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茯車前子湯
上咀,每服七錢,水盞半加姜三片、棗一枚,燈心煎七分服。傷食泄黃或食積,加神曲、麥芽、山楂子(各八分),黃連七分以消之。腹中窄狹飽悶,再加濃樸、枳實、木香(各五分)。
小便赤澀短少,加豬苓、木通、山梔(各五錢)、濕瀉者,加茵陳、蒼術(各一錢)。若夏秋之間,濕熱大行,暴注水瀉,加炒黃連、蒼術、升麻、木通(各五分)。發(fā)熱燥渴,加干葛、石膏(各一錢)。口渴引飲,加葛根、人參、麥門冬(各一錢)、廾麻、烏梅肉(各一分)。
暑月瀉泄,加香薷、濃樸。寒月溏瀉清冷,腹痛或傷冷食,加神曲、麥芽、干姜(煨,各一錢)、砂仁、木香、益智(各五分)。勝濕須加防風、羌活、白芷、蒼術、半夏。胃氣下陷,加人參、黃 、升麻、柴胡,以升清氣。
久瀉腸胃虛滑不禁,加肉蔻(煨)、石脂( )、訶子(煨)、木香、炒干姜各五分。清晨溏泄,加破故紙(炒)、茴香(炒)、肉蔻(煨)。
(《局方》)胃苓湯
蒼術(制) 濃樸(制)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遠服。
(《局方》)平胃散
(《良方》)加味五苓散
豬苓
上作一服,水盞半,加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局方》)薷苓湯
香薷
上咀,每服五六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辨疑》)倍術二陳湯
白術(加倍)
上咀,水盞半加姜三片,煎服。
(《局方》)六一散(一名益元散)治夏傷暑水瀉。
桂府滑石(水飛,六兩)炙甘草末(一兩)
上和勻,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
(丹溪)青六丸
六一散(七兩)紅曲(炒,二兩)
上為末,飯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五十丸,白湯下。
(丹溪)溫六丸
六一散用生姜湯調(diào)服?;蛞阅┖腿肫叻种粶{(diào)。
(《局方》)戊已丸
上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食前下。
(秘方)既濟丸
黃連(切如豆大,四兩)
上二味為細末,醋打硬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集成》)脾泄丸
白術(土炒,二兩)
上為末,荷葉煨飯為丸。后重者,加木香、檳榔。
(《局方》)太平丸
黃連(一味,同茱萸炒,去萸不用)芍藥(炒,減半)
上為末,老米糊丸。同干姜炒,加阿膠一半為丸,名駐車丸。
(東垣)升麻除濕湯
蒼術(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七分,空心服。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曲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棗二枚煎,非腸鳴勿用。
(東垣)茯苓湯
茯苓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草窗)白術芍藥散
上咀,或煎或散或丸,皆可服。久瀉者加升麻六錢。
(《機要》)白術芍藥湯
水煎服。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藥,三味各等分,名白術散。為末,米湯調(diào)下。
(《機要》)蒼術芍藥湯
蒼術
水煎服。
□
(《良方》)神術散
蒼術(半斤) 本 川芎(各三兩)羌活(二兩)
上為粗未,每服三錢,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出汗。
(《良方》)高良姜湯
高良姜 木香 檳榔赤茯苓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不拘時,日三服。
(《良方》)干姜丸
干姜(炮) 濃樸(去皮制)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棗湯下。
(《機要》)防風芍藥湯
水煎空心服。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局方》)胃風湯
□
(《宣明》)桂苓甘露飲
(《和劑》)六和湯
(《局方》)香薷飲
(仲景)五苓散
(《局方》)來復丹
硝石
上各研為細末和勻,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清米飲下,或淡姜湯下?!兑缀啞吩啤孟跏院粢?a title="中藥材:陳皮" target="_blank">陳皮,其性疏快。硫黃且能利人,苦作暖藥以止瀉,誤矣。蓋由啖食生冷,或胃暑熱之氣,中脘閉結,揮霍變亂。此藥通利三焦,分理陰陽,服之甚驗。
(丹溪)酒蒸黃連丸
黃連(半斤凈,酒二斤,浸以瓦器,置甑上蒸至爛,取出曬干)
上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
(《局方》)理中湯、治中丸
(《機要》)漿水散
半夏(一兩,姜制)附子(半兩,制)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漿水盞半煎至半盞,和渣熱服。
(《機要》)白術散
上如前法煎服,甚者加附子(三錢)。
(《百選》)大藿香散
藿香葉(二兩)
上為粗未,每服六錢,水盞半、煨生姜一塊、鹽一捻煎服。水瀉滑瀉腸風臟毒,陳米飲入鹽熱調(diào)下。赤白痢,甘草黑豆湯下。脾胃虛冷,宿滯酒食,痰氣作暈,入鹽少許,嚼姜棗湯熱服,胃氣呃噫,生姜自然汁一呷入鹽點服。此藥大能消食,順氣利膈。
(《濟生》)大輪丸
上為末,每服五十丸,米糊丸,空心米飲下。
(《和劑》)肉豆蔻丸
蒼術(制)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金鎖正元丹
豆附丸
肉豆蔻(面煨,四兩) 木香(二兩,不見火) 白茯苓(四兩)
上為細末,姜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良方》)茱萸斷下丸
吳茱萸(二兩,炒) 赤石脂川姜(各兩半) 艾葉(炒) 縮砂仁
上為細末,面糊丸。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送下。昔趙從簡通判丁母憂,食素日久,苦瀉不止,日七八行,歲余。每服健中不過一二日復作。得此方而愈。后數(shù)年間遇泄瀉,服之即效。
(《百選》)縮脾丸
白術(炒) 赤石脂 肉豆蔻(面煨) 濃樸(姜制) 白姜(炮。各一兩) 附子(制)蓽茇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和劑》)大已寒丸
上為末,水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
(丹溪)保和丸
(《良方》)調(diào)中湯
藿香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脾積丸
青皮
上為細末,溶蠟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
(《和劑》)木香檳榔丸
(《寶藏》)感應丸
木香(不見火,二兩半)肉豆蔻(二十個)
上四味為末,外入百草霜二兩研,與豆杏七味同和勻,用好蠟六兩溶化成汁,以重絹濾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銀石器內(nèi)煮蠟數(shù)沸傾出,待酒冷其蠟自浮于上,取蠟稱用。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銚內(nèi)熬令香熟,次下蠟四兩同化成汁,就銚內(nèi)乘熱拌和前項藥末成劑,油紙裹旋丸。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湯下。
□
(經(jīng)曰下者舉之是也。)
(東垣)升陽除濕湯(方見前。)
升陽除濕防風湯
蒼術(制,四兩)
上水二盞半先煎蒼術,至二盞內(nèi)諸藥同煎,至一盞,食前熱服。
(東垣)升陽益胃湯
(東垣)補中益氣湯
(《秘藏》)黃補胃湯
當歸身 黃
上咀,作二帖,每帖水盞半煎七分,去渣食遠服。
□
(經(jīng)曰滑者澀之是也。)
(《發(fā)明》)禹余糧丸
禹糧石(煨) 赤石脂( )龍骨(煨)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發(fā)明》)五神丸
肉豆蔻(制) 龍骨( ) 赤石脂( ) 南木香川木通(各等分)
上為末,為梅肉搗爛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醫(yī)林》)固腸丸
肉豆蔻(制) 附子(制) 龍骨(研) 阿膠(炒)赤石脂(煨醋淬)
上為末,粳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
震靈丹
禹糧石(火醋淬不計遍次,手捻得碎為度) 代赭石(制同上) 赤石脂(煨)紫石英(各四兩,杵碎入干鍋內(nèi),以瓦蓋口,鹽泥固濟,候干,用硬炭火通紅為度,出火毒二宿,研末用) 滴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 五靈脂(各二兩)
上為細末,糯米粉糊丸,小雞頭大,風干。每服三丸,用炒故紙入棗煎湯,調(diào)鐘乳粉少許,空心送下。
(《良方》)斂腸丸
木香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良方》)實腸散
蒼術(二錢,炒)
上水盞半、姜五片、棗三枚,煎七分,食前服。
□
(《良方》)丸寶飲調(diào)理脾胃止泄瀉。
人參
上水盞半姜棗煎,食前服。
訶子皮散
訶子皮(七分)
《本草十劑》云∶澀可以去脫。以粟殼之酸,微澀止收,固氣去脫,主用為君也。以訶皮之微酸,止收固血,治其形脫。橘皮微苦溫,益真氣升陽,為之使。以干姜大辛熱之劑除寒,為臣。上為細末,水盞半煎分,和滓熱服,空心再服全愈。
棗肉丸
破故紙(四兩,炒)木香(一兩,不見火) 肉豆蔻(二兩,面煨)
上為細末,燈心煮棗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姜湯下。
(《本事》)五味子散
五味子(二兩)吳茱萸(半兩)
上二味炒香熟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一人每五更初曉時必溏泄二次,名腎泄,服此而愈。
(《發(fā)明》)白術中和湯
白術(二兩)
上咀,每服八錢,加姜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或米糊丸亦可。
(《良方》)橘皮散
陳皮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姜棗湯調(diào)下。
(《澹寮》)四神丸
肉豆蔻(二兩) 破故紙(炒,四兩) 木香(半兩)茴香(炒,一兩)
上為末,生姜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鹽湯下。
(《本事》)二神丸
肉豆蔻(生用,二兩) 破故紙(四兩,炒)
上為末,以大肥棗四十九枚、生姜四兩切同煮,棗爛去姜,取棗肉研膏入藥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
秘方∶治水瀉及婦帶并效。風化鍛石五錢、白茯苓一兩半,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一方∶用車前子炒焦為末,米飲調(diào)下一錢服。
一方∶用生姜一塊打破,入艾一把同煎湯一盞,熱服。
一方∶治水瀉不止,用黃連、濃樸各二錢或四錢,以生姜汁拌勻炒干,仍用生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服。
《千金方》∶治水瀉無度,干姜末粥飲調(diào)一錢服之。
《集效方》∶治吐瀉不止,四肢逆厥虛風,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漸暖,神識便省回陽,用天南星為末,每五錢姜三片棗三枚,煎七分溫服,未省再服。
《衍義》云∶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知益脾止瀉,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治水。經(jīng)曰∶水勝則瀉。一男子夜數(shù)如廁?;蚪桃?a title="中藥材:生姜" target="_blank">生姜一兩碎之,半夏湯泡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內(nèi)慢火燒為熟水,時時呷,數(shù)日便已。
孫尚藥∶治虛氣傷冷,便作水瀉,日夜三二十行,泄不止。夏月行路暴瀉,以此備急,名朝真丹。用硫黃二兩,牛角研令極細,枯白礬半兩同研細勻,蒸餅丸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鹽湯下。蠟礬丸亦能解急止瀉。(方見癰疽門。)
《經(jīng)驗方》∶治泄驗,少進飲食,用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干,慢火炒令極熟,磨細羅過如飛面,懷慶山藥一兩,碾末入米粉內(nèi),每日清晨用半盞,再入砂糖二茶匙、川椒末少許,將極滾湯調(diào)食,其味甚佳,且不厭人,大有資補。久服之,其精寒不能成孕者亦孕矣,蓋有山藥在內(nèi)故也。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