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1257年。我們再把故事的焦點移回越南。
當年8歲登基的小皇帝陳煚,此時已經三十九歲,在位三十一年,早已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子了,陳朝在陳氏家族的努力下漸漸進入正軌。
話說此時太師陳守度仍然在世,已經是六十三歲的老翁,雖然仍然在朝中威望很高,但不再是操縱陳朝的幕后奸雄了。
陳守度畢竟不再年輕,從史料上分析,此時已經歸政給陳煚,成為難得的善始善終、平穩(wěn)著陸的權臣。
而這一年,足以撼動整個越南的事情發(fā)生了。
1257年農歷八月,當時安南北方邊境的歸化寨向陳朝皇帝匯報,說蒙古派使者前來。
九月,陳煚下達戰(zhàn)令,命令各路兵馬前往邊界集結,領兵者由興道王陳國峻統(tǒng)領。
注意這個名字,其是越南歷史中奧特曼中的奧特曼,是陳朝后繼陳守度之后的靈魂人物,本文中除皇帝以外最重要的角色。
前文說過,陳國峻就是安生王陳柳和李瑩(也是陳煚的皇后)的長子,是陳煚的侄子。
此外前文還說過,陳朝宗室的婚姻關系比較亂,同姓結婚比比皆是,所以陳國峻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又是皇帝陳煚的妹夫,是陳承之女、陳煚之妹天城長公主的駙馬。
這個關系有點亂,大家沒看懂的話,別著急,再看一看,還看不清楚的話就畫個關系圖譜。
總而言之,陳國峻娶了自己的親姑姑。
把姑姑討來當老婆,在這件事上,陳國峻比大家喜聞樂見的楊過同學還要牛掰一些——人家這個可以真有血緣關系的親姑姑!
話說陳國峻娶親姑姑這事還是一次桃色事件,險些演變成丑聞。
陳國峻早年曾經當了陳煚和天城公主的姐姐瑞婆公主的養(yǎng)子。(瑞婆公主也是陳國峻的姑姑,關系繼續(xù)混亂中……)所以雖然其父陳柳作為有前科的藩王受到冷遇,但陳國峻卻在宗室之中地位不低。
1251年時,皇帝陳煚有意嫁妹——也就是陳承的小女兒天城公主,根據慣例,公主應該嫁給宗室,結果選來選去,選上了一個封號為“忠誠王”的陳氏子弟,這個忠誠王的父親封號是仁道王,父子兩人的名字史書上都沒有記載,可謂歷史的炮灰。
定了婚期以后,陳煚便命天城公主在成婚之前,暫居于仁道王的府第。(估計忠誠王年齡也不大,所以還沒有自己的府第。)
這事本來與陳國峻毫無關系,但陳國峻是那種注定會在歷史上揚名立萬的人,屬于“你不給我機會,我便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的類型。他很想娶天城公主為妻,眼見公主姑姑沒自己的份了,便開始動起了歪腦筋,趁夜?jié)撊肓巳实劳醺?,摸進了天城公主的住處。
陳國峻本人頗有才華,而且容貌瑰偉,通俗點說就是長得高且長得帥,估計在身材普遍不高大的越南人里面屬于鶴立雞群的人物,面臨大婚的天城公主也不知當時是主動還是被動,總之就此與親侄子陳國峻滾了床單,把未婚夫忠誠王拋在腦后。估計忠誠王知道真相后,肯定會申請把封號改成“不忠誠王”。
這樣一連數日,陳國峻都在公主的閨房里樂不思蜀?;实坳悷?、宅主人仁道王完全不知情。
但這個事還是漏了。
陳國峻的養(yǎng)母瑞婆公主(重申:她是陳煚和天城公主的姐姐),一見陳國峻數日未回,以為他肯定被仁道王捉奸在床了,便跑到皇帝面前哭訴,說陳國峻估計已經遇害。
陳煚大驚,趕緊派人到仁道王府察看,結果仁道王也一頭霧水,只好跟著搜查自家府邸。這一搜不要緊,卻在天城公主臥房中找到了失蹤人口陳國峻。這下子亂子大了,皇室內部亂成一團,都惱怒陳國峻誘奸待嫁公主,但又拿他沒什么辦法。
最后,還是瑞婆公主出面,向陳煚進獻生金十盤,慫恿陳煚干脆讓小妹天城公主改配給陳國峻,反正生米現在是熟飯,不順水推舟的話,橫豎都是丑聞。
在所有人都無何奈何的情況下,陳煚只得把天城公主下嫁給陳國峻。為此陳煚還不得不將忠誠王的兩千傾良田的聘禮退還。
關于這件桃色事件,受到后世越南史官的一致批評。你陳朝總搞同姓結婚就已經很失禮、很禽獸化了,如今陳國峻以誘奸這種不正當方式得配公主(同時還是陳國峻的親姑姑),簡直更是失禮中的失禮,禽獸中的禽獸!
但不管怎么說,憑借此事,陳國峻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成為陳氏同代人中的佼佼者。
順帶說一句,此次上車補票娶公主事件之后不久,陳國峻的父親陳柳便去世,據說死前曾要求陳國峻將來謀取陳氏大業(yè)——你爹這輩子被人給陰了,你小子要為你爹報仇了!
然而陳國峻從后來的表現來看,并沒把他爹的遺言放在心上。話說陳柳如此大逆不道的遺言都被記錄在官方正史中,可見陳朝官方對于陳國峻不是一般的信任。
1257年,農歷九月,興道王陳國峻率領兵馬在邊境集結。
不久,兩名蒙古使者到達升龍,要求陳朝臣服蒙古,但陳朝歷來是南宋的屬國,自然不會輕易買賬。陳煚明確地拒絕了蒙古人,同時順便一不小心拘留了這倆蒙古來使。
許多年前,強大的波斯大帝國的使者曾跑到希臘城邦斯巴達索要土地和水,結果被暴躁尚武的斯巴達人扔到了井中——讓他們自己去取土和水,這事后來促成了成西方歷史中傳奇的溫泉關戰(zhàn)役,前幾年還被好萊塢拍成了血漿電影。
此時的蒙古使者趾高氣揚,估計也和波斯使者一個調性,雖然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陳朝將對方使者拘留稍有點下作,但考慮到畢竟沒有學斯巴達把他們直接扔到井里,還是相當克制了。
這樣,約在農歷十一月,陳煚下令全國整飭軍備,迎接即將的戰(zhàn)爭。
果然,十二月,蒙古大將兀良合臺率軍自大理國(也就是今天的中國云南?。┏霭l(fā),攻入越境。
兀良合臺在前文提過,此人來頭很大,乃是鐵木真麾下驍將速不臺(四狗之一,與哲別齊名)之子,是當時的蒙古宿將,曾參加過拔都的西征,立功無數。
之前的蒙古使者其實正是兀良合臺所派遣,完全是蒙古軍隊一貫的先誘降再動兵的套路。
兀良合臺與當年北宋討伐交趾的大將郭逵不同。郭逵用兵瞻前顧后,小心謹慎,屬于穩(wěn)扎穩(wěn)打型的;兀良合臺卻是進兵凌厲,一入越境便直搗國都升龍,勢如破竹。
此時守衛(wèi)在邊境的興道王陳國峻年紀尚輕,估計這時候其用兵水平還有點嫩,加之麾下聚集地士兵還不多,根本阻擋不住,只能撤守。
升龍面臨危機,陳煚只得親自率兵抵抗,兩軍在升龍北方的平厲原地區(qū)大戰(zhàn)。
蒙古軍估計有三萬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以前從沒打過敗仗,氣勢很盛,所以兩軍交戰(zhàn)伊始,蒙古方面占較大優(yōu)勢。
安南軍場面很被動,陳煚回顧左右眾將,只有御史中將黎秦表現非常勇敢。
這個黎秦據說為黎桓之后,文采武藝均十分出眾,此時敢單槍匹馬在敵軍陣地中沖殺,神情很淡定,風姿很瀟灑。相比之下,其他陳朝將佐均只有挨揍的份。這樣黎秦給陳煚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了扭轉戰(zhàn)局,陳煚命人動用了象兵,讓士兵乘象作戰(zhàn),十分威風。而蒙古方面,兀良合臺麾下十八歲的兒子阿術殺出,率領軍中善射武士一齊射象,群象驚奔,反過來沖擊安南軍隊,結果安南軍大潰敗,陣亡過萬人。陳朝宗室富良侯在此戰(zhàn)中被斬首。
這時候之前表現突出的黎秦站了出來,力諫皇上不要表現得太勇猛,要保重身體,不如給兀良合臺一個面子,先退避敵鋒。
陳煚很聽勸,立即下令退兵。
然而陳軍雖然退兵,蒙古軍隊去不依不饒,繼續(xù)追擊,結果陳朝敗兵又連續(xù)被蒙軍擊敗,被打得潰散。陳煚只要帶著少量兵馬一口氣逃到海島上躲避敵鋒,同時趕緊遣使向南宋求援。蒙古軍隊也毫不客氣,趁機攻陷了升龍。
蒙古軍攻入升龍后,兀良合臺在監(jiān)牢中找到之前派出的那兩個蒙古使者。這兩個人這段時間遭了不少罪,安南方面也沒有優(yōu)待俘虜這一說,將這兩個人用竹條捆綁,竹條捆得有點狠了,都嵌入肉中,其中一人可能生命線不夠長,沒挺過來,在此期間死亡。兀良合臺見了大怒,命令蒙古軍開始報復性屠+城。
此時有一個小插曲,當蒙古軍隊攻陷升龍時,陳守度的妻子、前李朝皇后陳容表現非常出色,帶人將陳朝的大貴族群體(比如皇太子、宮嬪、妃、公主,以及諸將領的妻子兒女等人,普通百姓肯定不管了)保護著離開升龍,免于遭到蒙古軍隊的屠殺和劫掠,又將隨行各家舟船上所帶的武器搜集起來,支援前線軍隊,把后方維護人心的工作做得很到位。
陳容這個人雖然歷史上爭議很大,她可以說是李朝的禍水,但確實也是陳朝的福星。不可否認,她確是一個不簡單的女性。她于1259年,也就是蒙古退兵后不久去世。
連戰(zhàn)連敗之下,又收到升龍失陷被屠+城的消息,陳煚情緒非常低落,便與當朝太尉陳日晈(陳煚的同母弟)乘船,一齊在海面上漂著,商討對策。
所謂商討對策,其實討論的不過只是一個問題。
陳煚:我們TMD該怎么辦?!
陳日晈比陳煚小七歲,從小被封為欽天王,曾經率軍攻打占城,戰(zhàn)功卓著,獲封太尉,此時正值壯年,掌握兵權,受到陳煚的倚重。
然而此時陳日晈卻比陳煚還要沮喪。聽了陳煚的問題,思考許久,在船邊用手指蘸了海水,在船舷上寫“入宋”二字。
陳日皎的意思很明確:如今朝廷扛不住了,不如去投靠中華帶頭大哥——大宋,以后還能當貴族,照樣能有酒喝有肉吃有美女玩,錦衣玉食不會差了。
陳煚聽了非常氣餒,又移舟去問當年的老權臣、陳朝實際創(chuàng)立者、太師陳守度。
同一個問題,陳守度的答案則體現了創(chuàng)業(yè)老奸雄堅如磐石的脊梁。
陳守度回答:“臣首未至地,陛下無煩他慮?!蔽业哪X袋還在,我就仍然捍衛(wèi)著這個國家,就不需要陛下擔憂!
此言擲地有聲,可謂一劑猛藥,立刻讓陳煚重拾勇氣。
這是越南奸雄陳守度留給歷史的最后聲音,七年之后,即1264年,陳守度去世,年七十歲。陳守度一生爭議無數,一方面心狠手辣,對于政敵情敵實行殘酷地斬草除根式的鎮(zhèn)+壓,另一方面一手托起整個陳朝的興盛。其人性格堅強厚重,其歷史光輝順理成章地掩蓋住了陳朝的開國皇帝陳煚。
就在陳朝君臣開始重整旗鼓的同時,另一方面,攻克升龍僅九天,蒙古軍的銳氣已過,水土不服的問題就出來了。越南一向氣候濕熱,來自北方大漠興起的蒙古兵完全不適應,這時也和當年郭逵的宋軍一樣,疫病蔓延,士兵戰(zhàn)斗力迅速滑落。
兀良合臺無奈,只得率兵北返。
根據越南史書記載:安南國軍隊趁機追擊蒙古軍。農歷12月24日,陳煚及太子陳晃乘坐樓船,在東步頭(地名)終于擊敗蒙古軍隊。
另外還有記載:蒙古軍撤退到北方蒙古、越邊境的歸化寨(今越南老街省境內)時,又遭寨主何俸率領當地少數民族武裝襲擊,再敗。這樣蒙古軍最終撤出大越。
但關于這次蒙越之戰(zhàn)的結果,爭議很多。
在越南現代歷史研究觀點看來,這是越南方面的一次偉大勝利,認為此戰(zhàn)“蒙古軍隊受到沉重打擊,驚慌失措,一溜煙逃回了云南”。
不過在中國歷史記載中,無論《元史》還是南宋官方的記錄,包括陳朝遞交給南宋的公文,均無蒙軍慘敗的記載。相應的,均記錄陳朝軍隊代初期慘敗,皇帝逃亡,后因蒙古軍水土不服,開始退兵,安南軍隊方面也只是“追之勿及”,并無戰(zhàn)勝之說。故以郭振鐸、張笑梅為主的中國學者,均持質疑越南史書的大勝說觀點。
相較后兩次蒙古入侵,其實第一次侵入安南的蒙古軍隊規(guī)模要小得多,戰(zhàn)略意圖也很模糊,沒有顯露出占領安南的欲望,是以攻克升龍之后便草草撤軍。越南方面所記載的陳朝的兩次戰(zhàn)斗勝利,也看不出其對蒙古軍有任何實質壓倒性的戰(zhàn)果。
總而言之,越南方面堅持己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打敗了蒙古侵略者。但蒙古以及南宋的記載則只能證明蒙古在痛扁了一通陳朝之后,因為水土不服而北返。
不管如何,蒙古的第一次入侵,就此結束。
蒙古退去后,陳煚大喜,開始封賞歸化寨寨主何俸等有功之臣。此時時間已經是1258年。
想起黎秦在此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陳煚決定重賞黎秦,賜黎秦名“輔陳”,意即輔佐我大陳朝。
從此這位黎桓的后人便在史書上以黎輔陳之名出現。
陳煚還升黎輔陳的官為御史大夫,另外還賞賜給黎輔陳一個很尊貴的女人做老婆——這可是當時很多人都沒想到的。
這是一個稀世的榮耀,雖然不確定黎輔陳是否開心,但至少后世史官們一直因此開心地痛罵陳太宗陳煚。
這個女人就是前文中大名鼎鼎的李朝女皇、陳煚的前任皇后、昭圣公主李佛金。
李佛金自從十九歲時被以不能生育為由遭廢,降為公主,此時已經四十歲了,青春年華都在廢黜的日子里度過,如今幾乎是人老珠黃。
當時取代她的姐姐李瑩已經在十年前去世,死前完成了生育繼承人的任務。
當年在她身邊小心服侍她的小男孩兒陳煚,此時已是威風凜凜的皇帝,身邊早已有了其他更年輕更漂亮的女子,完全不再需要她們這些李朝的遺脈了。
估計陳煚很長時間里也在頭疼,該如何處置她這個前朝的女皇和本朝的前皇后。如今正好碰上了立大功的冤大頭黎輔陳,也是名門后裔,能文能武,才華橫溢,倒是和她很般配,于是陳煚便將她作為賞物大大方方地賜給了黎輔陳。這倒是一件對兩人都不錯的選擇。
黎輔陳在史籍中未載其生年,估計此時正值壯年,雖然李佛金年已四十,但得配前女皇和前皇后還是一件很榮耀的事。
嫁給黎輔陳之后,李佛金又活了近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里,李佛金像斗氣一般,以四十多歲的高齡為黎輔陳生下了一兒一女,徹底打破了其不能生育的謠言。
當然,此時一切證明都已經無意義了。
李佛金于1278年去世,終年60歲。
就在大賞功臣的同一年,也就是1258年,陳煚退位為上皇,其與李瑩之子、陳朝皇太子陳晃繼位為皇帝,史稱陳圣宗。皇帝的同姓婚姻也就此開啟。陳晃將其妻——也是安生王陳柳的第五女陳韶(也是陳國峻的同父異母妹妹,陳晃的堂妹)封為天感夫人,不久后又將其冊封為皇后。該年農歷十一月,陳韶生下了皇太子陳昑(也就是后來的陳仁宗)。
話說陳煚的退位完全不是身體原因,實際上他退位后又活了差不多二十年,于1277年農歷四月去世,并在這段期間里仍然大權在握,身為皇帝的陳晃更像是皇儲的身份,直到陳煚死后才真正掌握大權。
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說明,陳煚這么做乃是要培養(yǎng)兒子陳晃,在自己在世的時候,就讓陳晃先當皇帝實習一下,等自己一死,陳晃就能直接親政,也不會有政權傳接中的不穩(wěn)定問題。
這么說確實很有道理,且日后這種制度也一直被陳朝后來的君主們所延續(xù)。當然這種制度也會有它的缺陷,后續(xù)講陳朝后來的幾個皇帝時,煮茶會講這個情況。
回到陳煚退位這件事上,其實這個事的真實原因真沒有越南史料中解釋得那么高大上。
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蒙古的壓力。
1258年時,陳朝最終決定向蒙古稱臣。
因為蒙古此次入侵,雖然陳朝向南宋求救,但南宋自顧不暇,除了派個使者跑到安南考察了一番慘狀,并沒有派出實質的援軍。陳朝也感到寒心,故派遣黎輔陳等人作為使者到蒙古進行談判接觸,向蒙哥汗表示愿意向大蒙古帝國進貢稱臣。
前文說過,想當年,丁部領向北宋稱臣,便讓兒子丁璉以交趾首領的名義求封。
此時陳煚的心態(tài)差不多。
你蒙古讓我稱臣,我就讓我的兒子當皇帝,這樣就是我兒子向你稱臣,不是我向你稱臣。這于我的名聲也沒有損害。另外,安南真正掌權的人是我,又不是我兒子,故就算我兒子承諾了什么,到時候也可以不算。
別小看這一段繞口令一般的文字,可是藏著相當深的政治心機。
黎輔陳等使者作為陳朝新皇帝陳晃的代表,最后與蒙古大怪獸訂下協議,規(guī)定陳朝每三年向元朝進貢一次,并定為常例。
除了進貢以外,蒙古還要求陳朝履行六項事務,分別為:國君親自入朝覲見、國君派遣子弟入貢為人質、交出戶籍人口數目、協助軍役、繳納賦稅、在安南設立達魯花赤以作管治。
這里面前五條都比較容易理解,此處解釋下最后一項,關于達魯花赤這個概念。
達魯花赤源自蒙古語,意為“掌印者”,是蒙古帝國設置的一種特殊的職官稱謂,1222年時為鐵木真在占領區(qū)所首設,負責監(jiān)治地方軍政事務,后來演變成為最高長官或軍政首長的通稱。
當蒙古軍隊征服某一個地區(qū)之后,往往無力獨立維持在當地的統(tǒng)治,因此委托某個當地人治理(參考汪精衛(wèi)),并設置達魯花赤(通常為蒙古人或色目人)來進行監(jiān)督。達魯花赤掌握象征決策權的印璽,故是該地區(qū)的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
蒙古要在安南設置達魯花赤,其實就是想在陳朝皇帝之上再安排一個上皇。這事自然不可能被陳朝同意。
不但這一條,其他五條,陳煚也沒打算認真執(zhí)行。對于向蒙古稱臣,陳朝只履行三年一次的進貢(甚至更頻繁地進貢),而附帶的六項事務,陳朝能拖則拖,能騙則騙,能糊弄則糊弄,總之哪樣也不執(zhí)行。
后來蒙古忙著滅南宋,雖然對陳朝陽奉陰違不滿,但也一直沒什么動作——直到第二次入侵安南。后文煮茶會詳述。
雖然向蒙古稱臣,但陳朝對于這個大怪獸充滿了畏懼和小心,故而也仍然繼續(xù)與南宋通好,仍然向南宋稱藩。
這種一仆二主的模式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一方面一直當著蒙古的小弟,另一方面也示好南宋,向南宋引進軍事人才和技術,用于防備蒙古大怪獸的再次暴怒。
而蒙古大怪獸的再次發(fā)作,也確實是早晚的事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