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格律?這是詩詞曲閱讀和寫作中最基本的問題,也是讓很多人困惑的問題。
如果給格律下個定義,我的表述是
格律是特定的中文詩歌創(chuàng)作所遵循的格式和音調(diào)、韻律的規(guī)范。
格律是格律詩的靈魂,也是格律詩與非格律詩最主要的區(qū)別所在。關(guān)于格律詩,我們在下一次講座中專門討論。
從以上的定義我們可以獲知:
第一,格律是中文所特有的,其他任何語言都沒有格律之說。
第二,格律僅存在于詩歌范疇,非詩的任何別的文章,如政論、散文、小說等等,都沒有格律的存在。
第三,格律是對特種詩歌在格式、音調(diào)、韻律這三個方面的藝術(shù)規(guī)范。關(guān)于格式、音調(diào)和韻律,下面將分別專門講述。
那么,怎么理解格律呢?可以這樣講:
格,就是格式的意思,也就是格律詩的最直觀的樣子:一共多少行,多少句,多少段(闋),怎樣斷句和分段,有沒有必須對仗的句子,如果有,哪些句子對仗以及對仗的形式。格規(guī)定了一首作品是否合規(guī)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判斷標準。
所以,寫格律詩的人首先要注重格。比方說,你要寫一首《五絕》,它必須是一闋,分四句,每句五個字,不必對仗。你要寫一首《浣溪沙》,它必須分前后闋,每闋3句,每句7字,后闋的前兩句必須對仗。
格就好比是事物的框架,作格律詩,絕對不可以出“格”。
律,有兩個意思,一是音律(或稱聲律),二是韻律。
音律的本義是指音樂上的律呂[1]、宮調(diào)[2],在格律寫作中,指所用字的發(fā)音聲調(diào),即按古代發(fā)音,分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里已經(jīng)沒有了入聲,按標準普通話發(fā)音,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和陽平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為仄聲。
韻律指格律作品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guī)則。韻律決定了一句詩中不同位置的每一個字是的音律和韻腳(以后將具體介紹)。
音律決定了格律作品平仄抑揚頓挫的起伏之美感(當然,如果涉及到曲,仄聲還有時需區(qū)分上聲和去聲);韻律取決于韻腳用字的韻母發(fā)音,決定了格律作品諧音之美感。
我們可以將格律形象地表示為:
請看下面的例子。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式五言律詩,其格律規(guī)范是
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
可見,李白的這首詩完全符合五律的格律規(guī)范,所以是一首五言律詩。
作業(yè)
請讀參考書《格律詩寫作指導(dǎo)》(詳情點擊此處可見)《前言》第004頁上的文字,亦可參見2021年12月5日文《本公眾號所用格律符號的意義》(點擊可見),掌握本講座以后用到的格律符號的意義。今后本講座將用書中的符號表示音律和韻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