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春 ( 1943.6.22 ) 筆名墨人、齋名墨人居,河北唐山人。 師承鄭誦先、黃高漢,先學晉唐,后學漢魏,專攻“二王” ?,F(xiàn)任北京體肓學院出版社副總編、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擅行草。出版有《中國書法工具手冊》、《行草章法》、《行書筆法與〈蘭亭序帖〉》、《草書筆法與符號》等,責任編輯《中國書法系列叢書》22冊及其它書法書籍多種 。
觀乎楊再春的書法與攝影,也就會對鄭板橋的夫子自況心領(lǐng)神會,尤其是其書法,一點一線,一撇一捺,凝聚了畢生心血,以及一世的坎坷、奮爭、對命運的不屈與熱愛。書如其人,于今始信。
寂寞經(jīng)年三希堂
如今的書壇實力派大家,攝影界大腕級人物,誰曾料想年輕時乃一體育健將。不過,年輕時的楊再春雖然非常愛好書法,但其理想還是想成為一名馳騁體壇為國爭光的體育明星。經(jīng)過七年時間的艱苦鍛煉,體育明星卻因“文革”夢斷天涯。
楊再春1943年生于河北省唐山,父親楊文海曾在開灤三中任教,書法頗有修養(yǎng),而且固執(zhí)的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首先應(yīng)當寫好中國字。因此,楊再春6歲開始識字時,就隨父練習書法,很早就臨習顏真卿的多寶塔碑。
楊再春回憶說,他真正自覺地練習書法是到了北京體育大學之后。一次在火車上,戴著北京體育大學?;盏臈钤俅?,和戴著北京大學?;铡⑶迦A大學?;盏耐瑢W聊天,有人說:“你們搞體育的,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也就只能在運動場上比劃比劃了?!毖獨夥絼倵钤俅郝牶蟀底园l(fā)誓:“我一定要在文化上掌握一技之長,和你們北大、清華的學生比劃比劃,而且還要到你們的講臺比劃?!?/p>
在北京體育大學上學期間,他上課為運動,下課練書法,一動一靜構(gòu)成了他學校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也影響了他文武動靜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shù)。
而此時,楊再春學習書法開始擺脫盲目性了。他深知要學藝得先拜師。楊再春求拜書法家鄭誦先、黃高漢兩位大師為他指點迷津。鄭誦先著有《中國書法源流淺說》等書,工于章草;黃高漢工于隸書和魏碑,兩位大師要他從漢魏刻石入手,臨摹各種碑和帖。此后,楊再春主攻漢隸、魏碑多種版本達十年之后,后又專攻王羲之、王獻之行草書,間習黃庭堅、米芾書法。
書法是個寂寞的事業(yè),耐不住寂寞就不會有好書法。楊再春對此身有體會。二十多年前,楊再春去黃高漢家,已經(jīng)是華燈初放的時分,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古舊字帖占了三分之二,在一盞昏暗的小燈下,黃高漢正在伏案臨習第九十三通何子貞書《石門頌》??匆姉钤俅哼M來,黃高漢停下筆說:“外邊很冷吧?”楊再春躬身道:“很冷,零下十幾度。您屋里只有一個小火爐,也不暖和?!秉S高漢沉默了一會說:“屋里不暖和,可心里燙著呢。臨些字消磨時光?!蓖A艘幌拢纸又f:“寫了一輩子字,臨了輩子帖,心里還是不塌實,你們年輕人要耐得住寂寞啊。”
“立志不隨流俗轉(zhuǎn),留心學到古人難”,這是黃高漢對楊再春的臨終箴言。鄭誦先也曾對楊再春說:“要想筆下生花,除非臨遍百家。”
楊再春謹記師傅的教誨,在“文革”后期,他失去正式工作的三年間,單《三稀堂法帖》就臨習了三遍。如今已經(jīng)成為書法大家的楊再春,依舊每日臨帖。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收藏古代名家法帖,臨習書法的書房。楊再春也有自己的書房“省我廬”,在“省我廬”里他一日三省吾身,須臾不離書法。
“墨人”墨香似蘭馨
楊再春,表字墨子,這個文雅而別具深意的表字,注定了楊再春大半生與墨有緣,注定了他的藝術(shù)生命是在墨與紙的黑白之間練就。由于他長的魁梧、膚色黝黑,每天又幾乎被如煙如縷的墨香所纏繞,因此,不少朋友稱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這個表字也就成了他的筆名。
楊再春雖然臨遍百家,而其書法風格,并沒有在“花開百朵、各表幾枝”上留下痕跡。但這并不就意味著他忽視了書法藝術(shù)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而恰恰相反,正是在既源遠流長又一脈相承的華夏書法的意境中,他集拮百朵花,獨釀一家蜜。他的書法追求魏晉南北朝神韻、力刻隋唐的法度,偏愛兩宋金元的意態(tài)和明清的雅趣與樸拙。他尤其對宋朝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蔡京等人的書法抱有濃厚的興趣。不是單純的被他們的字體的風格所吸引,而更多的是借助千年前先人們的情感,滋潤今日的創(chuàng)作源泉,通過他們書法的風格,去尋找時代背景和意境。
他經(jīng)常到祖國的大江南北去訪古,去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探真跡。正是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輪回之中,他的書法個性得到了張揚。每每創(chuàng)作,他把思緒、情感化為書法藝術(shù)那放縱自如,濃淡相間、清潤得體的線條,在筆墨線條的枯潤濃淡中表達他的心靈藝術(shù)。
有書法評論家認為,楊再春的書法飄逸灑脫,豪放險絕,足具筆走龍蛇,神采飛揚的磅礴之大家氣派。如果說啟功、歐陽中石、劉炳森、沈鵬等大家代表了一代最優(yōu)秀的書法成就,那么,完全可以說楊再春、張有清、穀溪、田英章等是同代人中的最杰出的書法家。
楊再春最擅長的是行書和草書。著名書法理論家孫龍文說過,“無點之書,不能稱之為草書?!睏钤俅鹤鼽c,沉著穩(wěn)健,姿態(tài)各異,隨意拋灑,得“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其草書另有特點是結(jié)體章陣得法,通篇氣貫充實,使全篇首尾相照,渾然一體,妙趣橫生,呈現(xiàn)一派行云流水、自然飄動的神采。這種風格,在其大型作品毛澤東《沁園春·雪》中可以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楊再春筆涉眾家,博采眾長,用他自己的話說:“千篇一律不成書,我書我法,五大體皆習之”。楊再春不僅能寫逶迤秀銳的小篆、古樸蒼勁的隸書、工整的楷書、雋永的行草,尤為令人驚嘆的是,他能巧運五色逼真的臨摹歷代書法大家的筆體。
2001年春,楊再春將自己的代表作結(jié)集出版。啟功先生親筆題箴,劉炳森先生題字曰“似蘭斯馨,如松之盛”。這本集子集結(jié)了楊再春各種體例的作品,與古色古香的裝幀和版式相映成趣。翻開集子,有如看到甲骨、看到竹簡、看到金石銘、看到玉帛、看到碑帖、看到春聯(lián)、看到條幅、看到手卷、看到折扇、看到屏風、看到燈謎??傊坪鯉浊甑臅ㄋ囆g(shù)盡入一冊之中。集子里一幅幅作品雖是書法藝術(shù)卻如圖畫一樣至美,字體無聲卻把作者的心聲錚錚作響地表現(xiàn)了出來,不是音樂卻流淌著音樂的和諧與靈動。
出書教書兼攝影
看楊再春揮毫潑墨應(yīng)該說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一般人少用的長鋒羊毫在他的手中,就象優(yōu)秀的體操運動員在表演。他展紙?zhí)峁P凝思片刻,筆走龍蛇,流暢自如,一氣呵成,提捺得心應(yīng)手,轉(zhuǎn)折嫻熟自如,讓人覺得如杜甫筆下的公孫大娘仗劍躍出了紙面,精神氣韻洋溢在字里行間。
多年來,楊再春曾成功地在北京、唐山、太原、連云港、青島、遼源、香港、臺灣等地,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瑞士等國家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其作品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來訪的外國領(lǐng)導人。
也許,楊再春對于當代中國書法的最大貢獻尚不在其書法藝術(shù),而在其書法理論和書法教育,這兩方面的成就,當代書法家中,鮮有出其右者。
楊再春著作等身,重要的專著有35部之多。楊再春的《行書章法》,詳細解析了行草書的構(gòu)圖原理,多次出版,行銷100多萬冊。250萬字的《中國書法工具手冊》,給中國書壇以全新的影響,幾乎成了書法家的必備書目?!恫輹P法與符號》、《行書筆法蘭亭序帖》、《行草書創(chuàng)作百圖》等都對草書、行書的書寫規(guī)范化、以及筆法與構(gòu)圖提出了新穎獨到的見解。
在中央電視臺,楊再春曾主持了4年時間“中國技法”講座,在“夕陽紅”節(jié)目中為老年人講授書法,在“張悅學隸書”節(jié)目中主持隸書講座。他經(jīng)常到全國各地主辦書法講座,還應(yīng)邀到新加坡、瑞士、日本等國家講學。
楊再春教人書法,首先教人破除對書法的迷信感,壯人膽色。楊再春說,古人將書法講得玄乎其玄,光筆法就有幾萬字,其實哪有那么多,只有四種筆法而已。古人講“八面出鋒”,其實毛筆是圓錐體,哪有什么面。書法之道,七分在結(jié)構(gòu),三分在筆法。
書法界有一種說法,叫做“硬龐軟楊”。也就是在硬筆書法的普及上龐中華是翹首,在軟筆書法的普及上楊再春執(zhí)牛耳。作為書法教育家,二人不分伯仲。
今年來,楊再春涉入攝影領(lǐng)域,入道雖晚而悟道卻深,數(shù)量不多而成績頗豐。
兩年前,楊再春的一個月歷式小集子出版后,人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詩文、攝影、書法大都是他的創(chuàng)作,攝影作品配著詩文,詩文在書法的載體中加以表現(xiàn),三者間巧妙的融合為一體后,將他的才氣、修養(yǎng)、閱歷印證紙上。就思想性而言,集子中大量的內(nèi)容將當代人的視線與歷史文化積淀中的內(nèi)涵有機的統(tǒng)一了起來。正是透過這個小冊子,細心的讀者索驥到了楊再春藝術(shù)背后的功夫,發(fā)現(xiàn)了他對中國多元化文化的廣泛思考和今后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脈絡(luò)的探索。
楊再春曾應(yīng)邀為一家攝影雜志撰寫過一篇題為《影外功瑣談》的文章。他談到古典詩詞、中國書畫、音樂對攝影的影響,在攝影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楊再春已屆退休之年。他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早有打算,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會永不輟筆,他希望在書法理論上能有新的突破,他想繼續(xù)扛起攝影機,將好山好水盡入鏡頭。
|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