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在鄉(xiāng)下,看到孩子們在竹林盤里玩耍嬉戲,腦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浮出兒時和小伙伴們騎竹馬、唱童謠的情景——“胖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兒騎竹馬….”那清亮的童聲似乎還在竹林盤中悠悠回蕩……
是?。」怅幩萍赵氯缢?,打開心扉,看看世間萬物,哪怕是一簇嫩芽、一滴掛在葉尖上的水珠,它都意義非凡。難怪蘇東坡會發(fā)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間有味是清歡”之感嘆。
在人生短暫而又匆匆的旅途中,總會有一些痕跡,即便一些是瑣碎的小事存留在心底讓人耿耿于懷。記得少年時第一次乘火車返回四川,那慢騰騰、晃悠悠的笨大車頭牽掛著十幾節(jié)綠皮車廂,在中原大地緩緩地向西南方向爬行。當(dāng)火車喘著大氣奮力地翻過秦嶺,眼前豁然開朗,青山綠水、秀田碧洼,一籠籠竹林盤如星羅棋布。竹林邊、田地間、牛羊悠閑、雞鴨嬉戲。推開車窗,一股鄉(xiāng)村田園固有的泥土與柴草的香氣撲面而來,使人一下神清氣爽。以后乘飛機返鄉(xiāng),越過荒山禿嶺從空中俯視巴山蜀水,那更是一幅美麗的水彩圖畫。時至今朝,舉目望去,天府大地、一年四季翠竹蔭翳、人竹相依。大千世界再沒有什么別的東西,能如竹子般幾千年來與川人世代親密、和諧相處、衣食住行、相伴相隨。
川西壩子竹林盤
潤物細(xì)無聲
成年后,也不時回到鄉(xiāng)下,每踏上田間小道,那“一半翠竹一半田,竹林深處聞雞犬,清泉潺潺竹邊過,竹下老者編竹鴛。”的情景總會讓人隱隱心痛。邁著近乎遲鈍的腳步穿過竹林小溪,進到竹林院壩,無處不在的竹椅、竹筐、竹簍、竹篩、竹籃、竹扒、竹帚、竹席……件件讓人倍感溫馨。家鄉(xiāng)的親戚遞上一把竹扇,端上一碗竹葉芯熬的清茶,聞一聞,心神頓安,呷一口,情思纏綿;于城市間充斥身心的浮躁憂煩、疲憊傷痛在竹扇清風(fēng)細(xì)拂中悄然散去。
看到這些近似原始、簡陋而又質(zhì)樸的竹器竹具,禁不住使人思緒聯(lián)翩。昔日里終日忙碌在灶臺、竹蒸籠邊操辦著粗茶淡飯的母親的身影又浮現(xiàn)在眼前;思念起竹林院子里,坐在竹椅上翻抖著竹簸箕、挑撿著稻米或黃豆的家婆;仿佛又見到頭頂竹笠、肩挑竹筐、或手握竹竿趕著豬、鴨回來的爺爺;想起兒時,喜歡音樂,自己動手做竹笛,做黑管,雙手常被小刀劃得鮮血滴答,淚水順著眼角滴落在竹管上……
吃夜飯了,家鄉(xiāng)的親人從大灶鍋上的竹蒸籠里端出了熱騰騰、香噴噴的臘肉、香腸,一大缽新推磨的豆花,加上自制的鮮椒辣醬、當(dāng)然還有泡菜。此情此景,仍由你是鐵打硬漢、頑石心腸,也會咽喉哽塞、惟有熱淚兩行,手中的竹筷亦不住地顫抖,夾菜如夾鐵。這個中滋味,怎一個“傷”字了得!竹子,就是這樣潤物細(xì)無聲地悄然融入了我們的生命、融入到那份親情和溫馨之中、融和到一個民族祖輩傳承的風(fēng)俗風(fēng)情里。
每一樣都能勾起兒時的記憶
不可食無竹
在巴山蜀水,日常生活中既不可居無竹、亦不可食無竹。蘇東坡詩言:“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不瘦又不俗,竹筍燒豬肉?!睆囊灾裰勖绫蛔u為天下“素食第一品”,到各式與竹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食物、飲品,像竹芯茶、竹汁羹、竹汁酒、竹花、竹蜜、竹米、竹筍、竹蟲、竹蜂、竹蠶、竹蝗、竹蛋、竹鼠,無一不是從童年到老年,人們生活中的美食佳釀。如竹蜂,腹內(nèi)有蜜、清香甜醇、蟲體可食;竹蠶,竹蜂之幼蟲,炸而食之香酥可口;竹蝗,有如蚱蜢,也多為油酥閑食;而竹鼠,又名竹飀,肉質(zhì)肥美細(xì)嫩可清蒸、紅燒、燒烤、煨燉,被視為山珍野味;竹子中另一珍品是“竹米”,即竹子開花之竹籽。竹子開花結(jié)籽幾年一次,竹花開竹子死,甚為悲壯,其籽落地生根來年再發(fā)。竹籽形如大米故稱竹米,香美可口勝似粳糯,可遇而不可求,被視為珍稀美食。
然而在人們之一日三餐中,最常見常吃的卻是竹筍。金衣白玉般的竹筍肉豐實、質(zhì)脆嫩、清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竹筍富含氨基酸,故其味鮮美無比。自古便有“味美莫如筍”,“嘗鮮無不道竹筍”之說。古往今來,竹筍既被當(dāng)作“野味”,又被視為“山珍”,成為中華菜肴中不可缺和少的主要食料之一,享有“無筍不成席”的美譽。
鄉(xiāng)村竹筍宴
竹筍,冬季藏于土中的稱為“冬筍”,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筍”,夏秋生長的為夏筍、秋筍。四川因竹子品種多,竹筍也自然豐富。除四季之筍,還分有苦筍、斑竹筍、慈竹筍、方竹筍、羅漢筍、白夾竹筍等。尤為是春筍、冬筍自古就被視為“山八珍”。自古春筍就是皇宮貴族,文人商賈口中的佳肴。李商隱筆下有“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的描述。據(jù)說唐太宗就很喜歡吃竹筍,每逢春筍上市,總要召集群臣樂品“筍宴”,并以春筍來象征國事昌盛,比喻大唐天下人材輩出,猶如“雨后春筍”。
春筍的食法也很多,向有“葷素百搭”,“素宜白水,葷用肥豬”之說。筍以鮮為貴,尤其是春筍,剛挖出的春筍只可以用濕布擦去泥巴,不可剝殼,不可用刀,不可以水洗,以保持筍之真氣原味,多以清水煮、蒸、燒、烘至熟,再剝殼食之。
鮮為人知的是,即使是一支大的竹筍,因其各個部位鮮嫩程度不同而各具特色。如嫩尖可用來炒食、涼拌,筍尖炒雞蛋或作肉丸和作餡料的配料;中間部分筍節(jié)緊密,顏色偏嫩黃,則口感脆,適合切片或切絲,炒肉絲、炒臘肉,或作為菜肴的配料,可切成筍片、筍條、筍塊,炒、燒、燜、燴,或作為葷料配料。
春筍含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味道清淡鮮嫩,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但春筍食用不宜過量,食用筍時,應(yīng)將它燒熟煮透,或用開水燙5分鐘到10分鐘,然后再配其他食物炒食。這樣其味道更鮮美。但患有胃潰瘍、哮踹、脾胃虛弱者慎吃,老人小孩要少吃或不吃為宜。
雨后春筍
竹筍菜肴在川菜中十分豐富,有干煸冬筍、醬燒冬筍、軟炸冬筍、雞皮慈筍、菊花冬筍、魚香筍盒、蠶豆春筍,燒拌冬筍、雞皮慈筍、筍子熬肉、春筍碎滑肉、干貝燴春筍、豆瓣拌春筍、春筍拌雞雜、筍子燒雞、筍子燒牛肉,以及以筍為主要配料的鮮筍熘肉片、筍子炒肉、鍋巴肉片、火爆肚頭、響鈴海參、生燒什錦、清湯魚翅、筍子燒牛肉、燒雞、和以玉蘭片、筍絲、干筍蒸、燒、炒、拌的各式菜肴。還有用嫩竹葉榨其汁液制作的糕點、竹葉芯烹制的竹羹湯、竹筒烤制的臘肉、豌豆米飯;竹枝熏制的腌肉、排骨、香腸;竹葉包裹、竹籠蒸制的竹葉黃粑、葉兒粑、竹葉棕子等。無不取竹子之天然清香、獨特風(fēng)味。細(xì)品慢嘗、可口可樂、味中有味、味外有味、美不勝言。
唐宋時代便聞名天下的“郫筒酒”,更是醉倒了杜甫、蘇東坡和陸游。據(jù)《華陽風(fēng)俗錄》記載:“郫縣有郫筒池(郫筒井),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節(jié),傾春釀于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于林外,然后斷之以獻,俗號稱‘郫筒酒’”。可見,郫筒酒便是郫縣當(dāng)?shù)厝饲砂l(fā)奇思、就地取材,將早先釀制的基酒盛于鮮竹筒內(nèi)密封窯藏一段時間,然后鋸下竹筒,集釀酒之器、盛酒之器、飲酒之器于一體敬獻賓客,真正的原裝、原汁、原味。杜甫客居成都草堂,在郫縣品飲了“郫筒酒”不甚感慨,留下“魚之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之佳句。蘇東坡也有:“所恨巴山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陸游也曾寫下:“未死舊游如可繼,典衣猶擬醉郫筒”的感人詩篇。郫筒酒,亦可堪稱為酒于竹巧妙融合之絕代飲品。
清冽甘甜郫筒酒
美味竹中來
在天府大地,與竹子相關(guān)的眾多飲食器具中,尤為值得一抒的是竹子蒸籠。它不僅豐富、方便了城鄉(xiāng)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成就不少的川菜名肴和川味名小吃。竹編蒸籠取材便利、造價低廉、形體輕巧、透氣保溫,用其蒸的米飯松軟散粒、香醇可口;蒸饅頭、花卷、包子等很富彈性、柔軟而不粘牙;蒸制各種肉品亦是特色獨具、風(fēng)味別樣。偶到鄉(xiāng)間或古鎮(zhèn),每當(dāng)看見街邊店堂爐灶上熱氣翻滾的竹蒸籠,食欲吃情總會隨心而動。品嘗著籠中的米飯、包子、或各式米面小吃亦會倍感溫馨親切、格外香美。因為竹蒸籠給我們的生活留下了太多的不可磨滅的美味印記。
川菜中有款頗具詩情畫意的竹籠蒸菜叫“圓籠玉簪”,即粉蒸排骨。圓籠即竹蒸籠,玉簪意為如手指長的豬肋骨蒸熟后,兩端露出白骨,形如古時婦女頭上別的玉石簪子,此菜味美意雅、風(fēng)情別樣。但在這些五花八門的竹籠蒸制的菜品中,最具風(fēng)情、最有風(fēng)味的還是小籠蒸牛肉。
粉蒸排骨
小籠蒸牛肉已有百十余年的歷史,是一款純粹的民間風(fēng)味小吃,川菜中的經(jīng)典小品。早先是成都皇城壩一帶的清真回民小吃,頗受廣大市民喜愛,而后逐漸被成都人所“漢化”,成為一款麻辣多滋、咸鮮香甜的川式風(fēng)味小吃。小籠蒸牛肉味美價廉、快捷方便,其蒸法與蒸具亦獨具特色與風(fēng)情。過去,在牛肉館子或牛肉面店的堂前門口,通常有一口破舊大汽油筒制成的爐灶,上放一口大鐵鍋,燒著一鍋開水,上面擱著一塊有許多洞的圓木板,然后就是拳頭般大的小竹蒸籠,重重疊疊形如塔林,熱氣騰騰滿街飄香,誘得過往行人大口吸氣,食欲橫生,真?zhèn)€是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無論是一人獨享,還是二三人共品,即從那竹籠上取下一兩格,人一落座菜就上桌,花錢不多吃得樂呵。
小籠蒸牛肉
竹林盤情殤
竹子以其翠綠挺拔、枝繁葉茂點綴著四季山河,把其一身無私地融入人間;更以獨有的清香甘醇給國人帶來身心的康樂。對一代代川人而言,竹林盤無疑是兒時的最好的生態(tài)樂園。記得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每逢放暑假,就早早的盼望回到鄉(xiāng)下。常和小伙伴們在河溝或堰塘里洗完澡后,就會光著屁股在這竹林盤里打土仗,要不就在竹林盤里捉“叫咕咕(蟈蟈兒)”,斗“推屎爬(屎殼郎)”,在林盤旁的小溪里摸螃蟹,捉蝦魚。
每到嫩筍長出來后,哥們幾個都會偷偷把筍子掰了拿到鎮(zhèn)上去賣。但最有趣的莫過于到林盤里去捉筍子蟲。筍子蟲以吸食竹筍漿汁為生,長長的腳上有著帶鉤的爪。捉筍子蟲時,如果被它的爪抓著,越搬就會抓得越緊,很痛。捉筍子蟲一定要在早晨露水很重時去,抓住竹子一搖,準(zhǔn)有幾個筍子蟲掉下來。如果露水干了才去捉,一搖它就飛走了。抓住后,給穿上細(xì)竹稍,一搖,筍子蟲就飛起來了,嗡嗡地響。玩膩了,把它放在火上烤熟,入口特別的香脆。有時候,捉的筍子蟲多了,就會用竹簽串起來,拿到街上去買。
竹林是孩子們一生的快樂老家
夜晚在竹林盤里,風(fēng)一起,竹林就會低低地鳴響。新月初升,銀光瀉地。幾個“夜不收”的半截子幺伯,傍幾竿翠竹,泡一壺釅茶,擺妖擺鬼擺玄龍門陣。這時,總會有些淘氣鬼冷不丁從遠(yuǎn)處撒一把沙過來,弄得竹葉沙沙地響,枝葉亂顫,陰森森的好嚇人,有人怪聲怪氣大叫一聲“嘍漢兒(指鬼)來了”!大家立即作鳥獸散,四散逃離…
自古以來,竹林盤是川西農(nóng)村民居的一大特色與風(fēng)情,家家戶戶都會在房前、屋后栽上竹子,既可以遮蔭、乘涼,又可以放養(yǎng)家禽。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shè),竹林盤大幅減少。鄉(xiāng)民們發(fā)現(xiàn)栽種竹子遠(yuǎn)不如種植林木、果木來錢。于是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下,有著幾千年根基的川西竹林迅速消失,竹林文化亦無可奈何地長吁短嘆起來……
然而,無論怎樣,自從盤古開天地,數(shù)千年來人竹相依、情緣難了。竹子以其翠綠挺拔、枝繁葉茂點綴著四季山河,把其一身無私地融入人間;更以獨有的清香甘醇給國人帶來身心的康樂。正是這一美德、這般情操,竹子自古以來就被文人賢達、大眾百姓所崇敬所熱愛。它虛心有節(jié)、不畏寒霜、不嫌貧富、隨遇而安;竹子還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論理操守、審美情趣相契合,而被中華民族贊譽為松、竹、梅“歲寒三友”,象征著堅貞、高潔、謙虛和奉獻的高尚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品格與稟賦。
竹林人家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chuàng)·江湖饕客 向東 2019.06.30 成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