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寶的集中體現(xiàn),其中,以佛像為佛寶,經(jīng)書為法寶,現(xiàn)前僧團為僧寶。佛陀滅度之后,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寶得以流傳。若沒有他們“焰續(xù)佛燈明,住持正法城”,眾生便無緣聽聞佛法,踏上修行之路。所以,住持三寶乃佛法流傳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必須皈依住持三寶,通過聞、思、修開發(fā)內(nèi)在的自性三寶。
佛教寺院是住持三寶的集中體現(xiàn),其中,以佛像為佛寶,經(jīng)書為法寶,現(xiàn)前僧團為僧寶。佛陀滅度之后,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寶得以流傳。若沒有他們“焰續(xù)佛燈明,住持正法城”,眾生便無緣聽聞佛法,踏上修行之路。所以,住持三寶乃佛法流傳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必須皈依住持三寶,通過聞、思、修開發(fā)內(nèi)在的自性三寶。
作為已經(jīng)皈依三寶的佛弟子,我們經(jīng)常需要出入佛寺,拜佛、請法寶、聽法或參加各種佛事活動。那么,在佛教寺院中,我們在行持中應該有怎樣的禮儀呢?
1.去寺院要注意自己的衣著,以端莊大方得體為宜,不可穿拖鞋、背心、短褲、短裙,露肩露背。
2.入寺門后,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邊行走。
3.路遇法師,要肅立道旁,合掌致敬,不與法師搶道先行。
4.要遵守寺院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維護寺院的清凈,不可在寺院吸煙或大聲喧嘩。
1.上香代表對三寶的敬意,若香爐內(nèi)已有點燃的香,則不用再點,僅對佛菩薩禮拜即可。如自己帶著香來,則可以把香放在香爐邊請香燈師父在需用時點燃,這樣功德更大。
2.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上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寺院一般不許信眾在殿堂內(nèi)燃香),其他各殿合掌禮拜。
3.上香要誠心、敬意。插一支香表示自己沒有妄念、沒有分別心和染污心,一心一意供佛;插三支香亦有代表上香者心意的表法:如供養(yǎng)佛,法、僧三寶,或勤修戒、定、慧三學等等。
4.上香的正確方法是先拿起一支或三支香點火,點香后,若香枝起火焰,用手把火扇熄,不能用口吹或揮動香使火熄滅。用左右手食指及中指把香桿夾著,以左右手的大拇指承托著香尾部,使香頭平對佛像,然后舉起,齊眉供一供,觀想佛菩薩顯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yǎng)。若只上一支香,只用左手把香插在香爐中間即可。若上三支香,先插中間的一支,默念“供養(yǎng)佛”;然后以右手插右邊的一支,默念“供養(yǎng)法”;用左手插左邊的一支,默念“供養(yǎng)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養(yǎng)一切眾生,愿此香花云,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一切佛,尊法諸賢圣?!辈逑銜r要注意每支香都要插得垂直,不能東倒西歪。香插好后一問訊即可,不必一再點頭作揖。
5.鮮花、水果、時蔬供佛一定要潔凈,對如何擺供不知情的,可以請殿堂的香燈師父代勞。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凈。
1.入殿堂的時候,應靠著門邊進去。從左側(cè)進,就要先邁左腳跨入。從右側(cè)進,先右腳跨入。不可踐踏門檻。步出殿堂時亦如是。
2.禮佛時應該將帽子脫下。
3.大殿中央拜墊是主持、主法和尚禮佛專用的,居士不可在上禮拜??稍诖蟮顤|西兩單禮拜。
4.不論佛殿內(nèi)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禮佛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隨其意愿,亦應是三的倍數(shù)。
5.若出家眾正在禮佛,居士不得在法師前面禮,亦不得與法師并排禮,應當在法師后面禮佛。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直穿而過。
6.不得對佛像妄加議論。
1.進入寺院后,先向佛菩薩像恭敬頂禮。若有急務亦須問訊,以示尊敬。然后,再去拜見出家?guī)煾浮?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display: inline; margin-bottom: 15px;"> 2.稱呼法師法號時,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或某某師。不得單稱法名。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老法師”、“老和尚”、“上人”或“師父”、“法師”。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為“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切忌稱呼出家眾為“師兄”。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上下?”“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號叫“了緣”,那么就是“上了下緣”。不可問師父“您貴姓”,因為出家人皆以“釋”(即釋迦)為姓,習慣只以法號相稱。在法師前,如果需要表示恭敬,可視關(guān)系自稱后學、門生、晚學、末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
3.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合掌,表示恭敬,忌握手、擁抱等不當禮節(jié)。頂禮法師時,不要面對法師施禮,而應該面向佛像頂禮。頂禮時說“弟子某某頂禮師父三拜”,法師若說“問訊”,則問訊,說“一拜”,則一拜,不可違逆師教,執(zhí)意三拜。
4.法師在走路、靜坐、誦經(jīng)、禪行、剃頭時,以及洗澡、如廁、乘車船、眠臥等時,不可禮拜法師。
5.男眾不可一個人到比丘尼師父住處,應該有兩位以上同去。女眾到比丘法師房間要有人陪往。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師父談話,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師父談話。
6.要盡量避免從法師面前經(jīng)過,若必須時,走到師長面前要躬身,彎腰而過。
1.先不急不緩地敲門,聲音大小要適中,進門之后先問訊,再把門關(guān)上。
2.請教問題時,當專心一意,虔誠恭敬傾聽。
3.拿東西給師長看,應先問訊、彎腰,以雙手捧交給師長。
4.如需要等候,可站在右后方,若師長未示意離開,不可擅自離去。如師長吩咐坐下,方可坐下。
5.在與師長同行時要走在法師的右側(cè)后方,大概相差一步,當師長向自己說話時才趨身向前。
6.進出門時,替師長開門后,讓身左側(cè),待法師進出門后,要關(guān)上門。坐下來時,師長坐左邊,晚輩坐右邊。
1.要提前到達,不遲到。入大殿后,在佛像前向上一問訊即可。如欲禮佛,可在自己站位進行。
2.參加法會或早晚殿課誦時,在家眾受三皈五戒者,可著海青。受過菩薩戒的居士盡量搭縵衣。
3.上殿時,男眾在左,女眾在右。(此處所說左右,系指佛像所面對的左和右,不是指自己站向的左、右)前后站位順序為搭縵衣居士在前,后為穿海青居士、信男信女。殿堂內(nèi)站立應以右手仰掌迭于左手之上,結(jié)彌陀印。手臂平放、雙目平視,斂目收心。
4.誦經(jīng)、唱誦和拜佛時,應整齊隨眾,聲調(diào)適中,要符合法器節(jié)拍,不可錯板拖腔。
5.經(jīng)本用畢,應置于潔凈高處,不可放在地上或拜墊上。
6.繞佛時,排列次序依次為:出家四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身搭縵衣的男居士、身搭縵衣的女居士、身穿海青的男居士、身穿海青的女居士、信男、信女等。
7.繞佛時注意前后左右距離,后面人的鼻子要對準前面人的脊縫,左右肩對肩,以保持隊列整齊。繞佛只能順時針繞,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繞佛第一圈轉(zhuǎn)角處,須問訊,但不須住腳,結(jié)手印,上舉齊眉即可。繞佛表示對佛恭敬,眼睛平視正前方,不可東張西望。
8.聽經(jīng):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師已經(jīng)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1.早齋、午齋時,聽到打板后應立即到齋堂過堂。
2.進入齋堂時,一般只對齋堂內(nèi)所供奉的佛像問訊即可。
3.用齋前須念供養(yǎng)咒,先供三寶,供養(yǎng)畢,方可用餐。
4.吃飯時端身正坐,不得散心雜話,碗要端平,不得趴在桌上用餐。不可狼吞虎咽,不可飲食出聲,不可使餐具發(fā)出聲響。
5.需要添加飯時,將飯碗伸出,行堂僧就會來添加??曜釉谕胫兴鶖R的位置,表示需要添加的數(shù)量??曜釉诓送胫胸Q著時,表示要干的菜;筷子在碗口處平放時,表示要喝湯。結(jié)齋后,沒吃完可繼續(xù)吃。
6.飲食知量,飯后碗中不留剩飯菜。
7.餐后,兩碗重疊放在桌邊,筷子直放于碗右邊,碗筷放置不要超過桌前沿,以免行人碰掉地上。
8.有的寺院規(guī)模較小,用齋沒有正規(guī)過堂,早午用餐,同過堂一樣也要先供養(yǎng)。受食前合掌默念:“供養(yǎng)十方佛!供養(yǎng)十方法!供養(yǎng)十方僧!供養(yǎng)十方一切眾生!”或合掌默念十聲佛號。晚上若用藥石(佛教稱晩食為“藥石”),僅需合掌默念佛號即可。
1.如需在寺院住宿,應按規(guī)定持所需證件,到客堂掛單。
2.每座寺院都有云水堂規(guī)約,掛單人入住后要仔細閱讀并嚴格遵守。
3.在寺內(nèi)過夜,需按寺內(nèi)作息時間熄燈休息,切不可打擾別人休息。
4.凡在佛寺內(nèi)用水用電用物要盡量節(jié)省,不得浪費。當愛惜三寶物,切勿毀損。如果不小心損壞,則需賠償。
5.離開寺院時,須到客堂銷單,方可離去。
1.凡僧團所有,是為常住物。常住物為十方所共有,個人是無權(quán)動用的。凡寺院所有物品為十方僧伽所有,個人不可擅自作主捉持。如果在家眾私自挪用常住物者,即為盜僧祗物,其罪過甚大。所以去寺院時,切要注意。
2.寺中法器,不可擅動,鐘鼓魚磬,不可擅敲。
3.禁止在家男眾于夜晚去尼庵,更不可居住。白日去時,應有二人以上結(jié)伴同往,在庵中禮佛求法后,如無他事不可逗留,應即離開;在家女眾去寺院,夜晚應予禁止,更不可居住,白日去時應有二人以上結(jié)伴同往。在寺院中禮佛求法后,如無他事不可留連。
4.敬重法寶。在法物流通處,如需請購佛像、法寶或念珠等,就說“請”,不可說“買”。凡持經(jīng)像,皆當雙手捧之平胸,不可只手攜行、隨意放置或置于腋下。持經(jīng)書佛像不得向人作禮,手捧經(jīng)書,碰到法師時,將經(jīng)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師父好”即可。
5.僧人衣缽,在家人不可穿著、持用。
6.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亦不可任意評論出家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