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山茱萸肉 當歸 五味子(炒,杵)山藥 黃耆(炒)川芎 木瓜各15克 熟地黃 白術(炒)各3克 獨活 酸棗仁(炒)各12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補肝腎,益氣血。主肝腎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眩,寒熱,或身痛,月經(jīng)不調,或視物不明,筋脈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大棗數(shù)枚,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引滑氏方
【處方】大黃(酒蒸,久曬)、川芎、菊花、防風、大力子(炒)、荊芥、玄參、蒺藜、細辛、黃芩、梔子、木賊、甘草、草決明(炒)、蒼術、蔓荊子。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虛雞盲內障,至酉時黃昏則不見物,至點燈時又見物,能視上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臨臥飲湯調下;或酒調下。
【摘錄】《眼科全書》卷三
【處方】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炮)5分,黃連5分,甘草(炙)5分,當歸5分,干漆(熬)5分,貝齒(燒)5分,豬苓5分,白術5分,干地黃8分,丹參6分,防風7分,黃耆6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臟病,服青盲,內或生障,惡風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錄】《外臺》卷二十一引《深師方》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積年失明,不識人。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水送下。
【摘錄】方出《外臺》卷二十一引《肘后方》,名見《證類本草》卷七
【功能主治】內傷霍亂轉筋。
【用法用量】原書治上證,本方加木瓜、秦艽。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
【處方】生地、熟地、當歸、白芍藥、石斛、丹皮、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養(yǎng)陰血,退虛熱。主癆瘵。
【用法用量】《醫(yī)略六書》本方用生地十兩,柴胡五錢,熟地十兩,歸身六兩,白芍(炒)四兩,石斛三兩,丹皮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散,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方中生地滋陰壯水,專退疲勞之熱;熟地補陰滋血,專資耗亡之陰;當歸養(yǎng)血榮肝,白芍斂陰和肝,石斛益陰平熱,丹皮涼血退蒸,生草瀉虛火以緩中,柴胡引諸藥以入肝也。益肝無補法,養(yǎng)陰滋血即所以補肝,水煎溫服,使陰血內充,則肝得所養(yǎng)而疲勞自已。
【摘錄】《證治匯補》卷二
【處方】人參1兩,茯苓1兩,五味子1兩,芎?1兩,藁本1兩,茺蔚子1兩半,細辛1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心臟伏毒,熱氣壅在膈中。初患之時,微有頭痛目眩,眼系常急,夜臥澀痛,淚出難開,時時如針刺,外障相似。
【用法用量】每日1錢,空心米湯調下。
【摘錄】《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處方】熟地黃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家菊半兩,細辛半兩,芍藥3分,柏子仁1分,甘草半錢(炙),防風1分,北柴胡1兩(去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肝腎俱虛,圓翳內障,黑珠上一點圓翳,日中見之差小,陰處見之則大白,或明或暗,視物不明,以冷藥治之,轉見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食后服。
【摘錄】《得效》卷十六
【功能主治】冷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處方】山茱萸5分,桂心5分,薯蕷5分,天雄5分,茯苓5分,人參5分,芎?7分,白術7分,獨活7分,五加皮7分,大黃7分,防風1兩半,干姜1兩半,丹參1兩半,厚樸1兩半,細辛1兩半,桔梗1兩半,甘菊花1兩,甘草1兩,貫眾半兩,橘皮3分,陳麥曲1升,大麥糵1升。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消食破氣止淚。主左脅偏痛,宿食不消,并目昏(目巟)(目巟),迎風淚出,見物不審,遇風寒偏甚。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補肝散所主木乘土衰,故于萸、桂、天雄等補肝藥中添入大黃、厚樸、貫眾以泄內蘊之滯;人參、白術、茯苓以補內虧之氣;干姜、芎?,五加以溫內阻之血;防風、細辛、獨活、甘菊以衛(wèi)內虛之風;其余薯蕷、丹參、桔梗、橘皮、甘草、曲糵隨補瀉以為佐使耳。
【摘錄】《千金》卷十一
【處方】甘菊1兩,茯神3分,芎?3分,細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參3分,獨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術3分,肉桂半兩,酸棗仁(微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臟虛寒,頭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虛煩。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同煎6分,去滓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細辛、鐘乳粉(煉成者)、茯苓、云母粉(煉成者)、遠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三十年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5分匕,加至1錢匕,酒送下,日3次。
【注意】忌生菜、大酢。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失明而至20-30載,陽精耗竭已極,方用鐘乳溫經(jīng)通奔,明目益精;云母鎮(zhèn)攝虛陽,益精明目;細辛、遠志開發(fā)腎肝;茯苓守護其氣;五味子交通心腎,鼓舞氤氳之氣上行。
【摘錄】《千金》卷六
【別名】補肝煎、補肝湯
【處方】山茱萸肉半兩,當歸半兩,五味子(炒,杵)半兩,山藥半兩,黃耆(炒)半兩,川芎半兩,木瓜半兩,熟地黃(自制)1錢,白術(炒)1錢,獨活4錢,酸棗仁(炒)4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腎二經(jīng)氣血虧損,脅脹作痛,或脅脹頭眩,寒熱發(fā)熱,或身痛經(jīng)不調。
【用法用量】補肝煎(《不居集》上集卷二十四)、補肝湯(《醫(yī)碥》卷七)。
【摘錄】《準繩·類方》卷四引滑氏方
【處方】茺蔚子1兩半,旋覆花1兩,羌活1兩,知母1兩,甘菊3分,防風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眼坐起生花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5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八十一引《圣濟總錄》
【處方】白瓜子7升。
【制法】絹袋盛,攪,沸湯中3遍,曬干,以酢5升浸1宿,曬干,治下篩。
【功能主治】明目,肥人悅顏,延年不老。主男子五勞七傷之目疾。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3次。服之100日,夜寫細書。
【摘錄】方出《千金》卷六,名見《證類本草》卷二十七
【處方】地膚子1斗(陰干,為末),生地黃10斤(搗取汁)。
【制法】上以地黃汁和散,曬干,更為末。
【功能主治】明目。主虛勞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地膚子利小便,治膀胱之熱;生地黃汁滋血潤燥,除瘀積,和損傷。陰血不足,不能近視者宜之。
【摘錄】《千金》卷六
【處方】羚羊角2兩,防風2兩,羌活3兩半,車前子3兩半,人參3兩半,茯苓3兩半,細辛3兩半,黑參3兩半,黃芩3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風目暗內障。
【用法用量】細辛湯(《普濟方》卷七十六)。
【摘錄】《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二
【處方】決明子5分,防風5分,芎?5分,秦皮5分,人參5分,茯苓5分,干地黃5分,枳殼5分,蕤仁5分,石膏5分,黃連5分,青葙子5分,生姜5分,甘草5分,黃芩5分,麥門冬5分,竹瀝5合,青羊肝1具(并膽)。
【功能主治】諸眼疾。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肝,納上藥各5分,煎取1升,去滓,入竹瀝,入羊肝,更煎5沸,分3次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
【功能主治】內傷筋攣。
【摘錄】《癥因脈治》卷三
【別名】還明散、還精散、夏枯草散
【處方】夏枯草半兩,香附子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眼羞明怕日。
【用法用量】還明散(《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wèi)生家寶》)、還精散(《普濟方》卷七十一)、夏枯草散(《濟陽綱目》卷一○一)。①《醫(yī)方論》:肝無補法,養(yǎng)血便是補肝,此方但行氣而不養(yǎng)血,負此名矣。②《濟陽綱目》本方用法:麥冬煎湯調下。
【摘錄】《證類本草》卷十一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青羊肝1具(去上膜,薄切之,以新瓦瓶子未用者,凈拭之,納肝于中,炭火上灸之,令極干汁盡,為末),決明子半升,蓼子1合(熬令香)。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肝虛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以粥飲送下,1日2次。稍加至3匕,不過2劑。服之1年,能夜讀細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決明久能益精光,蓼實溫中明目,青羊即羖羊,青盲明目之專藥,皆《本經(jīng)》主治,不專滋陰補肝,兼能散血舒筋,同氣相感之妙用。
【摘錄】《千金》卷六
【處方】羚羊角、細辛、羌活、白茯苓、楮實子、人參、玄參、車前子、夏枯草、防風、石斛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偃月障癥。
【用法用量】每服錢,食后米飲調下。
【摘錄】《審視瑤函》卷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