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燕下都: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26年,戰(zhàn)國時代,燕國強盛起來,爭霸中原,號稱七雄之一。燕國為了應付南方各國,在今河北易縣建立了一軍事重鎮(zhèn),稱為“下都”。
燕下都遺址在河北省易縣城東南4公里處。在燕下都武陽臺東南約4.5公里處的“金陂堤”外,便是著名的黃金臺。
三、郡望:(燕國的郡望為:上谷郡、范陽郡。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qū)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的名門大族。)
四、燕國鼎盛時期的五郡:
(1)、上谷郡:始建于戰(zhàn)國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因建在大山谷上邊而得名。管轄沮陽,故城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官廳水庫南大古村北。所轄范圍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北京市西部、西北部。大致包括今張家口市懷來縣、宣化縣、涿鹿縣、赤城縣、沽源縣以及上蘭縣、軍都縣、夷輿縣、和北京的居庸縣、懷柔、昌平、延慶縣等地。
(2)、漁陽郡:(公元前283年)燕將秦開擊退東胡后設五郡,漁陽郡即為新設五郡之一,郡址在今十里堡鎮(zhèn)統(tǒng)軍莊村南半公里之南城子。漁陽郡,以在漁水之陽而得名,轄所在今密云縣城西南,河北圍場以南,薊運河以西,天津以北,通縣以東地區(qū)。
(3)、右北平郡(所在平剛,即今黑城古城),管轄區(qū)域約為今遼寧朝陽地區(qū)、河北承德地區(qū)及今內蒙古赤峰市南部地區(qū)包括喀喇沁旗、寧城縣、松山區(qū)、敖漢旗部分。
(4)、遼西郡:遼寧義縣西。轄河北遷西、樂亭,遼寧松嶺山以東,長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區(qū)。后轄境漸小,十六國前燕移治令友(今河北遷安西),北燕移治肥如(今盧龍北)。
(5)、遼東郡:范圍約在今日的遼寧省。郡治襄平(今遼陽市),轄今遼寧大凌河以東。西晉時改為遼東國。十六國后燕末地入高句麗。北燕又僑置遼東郡于今遼寧西部。
五、堂號:
召賢堂:戰(zhàn)國時燕昭王想要振興燕國,就以優(yōu)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賢。他拜郭隗為老師,為他筑黃金臺,于是許多賢士從四面八方奔赴燕國,燕國于是得到振興。
六、燕國統(tǒng)轄的疆域:
《漢書·地理志下》記載:“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與六國俱稱王。東有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西有上谷、代郡、雁門;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新城、故安、涿縣、良鄉(xiāng)、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樂浪、玄菟、亦宜屬焉”。《漢書·地理志下》是按照漢代的行政區(qū)劃來界定“燕地”的。
若按方位可作如下界定:燕國的西部邊界在今天的山西省東北渾源縣一帶;南部邊界在今天的河北唐山、完縣一帶;燕國還包括京津、遼寧、吉林、內蒙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