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癥狀之一,西醫(yī)治療咳嗽只能是治療原發(fā)病或止咳,且止咳藥應用非常有限。而中醫(yī)治療咳嗽辨證論治,分外感、內(nèi)傷,又根據(jù)不同證型,治則不同。即便同一證型在不同階段也可隨證遣方用藥。
中醫(yī)中藥治療慢性咳嗽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獨特的優(yōu)勢,其遵循“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標本兼顧,通過個體化的辨證,精心調(diào)治,多能得到滿意的療效。
1.風寒襲肺證
證候: 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惡寒發(fā)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病機: 風寒外束,內(nèi)襲于肺,肺氣失宣。
治法: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 三拗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合止嗽散 (《醫(yī)學心悟》) 加減。
處方: 麻黃6g,苦杏仁9g,荊芥6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陳皮9g,甘草6g。
2.風熱犯肺證
證候: 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黏黃稠,鼻流黃涕,口渴,頭痛,惡風,身熱,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浮滑。
病機: 風熱犯表,衛(wèi)表不和,肺失清肅,肺熱傷津。
治法: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 桑菊飲 (《溫病條辨》) 加減。
處方: 桑葉9g,菊花9g,苦杏仁9g,連翹9g,薄荷6g (后下),桔梗9g,蘆根15g,甘草6g。
3.燥邪傷肺證
證候: 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惡寒,身熱頭痛,舌尖紅、苔薄黃,脈小而數(shù)。
病機: 燥邪傷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肅。
治法: 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 桑杏湯 (《溫病條辨》) 加減。
處方: 桑葉9g,苦杏仁9g,北沙參9g,浙貝母9g,淡豆豉9g,梔子6g,梨皮9g,桔梗6g,連翹6g。
4.風盛攣急證
證候: 咳嗽,干咳無痰或少痰,咽干咽癢,癢即咳嗽,或嗆咳陣作,氣急,遇外界寒熱變化、異味等因素突發(fā)或加重,多見夜臥晨起咳劇,呈反復性發(fā)作,舌苔薄白,脈弦。
病機: 風邪犯肺,邪客肺絡,氣道攣急,肺氣失宣。
治法: 疏風宣肺,解痙止咳。方藥: 蘇黃止咳湯 (晁恩祥經(jīng)驗方) 加減。
處方: 炙麻黃6g,蟬蛻6g,紫蘇葉9g,紫蘇子9g,前胡9g,五味子9g,牛蒡子9g,枇杷葉9g,地龍9g。
5.邪壅肺竅證
證候: 咳嗽并伴有鼻塞咽堵,鼻腔、咽喉分泌物增加,鼻后、咽喉部黏液附著或鼻咽后滴流感。由過敏引起的鼻炎表現(xiàn)為鼻癢、噴嚏、鼻流清涕、眼癢等。鼻竇炎表現(xiàn)為黏液性或膿性濁涕,常伴咽喉不利,可有疼痛(耳面部痛、頭痛)、嗅覺障礙等。
病機: 風邪留伏,邪氣上逆于肺竅。
治法: 疏風宣肺,止咳通竅。
方藥: 蒼耳子散 (《嚴氏濟生方》) 合止嗽散(《醫(yī)學心悟》)。
處方: 荊芥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陳皮6g,甘草3g,蒼耳子6g,辛夷6g,薄荷6g (后下),白芷6g。
6.痰濕蘊肺證
證候: 咳嗽痰多,咳聲重濁,痰白黏膩或稠厚或稀薄,每于清晨咯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則咳緩,胸悶,脘腹脹滿,納差,舌苔白膩,脈濡滑。
病機: 脾濕生痰,上漬于肺,痰濕蘊肺,肺失宣降。
治法: 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 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合三子養(yǎng)親湯 (《韓氏醫(yī)通》) 加減。
處方: 法半夏9g,茯苓9g,陳皮15g,蒼術(shù)9g,白芥子6g,萊菔子9g,紫蘇子9g,炙甘草6g。
7.痰熱郁肺證
證候: 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痰質(zhì)黏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干欲飲,舌質(zhì)紅、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
病機: 痰熱郁肺,肺失清肅,熱邪久郁,熱傷肺絡。
治法: 清熱化痰,肅肺止咳。
方藥: 清金化痰湯 (《醫(yī)學統(tǒng)旨》) 加減。
處方: 桑白皮9g,黃芩9g,梔子9g,知母9g,浙貝母9g,瓜蔞仁9g,桔梗6g,橘紅9g。
8.胃氣上逆證
證候: 陣發(fā)性嗆咳、氣急,咳甚時嘔吐酸苦水,平臥或飽食后癥狀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適,常伴噯腐吞酸、嘈雜或灼痛,舌紅、苔白膩,脈弦弱。
病機: 胃氣上逆,痰濁壅中,肺胃失和,氣道受累。
治法: 降濁化痰,和胃止咳。
方藥: 旋覆代赭湯(《傷寒論》) 加減。
處方: 旋覆花9g (包煎),赭石9g,法半夏6g,黨參15g,干姜5g,黃芩9g,枇杷葉9g。
9.肝火犯肺證
證候: 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紅目赤,咳引胸痛,可隨情緒波動增減,煩熱咽干,常感痰滯咽喉,咯之難出,量少質(zhì)黏,或痰如絮條,口干口苦,胸脅脹痛,舌質(zhì)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shù)。
病機: 肝失條達,郁結(jié)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肅降。
治法: 清肺泄熱,化痰止咳。
方藥: 黃芩瀉白散 (《癥因脈治》) 合黛蛤散(《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加減。
處方: 桑白皮12g,地骨皮12g,黃芩9g,青黛6g,海蛤殼15g (先煎)。
10.肺陰虧虛證
證候: 干咳,咳聲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見血,或聲音逐漸嘶啞,午后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夜寐盜汗,口干咽燥,起病緩慢,日漸消痩,神疲,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病機: 肺陰虧虛,虛熱內(nèi)灼,肺失滋潤,肅降無權(quán)。
治法: 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
方藥: 沙參麥冬湯 (《溫病條辨》) 加減。
處方: 北沙參9g,麥冬9g,天花粉9g,玉竹9g,桑葉9g,知母9g,川貝粉2g (沖服)。
參考文獻
[1]賈新梅.一例咳嗽病患者中醫(yī)辨證論治方案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5):116-117.
[2]陳娟.辨證施治咳嗽12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1(10):17-18.
[3]黃定飛,駱亮生,劉倩,等.慢性咳嗽中醫(yī)辨證施治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8,30(11):2135-2137.
[4]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肺系病專業(yè)委員會.咳嗽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 (2021)[J].中醫(yī)雜志,2021,62(16):1465-147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