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喜冬暖、夏涼的環(huán)境,不耐嚴寒,忌強光。宜選陰涼通風(fēng),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質(zhì)壤土栽培。種子繁殖,播種前2~3個月整地、作畦。為了消滅害蟲、病害,可在翻地時撒1~2次石灰(60斤/畝)或六六六粉(5~10斤/畝),但必須在種植前20~30天進行。當(dāng)果實成熟后,可隨采隨播,產(chǎn)區(qū)也多用冬播。播時于畦面開溝,溝寬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細土2~3分,再蓋稻草防畦面板結(jié),保持土壤濕潤,約3~4個月出苗。幼苗生長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動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種,開溝,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種,栽深0.5~1寸。栽時,芽頭向下傾斜成約20度角,然后覆土蓋草。播種1月后,搭蔭棚,四周圍以籬笆;透光度按季節(jié)調(diào)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漸調(diào)大透光到50%~80%。生長期間應(yīng)注意防病、防蟲,施肥、摘蕾。
【化學(xué)成份】塊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別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又近舉報導(dǎo),含有五種三萜皂甙,其甙元為人參二醇及人參三醇等。三七塊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堿和黃酮甙。三七葉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參二醇較多,可明顯檢出有齊墩果酸,但人參三醇含量極少。
【藥理作用】
1、三七塊根流浸膏能縮短家兔血液凝固時間,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減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對抗因腦垂體后葉素所致的血壓升高、冠狀動脈收縮的作用。
3、三七塊根對動物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有預(yù)防和治療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進小白鼠肝糖元的積累。
5、毒性:三七皂甙給猴等等物靜注,有溶血作用,對小鼠靜注其半數(shù)致死量為460毫克/公斤。對金魚毒性極輕。
【炮制】
開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鮮三七,去莖葉泥土,摘下蘆頭、側(cè)根、須根,分開大小,曬至六、七成干時,用谷殼摻和,邊曬邊搓揉,使其體質(zhì)結(jié)實,再曬至足干。
夏季采花,陰干或熏蒸曬干。
【備注】
同屬植物秀麗假人參(又名:竹節(jié)三七)。
三七號稱金瘡要藥,人們把它比為金不換,是外科、傷科的常用藥物,我國著名的云南白藥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種在田野,稱為田七。
三七的葉,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性味
甘微苦,溫。
《綱目》:"甘微苦,溫,無毒。"
《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性平,無毒。"
歸經(jīng)
入肝、胃、大腸經(jīng)。
《本草匯言》:"入陽明、厥陰經(jīng)。"
《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腸。"
《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jīng)。" [1]
中藥材“三七”有活血化瘀作用,“土三七”與其雖一字之差,卻含有一種名叫吡咯烷的毒物,造成人的肝臟損傷。記者昨日從南京鼓樓醫(yī)院消化科了解到,近三個月以來,經(jīng)該院消化科諸葛宇征主任醫(yī)師治療和會診的因過量服用“土三七”造成肝損傷的患者已經(jīng)達到6例,其中1例因多器官衰竭已死亡,1例因病情過重放棄治療也已死亡,1例出現(xiàn)肝衰竭正在等待肝移植,另外3例正在接受保守治療,治療效果也不容樂觀。因此,專家鄭重提醒,“土三七”非“三七”,切不可自行服用。
病例:為活血吃土三七吃壞肝
一位40來歲的女性患者,4個月前因車禍導(dǎo)致骨折,在當(dāng)?shù)蒯t(yī)院手術(shù)治療后常感骨折處疼痛。聽鄰居說“土三七”可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剛好一個親戚家就自種了“土三七”,于是要了一些回來。服用2周后,該患者開始感覺腹脹,伴雙下肢浮腫。在當(dāng)?shù)蒯t(yī)院查B超顯示腹腔、盆腔內(nèi)大量積液,予以利尿、補充白蛋白治療,腹脹稍好轉(zhuǎn)后出院。出院后因腹脹再次加重,于是來南京鼓樓醫(yī)院尋求診治,接診的顧超醫(yī)生通過詢問病史及各種檢查,診斷為因超量服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靜脈閉塞病。
“土三七”究竟是什么東西?為什么人們要吃它?又為什么為導(dǎo)致如此嚴重的肝損傷?
鼓樓醫(yī)院消化科諸葛宇征主任介紹,市民常常把“土三七”混淆為“三七”?!叭摺睂傥寮涌迫藚伲愿?、根狀莖入藥,無毒,是名貴中藥材,可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腫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顯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強和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其作用奇特,被歷代醫(yī)家視為藥中之寶。
但“土三七”完全不同于“三七”,“土三七”別名“菊三七”,又名“三七草”,為菊科。兩者雖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處,均有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功效,但來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
“土三七”是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內(nèi)含吡咯烷生物堿成分,可造成肝窶和肝小靜脈的內(nèi)皮細胞損傷,導(dǎo)致肝小靜脈阻塞,肝細胞不同程度液化壞死,晚期可見肝纖維化,患者出現(xiàn)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黃疸等癥狀,而且這種損害一經(jīng)形成,常常無法逆轉(zhuǎn),最終發(fā)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損傷的重癥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換肝手術(shù)來維持生命。
提醒:三七和土三七如何區(qū)分
三七是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在我國應(yīng)用已有上千年歷史。由于三七名貴,因而出現(xiàn)了許多以三七命名、但實際與三七作用完全不同的其他三七,“土三七”就是其中一種。
諸葛主任介紹,正是由于土三七和三七具有相似功效,而土三七便宜,容易生長,很多人自己就可以栽種,因此他們便用土三七代替三七,要么大劑量煮服土三七水治療跌打損傷,要么長期服用土三七泡酒作為養(yǎng)生保健,從而導(dǎo)致中毒。據(jù)介紹,因土三七導(dǎo)致的肝損害,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一旦過了急性期,肝損害常無法逆轉(zhuǎn),死亡率很高。而一些基層醫(yī)院,對這樣的病例并沒有認識,有的忽略了詢問病史,對治療造成了延誤。
諸葛主任提醒,其實“三七”和“土三七”很容易辨別,可從葉形和花形來看,五加科三七的葉形肥大,長得像張開的手掌,六七片葉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紅色的;而土三七的葉形較小,葉子沿著莖對稱生長,花是黃色的。鑒于土三七有毒,且中毒后難以治療,專家建議老百姓切不可自行服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