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13世紀的蒙古軍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正是靠著這支強大軍隊,蒙古人縱橫歐亞大陸,滅國無數(shù),建立了人類古代史上疆域最廣袤的帝國。
在建立世界帝國的征戰(zhàn)途中,蒙古軍隊幾乎與歐亞大陸的所有軍隊都交過手,不管對方是什么兵種,什么裝備,什么戰(zhàn)法,無一例外,統(tǒng)統(tǒng)敗在了蒙古軍隊手上。(日本、越南、埃及除外)
無敵是多么寂寞!
問題來了:蒙古軍隊的戰(zhàn)力為什么這么逆天?
答案也來了:蒙古騎兵機動靈活,蒙古馬皮實耐用,蒙古人的弓箭牛逼······
如果答案真的是這樣,那么問題又來了:蒙古人騎射的這一套并非蒙古人的專利,而是所有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共性,為什么他們只守住了一畝三分地,而蒙古人卻沖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
顯然,單純從裝備和戰(zhàn)術上來解釋蒙古軍隊的強大戰(zhàn)斗力是蒼白的。要弄清楚蒙古軍隊的戰(zhàn)斗力,必須回歸到蒙古軍隊的本體,即蒙古帝國本身上來。
歷史上,凡是武力強盛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奉行軍國主義。
以普魯士的軍國主義為例,別的國家是國家擁有一支軍隊,而對普魯士而言,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我們知道,軍隊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其主要職責是維護統(tǒng)治秩序,為國家服務。軍國主義則相反,國家是軍隊的工具,其責任是幫助軍隊打雜,例如征兵、訓練、裝備、后勤、財政、外交等等。
蒙古帝國顯然奉行成年男人的工作就是戰(zhàn)爭,女人的工作就是培養(yǎng)戰(zhàn)士,至于放牧,只是副業(yè),隨便搞搞而已。
于是,牛逼的蒙古軍隊橫空出世了。
這支軍隊的戰(zhàn)士自小就接受軍事訓練,嫻于弓馬騎射,之后又經(jīng)歷了殘酷的內戰(zhàn)考驗(鐵木真統(tǒng)一草原),大都是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精兵強將。
鐵木真賦予了這支軍隊靈魂:簡單高效的組織體系,紀律嚴明戰(zhàn)斗作風,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
硬件軟件問題都解決了,還差一個問題:軍隊持續(xù)升級。
蒙古人是野蠻人,但是野蠻不代表智商低,走出蒙古草原開始,蒙古人就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不斷升級戰(zhàn)力。在這一過程中,蒙古人尤其重視軍事技術和軍事科研。
蒙古人喜歡屠城,但是蒙古人屠城時有一類人是可以免死的,那就是工匠。工匠是技術型人才,可以從各方面升級蒙古大軍的硬件問題,比如研發(fā)和制作各種武器裝備、解決各種工程問題。重騎兵、攻城炮隊、水師、火器······等等,從無到有,將蒙古軍隊升級成了一支具有多兵種的混合型部隊。
簡單了解蒙古軍隊的戰(zhàn)力后,我們再回首蒙金戰(zhàn)爭,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先來梳理一下蒙金戰(zhàn)爭的脈絡。
持續(xù)23年的蒙金戰(zhàn)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211年~1216年,這一段戰(zhàn)爭是鐵木真親自指揮的,蒙古軍隊的主要目的是搶劫、復仇和破壞,蒙古騎兵在金國北方燒殺搶掠,所到之處一片焦土。
第二階段是1217年~1228年,這一階段的戰(zhàn)爭是大將木黎華主導的,此時的蒙古軍隊放棄了低級的劫掠策略,開始經(jīng)營占領區(qū),發(fā)展抗金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大金國面對面的搶地盤。
第三階段是1229年~1234年,這一階段的蒙金戰(zhàn)爭進入了決戰(zhàn)階段,在窩闊臺和拖雷的指揮下,蒙古大軍向金國發(fā)動了全面進攻,直到滅亡金國。
在上文中,我們說到鐵木真分別于1211年和1212年兩次伐金,殲滅了數(shù)十萬金國機動兵力,搶劫了大量物資財貨,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嘗到甜頭后的蒙古人食骨知髓,在蹂躪金國上一發(fā)不可收拾。
1213年,鐵木真又一次率領蒙古大軍進攻金國。蒙古大軍在懷來、縉山大敗完顏綱、術虎高琪率領的十余萬金軍,乘勢進抵居庸關。金軍連忙用鐵水澆固關門,布鐵蒺藜百余里,嚴陣以待。
鐵木真沒有強攻居庸關,而是命令哲別從小路行軍,從側面襲取居庸關,鐵木真本人則率領蒙軍主力迂回南下,奇襲突破紫荊關,直逼中都。
就在蒙金大戰(zhàn)正酣之時,金國朝廷發(fā)生了一場巨變,防守中都城北的金將胡沙虎(就是當年那個不戰(zhàn)而逃的西京留守)突然造反,干掉了完顏永濟,立宗室完顏珣為帝,是為金宣宗。
為了保衛(wèi)中都,金國將邊防部隊全部撤到了中都城內。中都城防堅固,又有重兵防守,蒙古大軍一時半會啃不下這座堅城。
鐵木真認為,金國重兵云集中都,四方空虛,正是搶劫的大好時機。
于是,蒙古大軍一分為三:
術赤、察合臺、窩闊臺率領右路軍,沿太行山麓南下,從河北一路殺到河南,到達黃河北岸后,他們又繞到太行山以西,從南殺到北,縱貫山西。
哈撒兒、斡陳那顏率領左路軍沿渤海東進,從河北北部殺到了遼西走廊。
鐵木真、拖雷、木華黎率領中路軍自河北殺到河南,然后繞到山東境內,席卷齊魯大地。
三路大軍在華北平原縱橫馳騁,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兩河(山西和河北)、山東、遼西盡遭涂炭,黃河以北的金國土地只有11座城池躲過了蒙古大軍蹂躪,這也意味著中國北方經(jīng)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搶劫完之后,三路大軍滿載而歸,回軍包圍了中都。
此時的金國也明白,出城與蒙古大軍打野戰(zhàn),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倒不如龜縮在城里,多活一天算一天。
打不贏敵人的時候,還有一條路可走,求和。求和雖然丟人,但是也不失為一個保全自己的辦法。大宋求和了兩百多年,不是照樣活得好好的,甚至還過上了小康生活。
可見,忍一時之屈,換得喘息機會,還是很劃算的。至于能不能翻盤,那是另一回事了。
蒙古人雖然包圍了中都,但依然不具備足夠的攻城能力,長期燒殺搶掠,兵疲了,馬累了。
雙方都有意求和,談妥條件后,和平水到渠成,蒙古大軍如約撤軍,回到了草原。
蒙古人雖然撤了,但金宣宗覺得中都太危險,保不準哪天蒙古大軍呼嘯而至,于是提議遷都南京(開封)。
左丞相徒單鎰表示反對:中都是國家根本,遷都會動搖國本,黃河以北的局面將不可收拾,不若固守中都,與蒙古盡量維持和平,然后聚兵積栗,徐圖恢復,實在不行的話,可以退守遼東??傊f不能遷都南京,南京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一旦有變,四面受敵,只能等死。
完顏珣:呵呵,老丞相言之有理,朕決定遷都南京!
徒單鎰吐沒吐血不知道,反正不久后就郁悶而死了。
完顏珣留下右丞相完顏承暉、大將抹捻盡忠、太子完顏守忠留守中都,自己帶領三宮六院和一眾文武大臣前往南京。
屋漏偏逢連夜雨,遷都之路也頗不順利。護送完顏珣的糺軍(邊境部落組成的軍隊)因受到歧視,嘩變反叛,叛軍推舉契丹人克答為領袖,反戈一擊,直撲中都,企圖拿下中都當投名狀,投靠蒙古。
中都守衛(wèi)森嚴,叛軍沒有得手,不過好歹也用行動表明了忠心,使者到達蒙古請求歸附,鐵木真大喜:機會來了。
于是,鐵木真一面派人與叛軍聯(lián)系,一面派遣使者責問金國。
使者:蒙金已經(jīng)和解,為什么遷都?是不是對我們蒙古人不信任?啊?
完顏珣:呃····這個····
使者:什么都別說了,讓你們嘗嘗我們蒙古人充滿憤怒的殲滅性打擊。
完顏珣:呃·······
1214年6月,鐵木真命令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進攻金國,蒙古軍隊從古北口入長城,聯(lián)合叛軍圍攻中都。同時,又命令木華黎率軍進攻遼東、遼西,以作牽制。
蒙古大軍采用圍點打援的戰(zhàn)法,擊敗金國援兵,又切斷了漕運,使中都成了一座孤城。
圍城一年后,中都彈盡糧絕,主帥右丞相完顏承暉自殺,大將抹捻盡忠潛逃,至于太子,早就被接回了南京,這太子也是玻璃心,回去沒多久就嚇死了。
蒙古大軍攻破中都城后,先是將中都洗劫一空,然后縱火燒城,一座繁華的超級城市,轉瞬間只剩下斷壁殘垣。
中都陷落后,金國北方局面全面崩壞,金軍全面收縮戰(zhàn)線,在黃河-潼關一線部署重兵,企圖憑借黃河天險阻擋蒙古大軍進攻。
蒙古人此時沒空修理金國,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干——滅掉中亞的穆斯林大國花剌子模。原因嘛,看過射雕的人都知道,就不贅述了。
蒙古大軍主力西征前,鐵木真將對金戰(zhàn)事全權委托給了大將木華黎,木華黎統(tǒng)帥的是一支混合部隊,里面包括蒙古人、汪古部、契丹人、漢人以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部隊。
并不強大的兵力決定了木華黎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不可能像之前一樣任性。
怎樣利用有限的兵力征服大金國呢?這是擺在木華黎面前的首要問題。
木華黎的策略是七分政治,三分軍事。
1.停止燒殺搶掠、奪地不守的流寇主義做法,大力建設根據(jù)地。
2.團結和吸收中原各路反金勢力,建立擴大反金統(tǒng)一戰(zhàn)線。
木華黎行之有效的政治手腕,使得中原各路土豪武裝、降兵叛將紛紛歸附,蒙古人聲勢大振。
當年,蒙古人摧毀了金國黃河以北的勢力,旋即撤退,這就導致了這些地方出現(xiàn)了權力真空,于是乎,當?shù)貪h人紛紛組軍自保,地方豪杰也渾水摸魚,圖謀割據(jù)一方,北方大亂。
蒙古人大量收編漢族武裝的同時,金國也沒有坐以待斃,他們的反制措施與蒙古人類似——篩選了河北、山東九個勢力最大的地方武裝首領,全部封公爵,命令他們抵抗蒙古人。
反正這些地方也保不住了,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同時給蒙古人制造障礙。
雙方大量使用偽軍作戰(zhàn),蒙金戰(zhàn)爭持續(xù)升級,山西、河北、山東各條戰(zhàn)線陷入拉鋸態(tài)勢。
蒙金大戰(zhàn)牽動著周邊國家的神經(jīng),大宋朝廷也時刻關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并積極研究應對之策。
所謂應對之策,不外乎三種策略:聯(lián)蒙滅金,聯(lián)金抗蒙,嚴守中立。
宋廷經(jīng)過激烈討論,認為聯(lián)蒙滅金不行,畢竟唇亡齒寒,聯(lián)金抗蒙也不行,宋金世仇,宋人對金人的恨不亞于今天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恨,幫助仇人,心里膈應,老百姓那邊也不好交代。
那怎么辦呢?
嚴守中立、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
金國現(xiàn)在處境不妙,咱們大宋可以趁機提點要求,比如把那啥歲幣給免了~
宋朝不交保護費,金主完顏珣怒了:可惡的南蠻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必須教訓宋人!
權臣術虎高琪(這貨搞死了胡沙虎,把持金國朝政)也慫恿完顏珣:咱們干不過蒙古人,難道還干不過宋人嗎?咱們已經(jīng)丟失了黃河以北,以區(qū)區(qū)河南之地,供養(yǎng)幾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的,必須占領宋朝的土地,彌補北邊的損失。宋人不交保護費,咱們正好以此為借口干他。
1217年夏,金軍向南宋發(fā)動了進攻。金軍已不是當年的金軍,宋軍也不是當年的宋軍,戰(zhàn)爭剛一開始就陷入了僵持局面。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蒙金戰(zhàn)爭態(tài)勢
此時的金國處于被群毆的狀態(tài):南宋在南邊防守反擊,蒙古在北面猛烈進攻,西夏時不時在西北配合蒙古進攻,東北,叛將耶律留哥和蒲鮮萬奴割據(jù)一方,對抗金國,除此之外,山東紅襖軍也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起義,反抗金國殘暴統(tǒng)治。
金國的統(tǒng)治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1224年,金宣宗完顏珣駕崩,太子完顏守緒繼位,是為金哀宗。
完顏守緒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大金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一片亡國之象。
與后來明朝的崇禎皇帝類似,完顏守緒雖然拿到了一副爛牌,但是卻想打好手上的牌,實現(xiàn)逆襲。所以,大金國的最后十年,是完顏守緒與死神賽跑的十年。
完顏守緒繼位后,開始了大刀闊斧改革,力圖挽救危局。
對內,罷黜奸佞,大膽起用抗金有功將領執(zhí)掌兵權,紀念和褒揚抗蒙陣亡將士,激勵軍隊,安撫百姓,組建和擴充軍隊。
對外,主動與南宋和西夏停戰(zhàn)議和,并成功與西夏建立同盟,共同抗擊蒙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完顏守緒的支持下,金國組建了忠孝軍,這是金國晚期唯一能與蒙古人打硬仗的精銳部隊。
忠孝軍是由女真人、畏兀兒人、乃蠻人、羌人、吐谷渾人、契丹人、漢人組成的混合部隊,由于士兵多是從蒙古人的俘虜中逃亡出來的,因此忠孝軍抗蒙決心異常堅定。忠孝軍的騎兵是模仿金國初年女真騎兵,以重甲騎兵為主,作戰(zhàn)堅忍,長于騎射。除此之外,忠孝軍紀律嚴明,與民秋毫無犯,頗有當年岳家軍的氣質。
不過,忠孝軍雖然牛逼,但是其人數(shù)并不多,幾千人的精銳部隊,至多只能挽回局部戰(zhàn)場的頹勢,并不能改變整個蒙金戰(zhàn)爭的態(tài)勢。
在完顏守緒的努力下,金國抗蒙局面有了較大改善,1226年,金軍渡過黃河反攻山西,激戰(zhàn)一年,竟然收復了平陽、太原等地。
正當局面漸漸好轉之時,成吉思汗率領西征大軍歸來,以西夏背盟為借口,向西夏發(fā)動了全面進攻。
西夏處于生死關頭,但金國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兄弟被滅。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1227年夏,蒙古大軍滅西夏。不久,蒙古帝國首領鐵木真病逝于六盤山。
鐵木真死前,考慮到金國難以搞定,于是留下了一道滅金的遺命,即大迂回戰(zhàn)略:金國的精兵強將都部署在潼關-黃河一線,很難突破,因此,蒙古大軍應該避實就虛,繞道宋境,從西南面?zhèn)葥艚饑沟?,如此,定能滅金?/strong>
鐵木真逝世后,大汗之位本應由三子窩闊臺繼位,但是按照慣例,新大汗繼位要由庫里勒臺(部落議事會制度)最終決定,庫里勒臺不是誰想召集就能召集的,于是,蒙古大汗的位置空了兩年,其間,大蒙古國由拖雷監(jiān)國,沒錯,就是郭靖的拖雷安達。
為什么由托雷監(jiān)國呢?因為蒙古是幼子繼承制,拖雷繼承了鐵木真的絕大部分軍事遺產(chǎn),掌握了90%以上的蒙古軍隊。
汗位繼承問題并沒有影響蒙金大戰(zhàn),滅夏南下的蒙古大軍與金軍在甘肅、關中一帶反復拉鋸,1228年正月,金軍名將完顏陳和尚率領400忠孝軍,在大昌原(今甘肅省寧縣太昌原鄉(xiāng))大破蒙軍宿將速不臺率領的8000蒙軍,取得了蒙金戰(zhàn)爭以來的最大勝利。
1229年,等了兩年的窩闊臺終于繼承了汗位。窩闊臺即位后,開始全力攻打金國,蒙金戰(zhàn)爭很快進入到了決戰(zhàn)階段,雙方在河北、關中一帶展開全面激戰(zhàn)。
無休無止的戰(zhàn)爭挑戰(zhàn)著雙方的忍耐極限,窩闊臺決定親征,給金國雷霆一擊。
1231年,窩闊臺召集眾將商議滅金戰(zhàn)略,大會決定,蒙古大軍兵分三路,圍攻南京(開封)。
東路軍由斡陳那顏率領,從山東濟南出發(fā)南下,牽制金軍。
中路軍窩闊臺率領,從河南孟縣渡黃河,進攻南京。
西路軍由拖雷率領,從陜西鳳翔南下,進入陜南,然后順漢江而下,進入河南腹地,從側后進攻南京。
掐指一算,誰都知道東路軍是打醬油的,中路軍是半打醬油的,西路軍才是最危險的暗箭。
1231年8月,拖雷駐軍鳳翔,派使者去跟大宋磋商借道問題,沒想到使者在半路就被宋軍給干掉了。拖雷大怒,決定武力開道,殺出一條血路。
蒙古大軍從鳳翔南下,一路闖關斬將,進入四川,大肆屠殺泄憤后,才掉頭到陜南,然后順漢水抵達了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
得知蒙古大軍出現(xiàn)在側后,金國連忙從潼關防線抽調了15萬大軍南下,為了增加戰(zhàn)勝的籌碼,金軍甚至還找宋軍求助。
宋軍在襄陽一帶駐扎著重兵,又有強大的水師,如果宋軍肯幫忙,雙方水陸并進,拖雷大軍必敗無疑。
宋軍毫不猶豫的回絕了金軍的請求,金國使者長嘆一聲,悻悻而歸。
百年世仇,余恨難消。
▲窩闊臺和拖雷進軍路線
1231年臘月,窩闊臺利用金兵空虛、黃河結冰的大好時機,率領中路軍從孟津白坡渡河進攻鄭州,并與迂回作戰(zhàn)的拖雷大軍取得了聯(lián)系。
1232年正月,蒙金雙方在禹州三峰山大戰(zhàn),拖雷以不足4萬蒙軍大破完顏合達、移刺蒲阿率領的15萬金兵。三峰山一戰(zhàn),金國主力損失殆盡,一眾抗蒙良將盡皆覆滅。
三峰山之戰(zhàn)后,金國潼關守將李平率軍投降,至此,金國苦心經(jīng)營的潼關-黃河防線徹底崩潰,蒙古大軍合圍南京,雙方圍繞南京城展開了激烈攻防戰(zhàn),年底,南京彈盡援絕,完顏守緒率領部分大臣退到了歸德(今商丘),隨即又退往蔡州(今河南汝南)。
墻倒眾人推,金國滅亡之際,南宋應蒙古之邀,加入了滅金之戰(zhàn),名將孟珙率兵2萬、運米30萬石支援蒙古大軍作戰(zhàn)。
反正金國要死了,也不用考慮什么唇亡齒寒了,倒不如趁亂撈點好處,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
1233年年底,蒙宋聯(lián)軍兵圍蔡州城。1234年正月十一日,蔡州城破,完顏守緒自縊而死,其指定的接班人完顏承麟戰(zhàn)死,金國滅亡。
完顏守緒還是沒有跑過死神。
不過也沒什么可惜的,哪個王朝興起的時候不是牛逼轟轟轟,哪個王朝滅亡時候不是可憐兮兮。
?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