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心湯類方應用體會(之三)——胡希恕經方醫(yī)學系列學習同仁文章W012
作者/陳建國; 編輯/不忘初心
寫在前面的話:
我們在第130期刊載了中醫(yī)經方學術研討會撫寧站暨全國傷寒溫病論壇的相關消息后,諸多同仁分別給我們回復,希望能夠在微信平臺分享講座內容,讓更多同仁能夠有機會參與學習和討論。我們在征得專家老師的同意后,選登部分文章,以饗讀者:
正文:
我們現(xiàn)在一方面從廣義上認識了“嘔、痞、利”,又從病機上延伸出很多癥狀,現(xiàn)在我們手中掌握的指征就很豐富了,應用這些指征到臨床上,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確實有那么多患者是適合服瀉心湯的。
我們來看看臨床上是如何應用的,接下來用幾個臨床醫(yī)案對經方的辨證思路做一個演示,詳細說明一下(在此補充一下,下面的病例,看著也許很亂,可能會有重復的地方,但是它們絕對是真實的,最珍貴的,是第一手的、詳細的、全面的臨床資料;因為我個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我在看病的時候,會把病人反映疾病的情況是怎么樣的,是如何的,自己那不好,怎么不好,我會第一時間把把它打成電子病歷,所以很真實,就顯得有點亂了):
醫(yī)案1
患者,男,20歲,2013-2-17,胃脘痞滿10余年,患者從9歲起,就經常發(fā)作胃脘痞滿,進食后容易出現(xiàn)癥狀,進食不當時癥狀加重,食飲冷涼后加重,口腔潰瘍經常發(fā)作而較重難愈,大便每日1~2次,粘膩而不成形,平素惡食冷涼,口苦,多噯氣,不欲飲水,多飲水后即容易出現(xiàn)胃脘痞滿而欲嘔,時有心悸,既往漏斗胸手術治療,舌質淡,舌體大,苔薄白,脈細弦
在上述的病例中可見患者的病程是比較長的,但也是一個常見病,就是胃不適,那如何分析一這個病案呢,主要把握住以下這幾點:
經常發(fā)作胃脘不適——痞;大便每天1—2次粘膩不成形——下利;容易出現(xiàn)噯氣,不喜飲水,飲水后胃脘痞滿欲嘔——嘔;這樣一看嘔痞利癥狀俱全了,那我們就可以用瀉心湯了嗎?在這還不行,上面我們也提到了,要用一個方子,我們不僅要要辨方證還要辨證,所以在這需要注意,并不是你找出了“嘔、痞、利”這幾個典型的癥狀就可以用這個方子了,因為在大柴胡湯中也會出現(xiàn)“嘔、痞、利”這樣的癥狀表現(xiàn),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嘔、痞、利”都用這個瀉心湯;那就到了關鍵的地方了,我們來分析一下:剛才只是在辨方證,我們還需要辨證,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辨證的基礎上辨方證,或是在辨方證之后反過來看是否符合辨證,只有我們把辨證和方證都辨明白了,那應用那個方子也就明了了;如果是“嘔、痞、利”,這樣的癥狀,又有寒熱錯雜,那我們就可以用半夏瀉心湯了,如果是“嘔、痞、利”,而又是一個實證、熱證,那我們就可能有用大柴胡湯的機會。我們?yōu)榱私獬颊叩募膊⊥纯啵瑸榱司珳?,一步見效,必須反復掂量,反復推敲;那上述的患者是否符合辨證,我們分析一下:
這個病人進食后或進食不當癥狀加重,飲水后胃脘痞滿欲嘔,這就是虛;平素不能食涼,食后加重,這就是寒;口苦,口腔潰瘍經常反復發(fā)作特別難以愈合,這就是熱;那虛、寒、熱是有的,那我們就可以確定用瀉心湯了,這個病人用甘草瀉心湯是正確的。
臨床當中,我們既辨了證,也辨了方證,那么方子用起來心里是有底的。我們看,張仲景先師用方,就是心里很有底的,他說得很堅決,一般的語氣是“什么什么證,用什么什么方主之”,“主之”的語氣,就是就用這個方,就可以好,并且是唯一選擇,看看先師的語氣多么的堅決。我臨床當中體會,辨證加辨方證,應用得當,我們也可以“主之”!我臨床也經常和熟悉的患者說,吃這個方子就能好,但唯一不確知的是:吃幾付可以好,但是就是應用這個方子,不用改變什么,我可能還要在藥量上做一下調整而已。
在臨床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就是雖然對于同一個病,學生和老師都用了一個方子,但是學生的療效卻遜于老師的,那這就要講到一個細節(jié)問題了,那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方子:因為患者以痞滿為主,所以重用黨參(人參),因為黨參(人參)是治療痞的要藥;患者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所以重用炙甘草,甘草瀉心湯有治療口腔潰瘍的作用,或者是說口腔潰瘍容易出現(xiàn)甘草瀉心湯的方證,所以用炙甘草30g;脾胃虛寒兼水飲,加上了桂枝和茯苓,合上苓桂術甘湯,用以溫通利水,方中未用白術,因為容易使之上火;因為常噯氣,所以加了陳皮,其實在方子的應用的時候要對癥狀做全面的分析,在用藥上也要詳細考慮,去那味藥,加那味藥其實都是有其依據(jù)的,都有其道理的。在上述中我們用到辨證,方證,藥證,還用上了量證,考慮的就十分全面了,所以這個方子服用之后,患者病情大為好轉。
醫(yī)案2
患者,女,58歲,2012-11-22首診,胃脘疼痛,饑餓時容易出現(xiàn)癥狀,腹脹,噯氣,眠差而入睡難,眠淺易醒,血壓高而不穩(wěn)定,心煩,進食不適時容易出現(xiàn)燒心,反酸,無惡心,大便不暢,量少,大便平素不成形,一般日一行,口干,耳鳴明顯,腹部惡寒,惡食冷涼,舌質暗,苔薄,脈沉緩
我們分析一下:噯氣,反酸——嘔;胃脘脹滿——痞;大便平素不成形——利;進食不適容易出現(xiàn)燒心反酸——虛;惡食冷涼,大便平素不成形——寒;心煩、口干、燒心——熱;這樣“嘔、痞、利”,“虛、寒、熱”都有了,也就方證和辨證都具備了,那就用半夏瀉心湯加味,那這個方子就對證了。在其中我們看:胃脘疼痛加了白芍,噯氣用我用了陳皮、枳殼,因為茯苓飲治療噯氣是很有效果的,在其中“橘皮”是很重要的一味藥,在臨床上有用陳皮30克來治療噯氣的經驗,所以選用陳皮來治療噯氣;燒心反酸加了烏貝散,在這里面思路是很清晰的,用藥也是很精確的,不會亂加藥,只是依據(jù)患者的癥狀,整體考慮加減用藥的,所以患者服藥之后癥狀大大減輕達到了預想中的效果。
醫(yī)案3
患者,女,58歲,2013-1-28,天通苑,胃脘不適,燒心,時有疼痛,既往曾因服用阿司匹林片而加重,曾經住院治療,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晨起瞼腫,時有腰痛,大便可,2~5日一行,無便干,納可,惡食冷涼,咽癢,時有咽痛,時有惡心,舌質暗,苔白,脈沉細
從上述可見胃脘不適——痞,大便2-5日一行——利?在這看一下,大便2-5日一行是利嗎?我們分析一下,一般我們看見這種癥狀大部分就會斬釘截鐵的說這不是便秘嗎,那我們看一下“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利”的原因如果脾胃虛寒的話,那也就是說脾胃虛寒導致“利”這樣一種癥狀出現(xiàn),那寒就是下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其實也會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有些病人是因為虛寒出現(xiàn)便秘,在臨床上有重用白術治療便秘的經驗,那我們深入思考一下,脾胃虛寒會導致腸道蠕動慢,腸道蠕動慢了是會出現(xiàn)“便秘”的,其實從根本上說:在這的“便秘”和“利”的病機是完全相似的,因為虛寒所以便秘,這就講通了;如果還是不理解,那我們從得從整體上看,綜合分析,我們先往下看:惡食冷涼——寒,從這里可見便秘是虛寒導致,這就要整體的綜合分析;燒心——熱,結合來看,“虛、寒、熱”都有,這個方子仍是有效的。時有咽痛、惡心,方中重用半夏加生姜,茯苓,有小半夏湯加茯苓的意思,燒心明顯加了五味散,因為虛寒明顯,把黃連減量,加重了干姜的用量;這樣就在病機的角度下把所有的癥狀都兼顧了。
我們在這講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我們把西醫(yī)是如何治療胃炎的一起看一下,結果是很有意思的,在西醫(yī)中治療胃炎是通過三聯(lián)法來治療的,具體的來簡單的了解一下:消炎殺菌、抑制胃酸再加上中和胃酸,西醫(yī)方面是這樣的一種治療方法,這樣的治療在臨床上也是很有效的;我們再來看一看半夏瀉心湯,方中黃芩、黃連清熱,還有抗菌的作用,舉一個例子來看:曾經有個病人,他患了糜爛性手蘚、腳氣皮膚都潰爛了,來找我看病,說是用抗真菌藥物治療,我應用抗菌藥物一方面療程比較長,別外抗真菌價格很昂貴,我于是給他開了一個方子,其中就有黃芩,黃連,整個方子用藥沒有超過五味藥,外用泡手腳之后癥狀就就好了,從中我發(fā)現(xiàn)黃芩黃連的抗菌作用是很強的;抑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加了浙貝和烏賊骨;西醫(yī)經常用莫沙比利來促進胃腸蠕動,其實中醫(yī)早就有,像人參,甘草,大棗都有健胃的作用,其實中醫(yī)的三聯(lián)也都具備,這樣看來我們中醫(yī)和有西醫(yī)在治療思路上是很相似的,我們并不是按這個思路用這個方子,我們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在辨方證及辨證的基礎上來應用這個方子的,這樣回頭看來,中醫(yī)和西醫(yī)在治療胃病方面原來是殊途同歸。
醫(yī)案4
患者,女,41歲,2012-10-4,首診,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3年余,大便干而粘,2~5日一行,口干而多飲,無燒心、無泛酸,近一段時間因咽痛、咽癢、聲嘶,用半夏厚樸湯和半夏散而已,舌質暗,苔薄,脈寸浮尺沉
我們接下來分析一下,這位病人這次來主訴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3年余,在回頭看一下這些資料,發(fā)現(xiàn)“嘔、痞、利”這些癥狀在病例中并未體現(xiàn),那我們該如何分析呢,在遇見這種情況下那我們就從病機的方面來入手分析,看它是否符合病機;口干而多飲屬熱,在這我們需要注意:前一段時間因為咽痛咽癢聲嘶來就診,那患者其實在來找我看病前長時間的口服清熱解毒的藥物,像牛黃解毒片之類的,訴吃完藥之后晨起出去,遇涼之后感覺咽痛咽癢,聲嘶加重,天氣變冷也易加重,當時我給開了半夏厚樸湯合半夏散,我們來看在這付藥之中都是一派熱藥,經過驗證用這個方子是有效的,大家普遍的認為咽痛就是上火,其實我在臨床上見到大部分咽痛的病人應用涼藥之后,癥狀不見好轉反而會嚴重,那上述的這個患者的咽痛癥狀,給予熱藥治療之后痊愈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咽痛都是熱;我們再來分析:既然寒凝于腿上,腿就會痛,那寒凝于咽也是否會出現(xiàn)現(xiàn)咽痛的,那是可以的;那我們大部分人為什么說所有的咽痛都是熱呢,所有的腿疼大部分否是寒呢,那只是我們一貫的想法,我們總是先入為主,并沒有具體的深入的了解某一個癥狀它的發(fā)展過程怎樣的,患者是由于什么原因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癥狀,是一個什么樣的經歷才導致了這樣的一種情況,要做到見病知源,要詳細的了解疾病的演變過程,甚至每一個癥狀的演變的過程,我們才能更好的辨證,才能正確的用藥;通過上述我們得知其中有一個很重信息,就是這個人素體虛寒,那口干就是熱嗎?其實這需要我們整體考慮來看了。我選用了甘草瀉心湯加了石膏,用了一劑就見效了,三劑藥就痊愈了,其實在臨床我對于這種情況是很感興趣和關注的,這樣的病吃了一付藥就好了,這是值得研究的,說明用的這付藥對癥;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你說甘草瀉心湯治療口腔潰瘍,這是一個經驗,其實在古書上也是有記載的,可是自己用了之后卻效果不佳,即使會用卻無法靈活的應用,這其實是很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問題;就我來說,首先我看到這個病人,他有口腔潰瘍,那以我的經驗,我知道甘草瀉心湯可以治療口腔潰瘍,那接下來在看他是否有甘草瀉心湯的方證,如果有就可以用,如果沒有,那就看是否有符合這個方證的病機,從上述可知他是具有寒熱錯雜的病機的,所以選用這個方子是正確。其實我們要使一個方子達到良好的效果,我們一方面要掌握它應用的指證,如果我們從患者身上沒有看見這個方子應用的方證,那我們就從病機方面來分析,這樣就可以正確的選用適合病證的方子。
我在經方應用思路上總結為這十二個字:“辨八綱、經方證、明因果、分輕重”,要想應用經方就必須對經方有一個源頭的認識,掌握它應用的指證是什么,不單純是表面上的,而是深層次的,不僅要辨證還要辨方證,還要從病機方面來分析,在用藥上也是,用哪味藥,不用哪味藥,用多大的量,這都需要我們反復掂量,推敲的;臨床上要用對一個方子,用好一個方子,就要學會全面的分析,上述的病例演示也體現(xiàn)了,經方不是作為豐碑來贊美的,而是用于臨床造福人類的!上述的就是今天的匯報內容,如果我的認識對大家如果有一些臨床參考借鑒的意義,那怕有那么一點,我就非常滿足了!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作者介紹: 陳建國,副主任醫(yī)師,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三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武警部隊中醫(yī)經方臨床中心主任,北京中醫(y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北京中醫(yī)藥薪火傳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