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8 17:25:19
近日,全國老齡委首次發(fā)布全國城鄉(xiāng)失能老人調查報告。截至2010年,我國城鄉(xiāng)失能老人總數達到3300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9%;預測到2015年,我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愷悌說:“從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整個社會支持網絡來看,他們從家庭以外能夠獲得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br>
既然提到養(yǎng)老尤其對失能老人的贍養(yǎng),就必然牽扯到“孝”的問題?!鞍偕菩橄取保靶⒌馈笨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但從古至今,一直是針對個人而言。筆者的一位朋友,不僅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方面造詣頗深,而且善于將傳統文化應用于企業(yè)治理和企業(yè)文化建設,他提倡“企業(yè)孝道”,即善待曾經為企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已退休干部員工??磥?,“孝”不僅僅是對個人的一種道德要求,它還可適用于一個團隊、一個群體。假如進一步擴而大之,是否也可應用于整個社會,是否也應提倡一種“社會孝道”?
近些年,家庭贍養(yǎng)的局限性越來越顯現,矛盾越來越尖銳。一方面,是否“孝”更多表現為一種道德軟約束,為人子女者一旦不再信奉孝道,即使老人能獲得法律支持,客觀效果也未必理想;另一方面,一些子女的經濟情況和工作壓力等問題,造成了一部分家庭嚴重缺乏贍養(yǎng)老人的能力。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提倡“社會孝道”就顯得非常必要。誠然,這并不等于承認個人放棄孝道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從某種角度上說,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家庭養(yǎng)老還是中國社會養(yǎng)老的主要方式,“孝道”是幾千年中華文明所沉淀下的精華,其道德意義、社會意義甚至超越贍養(yǎng)老人本身,沒有任何理由失傳。筆者之所以倡導“社會孝道”,概因為它不僅是家庭養(yǎng)老方式的一種有效補充,也是對部分不守孝道的為人子女者道德滑落的一種救贖。
如何促使整個社會流淌著“孝道”元素?筆者以為,一方面,它是對治理一方水土的權力者的要求,即真正樹立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切實關愛轄區(qū)內所有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另一方面,它更是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應包括財政預算、養(yǎng)老金、基礎醫(yī)療、社區(qū)管理、慈善事業(yè)、對有關組織的支持與管理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何對待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的標準。而“社會孝道”的建立,將為我們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進步水平增添新的砝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