
原來,“到”的本字是“至”字?!爸痢钡谋玖x是:人回到家里,躺下休息。甲骨文的“至”字寫作“”。上部是個倒立的“交”字(是正立“交”字,表示站立的人),表示倒臥的人。下面的 (一橫)表示地面或床鋪。“至”的整個字形“”表示一個人倒在地面上或床上,叉腿而臥。金文承續(xù)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橫指事符號的 ,進一步明確了“地鋪”的含義。籀文承續(xù)金文字形。篆文 承續(xù)金文字形。隸書將篆文字形中倒寫的“交”變形成了“”的形狀,變得不容易明白它的本來面目,不好理解了。甲骨文“至”的本義“到家”消失后(后來“到”的常用義是“達到”),就在“至”的右旁加上(人),另造“到”代替。篆文的(到)誤將(人)寫成(刀),變成了。至此,“到”就帶上“刀”了。帶“刀”的“到”,就像林沖上了高俅的當(dāng)那樣,帶“刀”,到了“白虎節(jié)堂”,“不幸蒙冤”至今。記住,千萬別帶著“刀”,“到”處亂闖啊,那后果可是很嚴重的!
“到”的“到家休息”本義消失后,篆文在(到)前邊再加(人),另造個(倒) 代替了“到”字。 后來,“至”的常用義是就是“到;來”的意思。
從上面“至”(本義為“回家躺下休息”)演變?yōu)椤暗健痹俚阶詈笱葑優(yōu)椤暗埂钡倪^程看,等待事物如何如何,不能光看當(dāng)下,不能光看表面,須尋根溯源,才有可能見其本來面目,知其本質(zhì)。第二,在傳遞事物,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千萬要小心謹慎,否則有可能鑄成大錯,遺恨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