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人情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strong>
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這里的老百姓都很正直,一個人的父親偷了一只羊,做兒子的就會去揭發(fā)他??鬃勇犃酥笳f,我們那里的人也很正直,但是做父親的就會為兒子隱,做兒子的也會為父親隱,他們的正直,就在其中了。
葉公,就是那位楚國的沈諸梁,因被楚昭王封葉邑 (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 尹故稱葉公?!拔狳h”之“黨”字,不是政黨,黨派的意思?!包h”在這里指“鄉(xiāng)黨”,鄉(xiāng)黨是古代地方戶籍編制單位,“百家,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font>[1]
“直躬”就是“直身而行也。[2]”也可以理解成正直的人。還有一種理解,“直躬”是一個人,《莊子·盜跖》:““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在這里顯然“直躬”是一個人,再有《呂氏春秋·當務》:“ 直躬之信,不若無信?!边€有《淮南子·氾論訓》:“直躬 ,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高誘注:“直躬,楚葉縣人也。”葉邑是不是真有一個叫直躬的人并不重要,葉公是把這件事情當作葉邑敦厚正直的風俗講給孔子聽的,所以孔子才會說我們那里的風俗不是這樣的。
孔子說“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當然是指魯國。如果在魯國遇到其父偷羊的情況,其兒子會怎么辦呢?孔子說他的兒子不會揭發(fā)他,“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鬃影堰@種情況看作是一種正直的品德。
為什么會這樣呢?儒家的道德觀念忠孝仁愛是一個整體,其中的孝是“百行之先”,即所謂“百行孝為先”。先就是先導,就是第一,就是主要的,有了孝,才能談的上忠;有了忠孝,才能談的上仁愛。一個在家不孝敬父母的人,能成為國家的忠臣嗎?能成為社會上的仁愛之人嗎?從法理的角度講,直躬指證其父親偷人家的羊,是應該的,法律是鐵面無私的,是無情的,不講情面的,不管是老子兒子,誰犯法誰獲罪。但是從情理的角度講,兒子指證老子犯了盜竊罪,則是不顧父子血緣親情的大不孝??鬃影研⒌揽吹暮苤?,他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又說“蓋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4]所以他不認為直躬的行為就是正直,也不認為不顧血緣親情的指證是一種好的行為。
在當今社會中,合情之事不一定合法,合法之事不一定合情,做到即合法又合情實在是太難了。直躬指證其父,違反孝道;不指證其父違反法律,是盜竊罪的同伙。法律講究的是大義滅親,親情講究的是“親親尊尊”,“家丑不可外揚”。到底應該怎么辦呢?維護親情,講究孝道,是為子之道;堅守道義,分清是非,遵紀守法是為人知道。遇事就要看哪頭輕,哪頭重了。不管是么時候,不管對什么人,遇事權衡利弊,分析輕重,堅持操守是最重要的。“令重于寶,社稷先于親戚;法重于民,權威重于爵祿。”[5]有時候為了大局,為了國家的安危,指證其父,方能挽救家族的命運,保全骨肉血脈,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反之為了雞毛蒜皮,為了家財寶貝,為了一點家庭內(nèi)部的矛盾就與父親斷絕關系,那就是大逆不道。作為執(zhí)法者來說,能夠把法與情結合起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strong>[6]方能造就法理人情兼顧的和諧社會。
[1] 《周禮·大司徒》
[2] 何晏《論語集解》
[3] 《論語·學而》
[4] 《論語·為政》
[5] 《管子·法法》
[6] 《左傳·莊公十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