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絲綢古鎮(zhèn)—盛澤
我們結(jié)束了在浙江杭嘉湖平原上的拍攝工作,繼續(xù)北上來到浙江和江蘇交界的地方。王江涇大橋飛架運河兩岸,浙江和江蘇就是以這座橋為分界線的。我們從橋南的浙江省越過大橋,哦,就進入江蘇省境了。
我們要去采訪的地方是江蘇省烏江鎮(zhèn)的一個古老的小鎮(zhèn)—盛澤,盛澤是一個因為絲綢而發(fā)展起來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可以說絲綢就是這座小鎮(zhèn)上人民生活的中心,可以這樣說人人都跟絲綢有關(guān),簡直就找不到一個跟絲綢沒有關(guān)系的人。
初看盛澤的河道、店鋪、小巷,和許多江南小鎮(zhèn)沒有什么兩樣。不過您到這里,很少能找到紹興那種酒店和炸豆腐小攤,到處都是出售紡織機械零配件的門市鋪。
您會感到奇怪吧?在這偏遠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竟然開設(shè)了五、六十家紡織機械的小店,能有多少顧客啊?誒,可萬萬不能小看這些雞毛小店??!如果你缺少什么紡織機械零件,盡可到這里來采購,它可謂是包羅萬象、應(yīng)有盡有,不出盛澤全能買到。
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這樣一些大城市,買不到的零配件啊,在盛澤卻能夠買到。哦,您看這位采購員,就是從外地來的,他在這家小店里找到了急需的零件,他可真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啊!盛澤成為這一帶絲織機械的集散中心,是和盛澤絲綢業(yè)的興盛分不開的。
不但盛澤的姑娘們都穿著綢衣服,連小孩子們的衣服都是綢子做的。人們都說盛澤人繅的是絲,紡的是綢,穿的也是綢。盛澤真的是一個絲綢的故鄉(xiāng),一個絲綢的王國。
連這小寶寶都睡在絲綢的被窩里,從襁褓之中就做著五彩繽紛的絲綢之夢,小寶寶的夢也是美麗的。
這可不是繅絲?。〔贿^小飯鋪里用的抹布,它可是用絲做的。用這樣的絲團來擦桌子,那是擦得再干凈不過了。大概也只有盛澤人才這么闊氣??!
為什么這樣一個小鎮(zhèn),它的絲綢業(yè)竟然這樣發(fā)達?請跟我們一起探訪這絲綢古鎮(zhèn)的歷史吧。三百多年前盛澤,是一個只有五、六十戶的小村子,原叫青草灘。明朝的后期,盛澤才出了名。人們用“日出萬綢玉披天下”來稱贊它的絲綢業(yè)的興盛。
石橋是水鄉(xiāng)的特色,石橋也是歷史的見證。這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白龍橋,記錄著盛澤絲綢業(yè)的盛況。
在橋上石刻的對聯(lián)是:晴翻千尺浪 風送萬機聲,這兩句確實寫出了盛澤的特點。從我們進入盛澤起,那織機的聲音就不斷從各方傳來,到處都是一片機杼之聲。
這位盛澤人一再熱情地邀請我們,登上他家的平臺去看一座廟宇。他很自豪的對我們說,這座廟宇叫蠶花殿,但是它供奉的神靈既不是釋迦摩尼,也不是觀世音菩薩,它供的是蠶花娘娘。
他說全國只有兩座蠶花殿,一座在盛澤,另一座在四川。過去每逢養(yǎng)蠶季節(jié)到來,人們就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廟會,四鄉(xiāng)的人都聚攏來,熱鬧極了?,F(xiàn)在嘛,人們當然不再信奉蠶花娘娘了,蠶花娘娘再也聞不到香火味了。
“57歲了?!薄澳敲茨鷱膸讱q開始繅絲了?”“8歲,媽媽教的?!薄巴馄乓矔椓??”“都會織了,戴上眼鏡還可以?!?/span>
“盛澤那個時侯絲綢業(yè)很發(fā)達嗎?”“很發(fā)達的。自己養(yǎng)蠶、養(yǎng)蠶寶寶,自己繅絲,自己織綢,全才一條龍。那時候生意很熱鬧,老忙了?!边@里從前很熱鬧,全是開店的,弄堂里沒有住家,都是開絲行、綢行和紡機店鋪的……
盛澤有許多絲綢世家,祖祖輩輩都是紡絲織綢的。盛澤有位詩人叫做周燦,曾經(jīng)這樣描繪當年盛澤家家紡絲,夜夜不停的繁榮景象。“吳越分歧處,青林接遠村。水鄉(xiāng)成一市,羅綺走中原。逐利民如鶩,多金賈自尊。人家勤機杼,織作徹黃昏?!?/span>
如今有了現(xiàn)代化的絲綢工業(yè),可是這些人家,也還是不愿意舍棄這世代相傳的手藝,所以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盛澤這種世代相傳的織綢技藝,甚至進入遺傳的基因,成為生物基礎(chǔ)??梢娛傻慕z綢是和盛澤人的生命史多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了。
這位老師傅的手藝之高在當?shù)厥呛苡忻?,他的絲綢軋光勞作使人對手藝這個詞的理解更加全面。所謂手藝本來是指用手制作的技能,其實有時候完全是腳的功底,雜技晃板表演很可能是由此演變而成的。
但是二者又有根本的區(qū)別,雜技演員關(guān)心的是表演的本身;而這位老師傅表演了一輩子,卻不曾想到過表演,盡管他們的形體動作是一樣的美,一樣的險。
盛澤把我們帶到了年代更為久遠的,中國絲綢史的影響之中。這件用蠶紋裝飾的陶器是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它是七千年前的制品。那時候外國人還不知道,絲是從蠶嘴里吐出來的。如何對這一陶器,學者們還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殷代甲骨文中已經(jīng)有蠶、桑、絲、帛等字眼,則是正式用文字記載了我國的絲綢歷史。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古代希臘人羅馬人把我國稱為賽斯,意思就是絲國,絲綢曾經(jīng)為祖國的歷史帶來榮耀和光輝。
這是浙江省吳興縣的錢山漾出土的絲織品—絲線,用放射線碳素測定斷代屬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這些實物再次證明我國是世界絲綢之源。在高倍顯微鏡下仍可以觀察到絲的成分。
這養(yǎng)蠶織絲的圖畫展現(xiàn)了古代織工的勤勞智慧,我國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有關(guān)于養(yǎng)蠶采桑的詩篇。“幽風七月春日載陽有名倉庚 女執(zhí)懿芳 遵彼微行爰求采桑”這首詩翻譯成今天的白話啊,就是春天里好太陽,黃鶯兒在歌唱,姑娘們拿起高高框走在小路上,去采又肥又嫩的桑。
這一帶長期以來社會比較安定,自然條件比較優(yōu)越。唐代中葉以來,就成為全國養(yǎng)蠶業(yè)最發(fā)達的地方。這是設(shè)在蘇州的織造府舊址,從這扇烏黑高大的衙門口,不難想象它當年的森嚴和規(guī)模。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興盛的絲綢工業(yè),從宋朝起,在杭州等地設(shè)立了織造府、染織局。
許多年過去了,一幫好漢們不知中了什么邪,竟然把文物當成了吃人的猛獸。牙沒了、相破了,他們痛砸了一只,又捆綁打翻了一頭。
假如武松在世目睹此狀,豈不怒發(fā)沖冠。武松什么時候打過石頭做的老虎,簡直是十足的蠢貨,還不快快給百獸之王松綁去。
我國偉大的作家曹雪琴,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曾經(jīng)做過江寧織造。“駝鈴叮鐺,地闊天長”就是沿著這條漫長的絲綢之路,把我國彩虹般的絲綢傳到西方?,F(xiàn)在世界上已經(jīng)有四五十個國家懂得飼養(yǎng)家蠶繅絲的方法,都是從中國傳去的。
這些可愛的蠶寶寶之所以這么壯實,是因為這一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種桑養(yǎng)蠶,自古以來就有“無不桑之地,無不蠶之家”的說法。優(yōu)良豐富的蠶絲,又為絲綢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盛澤、杭州和湖州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綢市。
近年來,他們設(shè)計的各種印花、提花的縐類絲織品,由于它輕盈而富于彈性,花色柔和而又文靜,深受歐美等國的歡迎。其實我們的婦女又何嘗不喜歡呢?
盛澤是座只有兩萬多人口的小鎮(zhèn),在這里從事絲綢行業(yè)的職工就有一萬多人。許多絲織工人出生于絲綢世家,從小就向父母學到一手織綢的傳統(tǒng)技藝。這兩年進廠的年輕絲織工人,進廠不到三個月就能掌握操作技術(shù),獨立操作。他們掌握操作技術(shù)的速度,比不是絲綢世家的工人快四五倍。
盛澤五百多年積累起來的傳統(tǒng)織綢技藝,千家萬戶世代相傳,已經(jīng)相延成嗣。盛澤的絲織產(chǎn)品占全國絲綢總量的四分之一,他的絲綢送往世界上的五十多個國家。
如今的盛澤既保有幾千年前的手工操作,也擁有現(xiàn)代生產(chǎn)設(shè)施,盛澤就是一座活生生的絲綢博物館。我們又回到石板小巷,織機的聲音從四面?zhèn)鱽怼?/span>
哦,這不禁使我們想起那石橋上的楹聯(lián):晴翻千尺浪風送萬機聲。這里真是絲的世界啊,絲的家鄉(xiāng)。
在下一回我們將向你介紹另一個水鄉(xiāng)小鎮(zhèn)—同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