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七絕?我們默認(rèn)大家對七絕的平仄格式是沒有問題,所以這里主要討論七絕的行文手法和意境抒發(fā),不講平仄格式。七絕的平仄格式在前面有一篇文章講過,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看。
意境為先
我們以詩做例子來說明。
看李白的七絕送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要走了,汪倫唱著歌來了。這水這么深,沒你汪大爺感情深。淺顯直白吧?汪倫這個人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到他那里,好吃好喝招待著。李白雖然也當(dāng)他朋友,但是和杜甫、孟浩然、王昌齡的關(guān)系還是是有區(qū)別的。吃好喝好,還拿了,要走了。汪倫還是舍不得,李白覺得實在不好意思了,寫首詩應(yīng)付下。
然后我們再來看另外一首送別七絕。還是用李白的啊,同一個人的好對比?!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的意境又完全不一樣了。和老朋友在黃鶴樓告別,煙花三月里孟夫子要去明媚的揚(yáng)州了。水面上孤單一頁帆終于消失在藍(lán)天盡頭,只看到長江之水滾滾東去。意味無窮啊,這說明李白一直站在黃鶴樓上,目送孟浩然。
為什么會有這種區(qū)別?孟浩然大李白十二歲,一生不仕,田園詩領(lǐng)袖,是李白最欽佩的人。望仕而羨散,是中國文人逃不開的性格底色。李白的《贈孟浩然》,開口就是“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是杜甫的偶像,而汪倫先生就……所以,同樣的送別詩,完全不一樣的味道。
意在筆先,意在詩先。
我們讀古詩,不能只看句子,要了解一些背后的東西,找到同感,也就是感覺到他寫詩時候的心境。我們寫七絕,要想真正寫好,不單平仄格律、押韻、文采,最重要的還是意境拿捏。
七絕構(gòu)思
七絕四七二十八個字,自然不能像古風(fēng)、律詩、排律那樣娓娓道來。但是寫文的章法總歸一樣,只不過把律詩的聯(lián)變成句。律詩四聯(lián),絕句四句。同樣的起承轉(zhuǎn)合,不同的構(gòu)思。
因為七絕不能像律詩一樣排兵布陣,那么在前兩句起承之后,第三四句就非常重要了。一首好的絕句,絕對是靠后兩句出彩。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前兩句絕句和律詩的不同。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大家看兩詩首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比較下,區(qū)別在哪?“渭城朝雨浥輕塵”,地點,時間,下雨,濕潤,輕輕的飛塵。一句話囊括了這么多要表達(dá)的東西,甚至灌入了意象,讓人有了自己的感受?!肮律剿卤辟Z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地點,水面,云腳低。兩句才寫這么點東西。這就是絕句起句的不同,雖然也是平起,但是起點要高于七律。為什么?字?jǐn)?shù)不夠啊。
第二句,承。“客舍青青柳色新”,相當(dāng)于七律的頷聯(lián)。然后第三句開始轉(zhuǎn),“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span>注意,七絕的轉(zhuǎn)合,也就是三四句不像七律的尾聯(lián),合得那么明顯。這就是構(gòu)思的區(qū)別。
七絕的三四句必須出新,必須要構(gòu)思出另外一種奇特的意思。三四句重心有可能在三,也有可能在四,不一定要像七律一樣合回首聯(lián)。寫絕句一定要爆發(fā)一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span>勸你再喝一杯,為什么呢?因為你要去的地方,沒有我的陪伴。這種寫法,其實用詞普通,但是構(gòu)思別致,名句成矣。
前段時間寫過一篇關(guān)于高適詩的文章,“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span>這句的爆炸點就在第四句。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前面兩句也就是寫景,重心都在三四句。第三句一般不會平寫,肯定要制造波折。如何制造波折?首先是平仄上不能出錯,要抑揚(yáng)頓挫,然后就是使用否定,假設(shè),限定,疑問這幾種方法。我們看例子。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span>這是假設(shè),“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span>也是假設(shè)。假設(shè)能制造出一種與現(xiàn)實不同的情景,形成感情上的跌宕。“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span>這是否定。“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span>還是否定。“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也是否定,不過放在第四句上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疑問。“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span>里的“唯見”,限定。基本上好的七絕,都會在第三或第四句制造波瀾,這詩才有意思。這是七絕的構(gòu)思方法。
七絕行文
再大致講一下七絕的行文方法。還是舉例子說明,大家一看就懂。
第一種,順敘法。這就多了,剛剛我們講的起承轉(zhuǎn)合的,基本上都是。找個最明顯的例子。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山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就是順流直下,起承轉(zhuǎn)合。
第二種,大小法。這個也多。先寫大的景色事情,再在三四句寫小景,小物件,小事情。來看李白的《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前面寫大景色,后兩句呢,詳細(xì)寫景,還有船來了。
第三種,四扇屏。這種行文相對較少。就是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最有名的就是這首《絕句》了。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句一個景色,四個景色幾乎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沒有起承轉(zhuǎn)合,沒有大中寫小,就是用力均勻的四幅畫。這樣寫,其實很不好。就好像一個人站那兒,東張西望,實際上不知道要表達(dá)什么意思。這種寫法寫出來的也可以歸入古絕,不算在律詩里面。但是為什么這首詩這么出名呢?
首先這是杜甫寫的。然后呢,這詩寫景確實漂亮,每一句都是單獨的一副畫兒。最重要的一點是乾隆皇帝特別喜歡。這位爺?shù)膶徝烙^大家心里有底吧,但是沒辦法,他喜歡,天下人就都得喜歡了,一直傳下來,就這樣了。實際上,后來用這種寫法寫的詩基本上都不能看。
大概就這幾種七絕的幾種寫法和具體制造精彩構(gòu)思的方法。還補(bǔ)充一點知識:我們把七律中二聯(lián)拿掉,剩下的首聯(lián)尾聯(lián)經(jīng)常就是一首意思完整的七絕,格律也是合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試驗一下。
但是絕句不是律詩拿句,拿字之后的產(chǎn)物。絕句早就有了,只是在平仄格律出來之前,是遵守四聲韻。這個時期的絕句稱為“古絕”,一般劃入古風(fēng)范疇。