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表現(xiàn)藝術
郭慶澄
第二章 修辭手法(上)
二.比擬
根據(jù)感情表達需要,主觀上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把抽象概念當作具體人或物來描繪,達到人物互動,情感交融的修辭手法。
比擬的藝術效果:
1.增加事物描述的形象性、生動性與諷刺性;
2.有利于感情抒發(fā)、增強感染力;
3.有利于營造氣氛,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
4.有利于讀者形成某種意境,尋味其深意。
比擬的類別:擬人;擬物。
(一)擬人
把外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它人的動作功思想感情的修辭手法。
擬人的作用:
1.使描寫的事物生動形象;
2.鮮明地表達作者對所寫的事物的感情,而其實是作者借以表達自己的某一特定的思想感情。
例如:
(1)盧照鄰《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智镲L早,飄零君不知。
分析:
首聯(lián),對荷花作客觀描繪。出句與對句分別寫荷的香與影(月下),表現(xiàn)其美好的形象。
尾聯(lián),擬人,以“荷”的口吻“自悼”,訴說“荷”的心緒:我擔心歲月風霜的摧殘而“飄零”,而君王卻一點也不憐惜。其實是委婉地表達自己懷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憂郁。尾聯(lián)所創(chuàng)造的境界掩蓋著、暗示著、朝向著另一個深邃的精神境界即詩人內(nèi)心隱蔽的境界,最后完全融合。讀者突破詩人設置的這個外在境界后,才能真正走進詩人刻意營造的另一個隱蔽的內(nèi)心境界,才真正獲得了作者的意圖,領會詩的旨趣。
例如:
(2)張說《蜀道后期》: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分析:
此詩前兩句寫作者力爭按時回到洛陽,不料情況突變,秋前回洛陽的希望落空了,表現(xiàn)了心中的悵惘;后兩句作者把“秋風”當作人來看待,埋怨秋風無情,不等自己搶先到洛陽去了,意為怎不帶“我”及時地趕到洛陽呢?用這個擬人的詩句,抒發(fā)心中煩惱,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3)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分析:
全詩用擬人手法。詩中的“細草搖頭”來向作者報告有風的消息,而“荷花”被“西風”吹動似是因熱而“愁”,而在“低面深藏”于荷葉的“碧傘”之中又呈現(xiàn)出嬌羞之態(tài)。這些都是擬人手法的巧妙運用。
作者把物(荷)當作人來寫,使得荷花具有了人的情感,既生動地描寫出在夏日傍晚悶熱的西風中荷花的生動形象,又更鮮明地表達了詩人對荷花的憐愛喜悅之情。擬人法的運用,使得詩作活潑有趣。
(4)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分析:
運用擬人寫法,把原本無知無覺的“一水”“兩山”轉化為富于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庭院外的小河,很喜歡主人,將主人園田里的綠苗緊緊環(huán)繞。門前的兩座青山,也打開了院門給主人送來了蒼翠欲滴的秀麗景色。這擬人寫法,不僅表現(xiàn)了湖陰先生所居的山水之美,也表現(xiàn)了主人熱愛山水,熱愛美的情懷。如此,生動地把一個人品高潔、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表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二)擬物
把人當作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描寫。
擬物的作用:與“擬人”的作用相似。
例如:
(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分析:
第三句的詩人將“愁心”當作其它具體的物品來“寄”,這是以人的感情當作物來寫。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明月”,是擬人,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2)白居易《長恨歌》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是把人當作物來寫。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古詩中把人當作物來寫的少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