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的花很有特色,是一串紫色的唇形花,整齊地排在高高伸出的總狀花序上?;ü谙髢善齑?,上唇合攏,下唇張開,遠(yuǎn)看就像黃芩探出了一串紫色的小嘴巴在向外說著什么。黃芩的這股宣散之氣,在黃芩的根上也有很好的體現(xiàn)。熱河黃芩久負(fù)盛名,熱河黃芩是黃芩的地道品種,主產(chǎn)于熱河(今河北承德),承德處于華北地區(qū)北部,海拔高,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給黃芩生產(chǎn)提供了得天獨(dú)厚的自然條件。
黃芩的藥用部位是根,現(xiàn)在的黃芩多是人工種植的,一般種植兩三年之后就可采挖。如果不及時(shí)采挖,黃芩生長年限過長,則黃芩老根的根頭會自然從中腐壞,中間木部呈現(xiàn)黑棕色的枯朽狀態(tài),甚至腐爛中空,狀如腐腸,這就是枯芩,因此《本經(jīng)》也把枯芩叫腐腸。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
【主治】
1、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于清中上焦?jié)駸?。治濕溫、暑濕證,濕熱阻遏氣機(jī)而致胸悶惡心嘔吐、身熱不揚(yáng)、舌苔黃膩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藥用,如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若配黃連、干姜、半夏等,可治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若配黃連、葛根等藥用,可治大腸濕熱之泄瀉、痢疾,如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若配茵陳、梔子,可治濕熱黃疸。
2、肺熱咳嗽、高熱煩渴。本品主入肺經(jīng),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shí)熱,用治肺熱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單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若配苦杏仁、桑白皮、蘇子,可治肺熱咳嗽氣喘,如清肺湯(《萬病回春》);若配法夏,可治肺熱咳嗽痰多,如黃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本品苦寒,清熱瀉火力強(qiáng),配薄荷、梔子、大黃等,可用治外感熱病,中上焦熱盛所致之高熱煩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黃脈數(shù)者,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3、血熱吐衄。本品能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大黃用,如大黃湯(《圣濟(jì)總錄》)。本品經(jīng)配伍,也可用治其他出血證,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熱便血;配當(dāng)歸,用治崩漏,如子芩丸(《古今醫(yī)鑒》)。
4、癰腫瘡毒。本品有清熱瀉火,清解熱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常與黃連、黃柏、梔子配伍,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若治熱毒壅滯痔瘡熱痛,則常配黃連、大黃、槐花等藥用。
5、胎動不安。本品具清熱安胎之功,用治血熱胎動不安,可配生地黃、黃柏等藥用,如保陰煎(《景岳全書》);若配白術(shù)用,可治氣虛血熱胎動不安,如芩術(shù)湯(《醫(yī)學(xué)入門》);若配熟地黃、續(xù)斷、人參等藥用,可治腎虛有熱胎動不安,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書》)。
【藥理研究】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與其抗病原體、抗炎、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解熱、鎮(zhèn)靜、保肝、利膽等藥理作用有關(guān)。
【臨床應(yīng)用】
1、小兒呼吸道感染;2、急性菌??;3、病毒性肝炎;4、高血壓;5、癤疔、外癰、蜂窩組織炎和深部膿腫;6、急性胰腺炎;7、腎盂腎炎。
【藥物配伍】
《藥對》:配柴胡,通調(diào)表里,和解少陽;配白術(shù),清熱安胎;配半夏,苦降辛開;配黃連,清熱燥濕;配枳實(shí)、厚樸,消食和胃。
【鑒別用藥】
1、黃芩分為枯芩與子芩??蒈藶樯L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體輕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熱咳嗽痰黃;子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體實(shí)而堅(jiān),質(zhì)重主降,善瀉大腸濕熱,主治濕熱瀉痢腹痛。
2、黃連、黃芩、黃柏均為苦寒之性,尤以黃連為最。三藥均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主要功效,用治濕熱內(nèi)盛或熱毒熾盛之證,常相須為用。但黃連偏瀉中焦胃火,并長于瀉心火,中焦?jié)駸?、痞滿嘔逆及心火亢盛、高熱心煩者多用;黃芩偏于瀉上焦肺火,又善止血,安胎,肺熱咳嗽,血熱崩漏、胎動不安者多用;黃柏偏于瀉下焦相火、除骨蒸,濕熱下注諸證及骨蒸勞熱者多用。
3、黃芩與續(xù)斷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動不安。黃芩藥性寒涼,清熱瀉火,安胎,用治胎熱所致的胎動不安。續(xù)斷藥性微溫,補(bǔ)肝腎,安胎,用治肝腎不足所致的胎動不安。
【使用注意】
1、用法用量:3~10g,煎服或入丸黃芩散。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可用酒炒;止血多炒炭用。
2、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