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與《北征》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名言。游覽過黃山的人,很難說出山上什么最使他留戀:是波涌浪翻的云海?別具風韻的奇松?還是千姿萬態(tài)的怪石?但說起黃山主峰,則非天都、蓮華莫屬了。同樣,讀過杜詩的人,也很難說出他最喜愛哪一首詩。杜詩山峙海涵,千匯萬狀,排天斡地,窮高極遠,無論抒情、記事、寫景、詠物,都已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但說起杜甫的代表作,歷來一致的公論是《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征》。邵子湘說這兩首詩“皆杜集大篇。子美自許沉郁頓挫,碧海鯨魚,后人贊其鋪陳排比,渾涵汪茫,正是此種”(郭曾炘《讀杜札記》引)。楊倫說“尤為集內(nèi)大文章,見老杜平生大本領(lǐng)。所謂巨刃摩天,乾坤雷硠?wù)?,惟此種足以當之”(《杜詩鏡銓》)。而《唐宋詩醇》更斷言這兩首詩“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有五言古以來,無此大文字”。
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杜甫自長安赴奉先(今陜西蒲城)探親,途經(jīng)驪山,耳聞目睹了玄宗、楊貴妃等人荒淫無度的宴樂,回到家中,又見到幼子餓死的慘狀,悲憤異常,寫了《詠懷》。肅宗至德二年(757)八月,杜甫自鳳翔(今屬陜西)回鄜州(今陜西富縣)探親,一路都是荒涼蕭瑟的景象,回到家中,更覺凄苦不堪,百憂交集,寫了《北征》。這兩首詩集中體現(xiàn)了杜甫的思想認識、藝術(shù)修養(yǎng)水平,將安史之亂前后社會各方面的情狀,和杜甫當時所經(jīng)歷的種種可傷可悲之事,上自朝廷政事,下至百姓生計,大自整個國家的艱危,小至一個家庭的不幸,都濃縮在其中,譽為“詩史”,確非虛美。
清人朱庭珍認為:“少陵大篇,最長于此,往往敘事未終,忽插論斷;論斷未盡,又接敘事;寫景正迫,忽入寫境;寫境欲轉(zhuǎn),遙接生情。大開大闔,忽斷忽連,參差錯綜,莫測端倪。如神龍出沒云中,隱現(xiàn)明滅,頃刻數(shù)變,使人迷離。此運《左》《史》文筆為詩法也,千古獨步,勿庸他求矣?!保ā扼銏@詩話》)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兩首詩都撫時嘆事,感慨身世,或賦或興,或開或闔,忽正忽反,忽離忽合,若整若亂,若斷若續(xù),中間忽自敘,忽敘人,忽言情,忽寫景,忽記事,忽立論,如山出云,如水赴壑,起伏轉(zhuǎn)折,波瀾層疊,過接無痕,照應(yīng)有情,極排蕩頓挫、縱橫悠肆之奇。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當杜甫作《詠懷》之時,肝腸如焚,五內(nèi)俱熱,胸中憤積,不能自遏,惟借詩一豁郁勃之氣,故高歌慷慨,激昂淋漓,可與屈原《離騷》、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鼎足而三。“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詩人積憂如山,蓄愁似海,通篇所寫,就是個人的憂愁、家庭的憂愁、百姓的憂愁、國家的憂愁。宋代文論家嚴羽說“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滄浪詩話》)。以議論為詩,一直被看作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病,這并沒有什么錯,只是不可一概而論。杜甫有“詩圣”之稱,同時也好在詩中議論,如《詠懷》就以議論為主。但這些議論,既非賣弄才學,更非泛泛空論,使人看了,只覺有一股熱情撲面而來,而不是枯燥的、冷冰冰的說教,故其議論真摯懇切,奇警動人?!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關(guān)社會貧富懸殊的話,從先秦開始,不知有多少人講過,但一入杜甫之詩,便成石破天驚之言。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和《詠懷》一樣,杜甫作《北征》,也是出于他一片憂國深心。但在表現(xiàn)形式上,則不像《詠懷》那樣憤氣橫溢,摩蕩蒼彎,而是就目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信筆直書,掀起波瀾?!凹覈校仓w,隨其棖觸,引而彌長”(《讀杜札記》引查慎行語)。情之所至,別具筆墨,意境獨到,興象最佳。清人張上若說:“每于忙處借一無緊要事寫得極情盡態(tài),反覺意趣無窮,此惟杜老能之?!保ā蹲x杜札記》引)這種技巧,在《北征》中表現(xiàn)得最成功、最突出。詩中有一段,寫旅途景狀,在“靡靡逾阡陌,人煙渺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和“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夜深經(jīng)戰(zhàn)場,寒月照白骨”中間,插入“菊垂今秋花,石帶古車轍,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jié)實”。于奔走危險、傷痛惻怛之際,忽然寫出可喜可悅之狀,夭矯變化,令人稱奇。這些詞句,寫景入微,但非大手筆,決不能道?!对亼选穼憵w家情狀,詞短意厲。而《北征》“對兒女妻孥,非悲非喜,非哭非笑,非吐非吞,非閑非忙,口中難言,目中如見”(王嗣奭《杜臆》),將真情實事,信筆寫來,極夫妻兒女之情、家室曲折之狀。特別是其中寫小兒女的癡情嬌態(tài),畫不能到。但在“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的景況下,這種對兒女情態(tài)的描寫,就包含著許多辛酸苦澀的滋味。詩人通過描寫小兒“見耶(爺)背面啼”,反映出戰(zhàn)爭留在兒童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更不必說成年人了);通過描寫小女衣裳“海圖拆波濤,舊繡移曲折”,反映了家中的貧困。詩人將家庭的苦難,同國家的災(zāi)難緊緊結(jié)合起來,從而使這些瑣細的描寫,包含著特有的社會內(nèi)容和歷史深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