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斷的瓷器需求,推動了中國沿海及周邊地區(qū)的瓷器生產(chǎn),形成了一個古代中國高技術(shù)和藝術(shù)附加值的奢侈品和生活用品制造產(chǎn)業(yè),從而使中國的陶瓷之鄉(xiāng)-江西景德鎮(zhèn),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中國瓷都。
青花瓷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發(fā)展成為新的中國文化的一個典型例子,今天,它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符號之一。在海上絲綢之路上。不僅有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官方使者、商人,還有許多留學(xué)生,宗教人士,旅行家,探險家等往來其中,元朝時候來到中國的外國著名旅行家,除意大利的馬可.波羅之外,還有伊本.白圖塔。
1332年,伊本.白圖塔離開家鄉(xiāng)摩洛哥丹吉爾,只身一人向東尋夢,1342年,他在印度德里遇到了元朝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的使節(jié),隨后,伊本白圖塔奉德里蘇丹之命,率使團陪同元朝使者回訪中國,伊本白圖塔在中國游歷了泉州、廣州、杭州等地。在游記中,伊本白圖塔描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切,包括中國的銀錠和錢幣,政府發(fā)行紙鈔的機構(gòu),市舶司機構(gòu)對船舶出海、回港的檢驗制度等等,伊本白圖塔的游記是后人了解14世紀上半葉,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東方各國歷史文化的寶庫。
元朝在宗教信仰方面,這是比較自由和寬容的時代,整個蒙古人對于宗教信仰,是有一個比較自由的態(tài)度,就他自己當然可能信仰某種宗教,但是他并不禁止別人其他的宗教,在蒙古人的那個觀念當中,他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有能力和上天溝通,其他覺得都應(yīng)該給以尊重和保護。海上絲綢之路,就像一座巨大的生命花園,在這座花園中,不同的血脈通過延續(xù)和融合,在東方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再次新生出一朵朵鮮艷的生命之花。從元代開始,一些中國人開始走出去,走到世界各地,他們懷著夢想,期望,尋找新的生活。其中一些人移居海外,并婚娶繁衍。
海上絲綢之路,大大拓展了很多沿海中國人的生存空間,逐漸在中國的廣東、福建一帶形成了一種向海外移民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從海上絲綢之路的早期開始萌生,到明清和近代達到高潮,到今天也一直在延續(xù),很多華人在海外落地生根,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家庭,一個大家族。不管你到泰國、馬來西亞、到印尼、到緬甸、到柬埔寨,其實很多當?shù)爻晒Φ纳倘?,都是華裔,就是當時整個華人經(jīng)商的精神,他從中國移民到這地方來,刻苦經(jīng)營,真正的就是說,投入那個社會,擁抱那個社會,就說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過客,而是我真的在這邊已經(jīng)落地生根了。
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貿(mào)易為開端,其意義卻遠遠超出了這些物品本身,千百年來,它把世界各地文明和文化發(fā)源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條連接亞、非、歐、美的海上大動脈,各種文明通過這條大動脈,相互接觸,碰撞,融合,它比陸上絲綢之路延續(xù)的時間更長,通往的地區(qū)更廣,成為推動世界文明進程的巨大力量。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證明,對外開放,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越多,國家就繁榮富強,甚至可以說,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構(gòu)建當今世界真正意義上不以掠奪和控制為目的的全球化的先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