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利膈丸 方劑來源 清。{太醫(yī)院配方}。 組成與用法 連翹30克 黃芩30克 梔子30克 薄荷30克防風(fēng)30克 元參30克 牛蒡子30克 天花粉30克 射干30克荊芥穗30克 桔梗60克 熟人黃125克 甘草45克 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3—5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也可改作湯劑,各藥用量按常規(guī)劑量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利咽消腫。主治咽喉疼痛,腮腫舌干。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聲帶息肉,又有用于治療結(jié)膜炎等病癥.例如; (1)急性咽炎 本方加減,治療20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 98例。熱盛便結(jié),加生大黃。結(jié)果;顯效178例,有效18例,無效4 例(《廣西中醫(yī)藥}1988年第1期)。 (2)喉炎 本方加減,治療急、慢性喉炎10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65例,年齡14—15歲。結(jié)果;急性喉炎64例中,治愈47例,顯效12例,無效5例,慢性喉炎36例中,治愈21例,顯效8例,無效7例 ((新中醫(yī)>1982年第5期). (3)聲帶息肉 本方加減,治療}2例。大便秘結(jié)甚者,加元明粉,咽部干痛甚者,加玉竹,失音甚者,加木蝴蝶、鳳凰衣。結(jié)果;5臨床痊愈 (聲帶息肉脫落消失,局部檢查恢復(fù)正常,聲音清亮)11例,息肉脫落時間最短8天,最長19天.平均15天,無效1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87 年第1期)。 (4)咽一結(jié)膜熱 本方加減,治療急性期患者45例。結(jié)果.均獲愈,其中3天治愈3例,4天22例,5天u例。6天6例,9、10、11 天各1例({中醫(yī)雜志}1983年第7期). (5)再生障礙性貧血 本方加減,治療55例次再生障礙性貧血表熱證。其中男性14例次,女性41例次,年齡20—So歲最多。結(jié)果s顯效42例次.有效7例次,無效6例次(《陜西中醫(yī)》1982年第5期)。 應(yīng)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外感風(fēng)熱或肺胃之熱上熏引起的咽喉腫痛之證。方用黃芩、山梔、連翹清熱解毒利咽,防風(fēng)疏風(fēng)解表,牛蒡子、桔梗、元參疏邪清熱利咽,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yīng)用以發(fā)熱惡風(fēng)、咽紅咽痛、腮腫舌干,為其辨證要點。 改作湯劑,臨床如見咳嗽千;痰,可加前胡、杏仁宣肺止咳化痰;咽部疼痛明顯,加板藍根、蒲公英清利咽喉;高熱者,加生石膏、寒水石清熱 瀉火。 清咽利膈散 方劑來源 明.<古今醫(yī)鑒}。湯劑,名清咽利膈湯。 組成與用法 連翹3克 梔子3克 黃芩3克 薄荷3克 防風(fēng) 3克 荊芥3克 樸硝6克 桔梗3克 金銀花3克 元參3克 大黃6克 黃連3克 甘草3克 牛蒡子3克 上藥共研粗末,水煎服。也可用飲片煎服,各藥用量可酌增。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解毒,清咽利喉。主治積熱上沖,咽喉腫痛,乳蛾,喉痹,喉癰,重舌,木舌,大便秘結(jié)。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咽炎,喉炎,扁桃體炎,會厭炎,口腔炎,口腔潰瘍;又有用于治療疔瘡、癰疽,涎腺炎等病癥。例如; (1)咽喉炎 本方治療。咽喉紅腫灼熱、疼痛、聲音嘶啞、惡風(fēng)惡寒、咳嗽、多痰、舌紅、脈浮數(shù)者,加錦燈籠、射干,伴便秘者,加瓜蔞仁;如輕癥無實火、大便通暢者,去樸硝、大黃。 (2)口腔潰瘍 本方治療??谇粷冞吋t腫、表面有假膜、脈弦細數(shù)者,加山豆根,無便秘者,去大黃、樸硝。 (3)涎腺炎 本方治療。舌下腺腫脹、形如重舌、面紅目赤、口千咽喉不利者,加菖蒲、蔓荊子;胸脅脹痛、心煩易怒、脈弦者,加白蒺藜、石決明、煅牡蠣;伴失眠者,加遠志、茯神、朱砂、夜交藤。 應(yīng)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咽喉口舌諸證。方用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合以大黃、樸硝等清熱瀉下;一宣一降,相輔相成,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yīng)用以積熱上沖、咽喉口舌腫痛生瘡、煩躁飲冷、大便秘結(jié)等,為其辨證要點。 素體虛弱,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