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高手亮劍——毛奇(德國陸軍元帥)
19世紀60~70年代,普魯士王國“劍挑”群雄,丹麥、奧地利、法國紛紛落馬,長期分裂的德意志獲得一統(tǒng),普魯士王國也“升級”成了德意志帝國。德國統(tǒng)一政治上的頭號功臣乃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是也,而軍事上的頭號功臣非“持劍者”毛奇元帥莫屬。別看這位元帥身體瘦弱、不愛說話,一生經歷也沒啥傳奇色彩,但他可是西方軍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不但被歷代德國軍人奉若泰山北斗,也被其他歐洲各國軍界乃至日本軍界看作一代宗師。
毛奇是一個特沉默的“悶人”,從來不喜張揚不愛顯擺,甚至不愛多說話,加上他骨瘦如柴,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所以說有人覺得他更像一搞古典哲學的,而不像一位威震歐洲的軍事統(tǒng)帥。他喜歡靜靜地聽莫扎特、靜靜地看書、靜靜地品煙,靜靜地寫作(人家不光寫軍事方面的東西,還寫過小說呢)、靜靜地散步(其實,這樣不動聲色的沉默者才是真正的蓋世高手,對他的敵人來說,也最為可怕!)
毛奇早年曾在丹麥軍隊服役,后來感覺丹麥太小,沒啥混頭,就參加了普魯士軍隊。這個瘦如鉛筆桿(這是他的“主子”威廉一世對他的形象比喻)的軍官在普軍中一直默默無聞地干了三十年,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無怨無悔。直到有一天,威廉親王發(fā)現(xiàn)了他,覺得這個小瘦子不一般。威廉親王當上普魯士攝政王之后(不久又當上了普魯士國王,即后來德意志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威廉一世)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毛奇擔任總參謀長,這一年,毛奇已經58歲了。
雖說榮獲要職,但能不能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還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機遇了。毛奇繼續(xù)不聲不響地工作。他覺得,像拿破侖那樣光靠個人能力指揮戰(zhàn)爭的時代已經過時了,今后的戰(zhàn)爭得靠“總參”精英們的“集體智慧”來策劃。在他的努力下,“普魯士總參”這個由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澤瑙創(chuàng)建的強力軍事機構被發(fā)揚光大。他重新改組了普軍,配備了新式武器(如來福槍等),建立了強大快捷的鐵路系統(tǒng)(以便日后能在戰(zhàn)爭中迅速集結軍隊)。經過一番努力,普魯士軍隊實力飆升,堪稱歐洲一流,毛奇也成為和內閣首相俾斯麥、陸軍大臣(即國防部長)羅恩并稱的威廉一世手下三大重臣。
不久,考驗毛奇軍事才能的機會到來了,俾斯麥要用“鐵”和“血”來統(tǒng)一長期分裂的德意志,而要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必須收拾三個“擋道”的國家,第一個就是毛奇曾經待過的丹麥王國,因為丹麥“占據(jù)”了德意志的地盤(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泰因)。
1864年,在毛奇的策劃指揮下,普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打趴下了丹麥,占領整個日德蘭半島,丹麥失去了一切反抗能力。此乃毛奇的牛刀小試。其實話又說回來了,這丹麥的也實在太菜,別說一個丹麥,就算五個丹麥加起來,也未必是毛奇的對手。
俾斯麥第二個要收拾的國家是奧地利,因為奧地利歷來與普魯士并為“雙雄”,勢不兩立,它總認為自己才是德意志的“老大”,不打它打誰?1866年6月,在俾斯麥的一手策劃下,普奧交鋒。毛奇制定了“分進合擊”的作戰(zhàn)計劃,普軍連戰(zhàn)連捷,迅速席卷德意志中部、北部各邦,7月薩多瓦決戰(zhàn)(也稱“克尼格雷茨戰(zhàn)役”)重創(chuàng)奧軍主力,奧軍掛掉四萬多,普軍直逼維也納!奧地利傻眼了,只能議和。就這樣,倒霉的奧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普魯士擴大了地盤,在統(tǒng)一之路又進了一大步!
俾斯麥第三個要收拾的國家就是傲視歐洲的法國,因為法國為了保住自己歐洲“老大”的地位,死活不讓德意志統(tǒng)一。1870年7月,俾斯麥用“損招”惹惱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戰(zhàn)神拿破侖一世的侄子,但和拿破侖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引誘法國首先宣戰(zhàn)。毛奇向皇帝和首相保證,法國必敗無疑!
在毛奇的精心操作下,普軍的行動如鐘表般準確!毛奇大搞鐵路運輸,普軍迅速集結,兵分三路殺向法軍。法軍剛發(fā)起進攻就被普軍暴打了一頓,法軍正納悶呢,毛奇立刻抓住戰(zhàn)機,迅速將整個法軍斬為兩段,一支法軍主力被困在色當,另一支被困在梅茨,他們彼此隔絕,無法呼應。9月色當會戰(zhàn),毛奇大破法軍,這次法國敗得可真叫一個超慘!堂堂的法蘭西皇帝拿破侖三世、法軍司令麥克馬洪元帥、39名將軍以及10萬法軍向普軍投降,普軍直搗巴黎!10月,被困梅茨的巴贊元帥率領17萬法軍也投降了,法國被迫停戰(zhàn)求和。普魯士終于統(tǒng)一了德意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德意志帝國是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宣告成立的,此真乃拿破侖的子民之奇恥大辱也!
普法戰(zhàn)爭是毛奇軍事生涯的巔峰,若拿咱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和其對比一番,那么毛奇之于德意志帝國,就相當于白起之于秦帝國、韓信之于漢帝國、李靖之于唐帝國,可謂功高蓋世的“帝國第一將”。已從普魯士國王“升級”成“德意志皇帝”的威廉一世在宴會上大夸功臣(頗似劉邦開國后夸贊“漢初三杰”的那段典故)——“您,陸軍大臣羅恩將軍,曾磨亮了寶劍;您,毛奇將軍,曾使用了寶劍;您,俾斯麥伯爵,曾憑借政策指導使普魯士達到最高頂點!每當朕感謝軍隊時,就特別想到三位的功勛!”
其實毛奇和俾斯麥這對將相的個人關系并非親密融洽,兩人性格迥異,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大大不同。俾斯麥認為毛奇只顧打仗而不考慮政治大局,毛奇則認為俾斯麥胡亂干涉他的軍事戰(zhàn)略。不過總的來說,在俾斯麥面前,毛奇還是“聽話”的(別說毛奇,就連威廉一世都很聽俾斯麥的話),因為毛奇本性和善,并非專橫暴烈之輩,而且他也十分清楚,“軍事”總歸是為“政治”服務的,“將相和”才能“國家興”嘛。所以毛奇和俾斯麥的配合非常成功。一個超級政治家和一個超級軍事家完美合作,連戰(zhàn)連勝,成功地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不但在德國歷史上僅此一例,在世界其他國家歷史上也不多見。
德意志統(tǒng)一后的毛奇獲得了軍人的最高榮譽和地位,他被封為伯爵,晉升為元帥,并繼續(xù)擔任總參謀長,直到88歲時退役。他擔任總參謀長達30年之久,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毛奇這人看似索然無味,其實情感生活挺有“味道”。他40歲才結婚,娶了一個年齡足以當他女兒的英國女人,二人婚后甜蜜非常,恩愛無限。然而毛奇68歲時,夫人先他而去,老帥悲痛欲絕,從此內心寂寞,晚景孤獨。1891年,91歲高齡的老帥在家中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目光停留他夫人的照片上。毛奇沒有兒女,對侄子非常疼愛,視如己出。這個侄子就是日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的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大將,此人也算是德軍的一位明星,只是才能和影響力比他老叔遜了許多。
毛奇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zhàn)略家,也是歐洲戰(zhàn)史上最出色的總參謀長,他不但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軍事才能完成了德國的統(tǒng)一,改變了歐洲的歷史,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套影響后世的戰(zhàn)略思想,他強調先發(fā)制人,迅速進攻,集中優(yōu)勢兵力,分進合擊,還特別注重鐵路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他在軍事思想、制訂計劃和指揮作戰(zhàn)三個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也就是說他能寫、能想、又能打歷史上這樣的軍人并不多。俺認為,在整個19世紀,兩位才能最高和影響力最強的軍事家(不包括海軍名將和理論高手)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毛奇。
————————————————————————
【名將小傳】赫爾莫特·卡爾·伯恩哈德·毛奇(Helmuth Carl Bernhard Moltke,1800~1891年)普魯士-德國陸軍元帥。伯爵。生于梅克倫堡的帕爾希姆。畢業(yè)于丹麥哥本哈根皇家軍事學校。1819年開始在丹麥軍隊中服役。1822年加入普魯士軍隊。后畢業(yè)于柏林軍事學院。1828年入總參謀部工作。1835年被派往土耳其軍隊中任軍事顧問。1855年任弗里德里希?威廉親王(即后來的普魯士國王和德意志皇帝)的副官。1858年任普魯士總參謀長。擴充總參的體制的職權,更新武器裝備,加強軍事訓練,為未來戰(zhàn)爭制定作戰(zhàn)計劃。1864年丹麥戰(zhàn)爭期間指揮普軍迅速擊敗丹麥軍隊。1866年普奧戰(zhàn)爭中指揮普軍重創(chuàng)奧地利軍隊,將奧地利逐出德意志邦聯(lián),統(tǒng)一德意志北部和中部。1870年普法戰(zhàn)爭期中指揮普軍經色當會戰(zhàn),迫使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率10萬法軍投降,繼而直逼巴黎,促成了德意志統(tǒng)一和帝國建立。戰(zhàn)后受封伯爵。1871年晉升元帥,任德意志帝國總參謀長。1888年退役。1891年4月24日去世。著有《毛奇軍事論文集》、《軍事教訓(交戰(zhàn)的準備)》等。對德國軍事思想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